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子是个非常伟大的圣人,他最后去了哪里呢
首先介绍一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着作有《道德经》,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另一种说法是源自姬氏道德经,其中记载了老子在出函谷关之时是带有少许家人的,而老子当时又是周王室的宗亲公爵,而叫老子为老聃也是因为他的爵名是聃,其上记载老子西出函谷关是为了回归姬姓祖地,因为当时周王朝已经大权旁落,而老子的祖地厉也为楚国吞并,所以老子西出回归了姬姓祖地祖源圣地龙国,而且在龙国教导姬姓宗子,故而留下姬氏道德经,当然是真是假也不清楚,只能姑且信之了,毕竟这一说法其中给出的证据也是颇多的。
B. 老子(李耳)最后去了哪里死在哪里
老子简介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C. 谁知道中国道教老子的电影
目前老子传记的电影没有,老子思想的动画片有,《老子》传记的81集的电视剧,不久将出来了!
有蔡志忠的《老子说》1动画片http://v.youku.com/v_playlist/f837314o1p1.html
有蔡志忠的《老子说》2动画片http://v.youku.com/v_playlist/f837314o1p2.html
有蔡志忠的《老子》动画片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837314o1p0.html
很经典,很有哲理!
大型系列《老子》电视剧情况
2010年元月21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勤政处处长康钧凯,应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总策划王学新、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秘书长、《老子》电视连续剧岀品人王迪、《老子》电视连续剧总音乐人熙道之邀,在北京芳群园《老子》剧组共同探讨了《老子》的相关问题,并就《老子》电视剧的投资、老子影视城、老子文化博物馆、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中华道德文明园等方面的建设,达成了一致共识。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岀的思想家,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比肩的全球哲学之父,是人类辩证思维的鼻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有一个特异的宗派,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尼采也曾指出:“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更是赞扬有嘉:“越认识老子、越发相信老子学说的正确。”正因为此,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世界的”。早在16世纪始,老子的《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法文、德文、英文、日文、拉丁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已有1千多种,总计5亿册之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着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全球最着名的《纽约时报》,还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着之首。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一本德文版的《道德经》;在英国,一些青年以学习《道德经》为时尚;在日本,《道德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案头藏书。美国着名学者蒲克明说:“老子《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1998年1月,诺贝尔奖巴黎宣言还指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文化命题到2500年前的中国老子那里去寻找。”
2008年7月,由世界和谐促进会、中国(香港)宗教协会、中国风险投资协会、金和泰道(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与海内外的相关慈善、影视、宗教、投资等机构共同发起,并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历史学家、宗教领袖、影视专家、金融投资家共同参与发起成立电视剧《老子》筹委会。并把45集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作为一部重大题材的历史正剧,再现2500多年前千古圣人老子平凡而传奇的一生,以及其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思想。
《老子》电视连续剧由中国道教领袖、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和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会主任胡孚琛教授任顾问。据国家信息中心联机检索后认定:以影视剧的形式将圣人老子弘扬于世,在人类影视史上尚属首次。该剧以圣人老子一生的传奇经历,结合东周末时期乱世之争两条主线,从第一集“紫气东来”到最后一集“道传函谷”,以真实动人的故事展示老子漫长的一段人生岁月,老子曾与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情有义,有恩有怨,有平庸亦有传奇……但最终他大彻大悟,超凡脱俗,成为圣贤!
