Ⅰ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电影剧情
张家安,一个与母亲住在天水围的应届会考生,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比较听从母亲的话,成绩也不算优秀但为人很普通。
而张母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将儿子养大,并积极工作——她在一家超级市场的生果档当售货员,敬业乐业。在她年少时她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供两个弟弟到国外读书,而与弟弟们之间虽然平时很少来往,但感情深厚。
梁欢,年轻时曾经在市区里卖生果,后来落叶归根回到天水围社区,与张母住在同一栋大厦,并与张母之间成为了朋友。
张家安、张母,以及梁欢,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个时代的人一样,过着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里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围的温情一面 。
Ⅱ 天水围的日与夜评价
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让人感动、振奋人心的社区生活电影,许鞍华以平实而夹杂着悲悯的手法关注普通人在社区里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刚好就代表着社区里最为普通的三代人。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轮回(影片似乎暗示着平平凡凡的张家安将会到繁华市区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闲的打拼半辈子然后再回到故居养老),而穿插其间的,不再是《围·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让人感动的人情。
它几乎放弃了所有可以夸耀的视听语言,放弃了所有能够煽情的段落细节,用最简单的手法,在展示了香港百姓自己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感同身受。
电影剧情:
张家安,一个与母亲住在天水围的应届会考生,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比较听从母亲的话,成绩也不算优秀但为人很普通。
而张母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将儿子养大,并积极工作——她在一家超级市场的生果档当售货员,敬业乐业。在她年少时她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供两个弟弟到国外读书,而与弟弟们之间虽然平时很少来往,但感情深厚。
Ⅲ 天水围的夜和雾国语版吗
《天水围的夜与雾》有国语版。
《天水围的夜与雾》于2009年5月14日上映,以2004年的香港天水围灭门惨案为蓝本拍摄的剧情片,由许鞍华执导,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等主演。
香港天水围发生了一件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张静初饰)。
她是四川人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任达华饰)。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总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
想当年,李森是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她还怀了他的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来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帮岳父家装修了房子,并正式办了婚事。
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后来,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但迫于经济压力,两人矛盾重生,当晓玲准备独立时,李森却开始用变态的手法折磨她。
《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导演亦没有一味地以所谓“悲天悯人”的态度来作为整个影片的基调。许鞍华大胆使用了大量的闪回倒叙和插叙,影片开始就是灭门惨案的新闻报道;在警察对相关人士取证的时候,又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回述整个家庭毁灭的过程。
其间也并非通篇的压抑和绝望,反而在影片中段用插叙,闪回了夫妻两人相识、相爱、初婚时候的美好回忆,凸显了整个故事最终的悲剧性。
最后的“灭门”高潮处,许鞍华还使用了停格摄影等特殊效果,来展现整个兇案过程,着实能够看到她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家庭暴力”题材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Ⅳ 天水围的夜与雾完整版电影
链接: https://pan..com/s/1wSOiqx8NiH11Z3sV44a84Q
Ⅳ 天水围三部曲是哪三部
《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天水围的情与路》。
1、《天水围的日与夜》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由香港导演许鞍华拍摄,鲍起静、梁进龙、陈丽云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天水围的一对母子的生活故事。本片于2008年3月27日在香港上映。
电影是以人命名的电影,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叶德娴饰)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Ⅵ 求 许鞍华电影 天水围的日与夜 百度云资源 要有中字的谢谢
