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芳华》被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该片于2017年9月7日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原定2017年9月29日上映,9月24日凌晨1点半左右,电影官微宣布《芳华》撤档,具体上映档期择日发布。原因不可描述。
电影《芳华》是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指导,轩、苗苗等演员茵完的一部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仅了在充满理想和激的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长中的爱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本来应该在国庆档期上映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撤档,该片将会在2017年12月15在中国、北美地区同步上映。
很多人都知道冯小刚导演为什么会拍这部戏,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冯小刚对于文工团时代的留恋,而拍摄这部电影冯小刚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改片在没有拍摄之前冯小刚对于演员的挑选就非常的严苛,料动过刀的演员一律不用,《芳华》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纯天然的。
世间最后一缕芳华在人心
特别遗憾没有机会带父母去看这样一部确定他们会喜欢的电影了,这是岁月的残忍。想跟所有的还有机会的人说,带老爸老妈去看看,请他们吃餐饭。儿女对父母,最大的事情就是遗憾,这种遗憾是陪伴你一生的。
善待每个平凡的人,你不知道他们背负的是怎样的故事,你不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他们也曾芳华无限。
听完了所有的歌,迟迟不愿意出来,那是一种思念与悲凉的混在。人注定有生老病死、注定春晓秋冬的轮回。其实生死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辜负生的岁月。所以才死的不甘。
⑵ 《芳华》这部影视作品怎么样有哪些彩蛋
《芳华》这部电影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有黄轩和苗苗主演的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在我看来,这是这几年少有的好电影,不仅剧情曲折,动人演员的演技在线,并且它的主题在我看来也是特别深入人心的。
在这部电影当中的彩蛋应该就是女兵吃西红柿的那个场景,对于冯小刚来说有着很深的西红柿情节,在他的电影当中,很多耐人寻味的情节都是用西红柿作为载体,比如说唐山大地震,比如说芳华,西红柿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反映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清清凉凉的西红柿,对于那代人来说,就是最美好的回忆了,西红柿不仅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也作为一个代表回忆的重要物品。
⑶ 从《甲方乙方》到《芳华》,贺岁电影发生了哪些变化
《芳华》宣布定档的那天,冯小刚发了条微博:“久违了贺岁档,物是人非了。”从《甲方乙方》哭到《芳华》,拍了20年贺岁档的冯小刚不想妥协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冯小刚本人曾发微博解释道:“如果我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
⑷ 芳华被禁的真正原因
芳华被禁的真正原因?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青葱岁月、激情浪漫的军旅芳华,到残酷无情的边境战场、光怪陆离的光阴镌刻,冯小刚的《芳华》让人激情飞扬、浪漫欢悦,而后半段又让你五味杂陈,双眼泪目。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一笑而过,想必还是没有看透。
今天和大家聊聊影片里那些露骨的现实、不公的社会、狗日的生活,或许这就是影片被禁播的原因,这也是需要我们去看透、去揭露、去曝光、去深思,去鞭策的社会阴暗面!
否则,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始终是一潭死水,终生浑浑噩噩!
1.论成才:我们终究敌不过“二代”
何小萍才华出众特招入伍,本以为走出那个不幸的家庭就不会再受欺负,爸爸也认为到部队就没有人欺负自己的女儿;梦想成为A角,在部队有一番成就,何小萍深夜练功、积极表现,而结果呢?
被宿舍人欺负嘲笑,只能演B角,甚至干的都是剧务的活,要忙着为别人准备服装、道具,就算后来在战场上成了英雄,也患了精神病,康复后最终成为一介贫民。
文工团的那些“二代”们,养尊处优演A角,解散后依然飞黄腾达留国外。
这就是现实,论成才,我们拼搏努力终究敌不过“二代”!
曾经,我也是抱着崇高理想和宏图伟志以高分考入军校,毕业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分到了偏远的海岛,领导都说基层是成才的沃土,那时候我像电影里的何小萍一样拼命的表现和努力,拿到多个个人训练第一,单位第一,荣誉证书年年有,两个抽屉都塞不下。
何小萍得了精神病,我也付出了腰椎间盘突出,半月板三度损伤,以及加班熬夜严重脱发的疾患,16年海岛正营主官熬了五年终究没能爬上团职领导这个坎,如今转业回地方成为又一名普通科员……
而有人坐了两年大机关办公室,才32岁就摇身一变成了基层单位的首长。什么主官经历、体型达标、体能合格等等条件要求,那全都是忽悠基层老百姓的!
