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敦煌古城拍过哪些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敦煌古城拍过哪些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1-10 10:20:52

㈠ 电影里的甘肃美景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嘉峪关城楼

拉卜楞寺

黄河石林

永泰古城

敦煌影视城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等构成了一幅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源远流长的 历史 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风光,芳香四溢的特色 美食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影视作品到此取景。先后拍摄了《牧马人》《马可·波罗》《敦煌》《新龙门客栈》《花木兰》等着名影片。边关、古城、城墙、石窟、驿站……每一帧风景都能衬托出电影主角的命运和气质。敦煌古城、嘉峪雄关、黄河石林、青城古镇等景点已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人间四季,风光变幻,姿态各异,时刻充满让人迷恋的美妙之处。正因如此,美丽的甘肃也成为无数 旅游 者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电影 《神话》

取景地 景泰黄河石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王之涣曾在《凉州词》中这样描写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

而在黄河上游、祁连山麓,一处自然奇观闻名遐迩。这处西北独有、全国罕见的自然景观,就是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的黄河石林。

九曲黄河十八弯,弯弯奇景留人间。黄河浩浩荡荡冲出兰州,一路向北奔腾,到了景泰县境内,便优美地回旋了一下,犹如神龙摆动,绕出了一方塞上江南,这就是老龙湾。东流的黄河,在这里却掉头向西。不寻常之处,必有不寻常之景。亿万年来,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就一直同老龙湾相依相伴,默默地隐居在这里。

黄河石林与奔流不息的黄河相生相伴,曲折蜿蜒,石林耸立,沟壑万千,而谷底五公里长的饮马沟大峡谷则是整个石林的核心地段。

饮马沟大峡谷谷底距地面一百多米深,龙湾村就在饮马沟大峡谷的入口位置,在黄河臂弯怀抱里宛如一片绿洲,与黄河、石林、峡谷一起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令人震撼。

独一无二的风景,也成为影视作品取景地的不二之选。电影《神话》,新版电视剧《书剑恩仇录》《少林寺传奇3》,韩国电视剧《风之国》《花木兰》等都先后来到黄河石林取景拍摄。

电影 《天下无贼》

取景地 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如若到了黄昏时分,晚霞为拉卜楞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愈显得富丽庄严。

行走在这片静谧安详的大地上,可以看到一间间殿堂楼阁,一条河流在静静地流淌,站在山坡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拉卜楞寺。电影《天下无贼》的取景地选择在了这里。

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云是拉卜楞寺的标配,再加上地上流光溢彩的庙宇,远处的高山、森林,还有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吃草,每一处都让这里如画般让人迷恋。

拉卜楞寺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些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合式。

电影 《决战刹马镇》

取景地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西南方27公里处的寺滩乡,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 历史 ,被很多人称为国内可能消失的绝世美景之首。这里因俯瞰整个城堡,造型像乌龟,所以也被称之为龟城。古城城围周长1.7公里,高12米,炮台12座,城楼4座,外形是一大圆,城周有护城河。古城四面有4个瓮城,形似龟的肩足,保存尚好,只是瓮城上的建筑已不存在了。

据了解,当初修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明代军事要塞,设有军队驻扎,现周边还可看到些许散落在戈壁之中的烽火台。

如今这座城依然完整地保存在戈壁滩上,南依老虎山,东北接永泰川,西临大沙河,只是曾经的金戈铁马早已成为 历史 记忆,“酒肆商行,旗幌昭然;茶亭饭馆,四时飘香”的繁华也已消散在风烟之中,或许你能在这里找回已经远去的时光印迹。

这里没有水泥或沥青路面,全是沙石土路,一切保持着原始状态。路旁的标识牌写有头井、二井、三井,每个标识牌旁边都有一口方井,揭开铁板制的井盖,可以看到清澈的蓄水,是提供给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

永泰古城是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199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电影《决战刹马镇》就在这片神秘莫测的大地上取景拍摄。

电影 《三枪拍案惊奇》

取景地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

张掖丹霞地貌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丹霞、戈壁、峡谷等丰富壮美的自然景观,七彩丹霞尤为典型。

张掖丹霞以色彩艳丽闻名。张掖丹霞地貌及彩色丘陵地质遗迹分布面积约410平方公里,是白垩系下统砾石、砂岩和泥岩组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由水流冲蚀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张掖丹霞的独一无二也成为整个丝绸之路的 旅游 新亮点。

站在最高处,高大起伏的山势向四周延展,远观山势险峻、山壁陡峭,山体层理垂直交错,色彩分明。连绵的山势疏密有致,一个个高耸的山体,宛如一个个古老的城堡诉说着 历史 故事。那些山峰与山丘风格各异的形态更是引人注目,有的峻峭挺拔,有的千姿百态,有的形象逼真,那些似人、似禽、似神的丹霞需要你屏住呼吸,放慢脚步,用一颗安静的心去细细品味,慢慢感悟。想必每一个来到此处的游客,都会被这梦幻般的景色所深深震撼。

