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什么是电影院广告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什么是电影院广告

发布时间: 2022-10-22 11:54:27

① 院线广告是什么意思

泛指电影院里的广告,但通常我们一般说院线广告是指的电影开始放映前插播的广告

② 什么是电影贴片广告

  1. 电影贴片广告是指将企业产品广告或企业形象广告与影片一同拷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也称随片广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电影的普及,有一些电影贴片广告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放映方式,而以数字文件形式放映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等放映单位。

  2. 发展

    (1)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正在逐渐兴起,在国际范围内,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户外被称为五大广告媒体。电影贴片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电影业发达的美国就开始对电影业进行研究,且每年的电影贴片广告收入增长迅速;英国电影广告协会报告在2001年本国此类广告收入就达到16亿4千万英镑。

    (2)我国贴片广告的形式其实一直存在,早在十多年前,电影院在播放影片之前都会先放一段 “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等幻灯片,那就是贴片广告的雏形。从1994年起,随着中影公司开始引进国外大片,委托广告公司进行此类广告的招标,贴片广告出现商业化。杭州早在放映《真实的谎言》时,就已有随片的商业广告出现。1998年《泰坦尼克》在中国上映,某果冻产品抓住机会大作贴片广告,产品短时间内迅速突起。

    (2)2001年中影的“10部大片随片广告竞标”,不仅是推出了一个完整的广告产品,更是想以此作为后电影开发的一个启动器。相比西方而言,我国对电影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放映本身,仅靠票房收入来回本,经营方式单一。于是,就诞生了电影随片广告这种广告形式。2002年的电影《英雄》中的贴片广告更是达到2000万元的高峰。

    (3)贴片广告媒介环境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它在电影正式放映以前放映的,影院的照明设备一律熄灭,只有银幕被人注意,干扰信息较少,到达率较高,有调查表明1998年《泰坦尼克》的广告到达率达92.1%。因为当人们坐在黑黑的电影院里的时候,既不能选择银幕内容,又不能离开影院,除了面对银幕,别无选择,放什么得看什么,有人甚至说电影贴片广告的到达率为100%,也不夸张。广告环境指的是载具承载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贴片广告的广告环境是电影承载的其他广告所呈现的媒体环境,一般意义上讲,此类广告环境良好,品牌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很少会受到不良品牌的牵连,能够更好的打造本产品的美誉度,这是其他媒介难以达到的。还有就是宽大的银幕可以塑造良好气势与冲击力,这是电影贴片广告所特有的,目前任何媒介都无法与其匹敌。

  3. 与传统的四大媒体广告相比,电影贴片广告具有以下优势:

    (1)电影贴片广告具很强的冲击力

    (2)电影银幕比电视屏幕要宽大,显示的广告画面感觉更真实、清晰,再加上极具震撼力的音响效果,给观众更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震撼力。

    (3)到达率较高

    (4)电影贴片广告一般在电影正式放映前播放。此时,观众所处周围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黑暗、封闭,眼睛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银幕上,干扰信息较少。另外,电影媒体给观众一个单一的“频道”,观众不能像在家看电视、听收音机、阅读报纸那样,可以自由调换频道、翻换版面,逃避广告。

    (5)电影贴片广告价格低

    (6)电影贴片广告每个单位时间的广告价格较其他媒体要低很多。当电影贴片广告开始在城市社区和农村进行投放时,电影贴片广告的投放范围扩大,广告的千人成本也随着降低。

    (7)易与其他广告形式或促销方式配合

    (8)企业在电影放映场地可以悬挂企业冠名条幅广告,也可以制作电影海报广告、门票广告等电影搭载广告,或者与电影票房进行联合促销,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4. 劣势

    (1)强迫观看

    1、电影贴片广告是在观众花钱买票看电影的情况下被强迫观看的,观众具有抵触心理。同一部电影很少有观众花钱去影院看两次,所以贴片广告虽然可以按场次循环放映,但对同一观众重复传达的可能性较小,几乎为零。这就对贴片广告提出很高的要求,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达到自己的信息传播目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2)时间限制

    2、同样也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每版电影贴片广告类似电视广告有时间标准,分为15秒30秒60秒不等,这几十秒便是广告的活动范围,信息在这段时间内向观众表达清楚。电影贴片广告都有放映周期,这一周期也许是几天、几周而已,不同于电视广告,有月排期、年排期,贴片广告好比昙花一现,魅力就在一瞬间。

    (3)质量要求高

    3、观众在看电影贴片广告时,注意力一般都很集中,且被记忆、回忆程度较高,如果广告片的制作稍有不慎,出现差错,就会被观众记住,外加大众媒体在广泛关注“ 大片”的每一细节,差错一旦被宣传,就会发生链式反应,造成恶劣影响。且胶片是连在一起的拷贝,广告不能像其他媒介形式随意撤换,剪裁。

