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丑》电影-亚瑟的人格解析
《小丑》电影 -亚瑟的人格解析
文:李岚岚
《小丑》的电影风靡一时,影片主要讲述的是 一个边缘人如何被冷漠的世界打击,如何经历痛苦和绝望后一步步坠入深渊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发展历程。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生活在边缘化的被人歧视、卑微的为生活挣扎而又努力的活着人变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杀人不眨眼的杀手?
那么他的行为是由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他本身的类型决定的呢?众说纷纭,现在最普遍接受的回答是情景和个人这两者共同决定着行为,除了环境还有个体的人格特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莱茵强调母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而温尼科特将儿童自我建构提升至社会化层次,乃至文化领域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重大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采用边叙述故事梗概边对《小丑》电影的主角-亚瑟的人格特质进行剖析的方式展开。
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底,居住的城市因为垃圾堆积和经济萧条而沦陷,小丑片中名字为亚瑟,亚瑟在外人看来是一个稀奇古怪的人,用他老板的语气讲:”他们讨厌跟你在一起,说你是他们眼中的怪胎,”这是多么深的侮辱、蔑视、鄙视,亚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亚瑟的工作是扮成小丑,在街头手举广告牌帮商家拉拢生意,偶尔去酒吧表演脱口秀,他心地善良,尽管家庭贫困依然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他会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母亲告诉他:”你是为了传递微笑而降生在人生的”,而他一直以来坚信人生的意义就是为寒冷的黑暗的世界带来笑声。
他十分热爱工作,努力带给别人快乐,他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病症使他注定无法成为一名好的脱口秀表演者。他的强迫狂笑症使他无法自主控制那出其不意的狂笑,往往引人侧目鄙视,亚瑟狂笑出现的场合,往往是正遭受着:或尴尬、或愤怒、或伤心、或委屈感受的时候,似乎他在用狂笑宣泄着他内心万马奔腾雷鸣般的咆哮、委屈等复杂的各种情绪,像对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抗争,看到亚瑟怪异的不可抑制的狂笑,想控制又控制不住的窘迫,心中莫名会有一种心酸无奈,他在用狂笑回避了带给他痛苦的那一部分体验。
在没有黑化之前,他是那么的懦弱,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活着,他为实现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梦想,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一些精彩的笑话和日常的观察想法,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他的与众不同和稀奇古怪的行为做派,招来他人的冷眼,并无数次的冲击着他活着的底线,被殴打、被开除、被恶意诋毁、被鄙视、被抛弃。
他问社工:”只是我这么觉得,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在那个当下,可以体会到他内心深深的无力与挣扎,已经正在服用7种药物的他,提出了加大药量被社工直接拒绝了,并被回应:”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这种人”,
相信这句话对于亚瑟的伤害是极其大的,遗憾的是他的治疗师非但没有协助到他,还把自己的情绪抛给了亚瑟,这无疑对亚瑟来讲是不幸及不公平的,意味着他唯一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抛弃了他,他在日记本里写着:”我只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感觉到亚瑟的无能为力及内心无声的呐喊。
被同事诬陷并被老板开除的亚瑟在地铁上目睹了三名精英人士骚扰女乘客,引发了亚瑟的狂笑症,招来三人的侮辱、拳打脚踢,亚瑟扣动了扳机,三人成了亚瑟的枪下鬼。
而接下来亚瑟的演绎堪称经典,他没有恐惧和不安,反而是在厕所里跳起舞来,这里可以理解为亚瑟开始向世人的冷眼,社会的冷漠,和他自己悲惨的命运发起反击,就是破茧成蝶后的翩翩起舞,当他选择不在压抑自己放飞自我的时候,在他劲爆的舞姿中感觉到别样的不同。
他也开始勇敢的对社工说: ”没有人注意到我,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我脑海里满是消极的想法,但是你从来没有关注过, 我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但是我确定了,现在人们开始注意我了,亚瑟似乎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存在的价值。
