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泰森徒手撑开手铐是哪个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泰森徒手撑开手铐是哪个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2-06 09:32:07

‘壹’ 古代被发配的人为什么中途不跑

因为押解公差们手里的水火大棍与腰刀,真不是吃素的!

武侠影视中的公差,似乎很弱鸡,随便哪个好汉,都能轻松两下就将之打翻了。而实际世界中提着大棍的公差,那是很吓人的!

所谓江湖好汉,与人真打过二三次,有的就能吹二三十年。古代公差因职业关系,打伤打死人几十上百次也不稀罕。俗话说:打得越多,下手越准。就真打经验而言,公差们远超许多所谓的好汉。

我画张图,看看,若无武松的本事,你觉得,那位戴着木枷、脚链的犯人,干得过这俩武装齐全、五大三粗、凶神般的公人吗?

逃跑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发配虽苦,好歹还活着,刑期满后还有与家人再聚之日。中途跑了,那就是死罪,若无上梁山的本事,万一逃跑失败,或当场死于大棍之下,或者,待再被抓获之日也将人头落地。

所以,就算武艺绝伦的林冲、武松,在发配时也从没想过中途逃跑。武松血战飞云浦,脱枷而走,那是因为有人要半道杀他,否则他也不会跑。

讨论一下古代发配充军的犯人逃跑有多难。

一:沉重的包铁木枷与脚镣手铐戴着,让人怎么逃?

古代木枷重者百斤,不过那是枷死囚的。

发配充军者非死罪,又要戴着千里跋涉,所以大概轻者七八斤重,连颈带手锁住,牢固的很,主要是用于限制犯人手臂自由。这就是防脱逃的利器。

这种木枷,力气能打死老虎的武松,也得靠杀手几刀全砍在了枷上,才得以脱枷。否则,他也脱不开。

所以,若没有远超打虎英雄武松的力气,想依靠自己之力脱枷,想都别想!

再说了,还有粗铁链制成的镣铐镣着脚,让人走路只能迈小步,这东西比枷更坚固。

这样,手脚皆被锁住。还怎么逃跑?

二:押解公差皆全副武装,且都是身强力壮的打人老手。

公差或许不是武林高手,但因为他是牢狱公差,百分百的是打习惯了人的。尤其用水火棍打人,棍头落点准、下手黑,每棍保证全敲在人体要害部位,棍棍都能打出透骨之力,决不会偏差。

实际武林高手是假的!

而像打惯了人的公差,心狠手辣又打得准,那就是高手了。

公差的武器装备,就是一根水火棍,一把铁尺,一把雁翎钢刀。

咱就按小说情节论,二位公差押解一犯人充军。

以二对一,行走坐卧皆牢牢盯着,一个戴着枷锁镣铐的犯人,哪怕浑身武艺,是条猛龙,也翻不过来的。

戴枷犯人步行走路,而公差或许还有小毛驴代步,犯人的体全耗在了艰难步行中,公差的体力则全留着准备镇压犯人。这叫以逸待劳,可扺消十年武艺。

注意,武松是虚构的!现实中,哪怕有泰森一样的拳头,只要枷锁镣铐戴上,一身本事就废了,二个持棍佩刀的公差,足以将之押解到二千里外。

所以,逃跑是不可能的,会让公差轻则打残,重则当场打死。

三:就算逃走了,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实际,古代比现在更难藏身。来分析一下。

(1)藏身于山野可行吗?

古代确实山林野地多,但这山野中能随便藏人吗?林中豺狼虎豹遍地,那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别让电影中动辄露宿山野给骗了。

就连孙悟空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们也不选择露宿,每天必要找村舍或寺院投宿,因为露宿实在太危险了。

(2)那也投宿村庄寺院可行吗?

不行!

唐僧等人,行装马匹齐全,一看就是正经行路人。而犯人出逃,身无长物,来历不明,脸上刺着字,没人会留他。贸然进入村庄,弄不好就有人召集村上青壮,直接擒拿报官了。

(3)进城行吗?

也不行!

古代城里人,不像现代,啥人都可以进。

进城门要查验身份,现代有身份证,古人出门也得有官府路引。

明代官府开出的路引。

身份不明,城门处就让守城士兵直接擒了。

就算混进了城。古人没有人口流动,每条街坊,同街坊之人全很熟,只要有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也是很可能就捕快找上门了。

所以,古代流配犯要中途逃走,那十之九九,全是死路一条。

(图来自网络)

因为被发配的人虽然有罪,但不傻,倘若在流放途中逃跑,哪怕成功也会带来更坏的结果。

自古以来,流放就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刑法,被流放者要从舒适安逸的环境跋山涉水数千里,来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边疆地区,或是成为戍守边疆的炮灰,或是成为披甲人的奴隶,不但要忍受一年四季严寒酷暑,还要免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流放仅仅好过死刑一丝罢了。既然被发配边疆是如此痛苦的一件事,为何犯人不选择中途逃跑呢?

