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电影
电影《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又名细细的红线)是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所 电影海报
执导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剧情描述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红色警戒》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并入围7项奥斯卡奖
2. 寻找一部战争电影
<漫长婚约>
3. 血战太平洋详细剧情
由《兄弟连 Band of Brothers》的汤姆·汉克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加里·高兹曼再次联手打造新10小时史诗迷你剧《血战太平洋 The Pacific》。
《血战太平洋 The Pacific》总共10集,剧集的主角为三个美军士兵Robert Leckie(James Badge Dale,曾出演《24小时》)、Eugene Sledge(Joe Mazzello,曾出演《侏罗纪公园》)和John Basilone(Jon Seda,曾出演《绝地战警2Bad Boys II》),与他们的战友一起在太平洋上与小日*本作战。该剧的配乐大师为Hans Zimmer(珍珠港、黑鹰降落、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等)。
制片方表示,意图通过本片帮助人们了解二次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特殊性——与欧洲战线的截然不同,这是面对不同敌人的一场不一样的战争。制片方透露,电视剧以三名战士和伙伴们在瓜达尔卡纳尔丛林和日军交战开始,然后穿越险恶的格鲁彻斯特岬雨林、跨过贝里琉到达硫磺岛黑砂滩,最后在冲绳杀戮战场之后获得了艰苦的胜利,并在日*本宣布投降日返回家乡,电视剧几乎涵盖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现震撼人心的惨烈战役。
《血战太平洋 The Pacific》首集将于北京时间2010年3月15日在HBO电视台首先播出。
从美国时间3月14日开始,HBO电视台将在每周日(北京时间每周一)播出一集,一直播出到5月16日播出完全部10集,和2001年播出《兄弟连》采用同样的播出方式,HBO电视台也将在1月份开始重播《兄弟连》。
《血战太平洋》的故事来自于两部小说以及《兄弟连》一书作者——已逝的着名战史学者施蒂芬·安布罗斯之子休·安布罗斯收集的二战老兵采访记录。这次拍摄《血战太平洋》主要在澳大利亚搭景,跟当年的《兄弟连》相似,电视剧没有起用特别有名的演员,主要动用澳大利亚当地的演员。目前,《血战太平洋》的导演阵容已基本确定,共有5名导演加盟该片,其中包括《兄弟连》的导演之一托尼·托及《罗马的荣耀》的导演蒂姆·范·帕顿。《血战太平洋》由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名下的Playtone公司和梦工厂负责制作拍摄,HBO也是该剧的制作方之一。
据有关报道,该剧总投资达到2亿美元。即便《魔戒》三部曲电影,也只花了不到3亿美元。如果报道属实,《血战太平洋》将成为电视史上投资最大的电视节目。
《血战太平洋》主要根据《With the Old Breed》、《Helmet for My Pillow》这两本书提供的素材及一些访谈录改编。故事从三个不同角度,讲述了三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Robert Leckie(James Badge Dale扮演)、Eugene Sledge(Joe Mazzello扮演)、John Basilone(Jon Seda)--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遭遇。
剧中描述的主要战役包括:1942年8月-1943年2月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3年11月-1944年3月发生的布干维尔岛战役,特别是 1943年11月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1944年发生的贝里琉岛争夺战;1945年2月16日-3月26日发生的硫磺岛战役;1945年4月 1日-6月21日发生的冲绳岛战役。
故事结束于对日作战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即美国人所说的“V-J Day”。
全长10小时,共十集的史诗题材迷你剧全面反映二战太平洋战场真实故事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和 汤姆-汉克斯(Tom Hanks) 联合担任制片被称为经典战争剧《兄弟连》的姐妹篇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美剧《血战太平洋》预计将于2010年3月份播出。
两大制片人我们在熟悉不过,同时《血战太平洋》由普玩石公司(Playtone)和梦工厂(DreamWorks)以及HBO电视台携手制作,为电影珍珠港配乐的大师汉斯-奇默(Hans Zimmer) 参与配乐。 据悉,电视剧以三名战士和伙伴们在瓜达尔卡纳尔丛林和日军交战开始,从莱基(Leckie)、斯莱治(Sledge)和巴斯龙(Basilone)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视角展现整个太平洋战场。电视剧几乎涵盖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现震撼人心的惨烈战役。故事来自于莱基和斯莱治两人的自传以及《兄弟连》作者,已故历史学家施蒂芬·安布罗斯的二战老兵采访记录。《血战太平洋》的拍摄主要在澳大利亚取景,三名主演也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本土演员,这部剧总摄制成本高达2.5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电视剧集。因为这些令人瞠目的标签与强大的制作班底,它尚未诞生便被寄予众望。同时迷你剧的形式也无疑意味着它兼具电影的画面质量与电视的完整情节,可以说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其产生期待。
幕后 HBO不在乎收视
对于HBO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一场豪赌,2.23亿美元的制作费相当于其投资《兄弟连》的两倍。2007年,HBO正式通过了《太平洋战争》这个计划,2009年开始高调宣传,但是,HBO的总裁表示,他们并没有为这个系列设定收入和收视率目标,只是想依靠这个系列来提升HBO在全球的形象,继续打造《兄弟连》这个战争剧品牌。
斯皮尔伯格有二战情结
受到父亲的影响,斯皮尔伯格有很强的二战情节。斯皮尔伯格的父亲参加了二战,在“中国-缅甸-印度战场”担任轰炸机中队的军士长,斯皮尔伯格介绍,当他告诉父亲正在准备拍《太平洋战争》时,他就说一句话:“好样的!”