恶运接踵而来, 他心目中的偶像那个被他幻想成父亲的人在电视上公开嘲讽他使得亚瑟堕落到了黑暗的一面,然而真正使他崩溃,就是那个让他一次次抬起头微笑面对生活的母亲,他曾经以为”亲生”的母亲是多么爱着他,但是幻想总有破灭的时候,当得知他的狂笑症与养母和男友在他幼年时对他的虐待造成有很大关系时,他崩溃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讽刺,所有以为的美好,在那个瞬间彻底的坍塌了。
过往痛苦的生命经历一桩桩,一件件在那个瞬间被唤起,被压在潜意识深处的过去的记忆,是他一直不承认的,也不愿意接纳的那部分记忆是那么的痛不欲生,在幼小的亚瑟心田里是那么的不堪回首。
精神分析各学派关于人格形成具有一个普遍的假设,发育受挫越早,对今后的影响就会越大,早期的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基因表达。
而亚瑟在他生命的最初期经受了极其大虐待和忽视的创伤性事件,在婴幼儿时期就遭遇了被遗弃,后被精神病性的养母所抚养及被养母男友殴打,试想一个没有办法稳定自己情绪的精神病患者,如何有能力去照顾一个婴儿?所以亚瑟的重要抚养客体所带给亚瑟的无疑是是坏情感互动体验。
一直以来亚瑟将自尊和幻想维系在高贵的、爱他的,一直是把他称呼为快乐的”亲生”母亲身上,尽管外面的日子风雨飘摇,亚瑟心中还有一个需要他呵护的温暖的家。
当看到这个家是幼小的亚瑟曾经的梦魇,温暖至始至终都不存在的时候。他的幻想彻底的破灭了,心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攻击的恶意,如果讲地铁上的三名精英亚瑟是出于自卫拿起的枪,而后面的杀戮是亚瑟有意识开始毁灭的行动。
那是什么让亚瑟遗忘了童年时期悲惨事件呢?除了小时候被虐待头有严重的创伤之外,过去的经历实在太惨烈,太痛苦,为了更好的活下来,采用否认、压抑的防御机制能从让他从意识中逃避痛苦,将过去的痛苦经历全部封存在潜意识里,所以成人后的亚瑟完全不记得儿童经历了的痛苦事件。
据研究表明儿童年早期经受的,会是个体的前额页叶体皮质发育产生影响,这一区域正是伦理的中心 ,亚瑟早期被虐待的痛苦经历为亚瑟反社会人格特质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亚瑟反社会的人格是怎么样发展来的,自身的人格特质、环境共同决定了亚瑟的人生发展轨迹。亚瑟的早期客体关系的体验无疑是糟糕的,为他反社会人格形成奠定了基础。
至始至终亚瑟生长在一个极度匮乏的环境当中,过程中他有发出求助、呼喊!遗憾的是周围的环境充斥着对他的不接纳、排斥,不论他怎么努力,资源给予越来越匮乏,越来越糟糕,促使了他往畸形道路上发展。
试想如果针对边缘性弱势群体,社会能够施予帮助,创造可以让他们生存下来的环境,亚瑟的悲剧就不可能发生,自然而然也不会催生一个让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的连环杀手,也为社会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2020年10月13号
B. 如何评价电影《小丑》
《小丑》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大多超级英雄的电影起源,都是从一名平凡人如何被命运点金之手碰到讲起,又如何如何阴差阳错辗转反侧地变成一位披风凛凛的大英雄。但鲜有反派角色是从头到尾交代的,反派们多数是“已经完成式”,突然就冒出来,没有来由地,就已经变态得不得了了。
最多用自白倒叙一下自己是如何到了这般田地。所以Joker这部以超英史可能最有名的反派为主角的电影,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终于知其所以然了。看毕这部电影,在影院灯还未亮起时,就已经屏息紧张,害怕有人突然开枪扫射,走出电影院,更觉得寻常街头都危机四伏,像得被害妄想症。
因为这部电影的渲染力度真的太高,即使是优良公民,看完电影都觉得三观短暂颠倒,大脑晕眩,险些要与主人公共情。这部电影尽管是由DC出品,却不是被归类为超级英雄片,因为里面既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超能力。
不再是被一个无名无姓的亡命之徒莫名抢劫,而是,在小丑枪杀了电视喜剧主持人引发全城轰动之后,有一个人有样学样,对城中富豪开枪,以示愤怒。这一笔令我非常震动,简直是把蝙蝠侠和小丑这段故事重新定义了。
小丑不再是一个突冒出来痛恨蝙蝠侠的反派,他们结下的梁子,命运的羁绊,原来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蝙蝠侠父母的死,也不是一个意外,而变成了disadvantaged group愤怒累积直上云霄之后最终爆发的结果。
(2)小丑电影讲了怎么扩展阅读: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讲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该片是华纳和DC所独立开发的影片,与目前的DC扩展宇宙并无关联。
该片于2019年10月4日在美国上映,随即以9620万美元的收入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创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纪录。截至2019年11月8日,《小丑》全球票房将超过9.57亿美元,成为了影史上最赚钱的漫改电影。
C. 电影《小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
