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的二战电影
苏联拍的《世纪悲剧——苏德血战》系列。
或者单独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围困》《解放》。其中除了围困外,其余三部都被包括在上面那个系列里面了。
兵临城下之类别看,是西方黑苏联的,完全是在污蔑二战苏军。
⑵ 莫斯科保卫战电影剧情 莫斯科保卫战电影剧情介绍
1、影片描述了1941年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城下浴血战斗,誓死捍卫祖国尊严,扼止住敌人疯狂进攻的史实。着重描述了德国古捷里安将军的坦克部队已冲破防线,占领了奥勒尔,第一近卫军团奋力将其扼止住,使整个局势得到了扭转。
2、《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
⑶ 想看莫斯科保卫战1998年上映的由 Yakov Tripolsky主演的免费高清资源
《莫斯科保卫战》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PUmC606qh-NE90q6PBLksw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该片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拍摄场面宏大壮观,约有五千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这部场面宏伟的战争和导演其他几部类似的战争片一样,都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的具有很强政治性目的的电影。影片宣扬的正义战胜侵略今天看来也是正当的,可是一些宣传国家领袖的场景明显是一种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对宏观战争场面的描写,依然是出色的。
⑷ 二战电影 保卫一所学校 好像是俄罗斯的
这个二战电影应该是俄罗斯拍的布列斯特要塞,是讲述德军进攻布列斯特要塞,然后里面的苏联红军浴血奋战的故事。
⑸ 请推荐关于二战苏德战争的电影
1.《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第一部《侵略》(上下集); 第二部《台风战役》(上下集)
2.《解放》(5集 1972年):第一集:《炮火弧线》 第二集:《突围》,第三集:《主攻方向》, 第四集:《柏林战役》, 第五集:《最后一击》
3。《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苏联、东德1985年出品)
上面三部既俗称的卫国战争三部曲
⑹ 莫斯科保卫战上,下集(国语),帮老爸寻找这部老电影,求分享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o_zsvWv0_Y1Y-IQEDNXLqw
《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
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⑺ 前苏联反法西斯二战电影国语版本
《围困》(1-4)(The Beslege)
《伟大的转折》
《莫斯科保卫战》(The Fight for Moscow)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虽说不是电影不过也蛮好看的~)
《一个机会》
《他们为祖国而战》(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
《热雪》(Patriotic)
《命令不许开火》(Command Bar from Open Fire)
《命令越过国境线》(Command Pass National)
《空降兵》(Airborne Arms)
《再生》(A Second Birth)
《最后一班地铁》(TheLast Metro)
《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解放》(1-5)
《敌后的前线》(三部曲之一)
《没有侧翼的前线》(三部曲之二)
《前线后面的前线》(三部曲之三)
《胜利》(上下)
《雁南飞》
《第四十一》
《攻克柏林》(双碟)
《伊凡的童年》
《自己去看》(双碟)
《普通的法西斯》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活下来》
《无权陷落》
《我叫霍尔季直》
《山地大战》
⑻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莫斯科保卫战》《解放》及其它
——推荐前苏联全景式战争电影系列经典“卫国战争三部曲”
笑独行编评
推荐理由:
A.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完整地再现了1941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和欧洲战争苏联战场的全貌,兼具编年史性质和史诗气质,即使代表官方立场,还原真实亦堪称完美。
B.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中的三部电影都是真正大制作的巨片和大片,最短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也达到了三小时,而《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则更是长达六小时以上,大笔巨制难以复制,绝对可与“西方盟国”二战电影扛鼎大片《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1977)分庭抗礼。
C.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为同一导演即前苏联导演尤里·奥泽洛夫(Yuri Ozerov)作品,其中三部电影的风格和水准均相当统一。
D.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拍摄时间绵延20年,从1969年到1989年,且不谈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投入,能做到有始有终已自不易。
E. “卫国战争三部曲”系列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拍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均创世界影坛纪录,也只有前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才有这样的大手笔,所以可能也不会再有了。
1. 《莫斯科保卫战》(Bitva za Moskvu, or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or The Fight for Moscow,大祖国战争,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1985)
