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影视 » 关于打军鼓的外国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关于打军鼓的外国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8-08 22:13:03

① 二战电影中好多时候纳粹德国部队行军时的军乐。很振奋的。好像全是军鼓演奏的

不仅是德国有,早前150多年前就有了,部队打仗冲锋行进时,就有军乐一起前进演奏鼓舞士气,你可以搜索一下进行曲之类的。

② 想问下看过电影《乐鼓热线》的同学,他们那种军鼓的水平是大概什么考级水平放在中国是军鼓十级吗

我去……我看过哎 中国的小军鼓考级似乎都是固定曲目 呵 毕竟我不是打小军鼓的 反正架子鼓业余考级是这样

③ 有一部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有一对父子打渔为生,独立战争爆发,他们的船被美国政府征用了,后来儿

《革命》。有点年代了

④ 美国打架子鼓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架子鼓(Drum) 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 Cymbal)和一...

⑤ 求一些关于军鼓的外国电影,答的好追加!

<<乐鼓热线>>( Drumline)

导演:
Charles Stone III
编剧:
Shawn Schepps
Tina Gordon Chism

演员表:
Nick Cannon ..... Devon
Zoe Saldana ..... Laila (as Zoë Saldana)
Orlando Jones ..... Dr. Lee
Leonard Roberts ..... Sean
GQ ..... Jayson

剧情概况:
德文生活在纽约黑人集中居住的哈尔姆,他一心想进大学里的学校做一名出色的鼓手。现在,他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的机会,他向南方一所大学申请的奖学金获得批准,他可以进入这所大学读书了。进入这所大学之后,德文的才华果然得以施展,他很快在老师的调教之下成为学校内最为出色的鼓手。在进入乐队之后,德文对鼓手的意义多了几分理解。他意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是自己的乐队和鼓手真正需要的精神。他所在的乐队最终和另一支乐队在球场中央展开对决...

⑥ 求美国高中生电影名字

校园鼓号队
编剧:蒂娜·奇斯姆 Tina Chism
主演:奥兰多·琼斯 Orlando Jones
尼克·卡农 Nick Cannon
佐伊·萨尔当娜 Zoe Saldana
坎迪斯·凯里 Candace Carey
杰森·维夫 Jason Weaver
出品:福克斯网站:http://www.drumlinemovie.com/

内容简介: 影片的男主角德文生活在纽约黑人集中居住的哈尔姆,他一心想进大学里的学校做一名出色的鼓手。现在,他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的机会,他向南方一所大学申请的奖学金获得批准,他可以进入这所大学读书了。 进入这所大学之后,德文的才华果然得以施展,他很快在老师的调教之下成为学校内最为出色的鼓手。在进入乐队之后,德文对鼓手的意义多了几分理解。他意识到只有团结合作,才是自己的乐队和鼓手真正需要的精神。在他和这种精神的带领下,他所在乐队了成了学校里的冠军。 阵容解析: 据说本片的故事改编自某人的真人真事,但具体是谁却无人知道,很多人都说实际上这是根据本片的监制的达拉斯·奥斯汀(Dallas Austin)的个人故事所改变。因为达拉斯·奥斯汀从小也是长于黑人街区,而且也曾是个音乐爱好者。不过不管角色的原型到底是谁,至少这些传闻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却是真。这个好像路上听来的故事被肖恶魔·谢福德(ShawnSchepps)收集整理,成为影片的故事的基础。将它写成剧本的是提钠·乔顿·克里斯(Tina Gordon Chism)。 在幕后人员中,最为主要的当然是影片的导演奥兰多·琼斯(Orlando Jones),他之前只有拍短片的经验,拍这类制作规模略大的剧情长片这是他的第一部。不过上次他独立制作的影片《全额偿还》(Paidin Full)在美国观众中的口碑不错,并已经入围美国的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处女作奖。奥兰多·琼斯对于黑人为主角的电影似乎特别钟爱,上次的《全额偿还》的男主角也是黑人,而且也是来自纽约的哈尔姆区。这种偏爱与他本人是南非移民美国的黑人有关。从角色的某些个性和心中所怀有的梦想看,奥兰多·琼斯电影里的角色其实更像是他自己才对。从演戏到做导演,奥兰多·琼斯的早电影事业上付出的努力几乎已经可以入戏。因此再拍其他黑人梦想有关的电影,他显得特别熟练。 出演本片演员中也包括导演本人,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演员是尼克·卡农(Nick Cannon)。这位刚刚二十二岁的黑人演员,很早就开始演电视剧,现在是美国当红的一个电视明星,凭借主持一档电视节目而出名。如果加上电视剧在内,尼克·卡农演过的戏还真的不少,就连《黑超特警II》中,他都乐得出演一个小角色。虽然没曾与奥兰多·琼斯有过合作,但黑人感觉上的相通之处,以及角色形象与与他自身形象的相近之处,都让他有实力在电影市场上赢得观众的掌声,至少是黑人观众的掌声。如此,奥兰多·琼斯和尼克·卡农也算都完成了任务,因为影片的目标观众就是黑人。 allbbs视点不错,只看了预告片,玩鼓的技术却是一流,值得一看。