由于哲学家齐泽克形容《小丑》讲述的是“对社会政治秩序与虚无主义僵局的绝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归根结底,就是一篇反社会无政府主义的战斗檄文。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说事,称其为社会暴乱的根源和图腾,从而变成了一场“狂欢”。另外一种争议是在影迷中进行的,觉得“小丑”这一角色失去了原着中代表着“混乱无序的邪恶”这一象征意义,而去寻根究底“小丑何其成为小丑的?”很多影迷认为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暗示关键点在于小丑的血缘来历和伴随之家族“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从而将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剥夺干净,这是对原着的一种无知亵渎。
D. 《小丑》剧情解析
《小丑》是一部揭露的社会阴暗人心丑恶的电影,可以说这是DC这蝙蝠侠以来第二次成功的作品,这部电影反响很热烈,那么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呢?
小丑讲的是什么?小丑的主要剧情是什么?
前期,小丑总是不能自已的大笑,即使明明想哭却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造成了他当下的许多悲剧。但他赖以为生的职业迫使他要装作开心大笑,他照顾了几十年深爱的"母亲"更是告诉他要去笑。
直到他发现了自己曾经相信的一切建立在谎言之上,直到他发现自己的整个人生更是不折不扣的joke。在地铁的那几枪,不仅解放了他的自我,也解放了哥谭市潜伏已久的肆无忌惮的暴力犯罪因子。
当Joker跳上满是戴着小丑面具的地铁而顺利逃脱警察追捕时,我不禁觉得这场景和当下的香港何其相似。当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港人自治走不通),当阶层极度分化底层人民的压抑到达顶点,当他们发现有太多的人和自己一样,而戴上面具便可以不计后果地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恶,这部分人便选择试图毁坏一切同归于尽,哪怕有太多人又何其无辜。
诚然,现状有太多问题,哥谭市政府并非真管底层死活,WSJ男调戏女士欺凌弱小,精神病主治医生根本没有认真听病人的心声,这些人死因看似有理,但暴力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吗?也许在当时的哥谭是,也许根本不是。这是当下的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画《蝙蝠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现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就漫画改编超级英雄电影来讲,这一形象无愧为最出名的反派之一,包括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演绎过。然而,虚拟的电影世界之外,“小丑”还与一场现实的惨剧密切相关。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当晚,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一家电影院内,疯狂枪手向正津津有味观看影片的观众开枪扫射,最终酿成12死、58伤。第一时间,美国坊间便有传说,兇手詹姆斯·霍尔姆斯犯案之际,打扮成了电影里“小丑”的样子。
最早造成人们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是美国警方在纽约曼哈顿召开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将头发染成了红色,并且自称“小丑”,“也就是《蝙蝠侠》里的反派”。此后,《纽约时报》的记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并未复核事实的情况下,援引来自联邦探员由当地警方那里听来的第三手消息,称有现场目击者表示,兇手犯案时曾经说过“我就是小丑”。
然而,事实上,负责侦办此案的科罗拉多州检察官不久之后便站出来推翻了这一说法。凶犯詹姆斯·霍尔姆斯从未表示过自己在模仿小丑,他将头发染成红色也与小丑无关,而且不管是漫画,还是电影,小丑这个形象的头发颜色都是绿色。事实上,这一切纯粹只是凑巧,他选择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电影院里,正好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霍尔姆斯事后曾经表示,他自己第一次听到别人管他叫“小丑”,那已经是他入狱之后了,他自己都觉得很纳闷,明明自己从没有过那样的想法。然而,木已成舟,如今正在监狱中服无期徒刑的他,绰号早已成了“小丑”,而在大众心目中,也早已将这起不幸事件与《蝙蝠侠》电影和小丑的形象,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E. 高分电影《小丑》,究竟想要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想告诉人们,人性本善,所有的不公都是因为一点点小事积累而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善待我们身边的人,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F. 小丑电影剧情 小丑电影简介
