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看过这部电影,外国的
是《致命魔术》吧,由克里斯蒂安贝尔(蝙蝠侠扮演者)和休·杰克曼(金刚狼扮演者)主演的,非常好看的电影。
中文片名
致命魔术
外文片名
The Prestige
更多中文片名
顶尖对决 .....台湾译名
影片类型
奇幻 / 惊悚 / 剧情 / 科幻
片长
128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导演 Director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编剧 Writer
乔纳森·诺兰 Jonathan Nolan .....(screenplay) and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screenplay)
Christopher Priest .....(novel)
演员 Actor
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Robert Angier
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Alfred Borden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Cutter
派珀·佩拉博 Piper Perabo .....Julia Angier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Olivia Wenscombe
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 .....Sarah Borden
Samantha Mahurin .....Jess Borden
大卫·鲍伊 David Bowie .....Nikola Tesla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Alley
Daniel Davis .....Judge
Jim Piddock .....Prosecutor
Christopher Neame .....Defender
Mark Ryan .....Captain
Roger Rees .....Owens
Jamie Harris .....Sullen Warder
Monty Stuart .....Stagecoach Driver
Ron Perkins .....Hotel Manager
Ricky Jay .....Milton
J. Paul Moore .....Virgil
Anthony De Marco .....Boy
Chao Li Chi .....Chung Ling Soo (as Chao-Li Chi)
Gregory Humphreys .....Policeman
John B. Crye .....Voice
William Morgan Sheppard .....Merrit (as W. Morgan Sheppard)
Sean Howse .....Man
Julie Sanford .....Elegant Lady
Ezra Buzzington .....Ticket Hawker
James Lancaster .....Moderator
Olivia Merg .....Jess Borden - Toddler
Zoe Merg .....Jess Borden - Toddler
Johnny Liska .....Scalper
Russ Fega .....Man in Hotel #1
Kevin Will .....Man in Hotel #2
Edward Hibbert .....Ackerman
Christopher Judges .....Burly Stagehand
James Otis .....Blind Stagehand #1
Sam Menning .....Blind Stagehand #2
Brian Tahash .....Blind Stagehand #3
Scott Davis .....Carriage Driver
Jodi Bianca Wise .....Glamorous Assistant
Nikki Glick .....Housekeeper
Enn Reitel .....Workman #1
Clive Kennedy .....Warden
Rob Arbogast .....Leonard
Chris Cleveland .....Will
剧情介绍
有的时候,太过快速的变化也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世纪之交的伦敦,娱乐业才刚刚起步,于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就成了那个时代最神秘莫测的大众偶像,享受着社会能够给予的最高赞誉,社会地位也高于其他从事表演的人。
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一起长大的好友:罗伯特·安吉尔性格复杂而且历练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将自己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而阿尔弗雷德·波登则与他完全相反,这位天赋极高且非常富有创造力的魔术天才因为不修边幅和天真的个性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手段去表现他的魔术想法。两个人在一场一场的表演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将其他魔术师都甩在了身后,最终却变成了这对曾经的知心好友的竞争……
两个人因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他们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学、野心取代了友谊,为了战胜对方,以便能够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魔术师,他们寻找各种辅助材料来丰富自己的魔术表演,其中包括刚刚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发明出来的科学奇迹--交流电。事态渐渐不受控制,两个人的忠诚与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验,直到引发了一场谋杀,这场世纪大战才以悲剧收场。
② 外国电影本国电影哪个有趣
与其直接回答哪个有趣哪个没趣,不如给你看一些数据,让你自己感觉一下:
美国1776年成立。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爱迪生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 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这些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当时的产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自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各公司大多经历了初建、合并、更名、巩固的过程。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1929年美国制片公司体制的结构明确形成。它们包括 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克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这便是通称的“八大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为美国电影继续占领欧洲市场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10月 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
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制片人单元”的模式保证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规格生产出供应全国影院的合格产品。
1946年电影观众的人数创造了纪录,这使好莱坞在战后一两年间表现得十分乐观,许多演员、导演(包括他们在战争中培养出的助手)回到好莱坞,以新的热情投入影片制作。从战后开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段繁荣时期。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好莱坞左翼人士。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君子,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
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的专业电影制作和理论教育有了发展。许多综合大学里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着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影剧剧作 3个系。只就电影理论学科来说,获得电影博士学位的人数由60年代中期的 200人激增至2000人。各种理论研究机构和学会的发展,各种电影学术性刊物(如《美国电影》、《电影季刊》、《广角》、《电影杂志》)的繁荣,为美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条件。
票房巨片是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学幻想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
