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西藏的电影有哪些 具体电影介绍
1、《可可西里》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
2、《门巴将军》
《门巴将军》(原名《一家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和紫岚德纳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传记片,由马会雷执导,刘之冰、王静等主演 。该片于2013年10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李素芝36年如一日,深入偏远藏区为活佛僧侣、藏族群众和边防官兵巡诊的感人故事。
3、《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② 拉萨到冈仁波齐怎么走拍摄冈仁波齐最佳地方在哪
喜欢旅行的朋友们最近商量准备去冈仁波齐,冈仁波齐是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拜访这座神山。但如果自驾去冈仁波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熟知周围的路线,才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今天给大家介绍从拉萨到冈仁波齐的自驾路线。拉萨到冈仁波齐怎么走
从拉萨到冈仁波齐的驾车路线:全程约1199.7公里。今天来给大家介绍拉萨到冈仁波齐的旅行路线:
③ 电影《冈仁波齐》的主题是什么
该片讲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剧情片,没有什么特殊主题,就是讲故事而已。
④ 《岗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岗仁波齐》观后感,供您参阅。
《岗仁波齐》观后感一
第二遍再看,可以更好的去感受,也可以抛开情节更多的去体会细节。比如,停电了,一屋子的人没有一个慌乱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点上蜡烛,该干啥干啥,来电的时候,也是没有人有反应,就是简单的熄了蜡烛继续该干啥干啥。想起家里停电或者办公室停电时,各种大呼小叫,各种情绪开心的、抱怨的、还有幸灾乐祸的。来电时又是各种情绪起起落落,这在整部电影里都看不到,没有什么情绪的升起和落下,一切发生了就发生了,接受,然后继续往前走。我在生活里也一样可以如此,不用急,急着去干啥呢?不用怕,最坏的担心发生了又能如何,这不还没发生么?好心态修炼中。
这支队伍组成时,就是那么简单自然,我想去朝圣,我也想去,那就去吧,嗯,好,去呀。没有嫌弃,不怕被拖累。没有三六九等,没有谁把谁当做累赘,好像这些人心里就没有分别心似的。遇到困难永远是大家一起克服,不需要呼吁不需要指挥,每个人自发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按部就班。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快乐的无处不在,拉着车也可以快乐的唱歌,看见太阳脱了棉衣就跳起了舞,那么纯粹那么自然。
“开始念经吧”,会去看第二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再去听他们诵经的声音,太美了,这种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感觉,若我不控制着,我一下子就会进入某个势能中去,太舒服了。第二遍看,录下了里面所有念经的场景,好喜欢听。
乐于分享,想起我之前也一直觉得,物质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属于我的,它只是为我所用。对于藏民们,他们不管遇到谁,都会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一起喝茶吧,送你一袋粮食,大嫂我借点柴,这张皮子送给姑娘,拿去。
开始阵痛要生孩子了,也没有慌乱,没有多激动,就那么自然,在朝圣路上发作了,连夜去了就近的医务所,产妇都没有痛到大喊,这才是真实的,医生不让喊啊,也没力气喊啊。初生的婴儿好可爱,生产过程是一个很有爱的过程,很美的画面。
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开春耕地要盛装打扮,要烧香,要隆重,老人在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急。是啊,中国速度,真的是好事吗?我们为什么这么急呢。
遇到落石时,大家很淡定的保护着孩子,没有慌乱,没有怨天尤人。
藏民们的话很少,一路上都很安静,只有老人家的念经声,还有小女孩对屠夫说的那句“加油”,还有就是“来喝茶”。小女孩跟家里人通话,跟每个人说话都是那几句:在干嘛,我想你了,你想我吗,我在待着呢。朴实,无华,很美。
遇到夫妻俩带着毛驴去朝圣,问他们为啥是妻子在拉车而不是毛驴,答因为心疼毛驴,上坡妻子拉不动才让毛驴帮忙,人和动物,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了我们是主人。他们把毛驴当做家人,但是毛驴累了走不到拉萨,他们还要带着他一起转布达拉宫呢,一起转大昭寺呢,要一起祈福。
遇到车祸,先关心人有没有受伤,很轻易的就把肇事司机“放跑了”,只有一句“小心开车”。没有扯皮,甚至都没来得及看一下车子伤成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车头已经废了,一行人开始拉着拖车继续前行,拉一段再折返回原地,磕过去,再拉。没人去抱怨,没人去计较多走了多少路,没有去在意要多走多少天才能到拉萨。真好,我们在工作时,若也能不怕多干活,不怕绕原路,不总想着找捷径,该是多么美好。我是个典型的应试型学生,我非常适应应试教育,我总是可以找到捷径,轻松考个高分,可是我错过了什么?我这种惯性带入生活后,错过的是人生啊。现在越来越不去投机取巧了。
到了拉萨,钱不够去冈仁波齐了,大家就去打工,年纪大的去洗车,年轻的去工地,晚上还帮老板娘磕头赚住宿费。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快乐的,好像从来没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在拉萨足足待了两个月才继续上路。
队伍里的长者去世了,没有人惊慌,对于死亡,其实真的不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总有一天,我会明白这个道理。
这是一部可以滋养我的影片,我感觉到心灵被冲刷,想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与来时一样干净。
《岗仁波齐》观后感二
生长在西藏山村里的村民,大多从生下来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徒,几乎没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从出生就接受藏传佛教义的教育,他们虔诚、顺服、时常悔罪。从杨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是悔罪,朝拜圣山冈仁波齐。