笔者认为,犯人不选择逃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逃跑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古时候犯人想要在流放过程中逃跑,难度系数简直比当代犯人越狱还要大!

和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相似,古代犯人在被流放前会被 戴上手撩脚镣 ,严重一些的甚至还会 挂上一个几十斤重的木枷 (当然要是长途跋涉应该会换成几斤重的), 这一系列措施完全束缚住犯人的行动能力 ,连走上两步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趁机逃跑了。

不仅如此, 流放途中并非只有犯人,还有负责押解工作的官差。 如果流放路途较短,押解人员则是有编制的官差,要是路途较远,官府会找来一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命他们负责押解工作。

这些人没有其他本事,就是敢打敢拼心狠手辣,对他们来说押解工作有不少油水可以捞,自然会愿意认真完成, 如果有人打算中途逃跑,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些地痞流氓会用手中的水火棍与腰刀让犯人明白 社会 的险恶。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犯人武艺高超,是不是可以在击败押解人员后跑路?

对此笔者只能说大家想多了,因为 古人的战斗力远没有我们相信的那么强。 项羽算是古人武力值的天花板了吧?可即便是他,在垓下之围中全副武装也仅仅只能击杀敌军百余骑。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 古代那些武艺高强的将领,最多只能单挑几十个人,并且还必须建立在带来武器装备的基础之上,要是赤手空拳,随便十来个士兵就能将其拿下 ,至于“千人敌”“万人敌”只不过是夸张的比喻罢了。

日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名技艺高超、体力不凡的击剑高手迎战50名普通击剑手,每个人身上挂着一个气球,气球破裂代表死亡。

最终结果是,这3人仅仅杀了25个人,便因体力不支折损了2人,剩下一名高手单独杀死4人后同样败下阵来。

由此可见,哪怕再强的人体力值都有上限,而且这个上限并不夸张。

公平对决的情况下尚且如此,犯人被手撩、脚镣、木枷束缚住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全副武装的押解人员占尽优势,哪怕犯人武艺再高强也无法与之抗衡,况且大部分犯人毫无武艺可言,倘若反抗换来的只能是一顿毒打。

所以,想要在押解人员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跑,难度系数大的离谱。

二、逃跑成功后无路可走

逃跑只能算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逃跑成功后该如何生存下去,此时犯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逃跑成功后,犯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①前往其他城镇村落,隐姓埋名苟且偷生。

②跑到荒无人烟的山沟沟里,自给自足。

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两条路都行不通。

先说第一条路。众所周知,古代为了防止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乱入,各城池之间 以路引作为凭证,只有拥有路引的人才能进入城池 ,作为被发配边疆当苦力的犯人,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

即便犯人侥幸进入城池,也根本无法生存。哪个客栈旅馆敢留宿一个戴着手撩脚镣的陌生人?哪个百姓敢将货物卖给形迹可疑、鬼鬼祟祟的外人?

不仅如此, 古代官府还会根据犯人的罪行,在他们的脸上刺字,这就是所谓的“墨刑” 。刺字的目的不仅仅是羞辱犯人,也是为了增加犯人的辨识度,让他们无处可逃。

所以, 被流放者逃跑成功后如果选择进入城池,无疑是自投罗网 ,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抓回来,接受更加残酷的惩罚。

既然第一条路行不通,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条路。第二条路本质上要避开所有人烟,找到一个荒郊野岭独自生存,可这要面临的困难一点也不小。

跑到荒郊野岭有很大概率遇上豺狼猛兽,或者落草为寇的土匪,试问被束缚手脚的犯人如何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哪怕他们运气好,避开这一切,那又该如何获取足够的食物与水源?如何搭建适合自己居住并且具备一定防御力的房屋?要是不小心染上疾病又该如何是好?这种种问题,绝大部分百姓都无法解决,更不要说戴着手撩脚镣的犯人了。

因此,第二条逃跑路线也是困难重重,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所以说,哪怕犯人成功逃跑,也几乎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这也是他们不敢中途逃跑的原因之一。