⑦ 求战争电影~~~老片子,主角是一敲军鼓的少年,战争背景好像是前膛火枪时代!

应该是 梅尔吉普森 的《爱国者》吧。火枪时代。

⑧ 电影《红磨坊》开头三个音乐是什么

Jacques Offenbach的Can Can,酷狗有,我也找了超久

⑨ 电影滑铁卢之战观后感2000字

电影滑铁卢之战观后感
这是一个典型的冷兵器和热兵器结合时代的产物。本片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为主线,讲述这个时代的战争是如何的残酷,并侧面讲述了当时的战略战术。我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战术问题。

首先为了让初期接触那个时代的观众能够看懂该片。我先说说两国的军队的各种区别(不要看了半天不知道谁和谁打呢):

英军方面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红蓝装了。红色上衣,兰色裤子。骑兵带的就是最典型的熊皮帽了。

法军方面是蓝白装。兰色上衣配白色裤子。当时可是最流行的装束了。绝对的时髦。

为什么那个时代时代都不穿迷彩服呢。嘿嘿,因为那个时代不需要隐蔽的。打仗都是面对面的打。服装越鲜艳越显得牛的。越能吓住敌人。这些人都不是吓大的,你要穿个迷彩服上去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其次再说战术方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进攻的时候都排成整齐的队型,并不时的有人喊“保持队型”(和我们小时候练的团体操很象)。哈哈。因为那个时代的毛瑟枪不是很准,当时的武器打的都不是很准,你瞄东可能会打到西。只有把枪都排成一排才有最大的威力。这种百试不爽的战术在机枪问世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当时那么多伟大的战略家可能也会考虑排成散兵对型冲锋吧。(估计不是很实用)。

1、步兵方面

法军方面进攻时先以纵队方式前进,敲着整齐的军鼓(现在看鼓点节奏好单调啊,弄点什么摇滚上去估计这仗仗准赢)。然后在敌人步枪射程不到几米外可以换装进行部队展开。一般都是脱掉身上笨重的行李卷(我晕,在敌人面前换衣服其不是很酷)。

英军方面进攻时大体战术相同,不同的是你法军敲鼓我吹笛。苏格兰风笛还是很有名的大家认识它估计是在泰坦尼克上面吧。然后也是在敌人面前换装并部队展开(展开时很逗,还都得站齐了)。通常前几排都是新兵,这时候的新兵只有祈祷不被打死。这样在下一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站到后面了。

2:炮兵方面

要知道拿破仑就是炮兵指挥官出身,土伦一仗让他彻底成名。但那个时候的炮弹也不是很猛不象现在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半径都有25米。