长期以来,美国只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矶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AFI)。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8大影片公司于60年代先后解体或转产之后,影片和档案大量捐赠给上述资料馆和各大学的电影研究中心,对研究本国电影传统、保护本国电影文物起着很大作用。
美国电影评奖活动中除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奥斯卡金像奖以外,重要的还有各大影评人学会奖和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金球奖”等。主要的国际性电影节有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电影展览、纽约国际电影节和旧金山国际电影节。…………………………………………………………………………………………………………………………………………………………………………………………………………………………………………………………………………
中国1949年成立。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 ,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拍摄多部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延安电影团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
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
1985年,由陈凯歌指导,张艺谋担任摄影的《黄土地》革新了中国电影叙事语言,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中国第五代导演正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的时期,优秀影片和优秀演员不断涌现,短短五、六年间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获得国际大奖。2002年12月14日《英雄》的公映终结了内地电影市场近十年的低靡期,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张艺谋的《英雄》还能在媒体引发广泛的价值观层面上的严肃批评和争论,这种情况今天难以重现。一是互联网的速食文字使争论大多停留在意气和口水,二是国产电影在商业道路上越发“成熟”,早早摘除了可能在意识形态上带来的麻烦。…………………………………………………………………………………………………………………………………………………………………………………………………………………………………………………………………………
1、从电影的发展来看,美国的基础就比我们扎实,完善的体系比我们早了好多好多年。此乃中国电影先天不足。
2、有一部分政治原因。导致电影不能很纯粹的电影。某局躺枪。
3、电影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4、我们总想一年赶超欧美,三年世界第一,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5、大家拍电影都是为了挣钱,但是我们纯粹为了钱,导致其他的不太在意,吃相有点难看啊喂。
6、大家从最早就被美国大片洗脑,导致我们认为大片就应该是这样的,不得不说,美国的文化战争玩的确实牛逼。
③ 爱迪生是哪国人
美国人!
全名: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
简介: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④ 命中注定我爱你吻戏 偶像剧吻戏
下载戏最新地址>>>: http://www.cihuiba.com/vocabulary/4261.html 最新更新地址 http://www.cihuiba.com/vocabulary/4261.html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电影定义 电影原为一种战争旗帜的名称,见《六韬·虎韬·军用》:“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由此可知电影乃黑色的箭杆,红色的箭羽,箭镞是用铁打造的。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信息来于《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信息来于《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简介 电影分类 动作片 喜剧片 纪录片 科幻片 恐怖片 科幻片 武侠片 动画片 战争片 胶带 电影: diàn yǐng 英文:1. movie 2. film 法文:1.Film 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美国 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英国 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是24帧每秒。 编辑本段电影前身 众所周知,现代的电影是19世纪末首先在法国诞生的。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很古以前就有了类似电影的发明。在我国古代流传很久的皮影,可以说就是现代电影的先导。皮影戏和走马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最后发展成为电影。事实说明,电影虽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我国劳动人民对电影原理的认识和实践,已有很长的历史,对后来电影的发明,是有贡献的。这充分显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编辑本段电影诞生 早在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 电影放映机(15张)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命中注定我爱你吻戏 偶像剧吻戏“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和放映活动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⑤ 爱迪生是什么人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⑥ 爱迪生的简介 写的要跟作文一样漂亮
姓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47年2月11日
籍贯: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
]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着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365zn.com收集]
[365zn.com收集]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365zn.com收集]
[365zn.com收集]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365zn.com收集]
[365zn.com收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着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着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⑦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爱迪生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选择这种做灯。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溶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
他昼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下面是电灯发明的过程: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以前,人们一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发明的这种炭丝电灯与以往的电弧灯相比,无疑显得实用多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使用电灯的历史正式开始。然而,这种炭丝电灯亮度不理想,灯丝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使用的寿命也不是很长。因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在炭丝电灯诞生30年后的190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库里基发明了以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这种电灯与炭丝电灯相比,又前进了一步,但由于通电后钨丝极易变脆,因此它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
(7)外国电影爱迪生吻戏扩展阅读: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⑧ 世界上第一部爱情电影是什么(急等~)非动画类!!