三、逃跑成功后会连累家人

身为犯人,他们的一切信息都被官府登记在册,包括家人的身份信息与住址 ,这样的把柄被官府握在手中,时刻提醒着犯人不要逃跑,否则必然会祸及家人。

抛开那些举家上下都被流放的情况不谈,如果家中只有一个或者几个人被流放,他们若是中途逃跑就是对自己家人的不负责任。

古代的家族观念非常浓厚,很多人为了家族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有少数极度自私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家族的痛苦之上。

所以,有了家人作为牵挂,犯人也不敢在流放途中逃跑。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在逃跑的成功率微乎其微、逃跑成功后无路可走、逃跑成功后会连累家人三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古代被发配的人不敢中途逃跑,这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家人安全的负责,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在古代,发配、流、徒是一种相当重的惩罚。

或者是开荒,或者去充军,要承受相当繁重的体力劳动,环境也相当恶劣。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中途不跑呢?

不是不想跑,是根本没法跑。


第一,要解决怎么跑的问题。

流放发配,是由专业的人员一路看管,他们整治你的法儿多着呢,你说不定还带着铁链子呢,你咋从人家眼皮子底下跑掉?


第二,要解决往哪跑的问题。

回家,肯定是不可能了,家里肯定被严密监视。

那么,上梁山?嗯,哪有那么多梁山让你上?人家收你不?你上了梁山之后家里第小怎么办?

朝城市里面跑?你咋生存?打黑工?有身份证明吗?没有?立马报官!小店可不敢收你这样来路不明的。街头的巡逻人员不是吃素的。

或者躲到农村去?农村的保甲制度更严格。你一生面孔,一出现绝对被乡丁拿下。

最后一个选择,躲到深山老林去。可问题是你躲到深山老林,那么恶劣的环境,还不如去戍边呢!

所以,你若逃跑,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地图、没有GPS,最后,你会迷路的……

第三,你得解决家人的安顿问题。

要是一家人被流放,估计你是不敢跑了。

可如果流放的只是你一个人,你一跑就害了你全家啊。

再说了,只流放你一人,罪不及家人,皇恩浩荡啊是不?你应该感激啊,还跑啥?


第四,你得考虑后路

万一哪天大赦天下呢?

万一你刚跑了赦令下来了呢?

万一家人使了银子又把你整回来了呢?

万一突然想起你来开恩召回呢?

万一你的案子翻案呢?


好吧,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要想要逃跑!那么,先练就武二郎那样一身本领吧!

首先,流放的地方,离自己的家乡都会比较远,比如说流三千里。在那个没有高铁,没有 汽车 ,差不多靠走的时代,三千里,如果说你逃回来要多久?

另外,那个年代的道路不靖,土匪、路霸,占山为王的草寇层出不穷,也许你长途拔涉走了两千里,眼看家乡在望,在一个小山道上想要歇歇脚的时候,背后响起一声吼:“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栽。。。。。”想想是什么感觉,万一一看是一个穷光蛋,劫匪恼羞成怒之下,大刀一挥,那你也只能穿越了。

还有,那个年代除了学子(最起码是举人、进士)出行没有路引的限制之外,你出个村,赶个亲戚,都要找里长开个路引的,上面所具你的相貌,出生年月、籍贯,到何处办何事,几时回等。没有这个玩意,你被逮住,那可是要判大罪的。

最后,古代还有一个坑爹的保甲制度,也就是说在你的流放地,你除了做苦工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吏员,邻里、同事天天瞅着你,万一哪天你失踪了,他们脱不了干系的。

总之,你如果想要逃回家乡,要过以下几关:

一、在接受劳动改造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积累你三千里行程的吃喝拉洒,那个时候,主要的货币是铜钱,一贯一千钱,想想吧,这得多大的体积;银子体量小,但是明清之前,中国银子的储备量不足,你所在的地方,阶层,很难接触到,你也很少能花得出去。

二、想办法,弄一个路引。这玩意虽说防伪程度低,但是对于当时目不识丁的大多数,想仿造,真的不容易。

三、上路,你得躲开领居、同事、上级的监视,并让他们相信你消失至少五天以上的理由,然后才能上路。万一被他们突然发现,以你的脚力,肯定不好躲过官府的搜查。

四、你千方百计,背着巨大无比的行囊,揣着仿造的路引,躲开了官府的搜查,悄悄地上路,三千里路,慢慢地足,家乡越来越近,你万分幸运地躲过了山间的野兽,剪径的小贼,各地关卡的盘查,千里迢迢回到了家。