威灵顿和他的传令兵在一起,一颗炮弹过来他的传令兵倒了,他居然没咋地。到后来又一颗炮弹过来他也没躲,与他几乎挨上了的将军居然倒了(狂晕啊)那个时代的士兵都是很勇猛的,在拿破仑的手下士兵大部分看到炮弹都不会躲闪的,有的甚至拔出军刀敬个漂亮的军礼后再OVER。

我们强调的就是一个口号------“保持队型”

3:骑兵方面

英军的骑兵多以马刀为主清一色的白马。而拿破仑的骑兵却多以龙骑兵为主(配备长枪)全部都是黑马。

综述:

本次战役我个人认为拿破仑有几处败笔:

第一他在击退普鲁士的军队后不该把自己部队三分之一精锐交给那个叫格鲁希的将军去追击溃败的普鲁士人。拿破仑有42位最优秀的元帅都被他放躺在俄国了,以至于到滑铁卢战役时他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将帅而不得不以一种赌博的方式把三分之一的精锐交给一个只会唯命侍从的家伙。当他的部下听到拿破仑这边的炮声有些稀的时候请求回军援助主帅。可这家伙却说皇帝(拿破仑)让我追击普鲁士军队于是他就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盲目的追击敌人。结果到最后他没有追到普鲁士。而普鲁士的军队甩开他之后饶到英国人的阵地,在拿破仑和威灵顿谁都在苦撑就是他给了拿破仑最后的致命一击。其实当时英法两军都快撑不住了。这个时候只要看谁的援军先到谁就能把击溃对方了。

第二用人不当,这也难怪他,刚登上皇位就打仗,他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帅才了。以至于到后来这些将军只会挥霍他那优秀的骑兵,影片中我们会看到居然用骑兵去冲击敌人的步兵方阵。结果被人家一顿屠啊。最后连人家英国兵自己都看不惯走出一位士兵想制止这样的屠杀(很有绅士风度吗)。

第三他并没有占进天时和地利,战役的前几天连续下雨,道路泥泞不堪。他自己还感冒了。打仗的时候估计也晕头转向的吧。滑铁卢时的他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天气带来的烦躁对战役的不乐观在影片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⑩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

反映拿破仑战争的十部电影

注:部分影片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包括《战争与和平》和《气壮山河》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1960,法国)
(又名《决战奥斯特里茨》,正如片名,反映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推荐:★★★★

《滑铁卢战役》(1970,意大利)
(内容不用多说了,从惠灵顿和拿破仑两个视角看待这场战役)
推荐:★★★★

《拿破仑先生》(2003,法国)
(反映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的最后时光)
推荐:★★★★

《战争与和平》(1968,苏联)
(反映拿破仑进攻俄国,但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影片长度超过8个小时,动用了多名正规军人参与拍摄,除了苏联版,《战争与和平》还有三个比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国版、英国版、欧洲版,但最受好评的还是苏联版)
推荐:★★★★★

《别了,波拿巴特》(1985,法国)
(反映拿破仑远征埃及)
推荐:★★

《气壮山河》(1957,美国)
(故事背景发生在拿破仑进攻西班牙期间,主角不是拿破仑)
推荐:★★★

《我与拿破仑》(2006,意大利)
(以喜剧的方式描写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上的生活)
推荐:★★★

《拿破仑情史》(1954,美国)
(又名《拿破仑与黛丽丝》)
推荐:★★★

《拿破仑》(1935,法国)
(长达235分钟的黑白影片,但导演却还说它“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某些片断需将三块银幕拼接起来才能放映)
推荐:★★★★

《拿破仑战争》(2002,德国)
(又名《拿破仑回忆录》,一些网上商店的DVD则名为《拿破仑》,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尔主演。影片很长,由《战争的号角》、《王者的荣耀》、《命运的转折》、《滑铁卢之战》四个故事组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虽然在细节上不像《决战奥斯特里茨》、《滑铁卢战役》等专以某场战役为主题的片子那般详细,但很值得一看)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