《天水围的日与夜》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9MyL2Hktzv2Ym0NaROw7uA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原是一条小围村,19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但今天它的30万居民多为底层劳工(其中有诸多新移民及大陆新娘)。由于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港媒的伦常惨案,该地被视作“悲情市镇”,可是其中多数居民平日其实过着与其他港人并无差异的生活,相依为命的贵(鲍起静)与张家安(梁进龙)母子便是如此。
年纪轻轻便守寡的贵14岁出来做工,先后供两个弟弟念完大学,如今他们做成富贵人,她依旧是超市女工一名,但是她并不觉上天待她刻薄,每日生活都很乐观。张家安是乖乖仔,会考完毕没找暑期工做的他多数时候会呆在家里睡觉或看电视,外出见朋友、参加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母子一起坐下吃晚饭聊天时,说的也是该买哪家报纸一类再平常不过的话。
与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阿婆梁欢(陈丽云)是新搬来的住户,她每日过着郁郁寡欢、斤斤计较的孤独生活。凭着曾在市区卖过果蔬的经验,她在贵工作的超市找到份工。起初,她与贵不过是见面点头之交,且神情相当冷漠,但慢慢地,贵的慷慨与无私融化了她心中的冰山。而贵在了解到她的心结后,给了她更多温暖,两人渐渐亲如母女。
日子一天天过,张家安亦从母亲身上、几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们并没在心理上疏远他们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做好了若是会考成绩不理想,便出来做事的准备。
Ⅶ 求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年网盘在线观看资源,任达华主演的
《天水围的夜与雾 天水围的夜与雾 2009 》网络网盘资源在线播放
链接: https://pan..com/s/1_8L4mVCBRDQLQj2JtEc88Q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张经纬、罗启锐
主演: 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
类型: 剧情、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9-03-22(中国香港)
片长: 122分钟
又名: Night and Fog
香港天水围发生了一件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张静初 饰),她是四川人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任达华 饰)。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总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想当年,李森是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她还怀了他的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来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帮岳父家装修了房子,并正式办了婚事。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后来,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但迫于经济压力,两人矛盾重生,当晓玲准备独立时,李森却开始用变态的手法折磨她……
本片是许鞍华导演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后,拍摄的第二部反映“天水围”的影片。
Ⅷ 香港 | 内地新移民聚居区“天水围”,都市角落的另一面
香港的西北端,靠近深圳湾的地方,有一座围城,名叫天水围。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
这里原是一条小渔村,有大片大片的鱼塘,有养着鳄鱼的湿地公园。
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被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如今成为了长距离通勤者的栖息地。
天水围城
从1987年开始,在香港政府的主导下,天水围发展成为公屋林立的新城镇。公屋低廉的房价吸引了很多底层劳工和新移民,天水围人口急剧增长。
可是由于配套的商业设施并不完善,新市镇并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跨区工作又需负担高昂交通费用,导致天水围居民的家庭收入,长年低于全港平均水平。
在新闻报纸上看到的天水围,大都是与新移民问题、贫困问题、家庭惨剧等有关。频发的失业、伦常、家暴等问题,让“悲情城市”成为天水围最广为人知的标签。
林夕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歌词,
围住了的血汗 围住了的跌宕
围住了当初的厚望
围住了的骇浪 围住了的症状
围住了才易碰撞
他的一对父母来又往
跨乡过岸才住 这么一角
越来越恶
围住了冰雹 围住了刻薄
围住了争吵的配乐
围住了升学 围住了收获
围住了便了解何谓罪恶
自成一国 但见他 找寻快乐
然后却 越来越渴 越来越觉
没能力去闯出沙漠
这首歌由李克勤主唱,
歌名叫做“天水围城”。
直到今天,人们说起天水围的时候,似乎还是离不开“悲情城市”这四个字,好像那里永远充斥着无处诉说的悲苦与哀愁。 可天水围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去过才会真正知道啊!
“下一站,天水围......Next station, Tin Shui Wai...”