    (4)场次限制

    4、电影贴片广告的放映有场次限制,根据协议,各院线的情况不同,场次的数量也不同。一旦达到这个场次,院线有权撤掉或换掉原有的电影贴片广告。

  5. 城市投放

    (1)电影贴片广告在电影院以外的场合开始投放是1997年在河北农村实现的,之后扩展到城市社区。随着电影放映技术的提高,广告画面比以前更清晰、色彩再现更逼真,加上音响的震撼力,广告效果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电影贴片这一新媒体宣传企业或品牌形象。比如,从2005年起,张家口烟厂每年投资100多万元在河北省城市社区开展独家冠名的消夏电影晚会活动,广告效益与投入成正比例;2007年,英特尔携同同方在北京、河北等地的城市社区启动数字电影百城公益放映活动,派专业人员在电影放映现场介绍产品特点并演示产品使用方法,传播“科技进社区”理念,宣传英特尔品牌形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也已经在城市社区以电影贴片广告形式宣传企业形象。

③ 电影映前广告和电影贴片广告有什么区别呢

电影映前广告:是在指定的电影院、指定时间内,在所有播放的影片前播放视频广告。电影贴片广告:是指将企业产品广告或企业形象广告与影片一同拷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也称随片广告。前面的概念是网络众家综合的说法,翻译一下,就是,所有电影前播放的广告,都叫做映前广告。但是,贴片广告,有企业宣传片,或是企业宣传形象广告成分,只是在电影播放前,先播放了。范围要小一些。可以说,电影映前广告,包括电影贴片广告。

④ 为什么每次去电影院看电影前都要播放广告

因为电影院也是需要生存的,所以在电影播放之前播放一些广告,其实会为他们带来一些巨大的收益,另外就是播放广告可以让电影院显得不那么冷清,等大家都就到了在正式开播,所以插播一些广告,也算是打发前面的无聊时光吧。

⑤ 电影院广告怎么做

电影院主要是映前广告吧,估计要找到比较好的传媒公司做渠道,电影院还有特殊性,这个资源一般人不好有,星.火.传.媒的映前广告在行业前列。

⑥ 为什么电影开头总是会放广告

你说的电影开头是哪种呢?一般有两种电影开头广告。
1、电影本身开头。很多是
电影制作单位的宣传。比如主办方,制作单位等。
2、电影播映前开头。这就是所谓的院线广告,是电影院做的宣传广告,也可能是帮商家宣传。
随着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院线广告也是被很多人开发出来了。

⑦ 影院的广告模式是

模式:贴片VS包月 当年一部《英雄》成就了多普达手机,让多普达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产手机品牌一夜之间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多普达只投入了区区1000万元的电影贴片广告就大获成功,电影贴片模式一度非常红火。 “中国电影,应该说还是处于大片的时代,一部有号召力的大片除了带来巨大的票房收入,贴片广告也成为很多企业事件营销的载体,贴片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大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覆盖大规模受众,受众覆盖广度极大。”上海晶茂电影传媒市场总监林怡天说。 但是贴片模式也存在问题,对于广告客户而言,运作电影贴片广告也是个很难琢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的票房难以预测,还在于传统的贴片广告运作流程,让广告客户无法获得广告效果的评估。 传统的贴片广告发布形式是,广告客户找到广告代理公司来运作贴片广告的事情,接下来,广告公司就找到片商,买到若干万场次的贴片广告,然后片商再找到发行方,通过发行方把这几万场次的贴片广告分配到全国的若干条院线中去,每个院线下有很多影院,然后再分配拷贝到具体的影院。就这样经过层层的分配,电影拷贝被分配到电影院。 “但是,这样的模式,广告客户和代理公司都无法掌控广告最终被投放到哪些电影院中了,广告客户只能知道自己买了若干万场次的电影贴片广告,却不知道具体投放到哪些电影院中去了。”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全国战略市场部副总裁査巍表示。 而当央视三维转向包月模式时,晶茂却又进入了这个市场,“当行业开始质疑贴片的效果时,也正是机遇的来临,晶茂通过整合上下游片方和影院的时段,连通了客户广告同影院播出之间的高速通道。既保障了场次,也挑选了更加优质的影院,提升了贴片的竞争力,2009年,贴片市场的增长超过了100%以上。”林怡天说。 近年来,随着进口、本土大片数量的急剧增加,另外一种新的广告模式——包月模式开始崛起,在央视三维电影传媒被称为“银幕巨阵”,而上海晶茂电影传媒的这块业务则被称之为“影通天下”。 同贴片的事件营销观点不同的是,不管是“银幕巨阵”还是“影通天下”,关注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院,如果可以把全国各地的主流电影院的映前广告承包下来,就可以超越电影本身,全影片全影厅覆盖主流电影人群。其最显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接与投放的终端资源合作的可控性增强,资源稳定,传播周期灵活,合作深入空间大,配合性非常高,利于客户开展全方位立体互动的线上线下整合传播活动。 传媒公司:央视三维VS晶茂 央视三维创始人张庆永2005年推出“银幕巨阵”,整合全国高端影院资源,买断影院3~5分钟的广告时段,在2006~2008年,银幕巨阵在逐渐蚕食贴片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让更多客户了解了包月模式的特点。 査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6年以前大多数客户还是做电影贴片广告,那时候大片少,一般都是投入最有票房的电影贴片。那时贴片广告基本占据映前广告70%的份额,而到了2008年,包月广告和贴片广告已经基本平分了这个市场。 “一般投放贴片广告的客户,单笔投放量都比较大,对于广告位置的要求高,按照业内的说法就是单场价格要高。而包月则依靠着众多的区域性投放,在客户的数量上超过了贴片广告。”林怡天说。 最近两年,晶茂电影传媒的崛起,形成了与央视三维正面竞争的格局,一方面与中影和华夏两家国字头发行公司合作,全面代理其进口大片的贴片招商权,从而把持住每年所有合作进口大片的资源;另一方面,推出了晶茂自己的包月产品“影通天下”。 相比于央视三维的“银幕巨阵”,晶茂电影传媒的“影通天下”覆盖的影院和银幕数量相对少一些,可以覆盖170家影院,但其与全国票房第一的万达院线和全国第六的金逸签订了独家协议,独家播放这两家影院映前的广告时段。“我们希望提供给客户更多选择,根据客户的目标来选择做贴片还是包月。”林怡天说。 客户选择贴片还是包月,一方面与其广告目标有关系,再有一个就是看中广告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好,客户宁愿选择更贵的贴片。例如,2009年奥迪选择贴片《建国大业》也是与其“官车”的定位,主打政府市场有直接关系;而在《变形金刚2》中很多汽车广告贴片也是考虑到题材的贴近性。 “最近几年,贴片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全国性售卖转变成区域性售卖,方便广告客户进行区域性的广告投放。”査巍说。 事实上,在电影广告市场上,央视三维和晶茂电影传媒的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的程度,对于一些大客户的争夺也是针锋相对。査巍坦言,虽然竞争很正面,但其实对两家公司的发展还是比较良性的。 2008年全国电影票房43.41亿元,2009年预期突破50亿元,5年后将达到100亿元,如此大的电影产业,其广告潜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林怡天透露,从2008年到2009年,电影广告是为数不多逆市增长的细分市场

