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美经典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略论(2)
英美经典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略论
首先,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叙事节奏上更显紧凑。文学与电影毕竟存在着不同:文学作品可以用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来讲述故事,但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明快的叙事节奏来完成叙事,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因此,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与原着相比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同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节奏上。儿童文学以儿童作为阅读主体,多以平铺直叙的单线叙事为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3]但是电影在受众群体的定位上并不局限在某一个群体,这影响着电影的改编策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是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同名儿童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夏洛的网》在清新自然的镜头语言下,讲述了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电影为了使叙事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于是在原着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如删减了夏日、家庭谈话、蟋蟀等章节,增加了老鼠、蜘蛛、乌鸦等动物的戏份。这样的改编策略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流畅、紧凑,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其次,从文字到电影的改编效果还体现在叙事主题的继承与深化上。在英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赞美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是其主要的叙事内容。如《夏洛的网》中对纯真友谊的歌颂、《动物农庄》中对动物反抗精神的赞美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以这些文学作品为蓝本改编而成的.电影在主题思想上也体现着明显的继承性。但是儿童文学以通俗易懂为主,这必然会影响作品的思想表达深度,给人一种浅显、简单的感觉。因此,电影制作者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深化原着的主旨,以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电影突破了原着的故事情节,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下,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的成长历程。电影延续着小说中爱丽丝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与确认这一主题,“我是谁”成为困扰爱丽丝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影片还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将成长的主题融入爱丽丝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这样的处理使电影更耐人回味。从表面上看,爱丽丝在仙境所做的一切是命中注定,因为“预言书”中早有记载。但是,影片着重刻画了爱丽丝在遭遇困难时候的点滴成长轨迹。当她回到现实世界,勇敢地拒绝了豪门公子的求婚时,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人格由此树立。
三、影像表达
在电影发展史上,涌现的许多经典儿童影片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改编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文学作品也通过改编焕发了新的生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主要借助文字来描绘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作为直观艺术的电影则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情达意。改编成为沟通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转化。从文字到影像,改编电影赋予了原着新的生命。
首先,根据英美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电影直观地呈现了原着的空间场景。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叙事内容的改造、人物形象的重塑、环境场景的选择等。或唯美、或壮观的场景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空间场所,成为刻画人物心理、渲染氛围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电影改编者关注的重点。2010年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影片《驯龙高手》改编自葛蕾熙达・柯维尔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维京少年希卡普成长为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影片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人龙大战的场面:喷射火焰的凶猛巨龙、四处逃跑的维京居民、英勇奋战的屠龙勇士……整个博克岛陷入一片慌乱之中。电影通过刻画如此激烈的战争场面,凸显了人类与恶龙之间势不两立的生存状态。在村落居民的心中,龙是邪恶、可怕的生物。因此,“格杀勿论”成为每个村民心中的基本信条,但这之中不包括希卡普。少年希卡普也曾想通过屠龙行为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肩负起保卫家园的重任。但当一条受伤的夜煞摆在他眼前时,他犹豫了,最终他选择放走夜煞。在接下来与夜煞的相处中,他渐渐发现龙并没有人们所描述的那么可怕。影片通过场景的呈现,描绘了一幅人龙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巨龙巢穴的视觉呈现:在雾气缭绕的画面中,成群的龙飞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将捕获的食物投到深渊之中。电影以鬼魅的红色、阴冷的黑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空间环境,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
其次,改编电影的影像表达还体现在影像风格方面。文学作品是电影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电影的发展注入活力。改编电影主要通过把大量的文学语言转化为流动、直观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进而实现两种艺术之间的转换。但是不同的导演因为个人风格的不同,他们拍摄出的电影也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在英美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中自然也不例外。例如,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在拍摄电影时就常常将哥特元素融入其中,这在《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等诸多影片中都有体现。在改编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蒂姆・伯顿同样以他所擅长的哥特手法进行拍摄,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艺术创造力。[4]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来到了仙境,跟随她的脚步观众看到了神秘的古堡、阴森的墓地、恐怖的森林……导演用哥特元素装饰画面,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童话世界,令人大饱眼福。而在系列影片《霍比特人》中,彼得・杰克逊则用气势恢宏的场景、如梦如幻的色彩、灵活多变的镜头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魔幻世界。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原本生活在夏尔国,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是巫师甘道夫的到来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巴金斯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旅程。在路途中,这支探险队不仅看到了隐藏在森林深处的精灵王国、可怕的荒蛮之地,还遭到了半兽人军队的围攻、恶龙史矛革的攻击。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主人公巴金斯终于成为一位有担当的霍比特人。
作为影像时代下的“宠儿”,电影在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故事素材,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电影凭借其强大的视听优势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直观的画面,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驯龙高手》《动物庄园》《纳尼亚传奇》等经典英美儿童文学的成功改编为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 吕媛.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J].当代电影,2011(06).
[3] 任岩.儿童文学历险型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4] 苗国新.《爱丽丝梦游仙境》――无法复制的哥特魅影[J].小说评论,2013(S2).