贝里琉岛战役将是重点
贝里琉岛战役将是《太平洋战争》的重点部分,将花费1/4的时间来讲述,而硫磺岛战役所占的时长不足1个小时,贝里琉岛的沙滩和丛林可以很好地展示二战时士兵真正经历的恐怖。
此外,另外一个考虑是,着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已经拍了两部硫磺岛战役电影《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的来信》。斯皮尔伯格说:“克林特已从很多不同角度来挖掘硫磺岛战役,所以硫磺岛不再是我们这个系列剧的重心。”
《血战太平洋》制作概览与演员心得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强强联手。
本剧制作班底强大,包括了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好莱坞巨星汤姆·汉克斯以及制作人盖瑞·高兹曼,以及HBO电影、Playtone公司、梦工厂和澳洲Seven Network公司。其中Seven公司为该剧在澳洲的播放权进行了投资。早先,澳洲最大的商业广播机构Nine Network已经转播过HBO的《黑道家族》和《兄弟连》,并与HBO的东家华纳兄弟有签有播放协议。但其后HBO开始了自主发行,播放权问题于是需要重新竞标。
2007年4月,制作人在墨尔本成立大本营,并开始招募演员,于2007年8月10日在澳大利亚本地开机,2008年5月底封镜。电影配乐由凭《蝙蝠侠之暗夜骑士》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剪辑奖的汉斯·季默、凭《西部风云史》获得艾美奖的吉奥夫·曾里和为《魔法奇缘》谱曲的布莱克·尼利携手创作,并定于3月9日发行。而该剧的首播日则定于美国时间的2010年3月14日。
制作费用:
起初,制作本剧的预算估计在一亿美元(合1.2亿澳元)左右,但实际上全剧制作费用超过了1.5亿美元(合两亿澳元),其中1.34澳元用在了澳洲本土,使本剧成为澳洲历史上最昂贵的制作。澳大利亚权威媒体先驱太阳报估计,这一制作为澳洲带来了4000工作机会和1.8亿澳元的财政收入。
演员感想:
为了演好这部剧集,主要角色都参阅了重达50磅的文字材料,并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新兵训练营。训练的内容包括挖战壕、在丛林里露营、一天只能睡三小时吃两餐、负重40磅进行徒步行走、徒手格斗、枪械的使用、射击、机关枪和迫击炮的基本操作方法、跑步四到五英里、派“假想敌”在深夜和拂晓时发动“侵袭”等等。乔·梅泽罗在回忆那段经历时笑称:“我10天里减少了12磅”。乔恩·塞达则称自己打过业余拳击,所以约翰·巴斯隆这个角色并不难演。他称自己在训练营里的经历终生难忘。
4. 太平洋 瓜岛战争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分别是萨沃岛海战、东索罗门海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圣克鲁斯大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和塔萨法隆戈海战。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各24艘,美国海军沉没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4艘,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沉没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1艘和潜艇6艘。伤亡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成为二战中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第一个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头号王牌瑞肯巴克的战绩,荣获国会勋章,并回到美国本土巡回演讲。他的26架战绩在所有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战斗机飞行员中排名第二。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役开始之初,日美双方在舰艇、飞机、兵力上相差无几,日军在航母、战列舰等大型军舰方面还稍占优势,但战役的最后结局,日军遭到了巨大失败,原因何在?