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 The Kiss(1896)

本部不足一分钟的黑白爱情默片,只有短短的一个镜头。一男一女相拥着幸福地接吻,不时甜蜜耳语。配乐也轻快活泼。这个短暂的情节出自舞台音乐剧《The Widow Jones》的最后一幕。
这部摄制于1896年的黑白默片《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被称作是影史上的第一出吻戏。此片成为当年爱迪生公司最卖座的影片,但大卖的同时也引起轩然大波,首次招致电影审查的压力。
⑨ 寻找一部外国电影影片中。女主的孩子失踪了。她在灶炉里发现了一袋袋骨灰还发现了一个下巴骨,
历史上的今天2月11日
1826年2月1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诞辰。1908年,爱迪生获得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1990年,南非着名政治家曼德拉出狱。1949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自杀。2003年,相声泰斗马三立逝世。
⑩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多少发明专利
1300多项,有人统计有2000多项。单是1882年一年,他申请的专利就有141项。“爱迪
生效应”不算发明,不在统计的范围里,实际上它的影响更深远。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是电
灯和留声机,其他比较着名的发明还有:二重和四重电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
机、水泥、橡皮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美国海军部技术顾问,先后发明了水
雷探测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吸声器等39种器械。从他16岁的第一项发明——自动
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要是光算1882年,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
项发明。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世界罕见。
因此,世界各国对爱迪生的创造发明给予人类的巨大贡献无不表示敬意。他们称爱迪生
是“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现代研究所的先驱”,“科学界的拿破
仑”,“世界上最有用的人物”。
1922年,在日本一家工业俱乐部的演讲厅里,各界名人共聚一堂来庆祝爱迪生75岁的
生日。当时,爱迪生身在美国,并没有亲自来参加那个庆典。据说,在会场上,爱迪生的相
片和美、日两国的国旗是并排着的。
在俱乐部的讲台上,每个人都讲述了爱迪生伟大的贡献。代表电气通信界的人士说:
“因为有电信机械和电话传话机的发明,才有今天电气通信事业的发展。”代表音乐界的人
士说:“因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音乐教育才得以普及发展。”而代表电影界的人士说:
“电影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完全要归功于发明活动照片的爱迪生,希望此后他永远健康,
继续为社会做各种发明。”另外,代表电力界的人士却说:“白热电灯的发明,不但使人类
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且人心也变得更明朗了。这项恩典是绝不能忘记的。”
每个人都说出了对爱迪生的感谢。世界各地都纷纷地为爱迪生举行庆祝会,他们热情洋
溢地向他表示谢意和尊敬,就好像爱迪生也在场似的。许多国家都把庆祝会的实况拍成纪录
片,而专程派人赠送给爱迪生。一个人能够让国外的人士,为他举行这样盛大的庆祝会,这
虽不敢说是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
荣誉不断地向他倾来,纽约《泰晤士报》举行了一个民意测验,选举美国当代12个大
伟人。结果,托马斯·A·爱迪生名列第一。同年又有几次别的民意测验,结果都是一样。
爱普华斯同盟的会员尊称他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伟人。包多恩学院也推选他为美国当代6
大伟人的第一个。
1927年爱迪生80岁诞辰的那一天,在美国开盛大的欢迎会,收到的庆祝信件有数十万
封之多,由此可见他受全世界景仰之一斑了。
1947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纪念爱迪生诞辰100周年的会上,一个中国工
程师称赞他说:“爱迪生终身可称是一个发明家,他竭尽才智,耗尽精力,都是为了发明。
发明是他的志愿,也是他的事业。”另一个西方传记作家对爱迪生作了这样的评价:“他没
有统率过三军,驰骋战场;也没有占领过哪个国家,征服过哪国人民,但是他发挥的力量,
却不是哪个军人所能够梦想得到的。”
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
明电灯100周年。
爱迪生一生就上了三个月的学,他的文化程度极低,但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大,这里的
“秘诀”是什么呢?