我们,都曾为理想和抱负拼搏努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芳华,但现实终究是敌不过“二代”,社会阶层依然是平民百姓无法逾越的坎,感谢《芳华》再次让我们,看!透!
2.话基层:永远都是被下放的地方
在被邓丽君的情歌撩拨得情难自抑,刘峰控制不住坦白了爱情抱住了林丁丁。这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被诬陷为耍流氓,随后被下放到基层连队,送上对越战场。
因为对集体的失望,不想原谅抛弃好人刘峰的文工团,何小萍在本可以演A角的时候假病逃脱,并最终被处理,送进战场医院。
对于这两个情节设置,很多人抨击冯导没良心,怎么能把犯了错误的同志都往基层送,还上战场,把基层当什么了。
呵呵,这难道不是现实吗?基层永远都是用来被下放的地方!
更恶心的是,人家用来被下放的地方,却是我们常年生活的土地。
可想而知,我们基层人的地位和尊严,在“上层”眼里简直是一文不值,什么“基层是成才的沃土”“要让基层官兵活的有尊严”“保障基层官兵权力”“控制五多为基层减负”“优先提拔使用基层干部”,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宣传口号喊的震天响,其实都是安慰罢了,什么时候真正施行过!?
“基层”说白了就是“底层”,阶层里的最下面,一些无权无钱无地位的人,生活在最苦逼最无赖的地方。
基层不仅苦,而且累,身体累心更累,提拔使用还没机会,正如兄弟们常说的:“熬日子……”
其实,是根本熬不出头的!
3.谈军转:战场上流血转业后依然流泪
战场上,刘锋失去了手臂,成了战斗英雄。走上社会,并没有因为战斗英雄就受社会尊重,相反,他被老婆看不起,并最终离他而去,更可悲的是竟沦落成街头小摊贩讨生活,被联防队员殴打。
此景偶遇郝淑雯,飙出一句脏话“艹你妈,你们敢打战斗英雄、残疾军人?”这一句话,无疑点燃了无数军人心中熊熊的火焰。
影片中这句话是骂城管的,其实,是导演通过影片骂给全社会听的,更是骂给当今某些政府部门听的,这个社会不应该让军人战场上流血牺牲,转业复员后再流泪!
军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是职责所系,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转业后还要再流泪,那就不应该,那就是政府、政策和社会的责任,留给军人的是牺牲奉献却不被社会尊重的伤心和无奈。
当前正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攻坚时期,很多人回到地方重新安置,不少政府部门人员依然带着有色眼镜对待转业军人,一脸的傲慢与偏见,遇到问题推诿扯皮,军人的牺牲与奉献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补偿。
这种无力感深深的刺透了军人的胸膛,伤了牺牲奉献军人的心,也穿透了历史的身躯,留下难以修复的时代伤痛。
曾经我撰写一篇《征兵宣传轰轰烈烈,不如转业安置实实在在》的文章,在网上反响很大,有读者就留言:“今天让我转业流泪,明天老子让子孙十八代绝不当兵。”
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今天和未来的态度。今天我们怎么对待英雄,明天,后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
所以,请别让军人在战时流血牺牲,
在离开部队年老力衰时继续流泪!