第一在战略上,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扩张野心,其基本国策就是侵略扩张,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每当占领一地后,为了守住占领的地域,就要进一步去占领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击,也不愿主动放弃,这就违反了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所说的“进攻力量会逐步削弱”的规律,说得浅显一点,就是进攻方随着战线的推进,需要防御的占领地区和至关重要的后方交通线越来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第一线的部队逐渐减少,相反防御方随着战线的缩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线的部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双方前线兵力的对比转变,防御方一旦兵力大于进攻方就可以发动反击,从而使战局发生转变。也就是说,进攻方的攻击行动,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极限,就将遭受失败。
日军在战争初期,战略进攻的第一阶段,日军占领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北部,企图在俾斯麦群岛建立起第一道防线,这一地区对于日军而言,已经是进攻力量的极限了,但是在战争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胜利,使得日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决定将战线继续向东南太平洋方向推进,因此在瓜岛修建机场。原本瓜岛被日军视为无足轻重的小岛,当美军在1942年8月7日在瓜岛登陆后,如果日军干脆撤出瓜岛,就不会开始一场对其不利的决战了,但日军认为不夺回瓜岛,美军使用瓜岛机场的话将对整个所罗门群岛形成巨大威胁,那么,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尔就将失去屏障,进而威胁到俾斯麦群岛一线,所以,决心全力夺回瓜岛。
然而日军这种战略决策,与其军事实力、工业潜力是极不相称的,战争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的9倍,1940年美国钢铁产量为6076.5万吨,日本则仅为685.6万吨,只相当于美国的11%;开战后,美国全民动员,其工业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如果以1940年的工业产值指数为100,至1942年美国已达到136,而日本仅为102,差距进一步拉大。1942年底,美国的军事工业就相当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在争夺瓜岛期间,美国的造舰能力是日本的3.7倍,飞机生产是日本的6倍,这就是瓜岛战役的后期,美军不断得到修复和新建舰艇、飞机的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而日本在作战中损失的舰艇、飞机却无法及时补充,军事力量不断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国运输船的数量由于大量新造船只的加入,不仅弥补了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上升了30%,日本却由于新造船只的数量还无法弥补在战争中的损失总数还有所下降。瓜岛是个海岛,需要大量的运输船来运送部队、装备和补给,日军瓜岛地面部队兵力、重装备的不足,补给的极度匮乏,和日本运输船舶的数量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战役后期,日本军方强烈要求政府增加征用民船的数量,但这是关系到日本这个岛国的国力与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政府企划院认为,民船的数量有限,如果军方扩大征用的数量,必将影响到日本国内生产原料的运输,进而影响到军事工业生产,也就必将对整个战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军方和政府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负责民船征用调拨的政府代表陆军省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和军方代表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中将,曾为此大打出手,最终仍未能满足军方的需求。
瓜岛距离日本本土3000海里,无论是从舰艇部队和航空部队的作战能力,还是从后勤运输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从心的。自中途岛战役失利后,日军未及时收缩战线,转入战略防御,仍然继续向所罗门群岛发动进攻,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蛮干,所以说,日军战略企图与军事实力之间的不可解决的矛盾,是导致日军瓜岛战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备上,日军狂妄自大,对美军的战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因此主观武断地作出了错误判断,日军统帅部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军的反攻是在1943年后,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日军才力图抢在美军反攻之前尽量将战线前推,而不愿过早转入战略防御。日军认为既然美军的战略反攻尚未准备就绪,那么继续向所罗门群岛的推进,就不会遇到什么阻挠,这才敢于一举越过数百海里,在瓜岛修建机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从拉包尔到瓜岛数百海里间,没有可以居中策应的前进基地,在瓜岛上也只顾突击修建机场,忽视必要的防御准备,使岛上的日军对美军的突然进攻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都毫无准备,在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