在这里,你可以从中去感受地壳运动的神奇节奏。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便呈现出不同的景致。仅一路之隔,颜色带也是截然不同,因此这里被誉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可谓名副其实。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也正因此而到这里取景拍摄。

电影 《新龙门客栈》

取景地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每条街道的建筑风格都代表一个地区。高昌街是仿造新疆吐鲁番的古建筑风格,可以看到很多土坯方形房子,极具新疆特色。甘州街是模仿古甘州城(即现在的张掖),可以看到街上很多的茶棚等,体会河西走廊上绿洲驿站的特色。兴庆街的兴庆则是代表着银川,这里以西夏风情的建筑为主。汴梁街是仿造宋朝时汴梁的街道设计,也是古城内唯一一座中原风情的街道。五条街道风格各不相同,走在其中便可体验地域穿梭的神奇感觉。

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据统计,近年在敦煌古城取景拍摄的中外影视剧达百余部。其中有电影《英雄》、韩剧《善德女王》以及内地收视率火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电影《新龙门客栈》曾在这里取景,曲折的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敦煌街是参考了莫高窟中西部古城的壁画建造的,也是古城内最繁华的街道,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纯正的敦煌古老街道的样子。游客可以来此欣赏西北风情的古式建筑、街道,拍摄古风古韵的照片,也可以细心寻找,发现众多电视节目中熟悉的场景。

㈡ 你去过哪些电影取景地

‍‍敦煌莫高窟。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电影《敦煌》,铁马金戈,大漠豪情。很早的电影,有些细节已经忘记了,但来到敦煌,基本都能记得这部电影。原来的影视基地,现在改为“敦煌古城”,还收几十块门票,成为敦煌一日游中的一站。‍‍

㈢ 实拍西北最大影视拍摄基地,多数电视剧都曾在此取景,超适合拍照

在敦煌想要看到神秘的莫高窟,了解敦煌的 历史 ,那么来到敦煌影视城就够了!敦煌影视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东部,这里很好的还原了敦煌明清时期的面貌,很多与古代丝绸之路或者敦煌相关的影视作品都会在此取景,像我们熟知的《神探狄仁杰》和《鸿门宴》就是在此拍摄完成的。不仅如此,在敦煌影视城内还建造了壁画和城楼等敦煌特色景观,所以在这里也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莫高窟壁画。来到这里会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错觉,十分有趣,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敦煌的魅力。

敦煌影视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西北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它也是西北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情,这里再现了很多唐宋时期的敦煌重镇的风采,一共有着敦煌、高昌、甘州、汴梁和兴庆五条街道,展现了不同地域建筑风格。

来到敦煌影视城,首先就会感受到明显的江湖气息,这是一座充满着侠义情怀的影视城,这里的城楼高耸、各种驿馆、酒肆都是由黄土建成,尤其是来到城楼上,瞬间《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经典画面浮现脑海,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情怀。

敦煌影视城与我们印象中的江南影视城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敦煌影视城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再现了唐宋时期敦煌的繁华盛景,一座座城楼高耸,佛庙、绸店、酒肆等等风格迥异,精彩绝伦。经过了岁月的风吹雨打,在戈壁与沙漠之间散发着独有的影视城魅力。在敦煌影视城游玩少不了的就是拍照了,这里有着专门租赁汉服的店铺,换上汉服之后立马就会与敦煌影视城融为一体了。在影视城内依旧有着很多店铺供游客观赏,比如药铺、住宅户等等,走进这些店铺,里面的摆件和装饰依旧都是传统的模样,全部都是 历史 的痕迹。很多古装剧中出现的百花楼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有意思的是在兵器库里还有着很多的仿真兵器,比如盾牌、长枪、火枪等等,很有年代感。

在敦煌影视城的一片空地上还停留着一架飞机,这也是很多近代电视剧中常常会用到的道具,很是逼真。在敦煌影视城有着各式各样的商旅、客栈和商铺,一片欣荣的景象,可以在这里感受唐宋时期敦煌影视城的繁华。或者你也可以去寺庙祈求佛祖的护佑,佛教最早也是从敦煌传播开来的, 历史 十分悠久。

总之,来到敦煌影视城可以当一回侠客,在大唐的敦煌城中感受敦煌的 历史 和魅力,在西北这片大漠里欣赏到不一样的影视城风光!

