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9-20 21:27:35

⑴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 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广西壮族
《刘三姐》的主题是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之间的对抗,只是这种对抗却没有了血与火的残酷,而是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

⑵ 电影刘三姐里面的原唱是演员本人吗

不是。

1、电影《刘三姐》主演是黄婉秋,配音是傅锦华。

2、1960年5月是傅锦华命运的重大转折点。因为她的歌喉让中国的电影多了—部旷世经典。她和蔡秀英等人一起到长春为电影《刘三姐》配音。

3、当时傅锦华一到现场看到七八十人的庞大的长影乐队阵容,真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当时已经起音了,指挥尹升山给了傅锦华几个示意动作,但是傅锦华丝毫没有反应。

4、尹升山觉得奇怪就问怎么回事,傅锦华有点紧张地回答:“那么多人,我不知道跟谁啊。”全场人都乐了。雷振邦笑了:“你不早说啊。”他告诉傅锦华只要跟着二胡等三大件就可以了。

5、没想到傅锦华一开口就让大家吓了一跳,她的声音甜美婉转又带有山野的味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对雷振邦的作曲增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装饰音,让歌曲更加美丽动听,富有旋律感。

6、当时傅锦华很担心她的歌声太“野”,雷振邦不以为然,他夸奖傅锦华:“刘三姐的歌经常是在山头田间唱的,你的野味就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我要是用我的乐团,他们还不敢喊呢。”就这样,傅锦华三班倒地不停忙碌,终于在一个月里把所有的唱段都录好了。

(2)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一个人心里藏着多少爱,就有多少恨。傅锦华心里没有过多的仇怨,有的只是对彩调的一片痴情的追寻。抛开世事的复杂,她的心一如从前那么单纯。戏剧舞台耀眼的灯光、华美的服装离她越来越远,历史却越来越清晰地记住了她的名字。

徐峻泰是当年电影《刘三姐》里“李秀才”的扮演者。他说,由于自己在电影里有角色,因此对刘三姐的歌声是反复地听,但是刘三姐的歌总是百听不厌。它反映了壮乡人民丰富的文化特征,折射出广西人民深厚的情感,应该成为广西地域文化的象征。而不夸张地说,傅锦华应该是地域文化的一面旗帜,—个标志。

⑶ 电影刘三姐对歌台词

一、刘三姐出场:

刘三姐:

1、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2、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

3、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

4、如今世道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

5、财主嚣,半夜举起杀人刀,害我不死偏要唱,唱的大河起浪涛。

6、浪滔滔,河里鱼虾都来朝,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

二、首遇阿牛:

李老汉:脚下葡萄藤,手中青竹杆,请问姑娘是哪一家的神仙?

刘三姐: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漂流难安身。

李老汉:砍柴的姑娘为什么会流落到江上呢?

刘三姐: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财主到来砍藤短,我落石崖顺水漂。

李老汉:渔船虽小能安身,老汉不是陌路人;猛虎再起伤人意,老汉敲它牙三根。

刘三姐(心唱):

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隔着船舱喊一声,五尺汉子脸也红。

阿牛: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知道我家客来了,跳出水面碰船头。

三、众人来李老汉家会刘三姐:

众:蜜蜂过岭为花开,清潭起浪引鱼来,一心来会刘三姐,八方歌手四路来。四路歌手会歌来,哪管船来是路来,船来摇断几支橹,路来磨烂几双鞋。

刘三姐: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乡亲:山歌好呢,好似热茶暖头心。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刘三姐: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乡亲:好歌声呢,三姐开口赛洪钟。歌声还似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刘三姐: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莫府管家来请李老汉)

李老汉:不欠租米不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

(莫管家威胁李老汉)

刘三姐: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山中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

刘三姐: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汗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

四、茶山采茶对歌:

采茶歌:

合: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向白云头。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中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哟依哟。春天采茶茶抽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赛过园中茉莉花哟依哟。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哟依哟。

刘三姐:采茶采到茶花开,满山接岭一片白。蜜蜂忘记回窝去,神仙听歌下凡来哟依哟。

茶林对歌:

男方:好歌才呢,只有三姐唱得来。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男方:什么水面打跟斗呢,什么水面起高楼呢,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鸭子水面打跟斗呢,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男方:什么结果抱娘颈呢,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包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呢。

男方: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

刘三姐: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天下。

(莫怀仁下令封山严禁采茶,刘三姐带领众乡亲反抗)

(3)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刘三姐》有着精美的对歌,脍炙人口,铿锵有力,既有一些“野”的味道,又有民族气质,宛如漓江水般清澈。刘三姐的歌是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产生的,所以能张口就来,浑然天成。

作为文艺作品,《刘三姐》的主题仍是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之间的对抗,只是这种对抗却没有了血与火的残酷,而是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

这使得《刘三姐》从诞生之初就有别于当时多数文艺作品苦大仇深的特点,与生俱来地带有轻松、优美的喜剧血统。正是这一特色,使得《刘三姐》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

⑷ 《唱山歌》是影片刘三姐的插曲,是哪族民歌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用歌声与财主作斗争,用歌声唱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

