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在哪里拍摄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在哪里拍摄

发布时间: 2022-09-23 09:05:37

‘壹’ 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布达佩斯拍的么

不是,影片的取景主要在德国。我推荐你看一篇影评,是我看过此影片最好的,相当牛逼: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725466/?source=new_aladdin

‘贰’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作品和它的题材类似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源自于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布达佩斯大饭店》与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面这种精致,似乎可以用《昨日的世界》里的一句话来总结:任何匆忙和慌张都被看做不文雅。

韦斯·安德森在一次访谈中说到自己第一次接触茨威格的小说是《Beware of Pity》(《心灵的焦灼》),之后源源不断从茨威格小说中获取灵感,在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中韦斯安德森看到茨威格对于“最好的欧洲”逝去的悲痛,茨威格用“Europe is committing suicide”来形容当时的欧洲。


《布达佩斯大饭店》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GIctU1vzZgis16Mhlqxcjg

?pwd=74lg 提取码:74lg

‘叁’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情详细介绍

《布达佩斯大饭店》 讲述了一位作家为了潜心创作,来到了一家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休养,在这里,一位孤独的老人引起了作家的注意,老人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老人回忆起布达佩斯大饭店曾经的经理古斯塔夫,那时老人还是追随着他的一介小小门童。古斯塔夫为人正直,精明能干也非常风流。

他的一位老情人是家缠万贯的贵夫人,贵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苹果男孩》留给了古斯塔夫,但是他却遭到贵夫人整个家族的追杀,古斯塔夫和他的小门童开始了生死逃亡。

韦斯·安德森是本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编剧和导演和编剧。30岁出头就凭借《特伦鲍姆一家》(2001)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题名,制作了优秀动画长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自编自导的《月升王国》(2012)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主竞单元。

他的电影画面像打翻了的颜料罐子,各种骚色搭配和谐,粉红、酱紫、鹅黄、青灰、宝石蓝等等,独具一格,美得就像童话;他的镜头运动和调度也是极为特别,完全跟着人物行动,根本停不下来。除此以外,韦斯·安德森还是高级文青,细节控和法国迷。

‘肆’ 欢迎来到奇幻与优雅并存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我是您的门童zero

        目之所及都是马卡龙色调,那如童话般的粉色房屋、斜坡上具有卡通元素的缆车、复古华丽的旋转楼梯,暖色调滤镜下的一切,梦幻得像是让眼睛吃到了五颜六色的冰淇淋。2014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作品,戏剧荒诞的故事内容、精致考究的场景设置、对称居中的拍摄角度以及饱满艳丽的画面色彩都有着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布达佩斯大饭店》灵感源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昨日的世界》:影片虽然提到布达佩斯,但事实上取景于德国,隐喻的是希特勒厌恶但茨威格钟爱并迷恋的奥地利维也纳,用茨威格的话说,是“一座享乐者的城市”;电影中的作家,依稀就是作家茨威格的写照;而影片主角——精致绅士、富有魅力的古斯塔夫,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出身富裕、才华横溢、感情细腻的犹太人茨威格为原型;古斯塔夫所属的世界——那个已消失的世界,隐喻的就是茨威格心目中那个在战火中付之一炬的自由典雅的黄金时代——那个辉煌灿烂的昨日世界。

    《布达佩斯大饭店》就像是一块包裹在四层精美包装盒里的马卡龙蛋糕:第一层次——“持书少女”打开书《布达佩斯大饭店》;第二层次——“作家序言”部分,这段话选自茨威格唯一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引出自己曾经的经历;第三层次——年轻的作家与老去的饭店老板泽罗•穆斯塔法结识;第四层次——泽罗讲述青年时与古斯塔夫的奇幻旅程。这四层如讲故事般的讲述结构是在向“欧洲的最后一位文人”——德国作家瓦尔特•本雅明致敬,他曾在作品中哀叹传统讲故事技术的消亡。

        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巧妙奇幻、明快清新的配乐,就如同马卡龙蛋糕上美味而又精致的翻糖装饰。32首由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创作、俄罗斯国家民间管弦乐团演奏的配乐,选用了很多俄罗斯作曲家的旋律片段和民间小调,使整部影片在东欧风情的萦绕下,有着浓郁的复古怀旧情调,独特的配乐风格,使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获得奥斯卡奖的最佳配乐奖。

        悠远的男生独唱逐渐加入男低声部和女高声部,伴随着这三重唱式的哼唱,一个拿着书的女孩,踩着还未化的积雪走入了“旧卢茨公墓”。她来到一座挂满挂满瞻仰者钥匙圈的纪念碑前,戴着眼镜的男人雕像与书封面底页的作家黑白照片相貌重合。这首《S'Rothe-Zäuerli》在“持书女孩”这第一层时空中,营造了一种近乎于宗教圣咏般庄严与肃穆的情绪氛围,牵引着我们进入了第二层时空“作家序言”。

