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电影比电视剧更受欢迎
电影没有电视剧那样冗长复杂,比较明快,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电视剧太罗嗦了,生活节奏快的人根本没时间也没耐心去看
2. 郎咸平:为什么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编者按:新进大片“魔兽”在北美市场表现平平,在中国市场却异常火爆,成为该片盈利的绝对主力。据估计,到2017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错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论证,根据历史经验,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一、为什么伟大的电影都出现在大萧条时期?
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什么?我想借用美国一位着名导演的话,美国着名导演吕克·贝松前一阵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当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想起来,做父母的是有义务教养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会在早上6点钟全家起床,7点半出发带你的宝贝儿女去动物园。人只有到了大萧条时期,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考虑人生存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责任是什么,平时是不会想的。这种改变就形成了市场的需求,当物质条件全面恶化的时候,只有寻求心灵的安慰,因此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对于能够给予心灵和精神安慰的产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么,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你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娱乐,就是电影。
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孕育出一些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呢?你想想看。在经济萧条、物质极度匮乏、资金链断裂的时期,当这些投资人要把钱投入一部电影时,你想他们会有多么的谨慎?在经济萧条时期,投资人选择投资电影的时候会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够看上的片子、能够赚钱的片子他才会投资。再看这些导演,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要找到一笔资金来投资有多难?所以逼得这些人不得不穷毕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资金,才有可能卖钱,才有可能赚钱。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么?经济萧条,我们渴望心灵和精神方面的安慰,于是需求上升。供给呢?投资人投资特别谨慎,只投资好片子,导演和制片人为了吸引投资人的投资,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给面来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电影。正因为这样,美国伟大的电影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在大萧条时期产生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从1929年到1939年期间出现过哪些电影?《金刚》是经济大恐慌的时候拍的;美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飘》,又叫《乱世佳人》,也是那个时候拍的;《小妇人》、《蝴蝶梦》、《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还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当时花了200万美元,这些都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拍的。那个时代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明星?卓别林、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费雯丽、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举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了,当时米高梅公司说我们的电影会说话、会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个时候,1929年之后,由于经济大恐慌,为了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因此发明了彩色电影。连电影的拍摄技术都在经济大恐慌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也就是从1929年到1939年之间的10年,在这期间罗斯福总统曾经推出一个救市计划,叫做罗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他的新政完全失败了。从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失业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资的比例从16%跌到14%。美国经济到了1938年、1939年几乎陷入全线崩溃,1938年竟然被称为罗斯福萧条,这10年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美国经济是什么时候复苏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才得以复苏。
各位读者请看一组数字,1939年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全美国只有1.5万家电影院,你知道当时的票房是多少吗?票房收入是7亿美元。那个时候7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当时美国股市总市值还不到200亿美元,这可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股票市场。而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达7亿美元,你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了。当时每个家庭花在看电影上的钱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国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电影。各位知不知道当时一张电影票多少钱?一毛钱到一毛五分钱。也就是说,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场到250场电影。
美国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队领取面包、救济金,靠失业救济金过日子,一面拿着兜里仅剩的铜板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因为美国有这种需求,所以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能达到破历史纪录的7亿美元。同时,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
二、娱乐业发展与经济景气负相关