天才的决定因素——勤奋
人们常说,托马斯·爱迪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历史上只有为数有限的几个人
像第一盏电灯的发明者一样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称他是“一位
发明的神灵”、“一位能生产的天才”,而把他列为世界伟人的时候,他感到心神不安,他
甚至对天才二字感到憎恶。他说:“将自然界的奥秘取出来运用在为人类谋求快乐上——当
我们在今世最短促的时光中,我不知道有比这样更好的服务。”
他又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流汗。”他对那些称赞他
是天才的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
绝不是什么天才。”
爱迪生在谈到他的创造发明说:“倘若一个人过去没有成绩,不足以表扬自己,那末,
请他埋头工作,不要多开他的尊口。我深信实事求是不空谈的人。”他还说:“我的人生哲
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这是度过我们短暂一生的最好方
式。”当有人问起爱迪生的成功秘诀时,他说:“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要
有毅力才行。”这些话,既表达了他从事创造发明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为达到这一目的
而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劳动。为了找到一种既能发光又不会立即被烧毁的灯丝,爱迪生到图书
馆翻阅了数百种技术资料,做了200多本资料摘要。与此同时,他对各种有可能被用作灯丝
的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年轻时的爱迪生一心埋头工作。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计算:“五十年中,爱迪生在他的实
验室里或工厂里,每星期的6天,甚至7天,常平均有18小时的日常工作。以多数人每日
8小时的工作计算起来,他在建设的工作上所贡献的时间,普通人要费125年的劳力。”一
位跟随他多年的人描写初次见到爱迪生的情形:他无异于普通青年,油垢满身,好像工匠一
样,蓬首粗服,仿佛是个流浪汉,但是心胸深广,一见到他,就令人油然起敬。”由于他对
科学发明入了迷,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天早晨,仆人送早点来时,他正昏昏的睡着,仆人不敢去惊动他。但这时,他的助
手已吃完了早餐,趁着片刻的休闲,有心愚弄他一次——他把鸡蛋火腿等空碟子放在爱迪生
面前,等他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他怀疑地擦了擦
眼睛,思想了一下,以为他确已用过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枝香烟后开始工作了!直到
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以后他才知道是被作弄了!”