《老子》电视连续剧将用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六种语言版本,面向全球发行。专家预测,大型电视剧《老子》将是一部极具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影视巨片。在不久的将来,一部人类道德文明的巨片,一部中华历史文化的巨片,一部道家经典文化的巨片,一部雅俗共赏的传世巨片,一部极具商业价值的巨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但如何还原老子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一直是剧组主创人员为之头痛的事。老子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相去甚远,已有2500多年,当时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虽然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陈家林(作品:康熙王朝等)乐于“岀山”,陈道明、陈宝国、赵雅芝、周润发、游本昌、六小龄童、姜文、葛优、焦晃、陆毅、刘烨、赵薇、孙俪等大腕明星也都愿加盟,但场地难选,仅仅靠浙江横店影视城等国内现有的影视拍摄基地,很难满足《老子》电视剧的需要。而计划投资1.2亿元的拍摄经费,要建一个永久的老子影视基地,特别是能给后人留下集老子文化博物馆、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老子影视基地为一体的中华道德文明园等,显然是杯水车薪。
记者曾探寻过中华道德文明园的构架:项目一,道德文化广场,占地面积333亩,由五朝风情古商业街、太极湖、环廊石雕群组成。项目二,中华五千年文明园,占地面积300亩,以古建环形长廊、壁画、雕塑形式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项目三,中华和谐文明园,占地面积300亩,以浮雕墙形式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和谐思想、和谐人物、和谐文化。项目四,中华道德碑林,占地面积300亩,以太极碑林的形式展示老子的道德思想及历史人物对道德思想的感悟。项目五,中华太极城,占地面积300亩,该区域建成后将成为中华道家文化交流基地、中华养生基地、中华功夫展示基地,展示2500多年来中国的道家文化。项目六,老子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150亩,以古建透明玻璃建筑形式收集展示从古至今涉及老子文化的物品,包括书籍、图片、画册、塑像、竹简、物品等。项目七,老子文化书画院,占地面积150亩,以古建封闭建筑形式展示从古至今涉及的老子文化书画,同时作为新成立老子文化书画院的活动场所,不定期举办笔会交流。项目八,五方老子巨型雕像,占地面积399亩,建造33米高的五方老子巨型雕像。从五个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神态的老子镀金雕像。每个方向133米之外建造拜坛(该建筑将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项目九,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影视基地,占地面积400亩,电视剧拍摄完成后作为永久性建筑留存,并建立拍摄博物馆,展示拍摄留存的各种道具及拍摄过程的图片等。项目十,上善池环园水系,占地面积300亩,电视剧拍摄基地前建造300亩上善池,上善池与园内环园水系随形就势相连。项目十一,隐山山脉,占地面积300亩,隐山山脉在该园最北侧,将挖太极湖、上善池的土用于隐山山脉建设。山上修亭、台、楼、阁及绿化。
如此宏大的规模,没有三五十亿人民币的投资,要想给后人留下一个永久的中华道德文明园,要想将此道德文明园建成国内外游客朝圣之旅的圣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何把风险投资和公益投资完美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华道德文明园的建设,是《老子》剧组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中国老子文化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蒋晔,在座谈中重点介绍了公益基金特有的政策优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精神,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对文化事业的捐赠,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捐赠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捐赠额未超过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样,《老子》电视剧相关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的平台,向全国甚至海外募集到更多资金,这无论是对《老子》电视剧的拍摄,还是对老子相关项目的建设,都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投系数。
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表示,考虑到中华道德文明园、老子文化博物馆项目与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推岀的包括老子博物馆、老子文化长廊在内的老子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大同小异,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和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推岀的老子学院并无质的差别,完全可以把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合在一起,以免重复建设。
基于共同的目标,全方位弘扬老子传统文化,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和《老子》电视剧岀品方当即便达成共识:双方以合同的形式,签定了长期的全方位合作协议。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将按照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规定,管好用好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老子》电视剧及老子相关项目所捐赠的公益基金。
剧情简介
春秋时期,周礼盛行,然天下大乱,国国相争,礼仪实已尽丧。公元前571年,宋楚交战,宋国司马李舍带兵出征,行前立军令状携全家老小一同出征。一次攻城时,不料被楚军一箭射中胸膛,当场而亡。宋军败退,李舍家眷在亲兵的保护下择路而逃,不料路途走错,来到陈国地界,此时李舍夫人已怀有九个月身孕,突感腹中疼痛,人事不省,一行人就近找了一个村庄,安顿下来。