1、剧情:亚瑟·弗莱克是一个和母亲住在老旧公寓里,需要靠社会福利组织帮助,不断服用精神疾病药物的小丑。他想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但并不成功。人们只是嘲笑他。他在地铁上爆发式地犯下了谋杀案。他的世界,就此一点一滴地开始崩塌了。
2、《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 。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
3、《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讲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该片是华纳和DC所独立开发的影片,与DC扩展宇宙并无关联。
G. 《小丑》上映一周年,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小丑》上映一周年,记得当时关于这部影片分化两级的评论可谓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这部电影的很多内容依然值得人们反复回味与讨论。
由于哲学家齐泽克形容《小丑》讲述的是“对 社会 政治秩序与虚无主义僵局的绝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归根结底,就是一篇反 社会 无政府主义的战斗檄文。
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说事,称其为 社会 暴乱的根源和图腾,从而变成了一场“狂欢”。
另外一种争议是在影迷中进行的,觉得“小丑”这一角色失去了原着中代表着“混乱无序的邪恶”这一象征意义,而去寻根究底“小丑何其成为小丑的?”
很多影迷认为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暗示关键点在于小丑的血缘来历和伴随之家族“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从而将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剥夺干净,这是对原着的一种无知亵渎。
这些说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关键有一点,“符号”和“站队”并不是本片创作团队立足的本意,他们其实最想刻画的是向一切说NO的个人存在主义危机。
也就是说,在往其贴标签之前,他们最想说的是其实是个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状态,然后才是时代变革带给个人的的冲击和再塑。
如果本末倒置了这一点,那么这片就会粗暴地贴上“空洞无力”和各色各抒己见的政治标签。
在《小丑》开场的戏中,华金·菲利克斯饰演的小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他甚至有名有姓——亚瑟·弗莱克。
他和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冷眼旁观着哥谭市的 社会 运动暗流涌动,在这一刻时,他既没有想到将来会是这场运动的助燃剂和图腾,也没有丧失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
在这个时刻,虽然他穷困潦倒,而且需要心理医生辅导,排遣自己内心的绝望与孤独,但总体来说,他并不是日后的“小丑”,他只是一个可怜的中年人。
转折点在于地铁站上发生的那起枪杀事件,注意这个事件的安排。
在这场戏之后,小丑才会真正关注“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而在这场枪杀案之前,小丑并没有关心自己的由来和 社会 属性。
他只是卑微地想上档喜剧脱口秀夜间节目,以取悦他人为己任,甚至幻想和漂亮的女邻居谈个恋爱,也就是说对人生还抱有期望。
被施暴后的意外反抗,然后枪杀三人让亚瑟突然间看清楚了自己所处的黑暗深渊。
他是一个无人关怀的人,所寄予的梦想也被其偶像——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莫瑞(罗伯特·德尼罗饰)随意践踏,连恋爱都只能在颅中幻想,一切都是假象,但杀戮让他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人生,一种可能性。
否定今日的一切,成了小丑顿悟后的人生指南,而“否定”,也变成了本片的关键词。
这是一部为了“否定”而拍的否定电影。
它不仅否定了超英电影的剧作套路和类型属性,还否定了好莱坞 娱乐 至上的准则,是一部反好莱坞体制的电影。
进而,它还否定了主流 社会 秉持的道德观和意识形态,它还否定了理解和站队,否定了梦想与追求,它否定的是一切贴上的 社会 标签和意义属性。
它强调的是“否定”,它并不关心人权,自由,民主和其争锋相对的所有政治概念和秩序,所以它并不想提出什么政治纲领,更没有政治诉求,它连善恶都不想区分(电影中两次杀人在现实世界都是极端邪恶的。)
甚至连虚无本身也否定,亚瑟的阶梯之舞恰恰也是向虚无挑战,亚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变身成为“小丑”。
《小丑》从头到尾围绕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苦难和存在主义的难题。
恰好在于,它在DC和华纳能够提供资源的框架之内,把DC宇宙漫改电影的概念抽离,它依然成立,这就是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和编剧斯科特·西尔弗的聪明之处,用“小丑”这一身份洞悉了庸碌大众面对世事变迁和自身困境之内心的疑惑。