有人因为杀牛杀多了,有人因为自家盖房子死了人,有人因为剩下年岁不多,大家带着各自的罪和虔诚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时晴有时雨有时下雪,有时雪崩,但无论遇到什么恶劣的'条件,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为了朝拜,无论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划断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烂了脚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块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妇生产,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机被撞坏,他们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没有了经济支撑,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没有阻碍他们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诩为聪明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会非常不解,他们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干完的农活,撇下了家人,费钱费力费时还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种风险,竟然不为了世俗角度的经济利益。我想,很多自诩为聪明的人应是不理解这群朝拜者整日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有何动力。因他们眼中只有现时有利可图,才是正确有意义的。
这些人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教义,让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里去遵循。然而,人的认知总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可以获取物质利益,但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匮乏,而信仰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诩为聪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审判,因此做事会往往纵欲,没有底线原则,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无边界的欲望叫人盲了双目,钝了知觉,失了控制,表面辉煌,内心腐烂,如一个烂醉的人。欲望需要教义约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烂醉,而正确而虔诚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没有信仰,至少应为自己立原则,树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确。路对了,不怕遥远。愿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欲望。
《岗仁波齐》观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受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了许多不了解的知识。片名《冈仁波齐》是指冈仁波齐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愿和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神山,这十一人组成的队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从芒康到拉萨不但有2000多公里,还要一路磕长头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废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行。我想:他们到达冈仁波齐山顶一定会十分兴奋,喜极而泣。我敬佩那孕妇,她的肚子里有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圣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残废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许成功的就会是你。
⑤ 电影《冈仁波齐》主要讲了什么
近日,一个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过的电影,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上映——电影《冈仁波齐》,一部关于“朝圣之路”的电影。
⑥ 冈仁波齐电影简介 冈仁波齐电影介绍
1、《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
2、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3、2017年10月,该片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⑦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什么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内容
1、《冈仁波齐》电影简介:普拉村西藏腹地一个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玛扎堆的朝圣队伍。
2、于是10个普通的藏民和一个孕妇,从村子出发,历时将近一年时间,沿着2500公里长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影片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绚烂的后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静地面对一路的生、死、成长和放下。
⑧ 冈仁波齐:让人回到“正念”
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回到家,已将近23点。我对爱人说:“你一定要去看下《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很好看。”“不,不应该说是好看,应该说是很有意义。”我改口道。
《冈仁波齐》用好看去形容似乎不太恰当。因为它没有吸引人的情节,没有明显情节的高潮,也没有情节的反转,没有人物品性在故事前后的大变化。它讲的就是11个人从康芒出发到“冈仁波齐”山去朝圣的故事,近乎是纪录片式的拍摄,但没有纪录片的解说旁白。人物没有多少台词,他们的讲话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对话。影片甚至没有主角配角。开头还相当冗长,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讲述他们如何准备去朝圣。冗长而莫名其妙的开头一度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烂片,因为好看的电影一般在开头就能牢牢抓住观众。但是,当看到这11个人从村口出发——1个人开着拖拉机,10个人跟在后面,走几步,手板“咵——咵——咵”三声 ,再“唰”的一声整个身体匍匐到地,再磕头,再“咵”一声后站起,我一下子被震慑到了。