反观美军,早在1942年3月,就开始为此次战役进行准备,向南太平洋调集兵力兵器,建造舰艇、飞机,储备装备和补给品,在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8月7日的瓜岛登陆,是美军一次预有准备,计划周密的战略反攻行动。日军完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只是美军为破坏机场而发动的骚扰性质的行动,直到10月底,第2师团的总攻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这是美军的反攻,并可能发展为双方的战略决战,但为时已晚,日军被迫在瓜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极为不利的决战。
美军当得知日军进驻瓜岛后,就有人指出,这未曾不是好事,因为,从地理上讲,瓜岛远离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国的澳大利亚等地,地理上对日本是极为不利的,孙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既然地形不利,就应当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但被战争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军统帅部,并未能从顺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机,更未能预见到战局可能出现的逆转,从而未能及时转入防御,当遭到美军的反击后,又未能果断撤出,直到战役后期,才在极其不利的局势下作出撤离瓜岛的决定,此时战役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舰艇部队和航空力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美军争夺战略主动权。
第三作战指挥上,从1893年起,日本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是两个完全独立平等的统帅机关,分别指挥陆军和海军。虽然后来设立了大本营,作为最高统帅机关,但因为陆、海军之间各种矛盾根深蒂固,所以还是难以实施统一指挥。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皇,实际上天皇能够直接指挥的机会并不多,很难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而别人根本无法同时统帅陆海两军,当陆、海军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大本营只好采取协调双方妥协通过一个折衷方案,而即使是这种方案也并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战役进行中,往往陆、海军各行其是。为了避免陆海军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大本营将某些地区分别指定陆军或海军负责,各司其责,但这样做的缺点使陆海军之间互不通气。如在瓜岛,是划归海军负责,最初就没有一名陆军,陆军对于海军在瓜岛建机场,就全然不知。后来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大本营于8月13日制定了关于所罗门群岛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但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并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岛争夺战中,陆军、海军都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各行其是,丝毫谈不上协同配合。陆军在岛上的总攻,未能与海军协调行动;而海军舰队的出击,也不与陆军的进攻相配合,也就发挥不出陆海军协同作战的威力。特别是在10月下旬的总攻中,陆军与美军地面部队相差无几,海军则占有几乎一倍的优势,如果陆海军密切配合,夺回机场不是没有可能,而实际上,陆军在岛上发动第二次总攻,海军则在海上组织圣克鲁斯海战,结果,由于力量分散,陆地上既未能夺回机场,海上也没有消灭美军的舰队。在整个瓜岛战役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因此说,日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是瓜岛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兵力使用上,日军麻痹轻敌,在战役之初,日军在南太平洋是攻占莫尔兹比港与夺回瓜岛双管齐下,甚至在最初的阶段,还将莫尔兹比港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以致于在瓜岛方向的日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兵器与弹药,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的防线。
而且对美军在瓜岛的兵力判断一直有误,最初认为美军人数不会超过2000人,实际上美军在瓜岛有1余万人,在附近的图拉吉岛有6000人,共16000人。因此日军认为夺回瓜岛易如反掌,第一次上岛仅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1000人,初战失利后,再增兵上岛,第二次上岛约1500人,再战失利之后,第三次增兵约3500人,形成逐次添兵的“加油”战术,以致兵力分散而攻击一再失利。到10月下旬,日军判断瓜岛美军约7500人,实际上美军高达23000人,虽然投入了第2师团主力2万人,但因兵力不占优势,火力则远远不及美军而失利。直到战役结束,日军仍未能正确查明美军的实力,这对日军的兵力使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反观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陆战师整师,共1.6万人,登陆一举奏效,并迅速占领机场,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随后又以优势海空军掩护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增援,加强了瓜岛地面部队的实力,最高峰时达到6万人,又有重装备支援,充足的弹药与补给供应,既能守住至关重要的机场,又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这与日军的兵力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五战术上,日军只重视对美军军事目标的攻击,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工具和物资几乎是不屑一顾。要知道,瓜岛战役是一场登陆战,而登陆战中运输船队对作战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人烟稀少、距离大后方远的小岛上作战,失去运输船队的支援,即使部队登上岛屿也会因后援不继而失败,日军对这一点近乎无知,只注重对美军飞机、军舰的打击,最说明问题的是8月8日的萨沃岛海战中,日军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却对运输船只和海滩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视而不见,就扬长而去。