1871年圣诞节,是爱迪生同玛丽小姐结婚的日子。他做起实验来竟把这个日子忘了,
一直工作到深夜,而让新娘一人在洞房里空等着他。
又如,在他钻研电报技术时,忘记了交税,税务局催促他,说如果再不来交,就要增抽
12%。于是,爱迪生匆匆地跑去了。那里,队排得很长,他只好等着。可是,到他挤到窗口
的时候,竟把自己的名字忘记了。
爱迪生总是专心致志,完全不管时间,埋头钻研和实验。据说他终身未带手表,所以,
爱迪生的生活,不为时间所束缚。
爱迪生是一个不尚空谈,持之以恒的实干家。1914年,爱迪生的实验所失火焚毁了,
损失达400万美元。这一重大打击并没有使他停顿下来。他说:“我已67岁,但还不算太
老,我要重新做起。”
1924年5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当选。美利坚合
众国授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这时爱迪生已经77岁,还是照
样“一天干两班”,从来没有想到要退休。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
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
凡是和爱迪生接触过的人,对于他不尚空谈这一点深有感触。我国一位总工程师曾于
1925年考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和爱迪生有过一些接触,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
道:“在我几次和爱迪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不尚空谈,重视实际。有一次爱迪生又来工厂,
看到我们这群大学生,说要考考我们。他拿起一个灯泡对我们说,‘请你们计算一下它的容
积是多少?’我们忙拿起纸和笔,有的用积分去算,有的用微分去算……算了很久,还未算
清楚。爱迪生边看边笑地说,你们已很有点学者的样子,但是这样太麻烦了。其实求它的容
积很简单,只要在杯子里盛满水,灯泡放进去溢出多少水来,这就是它的容积,说得我们恍
然大悟。这一次的谈话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使我一辈子都牢记,搞科学要讲究实际效果,
不能空谈理论。”
爱迪生有独创的推理力,更重要的还有实验的态度。他在要做一种研究以前,第一步必
先准备充分的预备知识,先去调查前人关于此事项已有过何等造诣,他对前人所已获的成果
并不即信,还须运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施行种种实验。因之常发现新结果。
“爱迪生与人走着同一的路,结果常会到别人未曾涉足过的荒地里去。”他有一个多年
的助手曾这样说:这个助手曾费了许多心力想制某种化合物,终于不成,可是爱迪生却以同
样的方法,得到很满足的结果了。
爱迪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常抱相当的自信,别人对于他的研究,任凭怎样批评,一概不
睬。当他研究用铁筋土造建筑物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铁筋土中所加的小石子必将在柔软的
水门汀底沉聚,决难成功的。可是他却照了自己的方案好好地成功了。他常先把既定的事实
摆在脑子里,然后再去运用他的丰富的独创力。
他必须把自己研究的结果一一留记于笔记簿,把所笔记的交给助手,叫助手再把实验的
结果一一记入,每日报告他一次或数次,他终日巡回实验所中的各室,指导监督,记忆力很
强,全体助手所做的实验,他都能一一记得,宛如自己去实验一样,实验用的笔记簿每册厚
约200页,从门罗公园时代以来,已要以千数来计算了。这许多的笔记簿中,保存着他数十
年的想法、设计、图稿等等的成绩,以及部下所进行的无数的实验。
在研究工作中,爱迪生对于实用性非常重视,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抽象的数学推导和繁难
的计算中。美国着名科普作家艾·阿西莫夫写道:“抽象的知识很少能引起爱迪生的关心,
他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
的装置。”有一次,他让助手设计发电机中线圈的绕法,这位助手拉了好几天,还无结果。
爱迪生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叫工人做几个模型呢?你可以用绳子在模型上绕来绕去地试,
用这种方法决定绕圈怎样绕最合理,而不必再在纸上画那些凭空想象的线条。”助手反对
说:“可是,您说的这种做法在书本上是找不到根据的呀!”爱迪生却说:“如果的确能
用,你又何必去管它呢!”助手按他说的去试,马上发现这个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爱迪生不仅不尚空谈,而且还能持之以恒,直到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一刻。当爱迪生77
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退休呢?”他回答:在出殡的那天!84岁了,他还说
必须至少再做15年工作,必须勤奋工作,在退休之前完成所想到的一切。还有一次,有人
问他是否同意“为科学十年休假”,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年
间,它于每分钟都工作,并且或要如此继续地工作下去。”
1931年8月1日,爱迪生在西奥兰治研究所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这个新闻震惊了