⑧ 电影院广告词怎么写

电影院创意广告词大全

1. 雷霆视听,就是要你震撼。

2. D影院全新势力,超凡视影觉体验。

3. 用不一样的角度感受,享受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4. 超越D时代,体验精彩极限。

5. 至影逼真,至声震撼。

6. 让你感受好莱坞的魅力召唤。

7. D,让所有感官都能体验到精彩。

8. 震撼的力量,来自第一现场。

9. “唤”醒你的感观,畅“享”激情视听。

10. 带你从不一样的视角,体验不一样视觉快感。

11. 挑战极限,动感十足。

12. 一样的D,给您不一样的飞天感受。

13. 奇幻的影视盛典,明朗的动感享受。

14. 穿梭动感时空,乐在D惊险。

15. 最真的感受,最炫的刺激。

16. D动感影院,非同寻常的感觉。

17. 震撼视界,带您飞进D动感影院。

18. 让影院不再有“观众”,让他们早日进入角色。

19. 无法抗拒的逼真,无法阻止的诱惑。

20. 虚幻的真实,非一般的D动感影院设备可媲美。

21. 激活你每一根神经,愉悦你每一分心情。

22. 给予你不一样的视听享受,特别才是硬道理。

23. 炫彩世界,动感无限,带你畅游另一的世界。

24. 虚拟现实,瑰丽呈现,实现影院高人一等的放映水平。

25. 追逐梦境,还原幻想,带给观众如梦似幻的视听感受。
电影院创意广告词精选

1. 奇异视界,时尚开启。

2. 加入动邦,世界疯狂。

3. 超越境界,享受生活。

4. 让你来不及屏住呼吸。

5. 迷你世界,炫酷体验。

6. 超常体验,扣人心弦。

7. 动感地带,无比精彩。

8. 感同身受,完美享受。

9. 身悬心狂跳,晃神叫不停。

10. 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⑨ 电影院贴片广告有用吗

‍‍

电影贴片广告是指将企业产品广告或企业形象广告与影片一同拷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也称随片广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电影的普及,有一些电影贴片广告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放映方式,而以数字文件形式放映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等放映单位。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正在逐渐兴起,在国际范围内,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户外被称为五大广告媒体,电影贴片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电影业发达的美国就开始对电影业进行研究,且每年的电影贴片广告收入增长迅速;英国电影广告协会报告在2001年本国此类广告收入就达到16亿4千万英镑,我国贴片广告的形式其实一直存在,早在十多年前,电影院在播放影片之前都会先放一段“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等幻灯片,那就是贴片广告的雏形,从1994年起,随着中影公司开始引进国外大片,委托广告公司进行此类广告的招标,贴片广告出现商业化,杭州早在放映《真实的谎言》时,就已有随片的商业广告出现,1998年《泰坦尼克》在中国上映,某果冻产品抓住机会大作贴片广告,产品短时间内迅速突起,2001年中影的“10部大片随片广告竞标”,不仅是推出了一个完整的广告产品,更是想以此作为后电影开发的一个启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