天水围
西铁线是天水围通勤者的生命线,也是从九龙到天水围最快路线的必由之路。西铁线沿途都是风景,看风景的心情容易让人坐过站。一不小心就坐到了屯门站,正好可以换乘新界特有的轻铁,回天水围站。
一路上经过绿树环绕的林荫,
美好得让人想起宫崎骏电影里,
那开往天空的梦幻列车。
到达天水围站,目之所及都是绵延不绝的住宅楼。楼高,密度也高。街道却有些空旷,车少,行人也少,只有来来往往的小火车,叮咚开过。
天水围有705、706两条轻铁循环线路,沿着循环线上两根平行的铁轨一直走下去,几乎可以到达天水围的任何地方。
走累了便踏上月台,
目光追随远远驶来的小火车,
随着距离变近,连车速也变得温柔。
每一站的月台,
都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都有不舍的离别和温暖的相逢。
小火车前行在这条循环线上,
周而复始,穿过纷繁的路口,
连接天水围的南北。
天水围的日与夜
其实,之所以想去天水围看看,也是与一部电影有关。电影名字叫做《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斩获了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五个奖项。
如果不是观看了这部影片,你不会相信没有任何激烈矛盾冲突,只是平淡地描述普通小人物生活的一部影片能荣获这么多的殊荣。
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一部过于平淡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都期待着戏剧化的冲突出现,可是从头至尾,故事都是平凡的琐碎的日常。从一个夏日的清晨开始,到一个微凉的月夜结束,日复一日,都是母亲和儿子,一碗饭,两碗菜,和几句家常。
电影的每一个情节似乎都淡到无味, 叠加在一起却有了动人的力量。 曾经毫无关系的人,在生活中偶遇之后,因为那些释放着彼此善意的细小关怀,也会产生强烈的情感羁绊。
电影的最后,阿婆将给儿子的金项链,和自己为贵姐和家安挑选的金项链,一并送给了贵姐。阿婆说——“就算将来我做鬼,我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好,生生性性。”
在电影的平淡故事里,许鞍华导演还原了生活的地道,即使在被冠以“悲情城市”名号的天水围。
“生活,它能有多难呢?”正如电影中的人情味, 有人的地方,再难,也都还有善意和温暖。
Ⅸ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详细剧情,因为自己没看过,想了解下内容
天水围的日与夜 ◎译 名 天水围的日与夜
◎片 名 The Way We Are
◎年 代 2008
◎国 家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
◎语 言 国语
◎片 长 91mins
◎导 演 许鞍华 Ann Hui
◎主 演 鲍起静 Hee Ching Paw ... Mrs. Cheung
梁进龙 Jinlong Liang
梁宽 Kuan Liang
陈丽云 Chen Liyun
◎上映日期: 2008年3月27日 香港
剧情简介:
张家安,一个与母亲住在天水围的应届会考生,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比较听从母亲的话,成绩也不算优秀但为人很普通。
而张母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将儿子养大,并积极工作——她在一家超级市场的生果档当售货员,敬业乐业。在她年少时她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供两个弟弟到国外读书,而与弟弟们之间虽然平时很少来往,但感情深厚。
梁欢,年轻时曾经在市区里卖生果,后来落叶归根回到天水围社区,与张母住在同一栋大厦,并与张母之间成为了朋友……
张家安、张母,以及梁欢,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个时代的人一样,过着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里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围的温情一面……
影片简评:
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让人感动、振奋人心的社区生活电影——以社区为背景的剧情片在八九十年代曾经不少的出现,像尔冬升的《癫佬正传》、郑则仕的《何必有我?》、张之亮的《笼民》等都是代表,而去年邱礼涛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及罗永昌导演的《每当变幻时》也都是围绕着社区而展开的故事片,而许鞍华再度的以平实而夹杂着悲悯的手法关注起普通人在社区里的日常生活。
就如片名所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影像关注的焦点是这个曾经一度曾为传媒争相报道的“悲情”社区——天水围,而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与《天水围的日与夜》一起展映的还有刘国昌导演的《围·城》,同样是以天水围为故事背景,但偏向于刻画这个社区的悲情事件(也即将这个社区的一些社会问题放大其悲剧的一面),而《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尽管也有单亲家庭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中学生成长问题(如早恋、孤僻等)等,但在整体上是洋溢着一种很淡的人情味,而显得比较的温情。