4.说感情:真情敌不过身份
电影里,刘灿给郝淑雯送西红柿,对她百般讨好、呵护,她都无动于衷。直到文工团因编制取消解散前,郝淑雯都看不上刘灿,总觉得他烦。
当文工团解散的消息第一个从刘灿嘴里透露,许多人才知道他的高干身份。此后不久,郝淑雯向萧穗子坦言,她跟刘灿好上了,并特别强调他们门当户对。
这让本来准备向刘灿表白的萧穗子不知所措,不得不偷偷拿回塞进乐器箱里的情书,哭的稀里哗啦。
但郝淑雯对刘灿的爱不如萧穗子真挚。当刘灿因为骑自行车被车撞倒,只有萧穗子义无反顾地冲出教室去看他;当知道刘灿牙齿脱落,可能再也吹不了号,除非能用黄金做假牙托,是并不太富裕的萧穗子拿出母亲送的项链大义相赠,令人感动。
但现实就是这样,刘灿没有用真情追到女神,用自己的身份追到了;萧穗子也没有靠真情追到刘灿,只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刘峰也没有用牺牲光辉前程换来林丁丁的爱,林丁丁却为荣华富华远嫁海外……
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真情终究敌不过身份。
5.看社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主角刘峰是文工团的老好人、老黄牛,吃饺子的时候,大家总要求多来一个,好人刘峰却挑破了的饺子皮吃;在大家吃饭的时候,炊事班的猪跑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峰;当男兵女兵们在宿舍穿时装、玩情调、听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时,刘峰在汗流浃背地给炊事班长打造结婚用的沙发。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尊崇好人、学习好人的时代,刘峰是雷锋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好人,年年被评为学习雷锋标兵,上北京做事迹报告,被推荐上军政大学。
这样一个好人,我们内心希望他有个好的结果,但最终还是流落市井、妻弃子无、流氓刁难;最理解和崇敬好人的何小萍因为看透一切,放弃抗争,被集体抛弃,虽然最终成为战斗英雄,却精神崩溃。
一段芳华,多少人青春虚掷;
一缕光阴,多少人不堪回首。
“二代”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谈情说爱,享受芳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见异思迁,逍遥海外;一身才华和雷锋式好人们,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⑸ 芳华终谢幕 世情冷难着 ——电影《芳华》述评
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本应该以纯真的思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特定历史车轮的碾压,把他们过早地推进社会的大染缸中。因为没有百毒不侵的金身,所以真正能够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者寥寥。
《芳华》是冯小刚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在爱情萌发时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和特定历史历练,让他们从懵懂中慢慢变得清醒,由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变得更加的现实。尽管还没有到世故的年龄,但很多人骨髓里已经根植下世俗功利的种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每一个人都掩藏起真实的面孔,都学会了以应时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以现实的实利原则衡量和评价周围的人、事、物。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都会表现出或深或浅的自私与狭隘。
“活雷锋”刘峰(黄轩饰),质朴善良,对别人也非常友善,是文工团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因此获得模范标兵表彰。因为经常为大家服务,深受整个文工团的喜欢。也正是这种哪里需要哪里到的“补丁精神”的彰显,原本是舍己为人的善举却被团友们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他的“好人缘”在得到被帮助者的感激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旁观者的嫉妒。既然食五谷杂粮,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正值青春萌动时期的阳光男孩。也许是天妒好人,勤劳能干的刘峰在一次抗洪抢险中伤了腰部,再也不能从事舞蹈演员的工作。回到文工团以后,刘峰只能在幕后干着修修补补的事情。领导为了照顾他,为他争取到一个外出进修深造的机会。由于文工团有自己牵挂的人,刘峰主动放弃了。在与自己心仪的姑娘单独相处时,感情的冲动,他紧紧拥抱住了姑娘。如果没有被外人看见,如果没有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如果没有姑娘的上纲上线,不是问题的事情也就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可是,所有的假设失去存在的基础时,一切不该来的、该来的都排山倒海般压向刘峰。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一番政治审查,一系列的惩处汇集在一起,刘峰只能复原到边陲从事守山护林的工作。由于一次触摸事件被集体彻底抛弃的刘峰在离开自己为之奉献出青春和热血的文工团,背着简单的行李,在一个凄冷的日子里离开了他的心爱之地、心仪之人,没有任何的送别仪式,除了从农村来的何小萍(苗苗饰),也没有任何人。
如果没有青春萌动时的感情冲动,“活雷锋”要真的离开文工团,锣鼓喧天,相拥悲戚的感人场面不会缺席。特殊的年代,一个有“污点”的人,为了撇清界限躲都来不及,别说处于往日情谊来送别了。在国内政治形势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时,边陲异国对疆土的觊觎有思想变成行动。为了保家卫国,身为连长的刘峰不畏生死冲锋在前。枪炮无情,子弹无眼,在一次战斗中刘峰失去了一只胳膊。边患平息,刘峰回到地方。在一场大的时代变革到了之际,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刘峰生活和事业极度不顺。妻子和别人跑了,车子被城管收了。昔日的那些在芳华的年龄一起“喜怒哀乐”的战友出国的出国,上大学的上大学,组建家庭过着的幸福生活,只有何小平因为意外的伤害得了精神病还待在精神病院。出于对失去的芳华岁月的怀念,出于对初恋的挂念,当刘峰再次来到文工团时,已经人去团空。虽然没有实现愿望,但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他见到了曾经那个单纯善良,在自己离开团队时唯一送自己的何小萍。