你敲开了自己家的门,你的妻子见到你,惊呆了,不相信你竟出现在她眼前,抱头痛苦之后,她一咬牙,把你往门外推:官人,赶紧回去吧,不要害了自己的家人,我们的孩子。

你一回头,只见里长,还有邻居都冷笑着围了上来。

对了,还忘了一点,您脸上的那个金印真是愈发显眼啊。

能跑的话当然会跑了,关键是得能跑了算啊!我们看古典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好像被发配的人,只要武功高强或者有人帮忙,就可以很轻易地逃之夭夭,实际上根本没那么简单。

古代一直讲究“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所以古代帝王有时候也会慎用死刑,以示自己的宽仁博爱之心,那作为死刑的一种格外开恩的刑罚“发配”就应运而生了。

而发配之刑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记载,比如《尚书·尧典》中就记载了,舜对当时的华夏族部落首领共工、驩兜(Huān dōu)、三苗、鲧(Gǔn)的处罚:

这里的共工、驩兜、三苗都是被处以发配之刑,那发配作为死刑的替代刑罚,肯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更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

首先, 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马匹等都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双脚开11路车走路,而被流放的犯人更是要戴着重重的枷锁跋山涉水,可以说苦不堪言。

其次, 流放之地都选在边远苦寒的地方,被流放之人要走上千里路,并且流放原则是“南人北发,北人南发”,反正就是要折腾犯人,水土不服都是小事,挨冻受罪才是真的。

最后, 由于流放过程中,不仅犯人遭罪,押送他们的官差同样也跟着受苦,所以心中自然有怨气,对犯人拳打脚踢在所难免,很多犯人都没到达目的地就被折磨死了。

再加上很多被流放之人,终生都难以回到故土,而古人讲究落叶归根的传统,这对于他们来讲,不只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沉重打击。

所以说,古人是非常害怕发配之刑的,有时候宁愿选择死,也不遭这份罪,其实他们大多都想过跑,只不过想完之后,就不想跑了,并且不敢跑、不能跑,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知道,被流放的犯人都要戴着重重的枷锁,并且有官差的严格看管,这些官差可不是吃素的,身体强壮、手持兵器,普通人根本打不过他们,更何况有枷锁束缚,更是没有机会逃跑。

而且这些犯人基本上没地方跑,他们面对的,要么是荒郊野岭,要么是大漠黄沙,再就是冰天雪地,本来身体就非常虚弱,所谓的武功高强之人更是少之又少,跑出去就是死。

自宋朝开始,官府还会在被发配之人的脸上刺上金印,可以说直接就给犯人打上了标签,这样无论犯人跑到哪里都会被发现,然后重新抓起来,所以根本无处安家。

而隐藏在深山之中,更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看的那些荒野求生节目,并不适合古人,几乎没有人能够在那种荒芜的自然环境中独立生存。

根据古代刑法,如果在流放中途逃跑的话,官差有权在抓捕过程中,直接将其斩杀,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没有几个犯人有这个胆量。

而很多时候犯人被流放都是拖家带口的,如果自己跑了,是会连累家人的,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想到家人,那很多事情自然不能做了。

被发配流放之时,更不会有朋友来救援,因为那是死罪,而劫囚徒的行为,其实大多都是武侠小说中的描述,现实中都是“各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被流放的犯人很多人还心存幻想,万一被法外开恩特赦了,那就有机会重回故土了,但如果跑了,就没有机会特赦了,比如《唐律疏议》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而且,这些犯人都知道,就算侥幸跑了,也会被朝廷一直通缉,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根本跑不到哪里去,所以在被发配时,很多人就已经断了这个念头。

所以,在古代被发配之人是很难逃跑的,因为有严格的押送制度、残酷的连坐制度,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跑了根本没法生存。

而被发配之人到达目的地之后,通常也只是苦力,是最底层的存在,比如清朝的时候,很多都是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终生过着被剥削压迫的日子。


不过,也有一些文人墨客或者拥有特殊技能的人,会给发配之地带来影响,促进当地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

比如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被流放后,写出了流传至今的《离骚》。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被清朝发配到宁古塔后,组织成立的诗社“七子之会”,是黑龙江第一个诗社。

并且张缙彦写出的散文集《意外集》,也是黑龙江的第一部散文集,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

而有着一技之长的人,更有可能把中原地区的技能带到发配之地,比如耕种、 美食 、风俗等等,虽然这方面在 历史 上记载的相对较少,但也必然进行着各方面的融合促进。

能跑的话谁都会跑,古代的犯人发配边疆,一千个犯人基本上没有一个能真正的到达所谓的边疆,大多数装个样子走个几天,就被杀死了,对外就说是水土不服病死了!你想想吧,有谁愿意陪你一个犯人走今年风吹雨淋的到国境?

