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中国早期电影是怎么制作的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国早期电影是怎么制作的

发布时间: 2022-06-20 23:41:01

A. 中国动画片最早是怎么制作的

据说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是通过一张张漫画串联起来拍摄制作而成的。

B. 电影电视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每个后期新手入门时,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我应该要学那些软件啊?入坑的理由基本上也都是,在某一天,某一个地点看到了某一个牛掰到炸的特效,然后自此深入泥沼,不可自拔。即使后来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哭天喊地,哀嚎嘶吼质疑当时的自己是不是脑子被门挤了。如果看到这里,你终于大彻大悟,决心珍爱生命,远离后期。那就点击左上角的小,明天会更好。如果你铁了心,死磕到底,不见黄河心不死,那就继续读下去吧!

首先,你要给自己做好定位,确定自己是做一名剪辑师,还是一名特效合成师,确定好方向对你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但不管是剪辑师还是特效合成师都对审美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必不可少的软件就是Photoshop。

这是Adobe公司研发的一款专业图像处理与绘图软件。可以提供专业的图像编辑与处理,利用其广泛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图片编辑工作。功能相当强大,可以修图(传说中的美颜),制作海报、LOGO、动图。对各种滤镜的支持更是让用户能够轻松创造出各种奇幻的效果。

真正要入门到视频制作,PS显然是不够用的,当PS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学习Premiere这类剪辑软件了。视频剪辑软件有很多,又基础又简单好学的有爱剪辑、绘声绘影。这些都比较容易上手,还有现用基础特效模板。不过专业的软件还是常用Pr、Edius、Final cut Pro等,功能多,效果好。这也是区分专业和非专业的重要界限。(排除那些不管用什么软件都很牛的大神哈)

如果你想自己制作那些酷到炸的特效,那就必须要入手一门特效合成软件了。这个绝对要推荐After Effects CS...(诸多版本,建议最好CS6以上版本)。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量子隐形衣,就是用Key进行抠像处理而来。这功能就不用再细说了吧?另外这款软件也是Adobe公司研发的,与PS、PR同家公司,相互之间兼容性极好。现在大多数电视栏目包装,基本上都离不了它的身影。

还有一款辅助性软件也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音频软件,在前期拍摄时如遇噪音干扰,不严重情况下,可进行降噪,还可对音频效果进行编辑处理。音频软件最常用的是AU

不过小编本身还是比较喜欢用Nuendo 可能跟个人习惯有关吧。总而言之,软件不管用哪款,只要用的顺手就行了。

最后,如果你有超强的毅力,而且不甘现状,对后期有着浓烈的热爱。那就再学一款三维软件吧!3D或者玛雅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但是小编个人推荐C4D,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是4D电影,使用其做模型,贴图,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近几年势头很猛,应该说相对玛雅要稍稍简单一点。

效果图

这几款软件熟练掌握以后,基本上你就可以跻身大神行列了。当然要熟练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时常借鉴他人的优点,自己也会慢慢得到提升。另外如果想侧重剪辑方面,一款调色软件的应用也是相当重要。有些画面在没有处理之前质感不好,这就是有些人经常说的没有电影感,如果懂调色,这个问题也许就能够得到改善。调色软件,达芬奇绝对是不二之选。不过一定的色彩知识也是必备的,这就回到一开始我们所说的审美要求。

当然,软件只是辅助,后期工作人员还要具备开放和创新的思维,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脑洞大开,所以太中规中矩的人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哦!那么现在,你准备好迈入苦难的海洋了嘛?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C.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

1、2006年由环球数码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以及中国国画风格的《桃花源记》动画短片国际获奖不断。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制作完成。

首部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前期筹备历时4年,绘制3年,制作精良,投资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该片已于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2012年5月中国又推出了首部灾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借助中国特色熊猫为代表讲述防震救灾知识,从而让孩子们普及防震知识。