这一漂亮招数,它跳过了福柯的“文明与疯癫”的二元指代,又直面了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和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
所以,把它视为无政府主义或者单纯的暴力运动的宣言,未免太过简单。
这也是它区别《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地方。
它剥离了马丁·西科塞斯强行塞加其上的 社会 属性,它更接近保罗·施拉德(《出租车司机》编剧)想要阐述的“存在主义式的孤独和人生困境”,所以说,与其说它是在致敬《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不如说它更抽离在 社会 运动和 历史 变迁之外。
所以它必须存在和依附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没有比哥谭市这一场合更合适了——从抽象出发,它抽象讨论了人的后现代主义困境。
另一个剧情关键点“与蝙蝠侠的血缘关系”,解读丰富的人总视为《黑暗骑士》一个硬币两面的寓意,从而为光明和黑暗的斗争铺下垫脚,但个人并不同意这种浅显的解读。
托马斯·韦恩是否是亚瑟之父为何要模糊处理,我觉得托德·菲利普斯和编剧斯科特·西尔弗的真实用意恰恰是摒弃蝙蝠侠和小丑在血缘上的联想,但又能让漫画原着粉丝有找到彩蛋的乐趣。
其实《小丑》里更强调的是斩断 社会 属性的纽带,因为人类 社会 里最强的纽带恰恰是血缘,从血缘上否定父母,乃至杀害“父母”(间接杀害托马斯·韦恩),否定血缘带来的羁绊就是亚瑟转变成“小丑”的终极象征。
所以,所有持有派系斗争观念,为之辩护或者反对的人都可休矣。《小丑》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质疑和反抗性,从而各色派系都能找到与之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对弗朗西斯·福山所称的“民主的终结”发出质疑,也对宗教信仰和媒体及资本的操纵提出了质疑。
你既可以在其中找到极端原教旨主义崛起的原因,也能找到唱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声音。
你既能找到巴格达迪能成为ISIS的头目的原因,也能找到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的深层动因。
它就像一枚照妖镜,高明折射了现实中 社会 普遍性的各种痼疾,但它并不打算揭示 社会 动荡成因,也不提供 社会 困境的解决方法。
因为所有的主义,无非是人的选择,是人选择了主义和道路,而不是主义和道路选择了人,最终的落脚处还是在于个人的愤怒和怀疑。
这在《小丑》的结尾就可以发现,小丑并不在乎街头暴动和游行示威,他完成了自己的诉求,摈弃了自己的一切,从血缘、亲情和爱情,乃至理想,他独自一人躺在街头的熊熊大火之中。
哪怕其他的人视他为挑战秩序的英雄,但他的孤独还是无从排遣,他也不在乎,从嘴角牵动的是一抹标志性的小丑的微笑。
“我笑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我只是无名之辈。”在亚瑟摒弃了其 社会 属性时,他反倒成了富有象征意义的图腾,仅仅代表着反抗和混乱之神。
小丑的笑是《黑暗骑士》里邪恶与恐惧的化身,但《小丑》的笑其实是一种对自身乃至对 社会 对客体彻底的否定,从讨他人欢喜的“笑”转变成“我笑故我在”。
如果仅论其内涵,《小丑》的“笑”无疑比《黑暗骑士》丰富得多。
而“笑”也是小丑和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共同的武器,屎屁尿喜剧起家的托德·菲利普斯,曾用层出不穷的笑料让自己变成了R级喜剧之王,但他这次的华丽转身,让“笑”附加了层悲怆的深意,让人深深体会到小丑语录中那句——
“我曾以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剧,但我现在意识到,它是一出喜剧”的反意同样成立,最伟大的喜剧都是笑中带泪的。
华金·菲利克斯的表演深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些最伟大演员的精髓,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汀·霍夫曼,他无疑从这些电影里得到了很多表演的灵感——《教父》、《冲突》、《热天午后》、《列尼传》、《喜剧之王》、《出租车司机》。
但让他区别于那些方法派演员唯一一点就是,对“笑”的阐释。
从最开始的略带哭腔的笑声到歇斯底里的笑,再到无不嘲讽意味的笑,最终归结到嘴角牵起的恐怖的笑,因为具有丰富层次的笑的表演,从而使得华金·菲利克斯同样和方法派拉开了距离,就像本片和 社会 写实派拉开了距离。
因为“笑”,使其表演附加了一层抽象的味道,从而让本片真正成为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的自画像,等待世界新一轮变革的到来。
也因为这层表演上的新意,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
H. 小丑电影讲的什么 小丑电影剧情介绍
【导读】:电影《小丑》自上映以来就收获了超高口碑,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分,那么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呢?下面带来电影《小丑》的剧情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丑电影讲的什么