西藏信徒的三步一拜磕长头是听说过的,但从影片真实完整的呈现中看到还是第一次。我认为影片讲述的是真实的,不是说这几个人就真的一路拜到冈仁波齐,仁次曲珍真的就在路上生了孩子,杨培爷爷真的就死在冈仁波齐山脚,而是说藏民千百年来的信仰是真的,这种对信仰的表现方式也是真的,电影展现的情节也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过,是这样的真实。从他们走上朝圣之路,到到达冈仁波齐峰顶,电影时长将近两个小时,在情节没有多少起伏变化情况下,我没有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而且还一次次地被触动。我想这中间有猎奇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洗涤。生活在现代社会,内心经常纷扰焦虑,经常在想自己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看着影片里这群“咵——咵——咵”跪拜一直到冈仁波齐峰顶的人,那一刻,内心的纷扰一下子烟消云散。就像禅修中讲的“正念”,人一下子回到了“正念”来了。
《冈仁波齐》中的11人,从康芒某村出发,长身跪拜2000来公里,跪拜10万次,先到拉萨大昭寺,再到神山冈仁波齐。历时一年多。他们这一年,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吃饭睡觉休息,长身跪拜。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雨冰雪,只向一个方向,只为一个目标。
如果你认为他们真苦啊,经历那样的苦难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那是错了。路途是很艰辛,大风雪天要走;路遇漫水要长身跪拜到水里过去;路遇塌方要跪拜过去;9岁小姑娘生病了,妈妈说还要跪拜,跪拜对她好;车头被别的车幢没了,推着车斗也要前行;仁次曲珍怀孕跪拜,生完孩子还一样拜,背着孩子也拜。然而,他们并不觉得苦,杨培爷爷说要头上磕出包来才好。你个年轻人就相互开玩笑,谁头上磕出包了,谁的脚磕破了。他们晚上搭帐篷,睡前大家念经,念完经甜甜入睡。在春日的河水边,他们还边唱歌边跳起舞来。孩子在路上出生,放在车上一路跟着走,杨培爷爷说 这孩子真幸运,能降生在朝拜的路上。杨培爷爷死在冈仁波齐山脚,尼玛扎堆说,叔叔的毕生愿望是到冈仁波齐朝拜,他死在冈仁波齐山脚,真是他的福分。不止是尼玛扎堆这样认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我前排一女士也感叹,老爷爷太有福气了。当信仰完全植根心底,真的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吧。禅修的“正念”就是回到当下,执念正在做的事情。《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电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真是这样。
这一路朝拜,他们为自己祈福,为自己赎罪,为来生求福。同时,杨培爷爷说,大家应该把众生的平安福气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信念下的朝拜,才会有这样的情节:他们把车斗推出几里了,然后又返回来,继续跪拜那段推车走过的路;他们路遇同样朝拜的,就喊了一起喝茶,也被别的路遇的人喊去喝茶,住宿,他们对陌生人热情、不防备;而他们遇到的牵毛驴朝圣的四川雅安来的夫妇,妻子不舍得毛驴拉货,就自己拉车,丈夫说毛驴像他们家人一样,也要到拉萨朝拜,不能累了它;他们的车被越野车撞了,司机说他车上两人,一个呼吸衰弱非得两个小时赶到医院,他们说那好吧,你们走吧,不要任何的赔偿,而接下来,车坏了,他们要推着车斗前行。
是啊,看起来他们是苦的。但他们把这个视为一种修行,一种圆满,哪里还会有苦。他们唯恐自己不够虔诚,唯恐少跪拜了一次。所以他们要把车推走后,又返回来跪拜。
如果你认为,这种朝拜真神圣,那你也错了。因为《冈仁波齐》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些艰苦的朝圣、虔诚的信仰,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只是他们的日常。。对他们来说,只是出了一次远门。他们有时候也会犯懒,片中有一幕,屠夫正磕着头,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愿再动弹,直到小女孩说“加油”,他才爬起来。到了晚上,老人会批评大家走的步子太多,头磕得不够深。而大家,心领神会。半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老者,老者批评屠夫,头上不能缠头巾。告诉他们朝拜的时候头一定要磕到地,头上不能缠头巾,戴帽子,心里念什么经,步数就应该是几步。他们一一地听着。老人请他们住在他家房子里,说他的儿子也朝圣去了,房子很大。他们住在老者家里,第二天给老者干农活,耕地。说起了以前耕地时要举行的仪式,老人感叹说,现在人都不知道干嘛的,做事情总急急忙忙的。还有个情节,朝圣者到了拉萨后。年轻小伙和理发店的漂亮小妹聊上了,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舍,答应会回来找她。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些看似“脏兮兮”的朝圣者,原来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也会追求漂亮女孩,也会换上时髦的运动装、运动鞋,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也用崭新的手机打电话回家问好聊天。
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做着一件他们毕生信仰的一件事。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坚定不移。生死在信仰面前都是小事,何况别的。
看着这样的片子,你内心还能有纷扰吗?你的心灵也随着“咵——咵——咵”“唰”的声响,回到禅修的“正念”了。
我是刚听完樊登书会的《我战胜了抑郁症》这本书。赶来看的《冈仁波齐》。樊登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过抑郁,有将近百分之一二十的人有轻度抑郁症。我就想,现代人真应该来看看《冈仁波齐》,你听着那“咵——咵——咵”的声音,看那全身匍匐,头磕到硬地面的情景,内心还能有什么纷念呢?
然而,《冈仁波齐》从20日上映,龙泉23号才开始排片,而且每天只排了一个档期。而同期的《变形金刚5》每天排16个档期。这跟《冈仁波齐》不宣传不炒作有关,当然更有关的,我觉得可能是现在人的价值追求。现代人要商业的,要热闹的。要钱钱钱。这些当然也没错。但是有一天我们忽然觉得迷失了方向,忽然觉得人与人之间怎么这样。生活怎么那么没意思等等。所以,如果你内心有纷扰了,真可以去看下《冈仁波齐》。
同看这场电影的有12个人。前一排坐四五个,从他们的言谈中听出来,他们去过西藏,他们能随着电影述说那是哪里哪里。他们不时地感叹,有时叹气,有时发出“啧啧啧”声,有时议论。我一开始也惊讶,忍不住跟同伴议论,后排一姑娘提醒我,能不能小声点。我意识到自己打扰别人了,后来就小声说,再后来根本不想说了。当夜晚的诵经声传出帐篷,传到整个明净的天空,传到雪山绿林。我又一次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