4、2012年6月环球数码又推出了《潜艇总动员2》,采用全3D国产技术,发行当月就取得1700万票房,可见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国第一部手指滑板题材动画片《翼空之巅》推出,该片的制作由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千骐动漫有限公司创作,星力量动漫游戏学院师生参与制作的国家A级动画片。该剧制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星力量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渐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制作完成。《魁拔之大战元泱界》耗时两年,已于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国上映。

7、2013年,中国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动画学院)自主制作和出品的3D院线动画电影《青蛙王国》横空出世,在审批阶段曾获国家广电总局“建国以来最优秀3D动画电影”的高度赞扬,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七天破三亿,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时,《大圣归来》累计票房4亿4千340万,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单日最高票房6465万,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影片在国内知名电影网站豆瓣网评分高达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哪咤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时,根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哪咤之魔童降世》票房达46.55亿,超过《流浪地球》的46.54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

D. 中国近代电影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

(4)中国早期电影是怎么制作的扩展阅读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E.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着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5)中国早期电影是怎么制作的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着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F. 最早的中国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

水墨第一部的是<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动画片是美术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国的美术片就是从动画电影开始的。1920年,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人称“万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片后,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研制中国的动画电影。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影片讲述一个画家在画室作画时,从画板上突然跳下一个淘气的小纸人,在画室里大闹一通。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成功。这部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真人和动画同时演出的动画片,片中的画家由万古蟾扮演,小纸人用动画绘制,影片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片长12分钟。两年后,万古蟾又独立制作出了动画片《一封寄回的信》。两片公映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万氏兄弟是中国美术和动画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在20世纪初从南京来到上海,相继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工作。他们的原名分别为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动画片上所署的名字是他们为自己起的笔名。为研制动画片,他们在自己位于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一间7平方米的亭子间里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花费数年时间,经历了上百次试验,才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研制。

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它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电影,在世界上名列第四。解放后,除老四万涤寰早已离开动画创作外,万氏四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人都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主创人员。从1960年起,他们开始重新投入在解放前就已开始尝试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此后,历时4年,至1963年,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20分钟的鸿篇巨制。影片不但在国内深受欢迎,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还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万古蟾还于1957年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除了制作专门的动画片之外,万氏兄弟还为许多故事片制作动画特技。着名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中那些斗剑施法的镜头,就是万氏兄弟用动画制作的。后来,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电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风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们绘制的动画镜头,为影片增色不少。