        相同的奖杯位置、一样的书籍摆放、匹配的窗帘花纹,让我们穿过了照片来到了老年作家所生活的1985年。作家一边安抚着身旁玩闹的孩子,一边陈述着作家创作的灵感其实来自生活,他有一段特别的经历要呈现给我们。于是,时间转换到了第三层时空,我们回到了作家年轻时的1968年。

        患上精神衰弱的作家入住了位于山巅,被松树如众星捧月般环绕在中央,精致得如同童话城堡一样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或许是处于淡季,大饭店生意冷淡,零零散散的几个顾客分布在饭店大厅。

      那在高音区由匈牙利扬琴(Cimbalom)独奏的不断重复的波浪形旋律主题,有种隐隐透露着紧张神秘的欢快感,连萧条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它的烘托下仿佛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空灵的音色伴着轻快的二拍子下那连续的附点节奏和快速的揉弦颤音,勾勒出一个如异域一样神秘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在这样的氛围中,充满神秘感的饭店所有者——泽罗•穆斯塔法出现了。这段属于他的主题音乐《穆斯塔法先生》(Mr. Moustafa),用其名字命名,多次出现在后续的影片中,配合着故事的发展。

        年轻作家戏剧化地在浴室与泽罗•穆斯塔法结交,应泽罗的邀请一起共进晚餐。会餐时,穆斯塔法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饭店前任所有者的故事,由此,影片进入了第四层时空。

        时间拉回1932年,泽罗与布达佩斯大饭店前任所有者古斯塔夫的奇幻经历作为第四层时空,是影片核心内容,分为了五个章节。

        对称的画面中,古斯塔夫以一个背影站在阳台的栏杆处,仪容端正、穿着整齐的他随着音乐《古斯塔夫序曲》(Overture:M. Gustave H)的响起迈步去开门。厚重的背景音响起,随着拨弦乐器的加入,旋律走向上升、织体逐渐加厚,而点缀在高音区的清脆灵动音符给古斯塔夫井井有条、从容不迫的形象添加了一抹神秘色彩。

          D夫人出现时的配乐《A Prayer for Madame D》,连续附点节奏构成的乐句活泼中带着一丝怪异,像是D夫人与年纪不符的跳脱性格,前一秒还在为不能与古斯塔夫再见面担忧,后一秒就能因为爱人不喜自己的指甲而纠结。电梯中,管风琴以及拨弦乐器颤音奏出的旋律加入,正如古斯塔夫连续不断地念诗以试图平复D夫人的情绪。

        当古斯塔夫送走D夫人,转身向门童布置任务,《The New Lobby Boy》响起,铃鼓的固定节奏中,提琴也以固定节奏加入,随后拨弦乐器以不同的弹奏方式加入合奏,织体逐渐丰富起来。规规矩矩的主旋律正如面对古斯塔夫提问老实应答的泽罗,而持续不断的颤音旋律正是喋喋不休询问的古斯塔夫。

      泽罗的学徒生活开始了,《琉特琴和拨弦乐器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板》明快的大调式、附点伴有三连音的动感节奏,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描绘出一幅穆斯塔法努力工作、积极向上、尊重师长并陷入爱河的生活画卷。

        D夫人去世,此时的配乐仍是她的主题音乐《A Prayer for Madame D》。所有的亲戚前来参加葬礼想要分得部分遗产,贪婪的众人穿着黑色衣服面无表情地坐满了巨大的待客厅,《Last Will and Testament》厚重的管弦乐烘托出气氛的严肃以及观礼人数的庞大让人震撼,紧接着D夫人主题动机的加入,与前部分的配乐形成呼应。

        在古斯塔夫主题配乐与D夫人主题配乐的旋律中,泽罗和古斯塔夫偷走了这幅见证着古斯塔夫和D夫人爱情的名画——《男孩与苹果》。

        泽罗来监狱看望被冤枉杀死D夫人而抓进19号拘留所的古斯塔夫,告诉他关键证人瑟奇不见了。

        而同样在寻找瑟奇的杀手,找到了瑟琪姐姐家,《威尔莫斯•柯瓦斯议员的冷血杀手》中管风琴弹奏的下行旋律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而不协和音程给人以不祥之感,瑟奇姐姐逐渐恐惧的表情,瑟缩的身体,僵硬的应答都与配乐中那隐隐跳跃的附点节奏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姐姐的不知所措。

        阿加莎同意泽罗的求婚后,两人来到游乐园,再次响起了《琉特琴和拨弦乐器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板》,与第一次出现这段配乐中所表现出的恋爱味道相呼应。

        为D夫人代理遗产的律师乔普林,发现丢失了一份重要文件拒绝了D夫人儿子的要求,随着D夫人儿子的变脸《乔普林,私家侦探》(J.G. Jopling,Private Inquiry Agent)响起,与杀手主题同样的下行管风琴旋律预示着不好的征兆,在奥地利流行的民乐齐特琴的独奏中,乔普林的猫被杀手扔下了楼,乔普林错愕的表情与配乐轻快的节奏形成一种滑稽的讽刺。乔普林也在夜晚被杀手杀害于博物馆内。