从古至今,良知都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而守法也是良知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比如《水浒传》中,除了李逵那种“混不吝”的货色除外,其中的大部分人不是到了走投无路、万不得已的时候,在其内心深处还都是保留着一点尽量“守法走正道”的念头。“智劫生辰纲”,虽说是劫了贪官的赃款,但如果不是被“破了案”,他们也不过就是想用这些个赃款给自己过几天好日子,绝不会去梁山聚义为匪的。

鲁智深杀了镇关西,走投无路之际,宁可把出家当和尚作为安身立命的选择,也不愿意过被官府通缉的那种“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的惶恐日子。林冲在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死,但当鲁智深救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时,他不是还拼命的阻拦了下来。为什么?在他眼里,被发配到沧州,顶多是个“贼配军”,还不至于死罪,杀了公人,就必是死罪无疑了!

没得知大赦的消息时,宋江知道自己是死罪,所以到处流窜不说,还打算到梁山入伙。回家后听他老爸说“皇帝大赦天下”了,自己虽是罪犯,但不至于死了,当即改逆为顺。路过梁山再劫他上山时,不是立马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吗!

在古代,只要不是“斩立决”,不是“秋后问斩”,充军发配便是一条活路。既然有活路了,那就继续本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原则吧,干嘛非得再把自己逼向绝路呢?再说了,发配的路上,要戴上木枷,弄不好还要戴上脚镣,身边又有两个手拿水火棍、形影不离的押解公人,跑是那么容易跑的吗?

即使是没杀公人,只是把他们打晕后跑了,跑哪去呢?满大街做公的的公人,各城县都贴着缉拿的告示,那么好跑吗?武松、林冲武艺高不高?不是一个从此变成了行者,一个被柴大官人假借打猎为名护送,方才逃出的县城吗!

逃出了犯案地就万事大吉了吗?唯一的出路就是聚集山林当土匪。可土匪又是那么好当的吗?

所以,一个人不到了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是想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生存的。这,就是发配犯人中途不跑的原因之所在。我这说法您同意吗?

古代被发配的人不是不想跑,是根本跑不了。

为啥?远了不说,看《水浒传》就知道了。



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因为老婆被高衙内看上了,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给发配到草料场,也没敢跑,后来被人陷害烧了草料场,才被逼无奈去了梁山落草为寇。



还有梁山老大及时雨宋江,因为杀了自己老婆阎婆惜,被发配江州。

还有武松这个也是耳熟能详的了,因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也被发配了。

这仨人最后都上了梁山,而不是找个地方隐居,为啥?

因为脸上都刻了字。

没错,古代发配的人都要在脸上刻字,写上所犯何罪发配何处。这字一旦刻上可就是纹身的效果了,一辈子洗不下来,而且是在脸上。

随便想想,大街上人来人往,这时过来一个脸上刻字的人,嗯,瞬间就被巡逻的捕头给抓回去了。

所以,不是不想跑,是根本没法跑。

因为逃也逃不掉,古代被发配充军的犯人他们脸上都刻了字,任你什么办法也除不掉,走到那里别人都会认出他们是犯法的人又会被抓回去的,所以他们干脆就不跑啰。

首先 历史 上也曾有犯人在中途逃跑,但是这个是个小概率的事件,总的说起来几乎是没有人会在发配的途中选择逃跑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犯人不逃跑呢?我们先看看 历史 大环境,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户籍制度,统治阶级是不希望人民到处乱跑的,因此每个地方有多少人,街坊邻里的都知道,只要一个地方来了陌生人,很快当地人就会得知,他跑了去哪?回家?家里面肯定是不能去的。

去另外一个地方生活?这更不靠谱,只要是官府管辖的地方,你去了之后拿不出合理的证明,立马就会被抓起来的,第二个原因,发配去往的地方都是边疆,你半路跑了,也不认识路呀,往哪里跑?当土匪?在古时候土匪不是那么好当的,并不是说你去了就能入伙,碰到人家心情不好一刀砍了那可是真的倒霉。

第三个原因,你还有力气跑吗?在发配过程中虽然说看守的人少,可是他们也不傻,都是让犯人带着铁链子之类的东西,逃跑几率不大,被发现就是一顿毒打。如果是一家被流放,那就别想着逃了,一家老小无法逃,如果一个人跑了,那也得为家里人想一下,就算自己跑了,家人能不受牵连吗?

古代每个朝代都会定期的大赦天下,在古代很多人犯事之后都选择远走他乡,落草为寇,等到大赦天下的时候在回来。还有一点,被发配的犯人基本脸上都是要刻字的,去哪人家都知道这个人是逃犯,因此很少会有人选择逃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