娱乐业从经济衰退中获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规律。据美国影业联合会统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曾遭遇七次经济不景气,其中五次电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后,全球经济一片叫苦不迭,而娱乐业却一枝独秀。当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下跌至63年来的最低点2.1%,娱乐支出却升到了一个占总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各行业都显示出低迷的态势,但美国本土票房总收入达到了93.3亿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总收入为171亿美元,也增长了近5%,两项数字均创下新高。
中国2009年的情况也是一样,《变形金刚2》在中国热播,电影院不但没降价,反而涨价。仍然有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早、午、晚和夜场,场场爆满。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电影院看《变形金刚2》,票价竟然是100元一张,比香港还要贵,这就是萧条经济学的背景。
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人们用娱乐来换取抚慰和满足,造就了空前繁荣的娱乐业。
卓别林是一位喜剧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说在美国大萧条之前,好莱坞流行的是音乐剧,大萧条之后喜剧电影忽然流行起来了。卓别林最着名的两部无声电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讲的是什么内容?《城市之光》是对当时失业现象的讽刺,正是这一点才能打动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阳打动我们的心一样,只有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乡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动我们的心,美国也是一样。《摩登时代》是在1936年拍摄的,卓别林一生的经典之作,通过他饰演的一个工人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故事,把当时人们心中的痛苦表达出来。还有秀兰·邓波儿,她10岁走红,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创了历史纪录的天价,当时是12万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万美元的红利。美国总统罗斯福把秀兰·邓波儿叫做微笑天使。当时的影迷都说,秀兰·邓波儿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国人的忧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机再度造成美国经济的萧条。再请各位想一想,你那个时候看的是什么电影?《大白鲨》、《教父》,还有第一部《星球大战》等很多着名的电影。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这些电影跟1929年大萧条时期出品的那些有什么不同?1929年大萧条时期大部分是以喜剧片发泄心中的痛苦与不满,而这个时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从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喜剧片疗伤变成20世纪70年代通过恐怖片的感官刺激来抒发心中的痛苦,这很有意思。这个时期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导演?你们都听说过,希区柯克、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三、电影投资:由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
我前面提到过,从1929年开始,美国有很多大的电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等。当时叫做产业资本时代,什么叫做产业资本?资本家建立了电影公司,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这叫做产业资本,所有事情都是由这种资本家来做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资本变成了金融资本。什么叫金融资本?那就是不再像过去一样,由资本家自己拿钱来拍电影,而是通过上市融资来让全美国参与。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市,把股权卖给社会大众,通过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向资本家,而是向社会大众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些伟大电影的拍摄。
也就是说,美国的电影界从1929年的产业资本变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金融资本为主导,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发生了什么事?美国科网股泡沫破灭,再次进入萧条时期,于是又孕育出一系列伟大的电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还有《星球大战》第二部。这个时期的《指环王》第三集票房纪录是11亿美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票房是9亿美元。难以想象,又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伟大电影。
3. 美国电影流行的原因
许多美国电影描绘了一个梦幻般得国度,把电影里的美好与自身处境形成对比。很多美国电影都能反映出美国人的价值观,无论是政治的黑暗还是世间的冷暖都能大胆的表现出来。
不是不爱国,我只是说说,你看我们的电影不是一直在歌唱共产党嘛,一切为人民!我狂汗,我是很爱党 爱国 爱人民的哈只是从旁表白而已。另外就是美式幽默,不过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志不能理解,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你说呢!
你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考虑,不过确实是要从很多方面去考虑的。哎,时代背景不一样没办法,我们比人家落后半个世纪啊。 全国人民努力!!
4. 为什么爱情主题的电影很流行
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都是以爱情为主线?我想这是很多人没想过的问题,其实国内这种现状主要资本方的责任,不赚钱谁会干?其次观众也有问题,拍好的给你你不看,挣不到钱谁会拍呢?所以不管什么电影电视剧都会搞点爱情戏在里面。
艺术受资本的干预,就拿《我不是潘金莲》来说,给你排片你才有票房,不给你排片你就没有票房。所以导演难,演员难,资本难,导致观众更难。
3.市场
现在的市场讲究一个大成本,动不动耗资多少亿。市场讲究大制作,像《长城》这部电影,好莱坞都救不了你。张涵予,马特达蒙,刘德华,威廉达福也救不了烂剧本。要这么大有什么用?都是烂片大不大的有什么区别。就是搞点噱头骗观众去看,你看这部电影,要演员有演员,要导演有导演,要钱有钱,就是烂,你说怪谁?
市场还讲究票房号召力,只要你有号召力就行。所以流量明星才有了活路,你这要放在20年前,这些流量明星爹妈都会和他断绝关系,什么玩意。
演员地位太高了,钱让演员拿走了,靠什么拍出好电影?香港电影不是吹嘘演员的作用嘛,香港电影不就没了。你说片方老板潜规则也就罢了,男一就能潜规则女二,你说这是多畸形的环境。
5. 电影行业为什么可以一直流行
电影行业一直流行,首先因为这一行是面向大众的,能够赚钱,然后还因为观众喜欢看,所以有人愿意拍,有人愿意看,这一行就一直流行下来了。
6. 为什么印度的电影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1、印度的电影制作已经有了成熟的产业体系。
说到电影,我们知道除了好莱坞,还有一个地方叫宝莱坞。宝莱坞只是印度电影业的一部分,但它创作的电影拥有数亿观众。印度电影有着自足的产业形态,已经越来越成熟。
我们经常在印度电影中看到许多歌舞场面。有这一大元素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在孟买电影制作基地宝莱坞制作的。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流行说明了印度电影情节的魔力。印度电影以贴近现实生活而闻名。
7. 日本动漫和美国电影为什么会火遍全球
那是人家专门做这个的 .