《小丑》是一部非常压抑的电影,影片中主人公的遭遇让人心疼,他的一些行为也许站在道德层面没有办法理解,但是站在他的角度看又情有可原。这样的事情大概时刻发生在资本世界的角落里,不同的主角,相同的故事,换个地点也没有任何区别。也许这就是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真实写照吧?穷山恶水出刁民,韦恩们和小丑们永远不会互相理解。
电影《小丑》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发行,计划于2019年10月4日上映。本片的故事将独立于DCEU之外,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
本片由《宿醉》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执导,他与编剧斯科特西尔弗一起撰写了编剧。杰昆菲尼克斯本片中饰演主人公“小丑”,其他的主演包括罗伯特德尼罗、莎姬贝兹、马克马龙等。
小丑电影剧情介绍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画《蝙蝠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现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就漫画改编超级英雄电影来讲,这一形象无愧为最出名的反派之一,包括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演绎过。然而,虚拟的电影世界之外,“小丑”还与一场现实的惨剧密切相关。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当晚,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一家电影院内,疯狂枪手向正津津有味观看影片的观众开枪扫射,最终酿成12死、58伤。第一时间,美国坊间便有传说,兇手詹姆斯·霍尔姆斯犯案之际,打扮成了电影里“小丑”的样子。
最早造成人们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是美国警方在纽约曼哈顿召开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将头发染成了红色,并且自称“小丑”,“也就是《蝙蝠侠》里的反派”。此后,《纽约时报》的记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并未复覈事实的情况下,援引来自联邦探员由当地警方那里听来的第三手消息,称有现场目击者表示,兇手犯案时曾经说过“我就是小丑”。
然而,事实上,负责侦办此案的科罗拉多州检察官不久之后便站出来推翻了这一说法。凶犯詹姆斯·霍尔姆斯从未表示过自己在模仿小丑,他将头发染成红色也与小丑无关,而且不管是漫画,还是电影,小丑这个形象的头发颜色都是绿色。事实上,这一切纯粹只是凑巧,他选择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电影院里,正好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霍尔姆斯事后曾经表示,他自己第一次听到别人管他叫“小丑”,那已经是他入狱之后了,他自己都觉得很纳闷,明明自己从没有过那样的想法。然而,木已成舟,如今正在监狱中服无期徒刑的他,绰号早已成了“小丑”,而在大众心目中,也早已将这起不幸事件与《蝙蝠侠》电影和小丑的形象,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I. 电影《小丑》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张宏伟美诉案)
主要是从一个极端的恶劣环境下用反派的角度展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
你有没有幻想的朋友和伴侣?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可怕的想法?
你有没有恨一个人恨之入骨?
你有没有觉得别人对你冷漠?
你有没有觉得坏人比好人轻松?
——这些,小丑都有。那么,你是小丑还是个坏人?可能都不是。
比起讲述小丑这个角色和哥谭市的意义,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情感宣泄片。
小丑是个坏人,所以他该做坏事,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小丑可以帮他们发泄一些东西。
比如说,遭遇性骚扰和恶作剧的不良少年不是抓他们起来,而是直接开枪射击。
比如自己的朋友和爱人不理解自己,所以他们该被惩罚。
比如有钱有势的人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所以该被干掉。
这样的想法不该出现,但这就跟网络上的喷子一样,他们认为有小丑的存在,这些邪恶的想法可以合理的宣泄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跟暴力游戏一样可以发泄人的不良情绪。但是对于一些不懂世事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误导。
J. 电影小丑讲的是什么
2019的《小丑》改编自Dc漫画《蝙蝠侠》中的一个反派,这部电影是小丑的前传,讲述他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病态且疯狂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