;② 电影悬崖之上的叙事风格是怎么样的,导演和编剧是怎样讲故事的
故事片的叙事风格,也就是导演和编剧讲故事的方式,比如格调、节奏,还有视角等等。电影采用怎么的结构、角度来讲故事非常重要。《悬崖之上》是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英雄与小人物的区别在于,英雄总有办法战胜困难,而小人物常常在厄运面前束手无策。
张艺谋导演是为了表现英雄而塑造英雄,他喜欢的英雄往往只是存在于内心世界中。然后套用“密室逃生”的故事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逃生成了主要任务,其它东西又让位了。
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无数平凡又普通的劳动者需要我们去赞美、去讴歌。导演们在将镜头对准英雄的同时,也要对准普通大众,他们都是人民的一部分。
③ 什么是电影的叙事风格
电影的叙事风格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等方面,如词组结构、句型结构、段落结构。
相关介绍:
电影叙事结构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其叙事方法虽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但其结构模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即情节安排,他认为悲剧情节应有头有尾(完整)并有长度(时间延续过程)。
(3)下列哪些电影不属于传奇故事的叙事模式扩展阅读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结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
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对象,一般观众难以分析,这正是对电影作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的意义所在。通过结构模式分析,便于把握电影叙事构成的一般规律和创新途径,使创作者和观赏者在结构本文和解读本文时有章可循、提纲挈领。
④ 传奇故事的节目类型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是一档什么类型的节目?对于一档具有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我们常常陷于这样的困扰。从严格意义上讲,逻辑周延的电视分类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当代中国热播的电视节目一般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人气旺盛且难以用教科书中的电视分类学分类。《传奇故事》也遇到这样的窘困。对这样的电视节目只能用描述性定义的方式加以定性。如果从栏目的题材选择标准、视听语汇风格、节目录制手段和核心传播价值等侧面来分析,《传奇故事》选取当前中国具有社会转型期特征的典型故事,通过主持人演播室个性讲述与评论、运用精确的电视视听读语汇深刻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断裂情况,是一档具有社会正面意义和广泛社会学、传播学综合认识价值的大众性新闻节目。
《传奇故事》讲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故事,这是节目题材选择方面的独特之处,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基础或依托。转型期的人和故事,一定存在传统价值观和新型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是节目“传奇”特征的由来。主持人个性化的讲述使得整个节目的传播价值成为无法复制的精品。这一点很重要,是本栏目突破故事题材制约的主要方式,是形成栏目核心传播价值的另一个支柱。一个故事本身是否曲折固然重要,但讲述者的述评能力更为重要。传播价值主要来源于讲述者对故事的解剖驾驭过程,这是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还是一档具有大众属性的新闻节目。社会转型期不同价值观持有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存在差异,不同受众从节目得到的东西就不一样。节目通过个性化讲述突破了原有故事的行业题材限制,具备了社会大众的综合认识价值。这是新闻述评节目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称转换 : 《传奇故事》独特而严整的叙事结构
讲故事本质上属于故事讲述者依托于实际发生的故事,对故事 及其相关人物、环境、情节、情感、态度等要素重新整合解构传播的过程。故事是客观发生的,讲故事便是依托于客观实际的主观创造。《传奇故事》本质上属于新闻节目,这就使得节目呈现了两个“真实”:一个是事件本身的真实,一个是节目传播的真实。节目中导入的讲述者的理解和重新解构多少还存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成为本节目新闻价值存在的关键。本节目采取的叙述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传奇故事》是通过主持人自己、主持人与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人称转化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价值的。具体做法是打破第三人称叙述与主持人第一人称叙述的界限,并且通过这种转换使节目具备整合所有资讯的能力。 评论为主的传播结构主持人通过第三人称讲述向第一人称讲述的转换,实现了叙述向评论的转换,而且这种转换自然流畅,不露痕迹。这使得节目以叙事为主但不乏公正、正义、良心、理解、理性和同情。使得代表广大受众的主流价值观念与故事中蕴含的具有亚文化特征的价值观念实现激烈交锋,从而完成主流价值观对于整个传播事件的驾控。这是进行负面报道寻求正面传播效益值得研究的方法。 通过上述两种叙事方式的自然转换,《传奇故事》在每期节目都可以撕碎一些东西并对主流价值观念进行重建。不论是“爱情与彩票”主持人说的反话“好事成双”、评论“情人反目化财为水”以及“雪地迷案”中关于由丢失的孩子会用抽水马桶、关于城乡差异的叙述,均体现了编导与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金飞在节目中经常使用一些俗语以及中国古典名着中的精彩句子总结评论故事,这使得节目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资讯链接。
在人称转换的叙述方法的框架下,节目还经常根据故事特点借鉴电影或戏剧的叙事方式讲故事。例如,“爱情与彩票”一期节目就是通过三个当事人对彩票事件的不同讲述进行了故事现场重建。
在视听读语汇运用方面,本栏目将荧屏分成了三个信息陈述区,画面经常呈现由主持人讲述、画中画故事视听展现和主题词提示等三部分信息形成的视听读织体,三者相互寻找对位形成精确的视听读传播语汇,这是栏目成为精品不可或缺的技术、艺术支撑。
⑤ 什么影片的叙事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五步
学了这么长时间的电影还没听过你这种问题?
不知道你具体想了解什么?只得从我的理解当中回答你。
所谓叙事手法无外乎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技巧。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多线性叙事。(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
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建议你去看看。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
8。
呵呵!这第八种我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以后再说吧。
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满意!请支持中国电影!!!
⑥ 下列电影中叙述方式和《党同伐异》完全不一样的是
D.勇敢的心。
《党同伐异》是美国Triangle影业制作发行的197分钟剧情影片。该片讲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母与法”讲述了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兇,营救她的丈夫;“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讲述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巴比伦的陷落”讲述了在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党同伐异》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x_TtTLhisSlNS5iF4Fl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