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院售票如何算收入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院售票如何算收入

发布时间: 2023-01-23 23:02:58

A.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B.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薯仔、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C. 电影票房是如何计算的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
但此公式只是一个演变转化后的公式,而还是不完整的表达公式。
票房收入的表达为“票房收入=观影人次×票价A+观影人次×票价B+观影人次×票价C…………”。若进行简单的转化,可得到“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平均票价”。而展示公式也是在这基础的表达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三者乘积的实质就是“观影人次”。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更有条件找到“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个三个预测数据,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D. 电影院的电影票收入怎么做账没有发票只有银行回单

1、电影院是按照每场销售的电影票金额做营业收入
借: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主要业务收入
2、如果支付院线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若支付其他费用,
借:相关费用类科目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4、销售的小食品饮料等,应该计入“其他收入”

E. 电影院是怎么赚钱的

电影院卖票就是电影院赚的咯。
不过也分买断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买下电影播放权,然后我这边播放多少卖多少门票就与电影公司无关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电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归电影公司所有。

电影公司一般播放权卖一次,碟的销售也会卖一次,可能海外也会卖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买票去看电影。而好的导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观众和影响,会让喜欢这些导演和明星的人买票看电影,从而提高了票房。当然,卖断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导演没关系了,因为电影公司获得收入是固定的,导演和明星拿的工资也是开拍的时候就说好的。恩,高票房对导演和明星的声誉会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戏的时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电影院票的多少取决于电影院想多赚还是少赚,这是电影院自己的商业决策了。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谈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线谈的,各家的价格不同。恩,其实多个电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线,比如太平洋、中影经典、奥纳等等,他们都拥有很多家电影院,电影公司和他们谈判以后,他们自己拥有的电影院票价就是相同的。电影公司应该是没有统一收费的。不过各家价格应该相差不大,因为电影放映是有时间性和档期的。

F. 电影票房是如何统计的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李茶的姑妈》,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现在各大电影院都实行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票房对判断某部电影的观影人数,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1、影片题材及剧本。题材和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题材如《变3》、《哈7》及此前的《阿凡达》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热,除题材具有想象空间而吸引观众外,这类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撑,因此获得票房佳绩也不足为奇。另外,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情感题材影片,如《非诚勿扰》、《失恋33天》等,也成为“应景”主题,为影迷所期待。

2、主创团对主创团队,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制作团队等,无一不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例如国民大导张艺谋、冯小刚的力量甚至大过于影片题材,成为观众期待的焦点;演员的力量同样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号召力,如杨幂的《孤岛惊魂》一举开创“粉丝电影”的先河,演员对票房的贡献不容小视。制片人、制作团队的名气,同样能为一部影片带来“万众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对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首先应该是目标人群定位,从影片的剧本设置、演员选择、拍摄手法到后期制作风格、传播途径、传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标人群喜好,奠定稳定的票房基础。其次要正确预估票房,有时片方过于自信,会影响影片上映后的侧重点。尤其在做传播工作之前,应该根据档期、题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预估的沟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_票房

G. 电影的票房收入怎么计算啊

恩 发达国家都有票房统计机构因为牵涉到 要交税所以国家比较重视一点咱国最近几年电影市场比较不错票房统计机构 应该快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