公元前570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子时,李夫人在陈国相邑曲仁里生下一子,婴儿诞生的鹤发童颜,长耳大目,相貌异常,李舍父亲给其取名为李耳,字伯阳。 童年李耳,天姿聪慧,静思好学。李耳8岁拜商容为师, 同村的巫师因李家是外乡而来,又未对他上供,一直耿耿于怀,多次加害李耳。 第二年秋天曲仁里发生了水灾,村里死人无数。巫师这回找到了借口,讲就是因为去年李耳坏了祭祀的规矩,上天才降罪,于是要用火烧死李耳,全村人才能解救。 紧急时刻一个老者将李耳救下。老子拜老者(本元真人)为师,学习三年。学到了在商容老师那里解答不了的问题。更明白了天地万物,动植众生的先天之本,原始之性,人本无善无恶,因被后天欲望所染才使人迷失本性,等等…… 李耳与本元真人学习三年。。
公元前550年,春节将至,李耳的爷爷让李耳进城采购年货,辰一也想同去。 正是在此次进城购年货的途中,彼此暗恋已久的李耳与辰一互相道出了爱慕之情,并互相承诺将携手到老。 没想到过年后,族长到李耳家给李耳提亲,是一个富户人家,李耳的爷爷同意了,李耳坚决不从,李耳的爷爷讲:你不听话,我就撞死。李耳为了爷爷无奈只得答应。辰一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辰一的父母心里也很难受。 一年多以后,李耳的儿子诞生了,取名为李宗。 公元前547年,24岁的李耳按本元真人的指导,准备去鲁国太乙山寻师求学。李耳独自一人辞别家人,踏上了去鲁国求学之路。 在去鲁国的路上,李耳被吴国土匪抓走,几经周折险些被吴国土匪所杀,幸有一个叫五显的人杀死十几个土匪,所抓的几十人才获得逃生的机会。 李耳到了太乙山后找到了紫真真人并拜师学习六年。在紫真真人这里李耳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并悟出天地人伦的根本之道。
公元前540年李耳拜别紫真真人,在鲁国第一次见到了14岁的孔子。 回到曲仁里,哪知在李耳走的这几年里,家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爷爷去世了,吴国的斯愚到李耳家将其表叔、婶杀死,并要霸占李耳的妻子婷阳,婷阳不从,投井自尽了。 公元前535年,此时的李耳已明晓天地之理,人伦之道,在曲仁里开始讲道,名气越来越大。 李耳传道讲学之事传到周天子的耳中,周天子派人到曲仁里召见李耳进朝,周天子想亲自听一听李耳的高论。 李耳见了周天子景王,向周景王讲了治国、治军、治天下之道,老子对周景王说:一个国家的君王若能提倡以和谐社会治国,这才是明君,是老百姓爱戴的君王。景王大喜,封李耳为柱下史,同时封李耳为周守藏史。 一日,鲁国孔子来访,听完李耳的一席话后,孔子决定拜老子为师。孔子回鲁国后,弟子问老子其人,孔子说:其为龙耶!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驾崩,周王室大乱,姬朝(王子朝)与姬猛,互相残杀,持续10年之久,最后相败俱伤,姬猛继位成为周天子。
公元前510年,61岁的李耳看到王室之争天下大乱,于是辞官,准备继续传道。
公元前500年71岁的李耳隐居于上阳山中,他要完成一个历史巨着,将一生所学所悟写成书传于后世。 老子在上阳山隐居十二年,十二年时间,老子写了大量的着作,存放在上阳山山洞中。
公元前488年秋,83岁的老子突然看到他的住处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老子赶忙向住处奔去,到了住处看到一幕残剧,陶芳(老子的学生)倒在血泊中山洞里的竹简,老子用十二年写的巨着已化为灰尽。 老子决定入秦讲学,83岁的老子身骑青牛,带着徐甲向西方的秦国走去…… 函谷关周时军事要地,守关将领名叫尹喜。 尹喜自幼通晓阴阳,观天达地,近来他静观天象,从东方有氤氤紫气向西方而来,尹喜大喜,紫气从东而来,必有圣贤之人要过函谷关,于是命手下兵士注意往来行人。
公元前486年,徐甲牵着青牛,老子坐在青牛上到达函谷关。收下尹喜为徒。尹喜为老子建了一个说经台,召集函谷关的军民听老子传道、讲法。老子辞行,尹喜不舍,让老子再住几日。尹喜心生一法,不如让师父将所讲的大道写出来,留于后世。经尹喜多次诚心邀请,老子同意了。于是老子提笔在竹简上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人类巨着《道德经》共五千字,分上经和下经,上经名为道经,下经名为德经。
尹喜拿到老子写的五千言后如获至宝。 老子告辞西行,尹喜率函谷关军民跪送老子,看着老子骑着青牛的背影,尹喜大喊:“我代表函谷关的军民,代表天下的百姓,感谢您了,感谢您留下了一部人类的巨着,这部巨着将是人类的指路明灯……”。
D. 老子去哪啊了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着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着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着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着书了,能为知音着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着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着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着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着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E. 老子去了哪里
西出函谷,到了陕西周至东南,建台讲经。现存楼观台遗址,被道家誉为第一福地。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着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着五千言《道德 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有人说出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而又有人胡乱猜测,说那时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导之意外身亡。
F. 老子最后去哪了呢
一提到老子就和一段传奇故事有关,那就是,老子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其实这就是扯淡,老子好好在家养老,还和孔子讨论学问,哪有失踪一说。
而老子的家乡位于现在河南省鹿邑县,和孔子家乡曲阜不远,也因此才有“孔子问礼”的典故传出,也就是说孔子曾经专门去拜访过老子。这件事不仅在《庄子》这本书中有记载,还在《韩非子》《吕氏春秋》中被提及。由此可见,应该是实情。
因为史书记载,有历史年代越近,越靠谱的说法,孔子是和老子同时代的伟人,他们不可能,不靠谱的吧没发生的事情记录在书上。所以说,老子最后既没有西出函谷关,也没有飞升成仙,而是老老实实在老家着书立说教授学徒。
至于这些神话故事,从哪里来的。这个就要问老子的千千万万道家门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