全世界。他的病况严重,但稍微好些的时候,却仍念念不忘地说:“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爱迪生的大量发明,固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但是,他那严肃认
真和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是
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于聚集人才的天才组织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指出:“爱迪生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发明,原因在于他在新泽西州
的门罗公园创造了一个实验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从事研究制造。这个实验室就是后
来的许多大工业公司建立的大型实验室的原始形态。”
另外一个美国学者也持有同样的看法。阿西莫夫说:在门罗公园实验室,“有8位之多
获得法定资格的科学家为他工作。”
《美国企业史》的作者塞利格曼写道:爱迪生“聚集了一批技术高超的人才,购置了一
批仪器和机器,并鞭策自己和手下的人在技术领域里攀登新的高峰。他雇用了一些训练有素
的科学家。”
18世纪以来,在美国和西欧,生产的社会化虽然有了进展,但科学研究的方式还是旧
的。科学家还是个人独立地进行研究并未有组织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19世纪末,围绕
探索电力在技术上的应用,给爱迪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电学、机械学、化学等科
目之间相互渗透,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许多学科的综合体。原来爱迪生个人或靠几个人研究
的状况很难适应。于是他在1876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所,他称之为“发明工
厂”;1881年又组建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
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其中包括精通数学的厄普顿,擅长化学分析的
芬逊,检验矿石的海德,还有及时提供资料的派克教授。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
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电灯就是其中之一。爱迪生培训了一批人,分赴世界各地去选择
最好的竹子作灯丝材料,最后选定了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从此,人们开始用上了真正的电
灯。
不论是在纽瓦克,还是在门罗公园,爱迪生与他的工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粗豪而友好的。
例如,艾奇逊在加薪要求被拒绝后曾自动退职,但后来又回到了实验室。爱迪生闻听艾奇逊
出走一事哈哈大笑,一次他对艾奇逊说:“房子那头有个水压机,把它准备停当,给我做一
个马蹄形白垩圈。这个圈的外径是一英寸,灯丝的宽度是千分之二十五英寸,长千分之二英
寸。我将命人给你钢板,用来压制板材,再做一只模具,冲压灯丝。如果你制成的这种灯丝
可装在灯内,我就奖给你100美元。”
艾奇逊造成了这种灯丝,拿到了100美元的酬金。爱迪生又与他立下合同,再制造3万
根。艾奇逊写道:“我雇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帮我制造,我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等到制出
1.6万根灯丝时,我已经能每天挣12美元了。”
爱迪生创立的第一个工业实验研究所,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此,科学
技术研究工作从个体劳动转变成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爱迪生的“发明工厂”就是世界上最
大的、目前拥有数千名研究人员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验中心的前身。这个研究中心几十年
来在从电气到核电站的广泛研究上名列世界前茅。至今,爱迪生的实验所保留在那里,成为
纪念的圣地。
在爱迪生的中年时代,他由于拥有许多专利权,积累了可观的资本,雇用了许多技术人
员和工人,帮助他设计和试制许多科研项目。如果没有手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帮助,爱迪生
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
到了老年,爱迪生仍惜才爱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依阿华大学毕业后,进爱迪生的实
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主要是做蓄电池的。进去第一天,爱迪生就考他,指着一堆铁板对他
说,已经氧化了,能不能回收,提炼成纯铁?这位留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埋头苦干,终于被
他提炼成功。爱迪生从此非常器重他,正式录用了他。可是他遭到了同辈美国人的嫉妒,被