        在狱友的帮助下古斯塔夫逃出了拘留所,与泽罗碰头的他气恼于泽罗没有找好安全屋说了狠话,泽罗回忆自己死于战争的家人,此时配乐《The War》运用的是《穆斯塔法先生》的主题动机,有意放慢放柔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

        一起开始逃亡的泽罗和古斯塔夫,在十字钥匙结社众多朋友的帮助下逃回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去寻找藏起来的《男孩与苹果》。为了争夺名画而开枪的D夫人儿子,使早已成为军营的大饭店变成了火拼现场,配乐《兵营》(A Troops Barracks)中低沉的打击乐和管弦乐队将场面的激烈推向高潮。激烈的抢夺却使阿加莎无意中发现了藏在名画背后的遗嘱。

        获得遗嘱的古斯塔夫在法庭获得了D夫人的全部遗产,包括这座布达佩斯大饭店,此时出现的配乐《债已还清》(Cleared of All Charges)再次运用了《穆斯塔法先生》的动机,拨弦乐器清透的旋律响起,而固定节奏也由低沉的鼓声换成了清脆的沙锤,一切都向美好发展。

        然而在又一次坐火车时碰上军队,古斯塔夫为了保护泽罗被枪杀了,画面也转为了黑白,由第四层时空回归到了第三层时空。

        由于古斯塔法的去世,泽罗继承了这一切,晚餐结束后,泽罗回房休息,而作者也在不久后出国,再也没有回过欧洲——“那一片迷人的古老废墟”,画面切换到第二层时空。老年作家在写着后记,接着现实生活中女孩也看完了这本《布达佩斯大酒店》。

✿公众号✿: 雪桐钢琴技术研究社

‘伍’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

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刺激的色彩,独特的人物,湍急的镜头运动以及起飞的节奏,停不下来的审美与思考,来自第64届柏林电影节开幕片,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色彩明艳的画面如同水彩明信片,流畅多元的摄影机运动带给观众新鲜丰富的视角,传奇的人物和荒诞的表演所营造的真实“梦幻感”,以及当然功不可没的来自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配乐,严丝贴合叙事和足够好听。韦斯安德森在影坛的辨识度,已经不只是来自比利怀尔德、刘别谦或是库布里克,而是全然属于他自己。
影片是一个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但设置并不复杂,主要故事发生在第四层,偶尔切回第三层,并且其他层的故事不推进也不发展,只是作为讲故事的视角切入。故事发生在2、30年代的欧洲,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最终将这些经历和财富留给了一位作家。而本片正是导演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导演表示尽管故事跟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可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
英国资深演技派领袖拉尔夫-费因斯担纲主演,导演的好朋友们,蒂尔达·斯文顿、爱德华·诺顿、比尔·莫瑞、欧文·威尔逊继续撑场,连裘德·洛、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威廉·达福也甘心过来当陪衬绿叶,而打酱油的更是欧洲知名导演、演员马修·阿马立克,刚刚获得金棕榈的蕾雅·杜赛,怎么说呢,这部影片里最小的角色都是当红大明星。
从《大饭店》看来,这十几个人物性格各异,装扮和表演都形式感十足,既足够荒诞又足够真实。演员深深被剧本里的角色附体,塑造的人物对观众而言辨识度高,这才应该是大明星包围韦斯安德森的真正原因。拉尔夫·费因斯说一读到剧本就很喜欢,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斯塔夫这个角色。
大面积鲜艳色块以及色差用在场景中以及服装上,造成强烈的视觉感受;随着剧情的进展,又利用光影明暗的强烈对比表现追逐,追杀等场景。在德国小镇格尔里茨拍摄时,他把早期欧洲各地的元素都放进了大酒店,形成混搭风。
除了色彩上,他的镜头运动和调度也是极为特别。首先,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跟随着人物而运动的,如同湍急的河水一般汹涌流畅。只有在,人物处在相对运动中时,镜头会呈现出静止——然而实际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例如在火车行进中,或者坐在旋转木马上这样的场景。其次,镜头的运动并不受到实际地理环境的影响,上天下地,完全跟随人物的动作,有时是跟随人物的视觉,主观运动。最后,摄影机的运动本身也是主观的,急速推拉,急速摇移,毫不禁忌摄影机主动参与到故事,这跟由旁白来讲述的风格,又不谋而合。总结下来,韦斯安德森的镜头调度,只有一句——完全停不下来

‘陆’ 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年首映,导演韦斯·安德烈。曾入围多个电影大奖并获得了几个电影大奖。

       电影开头是一个小姑娘拿着本书,走进鲁兹公园,公园里存着战争遗迹,有一个雕像,名叫作家,上面挂满了饰物,小姑娘瞻仰了雕像,献上了自己的礼物,坐到一个躺椅上,打开书。进入书的世界,作家在讲述故事,讲述时间是1985年,讲述的是1968年听来的故事,那故事开始于1932年。一共五章。电影隐喻了二战前的欧洲,作家是茨威格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