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刚好就代表着这个社区里最为普通的三代人。儿子张家安代表着年轻的一代,成绩普普通通,对未来难免有所想法而同学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如早恋之类的问题,会考结束后在家等待着放榜,并主要是无聊的躲在家里打游戏机度日——如此的状态即使是在内地不少城市里的中学生之间也是最平常不过的;母亲则代表着中年一代的香港人,尽管在日常生活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喜怒哀乐早就融解于她的坚强里,她安心而平静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试图帮助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就像是很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并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腾飞时期成长的女儿一样,早早放弃学业出来工作并供养家里兄弟们读书,步入中年后则过着人工不高、简单但自我感到满足与充实的日常生活;至于代表老年人的是梁欢,她在年轻时前往香港市区的繁华地段卖生果为生,年老之后落叶归根回到了故土天水围养老,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的数着日子生活……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轮回(影片似乎暗示着平平凡凡的张家安将会到繁华市区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闲的打拼半辈子然后再回到故居养老),而穿插其间的,不再是《围·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让人感动的人情。
幕后花絮: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电影依旧还是男性为主的世界,香港电影近30年来,男人堆里总是默默站着一个目光坦荡的许鞍华——拍片不快,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就是愿意拍电影。虽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亚洲,几乎找不出一个女导演可以与之匹敌”,在创刊号的《香港电影》杂志上,如此的介绍了许鞍华这位依然在香港电影圈里坚持拍片的女导演。而最近,她也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这也是对她的艺术生涯的肯定。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的许鞍华,母亲是一位日本人,而她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方面则深受祖父的影响。她在澳门和香港长大,中学时期就很喜欢看电影,在香港大学获得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前往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返港后一度担任胡金铨的助理,然后又在电视台任职,后来才在七十年代末执导影片,并先后执导了《疯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佳作,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以来最重要的香港女导演。
最近,除了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之外,她的新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将于7月17日在百老汇电影院独家上映,映期暂定一周。
《天水围的日与夜》不谈城市悲情,以温情角度描写天水围区内境况,摄制队入区实景拍摄,居民热情协助兼乐意出镜。许鞍华眼中的天水围不见愁云惨雾,居民安于平淡生活与一众港人无异。正如许鞍华不拍戏的日子就跟大家一样,每日去饮杯奶茶,食个菠萝油(菠萝包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牛油),照顾家中母亲,过着平凡不过的规律生活。天水围连环发生几宗家庭悲剧,引起全港关注,当过度关心甚至被借此作噱头之后,外界的热情又冷却下来。许鞍华在天水围发生遗弃小女儿惨案之前,已想拍关于这里的故事,当她接触过该区居民,发觉他们并没报道形容那样悲,所以决定用写实手法去描述这里的人与情,不想再标榜“悲情城市”。
许鞍华为搜集数据,由资深社工邵家瑧安排跟随一位朗区社工入区体察。她对这里的首个印象,是一班拖男带女学拍短片的可爱主妇。“我当时见到她们每人手拿一部DV摄录机,跟着社工到处去拍,社工就好像导游带着全班师奶,第一个感觉很奇怪。再看她们都带着小朋友在身边,还有雨遮、万金油等等大堆行装一路拍,实在令人很佩服,若你看见也会喜欢她们。我想,这就是天水围的精神。”
觅男主角一波三折
而许鞍华更邀得久未拍戏的陈玉莲助阵客串,“私下与陈玉莲并非好朋友,但我很喜欢她的戏,曾几次邀她拍片,她都不想拍,这次再找她,她一口就答应,当时她快将要复出,客串拍了一天,我觉得她成熟了很多。”当然正面的电影题材也是打动陈玉莲肯重返银幕的原因,许鞍华又找来曾合作的鲍起静当女主角饰单亲母亲,倒是物色男主角屡遇波折。“花1个月见过百多个男生都找不到合适人选去演这个中学生,甚至想过用一个TB(Tomboy,男性化的女孩子)去反串。到终于找到了,他又突然失踪,当时剧组打算另找人选,我愈想愈不忿,索性走上他家找人。”
忽然杀上门的绝妙过程,许鞍华重提起都忍不住笑:“当晚我9点多去到,这个男孩子的妈妈应门,她的样子好像一个年轻版的我!她见到我也惊讶得说话吞吞吐吐说:‘你……你……你就是许鞍华!’当她知道整件事后就解释因儿子内向欠自信,然后连姨妈都连夜赶来帮忙。男生回来一开门,见全屋女人在等他,当下吓呆了!”结果集众人力量,许鞍华成功觅得男主角。三娘劝小男生接戏有别于以往开拍的片种,这次处理生活化写实题材,许鞍华的拍摄心情比较轻松。但只要有合适的故事,她说也想找张学友梁家辉、刘青云等巨星开拍大制作。“我不太想返内地拍戏,一开戏起码要去几个月,妈妈年纪大,我不放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