首先说动漫 .
日漫我是从小看到大 .人家画质不断提升 .声优一直都是世界顶尖 .
作品都很认真 .人家声优是专业 .能完全让你代入角色 .完全不像咱们国产的 .跟念课文似的 .
而且很多剧情 .都符合当代人的幻想 .让你感觉 .二次元真是个好地方 .很让人向往 .
再来说电影 .
离不开的就是美国科技发达 .想象力丰富 .敢于砸钱 .
看看人家的片子 .阿凡达 .复联 .X战警等等 .那场景 .那特效 .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
虽然剧情很扯淡 .但仍会让你看的激情盎然 .血脉喷张 .
所以说人家成功 .绝非偶然 .是人家做的真的用心 .完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向往 .
让你看完了就想当一下片中的人 .体验一下那样的世界 .不火能行么 ?
8. 喜剧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因为现在的人们压力都越来越大,当他们面对沉重的社会压力,而没有减压的方式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以暂时逃避的形式来缓解压力,而且现在的喜剧拍的越来越搞笑,让很多人都可以在欢乐中忘记忧愁与压力,所以现在看喜剧的人越来越多!
喜剧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题材,喜剧电影主要强调的就是幽默。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特征的故事片就是喜剧片。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
9. 为什么电影在全球内这么流行英语作文
以美国科幻电影为例:
1、疯狂与酷毙:美国科幻大片的魅力所在
每个国家都拍电影,但能风行世界的似乎只有美国的影片尤其是科幻片。美国科幻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是其呈现了瑰丽多姿的奇幻世界,给人以种种惊奇的视觉震撼。
2、科幻片不仅提示对未来的忧虑和警示,同时也是“科教片”
有一些科幻片则很接近于真实的科学预测,可以把它们看作“科教片”,比如1993年世界票房价值最高的《侏罗纪公园》,就是把地球生物的演化史的一幕——恐龙时代搬上荧幕。
科幻片不仅仅只有娱乐,也有其警醒世人的严肃一面。中国作家哲夫说:“国外的一些科幻作品,如《阿凡达》、《后天》等,好就好在他们有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对于未来的忧虑和警示。”
3、科幻片是美国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国策
影视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最佳手段。美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多是专门讲科技的,最着名的就是“发现”频道。
美国电影风靡全球
在欧洲,电影是一种艺术品;在苏联和中国,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品;而在美国,电影则是一种工业商品。
众所周知,我们提起美国电影总会提到"电影工业"。美国电影人制造电影就像中国南方海边城市的电子厂流水线生产山寨手机那样容易。
他们的每一个环节都很专业,当各个环节的成果摆在桌面上,制片方或者导演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成果拼接在一起,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好莱坞的很多挂名导演就如车间里的工人一样毫无压力,这让我们国内奋斗的导演们羡慕嫉妒。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美国科幻电影为何能风靡世界?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解读美国电影风靡全球的原因——以《复仇者联盟》为例
10. 为什么国产电影越来越受欢迎
1、影院硬件
中国内地已经成长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的产量和品质迅速崛起。中国电影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但中小成本电影类型趋向多样化,内容日益精致化,观众口碑也在日益提高,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技术手段
线上、移动端购票选座为代表的新科技火速发展,方便了受众。
3、观众欣赏水平
在看片过程中陶冶了艺术情操,不但懂得了分辨好片与烂片,还懂得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有选择地去看,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行。站在时代的路口,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不变的是观众对高水平电影的渴求,电影人对卓越的追求。
国产电影的现状:
从资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经探索出了中国独资、中外合资、民间融资、大陆香港合拍等多重电影投资渠道,并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这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是重要的进步。
从电影管理机制看,我国电影管理部门已经在电影指导、审查及监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于国产大片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国产影片的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认真关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