难以复制、不会再有的全景式战争电影经典巨片。苏联导演尤里·奥泽洛夫(Yuri Ozerov)卫国战争三部曲其一。影片分两部(侵略、台风),共四集。1941年至1942年,卫国战争前期苏联军民经受巨大苦难和牺牲、为保卫莫斯科付出沉重代价的悲壮事迹:由于始料未及和准备不足,又由于最高统帅部以政治代入军事,苏军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基辅失陷、德军进逼莫斯科才逐渐站稳脚跟……其间,苏军副统帅朱可夫大将的形象和作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包括卓娅在内的众多苏联英雄的形象和牺牲则令人不禁为之动容。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的赞歌。煌煌巨制,精良精工,壮阔恢弘,丰富鲜明。影片插曲《神圣的战争》雄浑激荡、排山倒海,令人顿生凛然浩然之气。全明星阵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笑独行按:该影片系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而拍摄。史载纳粹德国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行动规模浩大,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兵分北、中、南三路闪电入侵苏联,战线长达1800公里。其间德军实际投入兵力计为146个师约350万人、1800多架战机、近3600辆坦克、近7200门火炮(该影片所据为德军计划投入兵力,数字更为惊人)。莫斯科战役实为斯大林格勒战役预演。斯大林比希特勒伟大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吸取教训。战争前期苏军遭遇令人痛心,战争后期德军命运令人扼腕。据说该影片拍摄曾动用约五千名士兵、近万名群众、250名演员、约200名摄影师,该影片经过删节的版本曾在国内公映。在下所见为画质较好的国语配音胶片版D5影碟。IMDb该影片评分为7.1分。
⑼ 二战时期有部有名的电影叫什么
《莫斯科保卫战》
80年代的鸿篇巨制,冷战末期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苏联电影,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作从德至苏、从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战欧洲战场的首次胜利——莫斯科保卫战,讲述了德国法西斯不败的神话是如何被粉碎的。战争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词也来自该片——苏军连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28名战士同几十辆德军坦克进行了4小时的艰苦战斗,在牺牲前高呼:“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卡萨布兰卡》
在无数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乱世佳人》或《罗马假日》汗颜不已,作为二战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样毋庸置疑,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设在二战时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镇卡萨布兰卡,以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为导向,采用传统的正叙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别离的回忆,及男主角对女主角诉说愁肠苦衷,讲述了一段动人、美丽、崇高、宛如童话的爱情故事。无论剧本的改编、导演的掌控、演员的表现均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巴顿将军》
人物传记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乔治-斯科特戏里戏外均入木三分地诠释了角色——开篇6分钟的教科书级演说,其表现简直是“暴戾军神”巴顿的附体,而凭此片获奥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领奖,不懈地斥责好莱坞的盛宴不过是“荒唐的声色犬马”。本片据说是尼克松他最喜欢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肯尼迪、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国人对美国政体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而侵越战争的失败更使美国青年纷纷拒服兵役,当众烧毁兵役证。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扬牛仔精神的电影,隐藏的政治动机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仍不能抹杀这部出色的历史巨片的精良品质,而“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剧式英雄”的准确定位,堪称本片成功的关键。
《钢琴家》
淫贼巨匠罗曼·波兰斯基根据维拉德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而成,同时,又在其中大量回顾了自身的童年经历——作为一名波兰的犹太人,在德占区内生不如死、暗无天日的生活。阴郁无望的氛围、深沉悲凉的心境,在波兰斯基凄厉决绝的镜头下,愈显狰狞。纳粹令人发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艺术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紧牙关。最震撼的镜头既不是意念的钢琴演奏、也不是德国军官的良心发现;主人公听到脚步声远处的脚步声,急中生智扑倒在地,一队路德国兵嚣张地跑过,根本没在意他——镜头俯瞰:尸横遍野。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与《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并称苏联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苏联电影史诗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苏联政府的协助下,以几近完美的水准将欧洲战场的伟大转折点真实地还原,为20世纪苏联战争电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细细的红线》
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也是绝无仅有的单纯白描太平洋战场残酷的瓜达尔康尔岛战役的作品。以调度大场面的控制力见长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牵手好莱坞叛逆分子西恩-潘,通过梦魇般恐怖血腥杀戮,探讨了“生”与“死”、“理性”与“疯狂”等战争状态下是非莫辨的艰深问题。导演反复利用俏丽的南太平洋风光来反衬战争的惨绝人寰,逃兵发人深省的内心独白、日军幽灵一般的突如其来……令战争的惊悚、无常登峰造极。
其它还有《烈血军魂》,还有人翻译为《最后一颗子弹》等等,最好说明大致情节、导演或反映哪个国家的。
⑽ 至少要看三遍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文戏、场面、装备怎样
如果假期的时候你不想出门的话,笔者推荐给你一个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看电影。
当然,该片也一定少不了当年刚刚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再现了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打坦克的壮观景象。
综上,《莫斯科保卫战》以其宏大的历史画面和精彩的文戏表演,再加上还原度甚高的武器装备,使它成为二战经典电影之一。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对二战历史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忽略这部《莫斯科保卫战》,也一定不要泛泛的看一遍就抛到脑后,好的电影一定是值得你多看几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