何小萍一个出生在干部家庭的姑娘。在极左极右的年代,父亲可能由于不当的言论成为被批斗被改造的对象。父亲的被改造,母亲为了与丈夫划清界线改嫁他人,何小萍也被剥夺了父姓。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岁月,大炼钢铁的时代,部队是磨练人的意志的大火炉。极富舞蹈天赋的何小萍在一次部队文工团到北京招募新人时有幸入选。17岁时由刘峰从农村带入文工团,原以为脱离被当做累赘的家庭就能一帆风顺,在文工团因不合群的性格,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为了尽早给家人报平安,何小萍没有经过室友的同意偷偷拿着别人的军装到照相馆照了相片。本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事情,可是经过一群过早接受社会大染缸浸染的花季姑娘们的渲染、造势,芝麻粒大的事情被无限度地放大。何小萍因“不良习气”——军服事件,丰胸事件等屡次遭到文工团女兵的歧视与排斥,从而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被放弃的人。当善良能干的刘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文工团和战友们的无情抛弃之后,她对文工团彻底的失望,对团友们感到心寒。不善言辞的她找不到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压抑和不满,只能用一种无声的方法进行抗争。一次进藏慰问演出,何小萍获得了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但是压抑已久的心情让她选择了消极搪塞的方式应对。毕竟年轻,她的这个小伎俩被老谋深算的政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慰问演出结束,何小萍因为有高原反应,身体条件不适合继续演出,处于安全和对她的保护,文工团把她调离到后勤医院。面对文工团的照顾,何小萍只是淡然一笑,由舞蹈演员转变为一名护理医生。
硝烟再起,何小萍随部队开往前线,孱弱的身体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天佑好人,在救死扶伤中何小萍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与刘峰的并肩作战,让她感到隐隐的欣慰。战争结束,何小萍回到后方。因为性格的孤僻,让她始终有一种被抛弃,生活在半空中的漂浮之感。长时间的压抑找不到合适的方式释放,何小萍住进了精神病院。刘峰为了生活苦苦地挣扎着,何小萍在精神病院整天与一群同时代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着。而她的战友们则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过着滋润的生活。因为家庭出身的不同,在时代更迭大潮的冲击下,高干子弟凭借祖辈的阴功,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找到合适的归属;平民子弟,或有不良家庭背景出生的人要觅得很好的发展平台,要付出比富家子弟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有时候即使付出,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心理的预期。刘峰,曾经的战斗英雄如此,农民出身的何小萍如此。上帝向一个人关起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在团友们过着体面人的生活的时候,一对好人,一对善良的人在底层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即使他们争,也不会争得好的结果。)
时光飞逝,当已进老年的一群人再次聚首时,芳华不在。虽然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涂抹着生命的图景,但那年那月的点点滴滴与现实对接,除了慨叹,似乎没有更好的慰藉灵魂的东西。也许是目睹太多,经历太多,在起起落落中感受的世情冷暖太深刻,何小平和刘峰两个人没有更多的悲戚与伤感,他们在自己围筑的生活时空中按照的自己的方式平平淡淡地安度着自己的时光。
一部回忆和缅怀青春,审视人情世态的电影,从“风雨如晦”的时代一步步漫溯,大生产运动,“四人帮”的横行,三颗巨星的陨落,拨乱反正的完成,改革开放的实施,直至2016年社会方方面面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这些与一个人的命运牵扯在一起,没有谁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一叶浮萍任由世风俗雨的蚕食,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想按照自己的心性立足于世,难于上青天。为了自保,必须戴着面纱,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迎合社会、迎合世俗。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一己之利”还必须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之所以如此,除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性使然,特定社会环境的“哺育”也是重要的因素。世事变迁,经历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的历练,沉稳干练中年的抗争,当青春不在,容颜老去时,所有的你争我夺,所有的勾心斗角,所有的打压沉浮在垂垂老矣的苍老容颜面前都显得是如此的刺眼与缥缈,看似似曾拥有,却遥不可及。这也许就是人生,拥有时感觉不到它的珍贵,失去时想再追回,只能落下欸乃一声的叹息!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⑹ 为什么《芳华》里最后刘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却不结婚
单从剧情上来看,刘峰在电影中说妻子嫌在家的时候不挣钱,挣钱的时候不在家。最终跟一个司机跑了。最小一种可能是两人没有办理离婚证,刘峰老好人的性格也不会去提出诉讼所以婚姻状况还是已婚,自然不能结婚。
刘峰,老好人一个,结果就因为一次事件被排挤出去。遭遇了最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然而命运依然没有放过他,时代变革,原本的集体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通货从人情变成了金钱。他这样的老好人从人人羡慕人人尊敬的解放军,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最后还得了绝症。
何小萍,从小就受家庭排挤,在部队又受排挤,接连遭遇父亲冤死,踢出文工团,目睹战场惨象。被授予英雄称号后精神崩溃。
这两个人一个身体残缺,一个精神残缺,两个不完整的人。这还不够,编剧要让他们没有婚姻,拼在一起也不是那么完整,才能引起观众的震动!让观众唏嘘、嗟叹。去思考这个社会,去理解人与人!这就是电影扒开现实血淋淋的残酷,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在!