⑸ 《广西山歌好比春江水》完整版的是谁唱的

这段时间,我在回家的路上,总能在潭中高架桥下看到一群人围着一辆高顶篷:那是有经营头脑的人,将歌迷自己演唱的山歌刻录成光盘在出售。 山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广西聚集着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盛产各式各样的山歌,且历史悠久。而柳州出了个歌仙刘三姐,让柳州处处是歌,俯首即是,堪称歌乡。这些山歌涉及人们生活、生产、感情等各领域,其中尤以情歌为盛。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居住在柳州的侗族、壮族同胞的山歌节,人们总会聚集起来赶歌墟,对山歌。旧时的歌墟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社交择偶的重要场合,现在则演变成了一种风土人情,让前来游玩观赏的游人连连。 在柳州的大街小巷、集市公园,经常可以看到从各地聚集来的歌迷在对歌,就连本地的党报《柳州日报》上,过去也设有“山歌台”栏目,刊载山歌爱好者的作品。许多爱好山歌的老百姓们即景喻事,用桂柳话、壮话咏歌代言,出口即成谣。 出自电影《刘三姐》中的山歌《连就连》:“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97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奈何桥是柳州人想象中连接阴阳两界的一座桥。情侣之间既定下盟誓,就要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生,在一起;死,谁先离开人世,谁就在奈何桥上耐心等待另一方的到来。这首山歌后来被改编用在了《印象?刘三姐》中,由歌星齐秦、齐豫两人演唱,别有一番风味,缠绵感人。 有些山歌更成了柳州市民的俚语:如出自《刘三姐》的《藤缠树》,“上山只有藤缠树,下山哪有树缠藤,藤死树生缠到老,树死藤生死也缠。”山歌前两句,从常识世上只有藤缠树开始起兴,说开去,后两句则从藤与树的关系,说到了海枯石烂,通俗易懂,类似于那首有名的古乐府诗《上邪》。柳州人便也把男子喻为藤,把女子比成树,“世上只有藤缠树”之意,便和柳州人爱说的“一家有女百家求”,有相似的意思。 另一首壮族同胞用壮话唱的情歌,“妹穿蓝衣蓝幽幽,有件白衣衬里头,蓝衣挽起白衣袖,哥哥难舍又难丢。”也用隐晦的语言暗指男青年对女青年的爱恋,难舍难分。 外地来的朋友,有空不妨去江滨公园走走,每逢节假日,那里总有山歌爱好者形成的歌圩,算是柳州独特的一景。(赖隽群)

⑹ 广西刘三姐是个什么人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为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其身世,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然而最广泛流传的当属流传在广西[2] 一带的传说。
刘三姐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电影《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着名导演苏里代表作。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为我国影坛奉献了一枝奇葩,曾获得巨大轰动,在港、澳及东南亚放映时,被誉为“山歌之王”。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当年它在香港放映时曾和好莱坞打擂台,创造了连映数十天至今无法突破的票房奇迹, 刘三姐的拍摄地阳朔一夜成名,仅那棵着名的大榕树每年还为当地创造800万的收益。

⑺ 刘三姐山歌歌词唱山歌来

《山歌好比春江水》-黄兴宁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7)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反映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

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节斯琴格日乐与600“刘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重新编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至此,这首歌在新世纪又一次被大家熟知。

黄兴宁,原广西歌舞团(即现在的广西歌舞剧院)的女高音。

1960年歌舞剧《刘三姐》首演。同年,该剧赴京演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观看了演出。随后,该剧在全国巡演逾500场。“文革”后80年代该剧还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该剧主要是由广西彩调团、广西歌舞团等联合演出。演出中,刘三姐出场后所唱的歌,均由刘三姐扮演者自己唱,而刘三姐出场前在幕后所唱的歌,则一直全是由黄兴宁配唱。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刘三姐唱的歌是全剧的序曲,是在开场时在幕后唱的,因此也是由黄兴宁配唱的,而且从来没有换过人。因此,黄兴宁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刘三姐名曲的首唱和原唱者。傅锦华等刘三姐扮演者都没有唱过这首歌。

1978年,歌舞剧《刘三姐》拍成舞台艺术片,主演是傅锦华,而傅锦华扮演的刘三姐的所有唱段,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唱的,则全部由黄兴宁配唱。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⑻ 在广西贺州拍的电影《月光恋》为啥到现在还不上映,到底怎么回事啊

提取码:6bxd

《月光恋》是由姚言、方军执导的爱情电影。陈楚河、贾青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位失去创作灵感的台湾青年音乐人,迷惘之际,他被一老人所唱的客家山歌吸引来到了内地广西一个古镇采风,在与小镇上的人和事物相处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唱歌的真正意义,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⑼ 电影《刘三姐》里面的歌曲不是黄婉秋演唱的,那是谁唱的呀

黄婉秋不是原唱,她只是在电影里对口型。原唱是傅锦华、蔡秀英(因当时影片的需要,电影目录表没有显示她俩的名字)。黄婉秋是刘三姐的扮演者,着名配音演员张桂兰是刘三姐的配音者(因为黄婉秋普通话当时说得不好);傅锦华、蔡秀英是刘三姐的配唱者。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9)广西人唱歌歌曲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刘三姐的人物生平

关于刘三姐原型身世,说法颇多。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还有记载。

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城城关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罗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说),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

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 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包玉堂)。

刘三姐的故乡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这足以证明刘三姐的故乡在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