另一方面,美军自此场海战后就极力打击日本的后勤补给线,使日本有重型火炮送不上来,火力的不够对日军作战造成极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日军的后勤补给基本被切断,只能用小潜艇昼伏夜出(也就是”东京快车“)送大米和一部分头药品,连盐都送不上来!这更直接导致了日军战斗力的大大减弱。在日军减员中,有至少1.3万人是非战斗减员,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极高的比例。这场战役发展成为对日军极为不利的消耗战,双方飞机对飞机,军舰对军舰拼消耗,日军这是以自己的短处与美军的长处相比拼,美军的损失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能够迅速弥补,而日军几乎没有能力来补充损失,不仅失去了瓜岛,还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日军低估了美军的制海制空能力。美军占领机场后,完全控制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日军每次增援都失效也是这个原因。日军第三次增援是很鲁莽的,大型运输船直接卸货不做炮火准备,结果成了美军的靶子,一吨给养也没有卸下来,而且1000吨给养和12000日军都葬身鱼腹了。从此日军“学尖”了,不敢带大量的重武器,结果被美国105毫米炮和轰炸机一次次打退。日军应加强掩护火力,强行运重武器上岸,或许还不会输这么惨。
5. 十大必看战争片有什么
十大必看战争片介绍如下:
1、野战排
影片讲述了一个新兵蜕变的故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之中,让它明白了战斗的理由以及意义,那就是“让自己活下去”。
2、父辈的旗帜
硫磺岛战争的第五天,六名美军将美国国旗插在了硫磺岛的制高点,而这也象征着国家的胜利,缔造出了一个英雄一般的照片。
3、血战钢锯岭
电影以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徒手在战争中就下了75名战友,非常的感人,也让人领略到了英雄的真谛。
4、细细的红线
这部电影是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为背景故事,画面极具视觉冲击感,也充分展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5、现代启示录
电影描述了越南战争时期的故事,讲述了威尔德为了完成除掉库尔兹上校的命令,带领小分队潜入柬埔寨。
6、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短期服役》改编而成,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7、冷山
生命所剩无几的英曼士兵为了见到自己的恋人艾达,历经磨难回到了家乡冷山,而艾达也因为战争过着艰苦且快乐的生活。
8、坚不可摧
这部电影是由着名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所指导,改编于同名小说,以二战作为背景故事,讲述了意大利移民后裔路易·赞贝里尼的故事。
9、太极旗飘扬
这部电影讲是以发生在1950年的朝鲜半岛战争为背景,讲述了被迫无奈而上到战场的亲兄弟之间的凄惨故事。
10、兵临城下
电影以二战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了苏联红军顶尖狙击手和德军神枪手之间的生死之战。
6. 求电影《细细的红线》百度云,在线等
《细细的红线》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z6rxhGAAd9n-en7PFYdScg
《细细的红线》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西恩·潘、伊莱亚斯·科泰斯、詹姆斯·卡维泽、本·卓别林、尼克·诺特、艾德里安·布洛迪等主演的战争电影。
该片讲述在1942年到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一个名为“查理斯火炮连”的战争故事,于1999年1月15日在美国上映。
7. 关于硫磺岛战役的电影
1、硫磺岛的来信
《硫磺岛家书》由梦工厂出品的历史战争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渡边谦、二宫和也、伊原刚志等人主演。该片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栗林忠道中将指挥日军坚守在硫磺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
战役结束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该片荣获第64届金球奖年最佳外语片奖、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奖等。
2、父辈的旗帜
《父辈的旗帜》是由美国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的战争电影,改编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鲍威斯撰写的同名畅销书。影片讲述代表硫磺岛战役的知名摄影作品《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背景始末。
3、风语战士
风语者》是华裔导演吴宇森于2000年执导拍摄的一部动作战争电影,由美国演员尼古拉斯·凯奇等担纲主演。影片讲述了海军军官乔奉命保护纳瓦霍族的密码员亚当,不过在必要情况下(如果亚当被日本人活捉),为了保护密码情报不被泄漏,那么乔可以开枪打死亚当,在两人的不断碰撞中发展,由龃龉争斗到生死与共。
4、细细的红线
《细细的红线》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西恩·潘、伊莱亚斯·科泰斯、詹姆斯·卡维泽、本·卓别林、尼克·诺特、艾德里安·布洛迪等主演的战争电影。
该片讲述在1942年到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一个名为“查理斯火炮连”的战争故事,于1999年1月15日在美国上映。
5、硫磺岛浴血战
1944年6月,联军在诺曼第成功登陆,成为联军战胜的转折点,美军得以将战力转向太平洋,六月登陆塞班岛,七月登陆关岛,麦克阿瑟将军随即又第二度踏上菲律宾国土。
日本死守硫磺岛,军力约两万一千人,美军共出动三个师团75000人,舰船495艘,其他尚有驱逐舰,航空母舰等155艘,全力攻击硫磺岛。本纪录片为美军第三司令部摄影队冒死拍摄完成,为当今世上仅存,最忠实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血战硫磺岛”之唯一史料!