㈣ 电影《蝶影》在甘肃敦煌影视城杀青,这部电影的看点有哪些

电影《蝶影》在甘肃敦煌杀青,取景于甘肃的沙漠和雅丹地貌,整场拍摄辗转多地才完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作片。该影片深刻体现了人性美的特征,歌颂了勇于面对困难,与暴行者无畏斗争的精神,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只要我们不放弃,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曙光就会在眼前。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们对影片有着高度追求,为了精益求精,更好地做好拍摄准备,保障拍摄中的细节,他们通力合作,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这部跨地域的高难度影片。故而电影《蝶影》不论是从影片拍摄细节上来看,还是其表达的精神内涵、亦或者是影片的拍摄风景上来看,都值得大家期待。

电影《蝶影》已经正式杀青,里面的精彩之处只有大家真正看到才能体会到。现如今,影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了,想必剧组能够又好又快地将其完成,不久之后,就能在电影院上映了,让我们好好期待一下吧!

㈤ 敦煌今年有没有在拍戏

有。大漠狂沙蝶影飞舞2022年9月25日电影《蝶影》在甘肃敦煌影视城正式官宣杀青,电影《蝶影》本影片讲述了蝶影从一名杀手,因为一场自我救赎,逐渐向伟大母亲角色和英雄演变的过程。

㈥ 日本泡沫经济催生电影《敦煌》,为何删减40分钟,台词大有深意

每到假期,别人总是奔海边跑,笔者总是偏爱沙漠,估计是小时候看电影留下来的情结。

印象最深的两部关于沙漠的电影,一部是于荣光主演的《海市蜃楼》,那部电影告诉了笔者沙漠是多么的残酷。

另一部则是史诗电影《敦煌》,那部电影除了让笔者感受到沙漠的深邃之外,还有一个异样的感觉,这电影的风格怎么有些奇怪。

长大了才知道,《敦煌》原来是中国和日本合拍的,从原着作者、编剧、导演到演员,几乎全是日本人,这是一部日本看中国 历史 的作品。

而且,让人惊讶的是,该片国内配音版居然比日本原版少了40分钟左右,占整个影片的接近三分之一,这又是为何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回顾一下这部经典的史诗电影《敦煌》。

一、《敦煌》的拍摄背景,泡沫经济幸运儿

这是日本着名作家井上靖写的小说《敦煌》里 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基本上算是电影和小说《敦煌》的故事梗概:

大宋举人赵行德到西夏考察,路遇不幸,被迫加入西夏军队,为了生存筋疲力尽。后来得到机会在敦煌从事古卷抄写和保护工作,在这期间他和一位“甘州小娘子(回鹘公主)”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

很多人都以为这段话来自于敦煌莫高窟所藏古籍,但根据考证,赵行德和“甘州小娘子”均为井上靖虚构, 历史 上并没有这个来自湖南的举人赵行德。

不过,电影《敦煌》里涉及到的部分 历史 ,如西夏李元昊攻灭甘州回鹘,占领归义军都是真实存在的。

小说《敦煌》成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它被众多影视公司和制作人盯上了。

在经过一番复杂的版权角逐以及两换导演之后,《敦煌》确定由拍摄了《追捕》等电影的着名导演佐藤纯弥指导,主演由佐藤浩市(饰演赵行德),西田敏行(饰演朱王礼),渡濑恒彦(饰演李元昊)和新人中川安奈(饰演回鹘公主)担任。

其中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演员应该是西田敏行,他曾是日本《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扮演者。

《敦煌》由中日合拍,也是为了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不过说是中日合拍,片中国内地演员极少,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和演员都由日本派遣,中方主要提供了外景地和群众演员等协助,其中片中几场大规模的沙漠骑兵战斗场面均由解放军骑兵部队担纲,光骑兵就出动了八百多。

《敦煌》的拍摄正好还赶上了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因此日方在花钱上非常大方,该片总投资据说达到了45亿日元之巨,有人曾按照1987年汇率估算约相当于一亿多人民币,在那个时代堪称超级投资,要知道同时期的《西游记》拍摄了6年二十五集才花了600万人民币。

在电影投资中包括建设一座价值两千多万人民币的敦煌古城,日方原计划在影片最后按照剧本所写将敦煌古城真的焚毁,但在中方的坚持下,该镜头只是烧了一座木头架子,这座古城如今成了景点和影视基地。

虽然投资巨大,但《敦煌》也带来了超级收益,它在1988年夺得日本票房冠军,总票房82亿日元,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十项“日本奥斯卡”大奖,可谓商业和艺术双丰收。

拍摄和上映都赶在日本泡沫经济期内,《敦煌》也可谓一部幸运的电影。

二、《敦煌》的三大看点

1、古意

诚然,日本人拍摄的《敦煌》,虽然努力在细节上力图还原北宋风貌,其制作也

非常精良,但还是被很多国内观众抓到了不少穿帮之处。

不过,不论是 历史 细节穿帮还是皇帝服饰不严谨,这其实都不算是重要问题,因为《敦煌》虽然题材为古装 历史 片,但其中心思想是拍出一种“古意”,让观众进入古代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感受 历史 的厚重。