G. 中国电影1949-1966这17年是怎样发展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文艺史家一般称为“17年时期”。根据记载这个时期新中国一共拍了507部电影,从题材看,这一时期比较着名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国以前社会生活的影片;一类是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反映旧时代、旧社会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片:《林则徐》和《甲午风云》等;反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争片:《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东进序曲》、《回民支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和《鸡毛信》等;反映旧中国旧社会人民生活的、根据名着改编的“改编片”:《祝福》、《林家铺子》、《家》、《早春二月》、《我这一辈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斗争的“戏曲片”:黄梅戏《天仙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野猪林》和《杨门女将》和昆曲《十五贯》等。◆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片:《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反映建国初期我公安干警同潜伏的美蒋特务斗争的“反特片”:《秘密图纸》、《羊城暗哨》、《霓虹灯下的哨兵》和《铁道卫士》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村片”:《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老兵新传》和《刘巧儿》等;反映少数民族边疆风情的“风情片”:《阿诗玛》、《刘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风尚的歌颂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满意不满意》等。◆“17年电影”的不足和贡献 以上这些电影让我们觉得这17年电影离我们既遥远又不遥远,说遥远,这些电影离我们毕竟有40多年了,说不遥远,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岁数的人都是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这些电影当中有一些优美的插曲至今我们还能唱出来,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英雄儿女》中的《风云滚滚唱英雄》、《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让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岁月,倍感亲切,甚至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在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的。然而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史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在总体上评价这个时期的电影时要一分为二,“17年电影”有长处也有不足。 先来看它总体上的三个缺陷:首先,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第一,这17年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和西方国家断绝了关系,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也断绝了关系,或者说基本摒弃了中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所创造的灿烂的古典文化,像唐诗元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当时都被打成封建主义的东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电影文艺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则徐》那样的电影可以说是漏网之鱼,因为里面含有反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内容,与当时的主流话语一致,所以才能侥幸出来。而且,即使当时“漏出”了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受到了冲击。第三,这17年与中国现代传统也断绝了关系。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两大传统,一是由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农民革命文化传统,还有一个传统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所建构的“五四”文化传统。而整个17年电影反映的都是工人、农民的斗争,反映的是农民革命文化传统,关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仅有的两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来就受到了批判,后者还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驰的。所以,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 其次,以一种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个人的自我。我们说,集体主义是好的,但将它强调到极端的地步,不允许你有任何个人的私心杂念,也不允许你有个人的正常合理要求,这就可怕了。表现在文艺作品上,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不许描写爱情,不许谈情说爱。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爱情,爱情要和革命、集体主义挂上钩才能露面。那时的诗歌是这么写的,“要我嫁给你吗?你的胸前还缺少一枚奖章”,你是劳模,是英雄我才嫁给你!还有一首,“小伙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弹唱,我的心已飞向远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钢枪,保卫着祖国的边防”,也就是革命加爱情。17年中有一部写爱情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绘的就是一个革命战士爱上了一位农村姑娘,但是为了革命放弃了爱情,整个电影表达的就是“先国后家”,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我”是不能谈恋爱的。还有一部电影《刘巧儿》,里面有个唱段:巧儿今天去赶集,碰上了一个他,他又能写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赵振华……关键是最后一句话——他还是个劳模啊!17年时间社会将集体主义摆在最高位,用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了个人的自我,所以这个时期许多歌颂型的电影都有先人后己、先国后家的要求,像《李双双》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种肤浅的乐观主义。这个时期的电影都拍得比较乐观,整个影片的基调是明亮的,充满了欢声笑语,因为新中国成立了,旧社会过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这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影片里所传达的乐观主义隐含着一种历史观,好像使我们在看完这些电影后有一个错觉——新中国成立了,从此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战争的炮火已经把旧世界彻底埋葬了,从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条平坦的、充满鲜花美酒的康庄大道,这就否认了历史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布满坎坷和曲折。所以乐观主义是好的,但这种乐观主义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观是值得我们警戒的。 再看“17年电影”的贡献:以上所说的缺陷只是我们站在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境况,以比较高的要求来看待过去的东西。其实,“17年电影”的成就是巨大的!当时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将世界其他地方的电影冲击得稀里哗啦,但我们中国的电影却能一花独秀!在一种近似保护的环境下,中国的电影人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另外,它贡献了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或为了保卫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们可以说出一连串的“17年时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则徐、邓世昌、洪常青、江姐、杨子荣、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王成等等。这些人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也就是说,新中国的成立是来之不易的,是相当一批先烈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性命换来的!今天的江山含着先烈的牺牲,所以无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未来是多么辉煌,共和国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17年电影全面、深刻地展现了这些先烈和前辈,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这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中国电影要和西方电影抗衡,首先要依托传统的资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国都已经拍了《花木兰》,已经拿着我们的传统资源赚钱了。其次就是要依托我国近现代历史所提供的若干资源,譬如中国现代史上那些先烈们传奇性的经历,他们的那种舍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属于中国电影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是我们同西方电影竞争的重要的文化资本。图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H. 早期中国彩色电影

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着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着,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中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1948年,为了消除这种语言上的障碍,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郁闷 关于你后面问的qingse电影的问题 万恶的网络不让我发上来,你留个QQ吧 我传给你好了

I. 简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发展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9)中国早期电影是怎么制作的扩展阅读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着,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其中电影最高的奖项为“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