8. 瓜达康拉尔岛战役是什么战役
说明:瓜达尔卡纳尔岛就是瓜达康拉尔岛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发动的战役。战役由1942年8月展开,到1943年2月日本在瓜达康纳尔岛全面溃退结束。
背景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日本迅速在太平洋中扩充势力,并计划在5月上旬实行莫尔兹比港作战,6月上旬实行中途岛作战,7月实施旨在切断美澳交通线的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群岛的作战(FS作战)。中途岛作战失败后,FS作战于1942年7月11日取消,同时制订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在新几内亚北部登陆,翻过欧文斯坦利山脉,攻占莫尔兹比港。为了掩护行动的侧翼,日军在6月16日起在瓜达卡纳尔岛兴建机场,到7月中旬基本完成。
同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了暸望台作战,希望夺取圣克鲁斯岛,图拉吉岛及其附近的要地,最终夺取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及新几内亚。尼米兹得悉日军修建机场后,便于7月10日决定先攻占图吉拉岛及瓜达卡纳尔岛。
登陆
8月6日傍晚,在南太平洋舰队的护送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乘坐23艘运输船朝瓜岛急进。为登陆部队护航私有8艘巡洋舰及一个驱逐舰警戒群,由英国皇家海军克拉加利少将指挥。空中支援编队是萨拉托加号、黄蜂号及企业号三艘航空母舰、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及重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16艘、油轮3艘组成等,由美国海军诺依斯少将指挥。以上兵力由弗莱切中将任战术战挥,戈姆利中将任战略战挥。其中4艘运输舰和4艘驱逐舰开往图拉吉岛。由于乌云密布,使日军侦察机未能观察海面。
8月7日上午6时40分,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同时向瓜岛登陆地点“蓝滩”和图拉吉岛的“红滩”开火。30分钟内,所有运输船进入阵地,开始登陆。8时50分,指挥官发出讯号指登陆成功。同日下午、盟军占领瓜岛机场。
同时,日本得悉盟军的行动后,决定在当夜派出第25航空战队及由第8舰队司令三川中将率领支援瓜岛上的日军。
日军反攻
8月8日18时,美军弗莱切中将将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撤至离萨沃岛120里。20时30分,三川中将的舰队进入瓜岛海域,并计划由萨沃岛南面出发,用攻击停泊在该岛的美军主力,然后转向图拉吉岛攻击其他盟军舰只,再由萨沃岛北部离开。双方于8月9日上午1时至2时半在萨沃岛附近交战。基于盟军的种种失误,以及没有航母舰队保护下,盟军南区舰队顿时失去战斗力。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日军第8舰队亦因为有战舰损毁而撤退。这场海战,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萨沃岛海战是美日在瓜岛争夺的首场主要海战,该战役使日军暂时守住瓜岛制海权。但瓜岛争夺战首日就丧失的亨得森机场,却使美军掌握瓜岛制空权,并对该年末美军最终夺得瓜岛制海权创造第一个有利条件。而且美军在瓜岛的陆战军力也胜于日军,使日军无法夺回机场,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在未能掌握制海权情况下,仍源源不绝运送物资及人员登陆瓜岛。与此相反,掌握制海权的日军在美国海军、驻扎亨得森机场的“仙人掌航空队”及以加托级为首的潜艇部队打击下,不但无法有效运送物资及人员,还不断流失优势,由于物资及人员短缺使岛上日军逐渐陷入窘境。
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Enterprise)于东所罗门海战中受到日军攻击的情况美军登陆后,于机场四周建立防御圈,修好跑道。8月20日,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进驻该机场。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但是,当时美军在瓜岛上有16 000人。8月19日至21日,百武晴吉中将下属一木大佐带领1000先头部队登陆,与美军激战,于21日战死。
惨烈的海战
由于一木支队在三天内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歼灭,使日本大本营发觉美军的行动是一波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于是24日派遣因珊瑚海海战的牵制而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的“翔鹤”、“瑞鹤”大型航空母舰及中途岛海战中前往阿留申群岛方向牵制美军的“龙骧”轻型航空母舰来与美国海军决战,希望能在8月底前击溃美军,夺回瓜岛。自此瓜岛海域硝烟不断,一直发生激烈海战,直到年底瓜岛海战美军取得优势后才稍有平息。
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史上第三场航空母舰对决),日军派出上述兵力参战,美军则运用太平洋战争场上最强韧的企业号、萨拉脱加号迎击,交战结果“龙骧”轻型航空母舰被萨拉脱加号击沉,企业号受创。