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人,居然解决了美国人不能解决的难题,他的上司就处处刁难他。这位
留学生感到呆不下去,就提出辞职。爱迪生知道后,亲自赶到公寓去看望他,挽留他不要辞
职。但是这位留学生表示坚决要走。过了不久,圣诞节到了,爱迪生买了蛋糕再次登门拜
访,一再劝说挽留,使这位留学生大为感动。临走时,留学生站在门口,目送这位德高望重
的老人远去,双眼噙满了泪水。
爱迪生是人,而不是神。爱迪生的英国传记作家罗纳德·沃·克拉克认为:不应把爱迪
生的发明全部归功于爱迪生个人。爱迪生只是工作在这一广阔领域里的一员。大家的共同努
力,相互间的交流与促进,才使发明成为必然结果。显然,这种观点是能被人接受的。
既是工人也是梦想家
爱迪生既是工人也是梦想家。早在童年时代,他就想知道大自然的奥秘。他经常说,大
自然充满了奥秘,他想了解它。
爱迪生喜欢思考问题。他认为,思考能使人开心和愉快。对于一事,他的设想是非常丰
富。当他倾心于选矿事业时,因为要设计一种机器,画了3个图交代部下的技师。那图只是
表示概要,并不完全画好的,技师向他诉述困难,认为依据这图无法造出机器。他也不和技
师辩论,过了两天,自己对于要制造的机器作了48张的设计图,默然地摆在技师的桌子
上。后来果真依据了其中的一图,把机器造成了。
爱迪生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对生活不感兴趣。他不但喜欢思考,而且也喜欢工作。在他
75岁时,有人问他什么叫生活,他回答说:“工作。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为人类
造福。”他说,他要发明创造的东西足够他再工作100年。
爱迪生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他的生活中始终充满了乐观。爱迪生的助手们
说:爱迪生在研究上,不论遭到如何的失败,都不灰心。他的发明,正如吃饭一样,每日不
可缺少。一直到死时均在继续发明,尤其发明“和平利器”为其终生愿望。爱迪生为世界伟
大的英雄,实非过言。
对于多数人来说,耳聋会带来许多害处,但爱迪生却能变害为利。以后,他常风趣地对
人说:“耳聋是一种福音。”尽管耳聋,他仍可以和人谈话,因为他听不见的并不是基本音
响,只是音乐的细微变化。此种症状符合耳聋病例。
实际上,他只是听力受到了阻碍。这种疾病对于他钻研业务也许有利,他后来回忆自己
当电报员时说:“我可以毫无误差地听出自己电报器的发声节奏,却听不到其他分散注意力
的声音,甚至也听不见大房间内身旁同事的电报机声。”
后来,当他研制早期贝尔电话时,由于自己听觉不灵敏迫使他作出改进电话的决定,最
终创造出了迄今仍至关重要的炭极式发射器。
发明留声机就更是耳聋在起作用。爱迪生说:“纯纯粹粹是耳聋促成我完善了对这种机
器的试验。在制作钢琴曲唱片的问题上,我足足用了20年的光景,因为钢琴曲充满了泛
音。所以我能制作出来——正是因为我的耳聋。”
除此之外,耳聋还给精通经商的爱迪生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他在与人打交道时,特别
是在充满尔虞尔诈、弱肉强食的工商界,爱迪生从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头”协定,而是所
有条款必须写在白纸上。这点在充满金融骗局、无赖行为的商业世界中不啻是一个救生圈。
当他的发明创造成功地被人们应用时,他对他的成就感到最为自豪。他知道,人们学习
他的有用的发明,以便更多地运用它,是多么地重要,但是他从来不谈论自己如何伟大,并
且似乎也不大这么考虑。他喜欢人们给他的荣誉,但是没有荣誉和不被人注意时,他也不断
地工作。几乎没有人比爱迪生接受更多的荣誉。在格雷蒙特他的家里,有一只装着他所有奖
品和勋章的大玻璃柜子。有人问他是否允许公众看这些奖品和勋章。爱迪生说,想看奖品和
奖章的任何人都可以来看,但是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奖品和奖章感兴趣。爱迪生不记得如
何打开柜子的门,他打破了柜门上的玻璃。当人们要他叙述每枚奖章和奖品的故事时,他却
不能记住。
爱迪生在他一生中见过和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和重要人物。他同国王一起吃过饭,但
是,他从来不相信他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他虽然忠实于人民,但是他对人们如何出名不感
兴趣。
他不懂为什么人们特别帮他的忙。他年老时和他年轻时一样,仍然不能理解这一点。一
次,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经理决定为爱迪生从火车上把包裹拿下来,这使爱迪生非常地吃
惊,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这样做。
虽然爱迪生不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他不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他注意利用别人的研究成
果,但他绝不迷信权威,他在改进发电机时,就曾向一位电学权威挑战。他不相信当时流行
的什么“电机普遍规律”,他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设计发电机,那么电机效率只有
50%,电灯的用费将是昂贵的,那谁还能用得起电灯呢?我要用实践证明,发电机的效率仍
然是可以提高的。”他不怕权威的讥笑、奚落,终于研制出了效率高达90%以上的发电机。(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