应该说,《敦煌》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 历史 片高度,网络上有很多人评价其为中国最好的 历史 电影,称其为史诗片也没问题,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拍摄的很多古装片在氛围上显然太现代化了。

2、战争

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对《敦煌》中的几次骑兵大战印象深刻,尤其是技术含量极高的甘州之战。

在这段戏中,西夏军队和对手甘州回鹘军队在阵型、兵种、战法、装备上各显神通。

我们可以看到,弩箭对骑兵的压制,步兵方阵迎战骑兵的打法,抛石机等装备的威力,更有如雷贯耳的“铁鹞子”“连环马”,此外,李元昊高超的指挥艺术也让人叹为观止,再加上让人热血澎湃的鼓点,整个画面宛如战场重现。

甘州之战几乎可以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标杆,在笔者看来,其技术含量已经不亚于《角斗士》和《勇敢的心》等好莱坞经典大片。

关于战争还有一段很精彩,就是朱王礼在影片末尾率领少量骑兵反复冲击西夏军阵杀李元昊,三次失败后阵亡的画面。

这段剧情应该是取材于日本战国时期着名勇士真田幸村冲阵杀德川家康的 历史 ,他也被称为“日本第一兵”,这可能是日本片方为了取悦日本观众特设的剧情,同时也符合片中朱王礼勇敢无畏的人设。

3、文明

如果只看战争,《敦煌》已经够优秀了,不过该片的灵魂实际上是文明。

片中有很多剧情都在围绕着文字、名字、语言、书籍、绘画和 历史 等关于文明的印记:

赵行德去西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西夏文字、了解西夏文化,以备将来在殿试中不会再次失败。

他遇到的第一个西夏女人,给了他一张西夏文字书写的通行证。

赵行德被迫加入朱王礼的雇佣军部队后,在衣服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不愿当无名的死人,不会写字的朱王礼部士兵包括朱王礼本人纷纷求他也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下名字。

赵行德在西夏系统学习了西夏文字,并且编纂了西夏文字典。

来到敦煌之后,赵行德致力于古卷的抄写和保护,在敦煌城破前夕将古卷密封进莫高窟,他对朱王礼说,这是他愿意舍命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而该片被一些网友评价为最有价值的一个片段,则是李元昊向麾下各族士兵下命令的一场戏,李元昊在台上说的是正儿八经的经过考证的西夏语,然后由翻译传达给语言不通的各族士兵。据说,这是西夏语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 历史 和文明传承意义重大。

可以说,如果《敦煌》只有赵行德和回鹘公主的爱情,以及高技术含量的战争戏的话,那该片的史诗意味将大打折扣,正是因为该片融入了大量关于文明的元素,才让这部电影在 历史 意义上要胜过《勇敢的心》这样的商业 历史 大片。

不过,该片在国内上映时遭遇被删减的命运,似乎也和这些文明戏份有关。

三、删减40分钟背后的原因

《敦煌》在日本上映的版本是143分钟片长,在国内上映和播出的版本则是99分钟。

一开始笔者也怀疑自己的眼睛,毕竟一部电影删减40分钟,接近三分之一的剧情也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的专业平台,发现确实如此,显示均为99分钟片长,那么删掉的那四十分钟剧情是什么呢?

由于之前看国语配音版的记忆已经模糊,笔者也不确定删了哪些部分,后来在网络上找到了143分钟长的国语配音版本,发现在国语配音中夹杂着一些日语原音片段,从技术上讲,这部分混在国语配音中的日语片段估计就是被删减的那部分。

笔者重看了一遍《敦煌》,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被删减的片段,大部分是意义不大的过场戏或者龙套戏,对剧情主线影响不大。

但是,中间有两段对话的片段比较显眼,其中一段也是网友们公认的被删减片段之一。

一段是影片末尾,赵行德和朱王礼在城破前一晚城墙上的对话,朱王礼要求赵行德为他树立一个碑文。

另一个网友公认的应该删减的片段,则是李元昊在西夏文馆和赵行德的对话。

实事求是讲,这段台词不论是给日本观众看,还是给中国观众看,估计大家都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因此该片段在国内上映时被删除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瑕不掩瑜,《敦煌》这部史诗电影,虽然是三十多年的作品,但其影响力却非常巨大,不仅在日本引发敦煌研究的热度,也为国内的古装 历史 影视剧树立了一个标杆和榜样。

最后,重看《 敦煌》,让笔者最为感伤的剧情并不是回鹘公主的死,不是朱王礼的壮烈,不是赵行德的命运,也不是莫高窟的悲惨遭遇。

而是李元昊对着远处向他冲来的朱王礼,说的这句台词:能在 历史 上留名的,不是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