8月底萨拉脱加号因被潜艇击伤而前往珍珠港维修、9月中黄蜂号也被潜艇击沉,再加上企业号仍在珍珠港修补战损,一时间美国在太平洋上只剩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能够应战。此时日军战略重点也转向瓜岛,美军也把夺下瓜岛视为第一要务,使接着数月的争夺战更为血腥。双方都尽一切努力增加各自在瓜岛上的兵力,企图把对方撵走。由于美军稳稳占据亨得森机场,因此部署于该机场的陆军航空队便能掌握空中优势,多次对日军在瓜岛的地面攻势或海上行动迎头痛击;此外,美军由于捷足先登,第一次就运送足够兵力与重装备,使得日军在岛上处于比较吃亏的地位。但日军掌握制海权之故,瓜岛上的局势仍然胶着,谁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10月11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美军成功阻止“东京快车”对瓜岛的增援,但胶着的战况依旧不变,美军此时阵前换将,以病愈复出的海尔赛上将取代戈姆利成为新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时以金凯德少将(后升为上将,指挥第7舰队)接替佛来契成为新的航舰部队指挥。海尔赛于10月18日就职,两天后日本就在瓜岛上发动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
日本海军该月12日集结庞大的兵力——大型航空母舰翔鹤、瑞鹤,中型航空母舰隼鹰与轻航空母舰瑞凤以及四艘金刚级战舰外加巡洋舰(10艘)与驱逐舰群(22艘),在南云中将与近藤中将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从特鲁克启航。首先,这批舰队在10月14日夜里提供火力支援,掩护四、五千人登陆瓜岛,加入岛上的日军。并支援该月下旬日本陆军第二师团在瓜岛的大规模攻势,23日日本陆军向美军陆战队冲击,24日日本海军(阵容如上)也和美国海军展开自中途岛以来的最大激战(圣克鲁斯大海战),美军派遣企业号、大黄蜂号2艘航空母舰、1艘战斗舰、6艘巡洋舰及14艘驱逐舰迎战,结果美军失利,损失大黄蜂号及一艘驱逐舰,企业号与多艘船只受创,日军2艘航空母舰受创,战术上日军航空母舰获胜,但损失的航空兵力严重的多,自此至菲律宾海战前日军航空母舰再也无法与美军正面对决,而且第二师团的攻势被美军瓦解,使美国再度获得战略胜利。
11月12日至15日美日双方展开决定性的瓜岛海战(又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企业号及仙人掌航空队助攻下,由威利斯˙李指挥的美国舰队以损失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的代价,给予日军损失战舰两艘、驱逐舰两艘的重创。至此美军终于夺得瓜岛制海权,取得陆海空全面优势,预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全胜。
日军撤退
为了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及替岛上士兵补给,山本五十六决定在离瓜达尔卡纳尔岛不远的蒙达岛修建机场。12月3日美军发现日军行动,于6日、8日、13日-20日,美军对该机场实施空袭,成效不大。美军遂于1943年1月5日凌晨以第67特混编队进行炮击,机场被摧毁,日军无法得到补给。岛上盟军攻占奥斯腾山后亦只进行防守。1943年1月,日军决定撤退。期间,日军组织了三次的撤退,共撤走陆军9,800人,海军830人。1943年2月9日16时25分,盟军完成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任务。
影响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结果是由盟军占领,亦是继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太平洋战场上的另一个转捩点。从此盟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日军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战略主动权已完全转入盟军手中。
对日本来说,瓜岛战役的失败是一个重要的损失。日军战败后退出了新几内亚东北海岸的布纳及戈纳,放弃占领莫尔比兹港的企图,并永远地失去了控制所罗门群岛的能力。同时,日本于新机内亚地区的主要基地拉包尔亦受盟国空军的威胁。此外,日军亦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受过长久训练的军队,及飞机及运输工具。日本在战后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积极在太平洋岛屿防御。
对美国来说,瓜岛战役的胜利,改善了美国自珍珠港被袭以来低沉的士气,并对日后进攻日本太平洋岛屿和日本本土有积极的作用。美国人了解到该战役是国力的争斗。
[编辑] 相关作品
电影
《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
9. 血战太平洋何时上映
血战太平洋(The Pacific) 血战太平洋 The Pacific 导演: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语言: 英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HBO 上映日期: 2010-03-14 又名: 太平洋 这部由HBO投资、汤姆·汉克斯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共同打造的所谓“二战史诗巨作”,已经正式对外公布。这将是《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类型电视剧。据有关报道,该剧总投资达到2亿美元。即便《魔戒》三部曲电影,也只花了不到3亿美元。如果报道属实,《血战太平洋》将成为目前电视史上投资最大的电视节目。 这部号称“史上最昂贵的电视迷你剧”投资2.5亿美元(两倍于《兄弟连》),共有10集(每集50分钟,Sorry,不是90分钟),是继《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之后Playtone公司和梦工厂再度联合制作的二战“写实”作品。该剧的主要制片人是汤姆·汉克斯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行制片人为Gary Goetzman,导演为Carl Franklin(第5集)、David Nutter(第2、8集)、Jeremy Podeswa(第3、8、10集)、Tony To(第6集)、Tim Van Patten(第1、7、9集)和Graham Yost(第4集)。该剧定于3月14日在美国HBO电视台播出,至5月16日结束,档期为每周日(北京时间每周一)。 《血战太平洋》主要根据《With the Old Breed》、《Helmet for My Pillow》这两本书提供的素材及一些访谈录改编。故事从三个不同角度,讲述了三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Robert Leckie(James Badge Dale扮演)、Eugene Sledge(Joe Mazzello扮演)、John Basilone(Jon Seda)--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遭遇。 剧中描述的主要战役包括:1942年8月-1943年2月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3年11月-1944年3月发生的布干维尔岛战役,特别是1943年11月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1944年发生的贝里琉岛争夺战;1945年2月16日-3月26日发生的硫磺岛战役;1945年4 月1日-6月21日发生的冲绳岛战役。 故事结束于对日作战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即美国人所说的“V-J Day”。 有些媒体称:“2010年3月至4月左右在中国上映。”但并没有得到相关方面的有效证实。不过,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往引进国外电视连续剧的时间段经验来说,在对方已经播映完后不久的时间段内(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播出结束),该剧在中国内地的上映也就会不远了,大概也就在暑期黄金时间的7、8月这个时间段内就会在中国内地各档电视节目中亮相荧屏,到时候就可以好好在烈焰夏日中舒舒服服的在家欣赏这部“史上最昂贵的电视迷你剧”了。翘首以待ing……
10. 推荐几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要美国的
1、辛德勒的名单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辛德勒(连姆·尼森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2、珍珠港
雷夫(本•阿弗莱特)和丹尼(乔什•哈奈特)是一对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两人对飞行都有很大兴趣,曾一起学习过驾驶飞机,二战初期,两人又一起加入了美国空军部队。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医院里的女护士伊弗琳(凯特•贝金赛尔)坠入爱河。
为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并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噩耗传来,雷夫的飞机在空战中不幸被德军击落,生还可能几乎为零。伊弗琳与丹尼在相互勉励的伤痛中,萌生爱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雷夫并没死去,当三人重聚首时,尴尬顿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事帮他们解了围,雷夫与丹尼决定不做情敌做战友。
3、最后死战
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勇敢尝试里,丘吉尔和英国最高指挥部策划出一个特别的计划 - 操控蔬果市场。35000名英国兵被空降到德国已占领的荷兰敌后。在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入侵行动中,一小组代号“火柴盒”的士兵有着自己的任务。当“火柴盒”被击落在着陆区域以外时,他们的成功机会似乎已经变的渺茫。
4、绝密飞行
凯拉(杰西卡·贝尔 饰)和亨利(杰米·福克斯 饰)都是顶尖出色的飞行员。这天,他们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训练他们的新伙伴"铁蛋"。出人意料的是,"铁蛋"竟然是一架全智能的无人驾驶飞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它训练成为锋利的尖刀。
在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后,"铁蛋"意外被闪电击中,"铁蛋"因此拥有了情感的自主性。在随后的任务中,总部对当时情况进行考虑后打算放弃任务,岂料"铁蛋"突然飞离编队,将钻地炸弹投入了敌人的核武器库,造成一场前所未有的核灾难。
5、风语者
这是一部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题材的影片。风中的语言,在战争中,指的是传递着无数秘密的电波。每个风语者都背负着高级军事机密。 本·亚齐(亚当·比奇 Adam Beach 饰)就是这样一个风语者。
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 奉命去保护本·亚齐和电波中的秘密。在举足轻重的塞班岛战役中,乔·恩德斯将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战友和国家机密,这部影片,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