⑺ 为什么《芳华》里最后刘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却不结婚
《芳华》是大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冯小刚自然不用介绍了,他导演了很多电影,每一部票房都惊人。所以能被冯小刚看重的演员,也是很不简单。之前有一部反应很好的电影《芳华》,里面有很多不错的演员,比如黄轩,钟楚曦。相信大家看过的都知道,最后刘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但却没有结婚,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芳华》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演员选角也是很好,很贴合人物的性格。黄轩饰演的刘峰也是非常圈粉的,演技也在线,在剧中是一个老好人,而苗苗饰演的何小萍也是一个很可怜的女子。一心想着刘峰,感觉刘峰并不值得她那么爱他。
⑻ 电影《芳华》: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冯小刚的《芳华》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军队文工团经历的成长、爱情萌芽与充满变数的命运。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跳舞的镜头很美。看完之后,也有很多感触。
01
“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刚来文工团的小萍,为了给正在劳改的爸爸看看她穿军装的样子,偷了舍友的军装去拍了照片,这样一件小事为她之后在文工团受排挤埋下了伏笔。
当一个人受到一群人指责时,哪怕她本身没做错什么,也还是会被人疏远怀疑,甚至贴上一些莫须有的标签。
照片事件后,文工团的女生开始在背后八卦小萍,说她身上有汗味,像从泔水里捞出来的,院里挂了一件垫了海绵的胸衣,于是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背后嘲笑讥讽的说垫胸衣的海绵上甚至还有可能有澡泥,她们恶意揣测胸衣是小萍的,甚至还要脱了她的衣服证明自己是对的,这背后是怎样一种幸灾乐祸的病态心理。
所以,当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说她身上有泔水味,不愿意和她完成舞蹈动作时,陈峰站出来帮她时,她真的被陈峰的善意打动了,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
小萍的被排挤其实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为什么最能识得善良。”
因为我也曾经历过。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团体现象也严重,几个女生报成团,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里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当她们排挤某个女生时,而你正好和那个女生有来往,她们就会要求你站队,如果你不表态,她们甚至会自动认为你和被排挤的女生站在一起,于是也会成为被排挤的对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个不愿意加入小团体的人,于是独来独往的过了三年,后来有一次吃饭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个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说:“在爱攀比的年纪,小团体成群的班级,大家都各自带点小骄傲,如果家境好点,为人高调点,难免都会成为别人在背后攻击你的武器。过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来都是那种稚嫩的,可笑的,没意义的行为。”
她还说,“一个人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问题,而大家都不喜欢你就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这句话完全只适用于三观已经建立起来的成年人。”我觉得说的太贴切,电影里文工团女生,一个个在背后说风凉话、甚至诋毁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个小团体。
电影里的小萍其实更惨,她从小就生长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里,她的心灵渴望温暖,渴望被爱。当她初来文工团时,她从来都没想过就算她当了兵,还是会被欺负,那份温暖依然遥不可及,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陈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虽微弱,却暖心。
其实,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需要这份温暖和包容时,正好有人在这个时候给她温暖,她甚至可以把这种好,记一辈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试想,如果当她刚来到文工团,大家给她的是包容,是爱,那在文工团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许小萍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无论在某个阶段都不想参与这种小团体,不想八卦别人的生活,更不想恶意的揣测。在希望被温柔对待的同时,首先是要学会如何温柔对待他人。
03
“ 站在恶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这句话是从一篇《芳华》的影评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阵妹妹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写到:“吃亏是福好像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高尚美德。当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为真理并努力践行的道德准则,长大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负别人最好的幌子, 过于善良就是纵容。中国式宽容,会吃人。”
底下的配图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写着:“我们奉劝别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自己是当事人,受害者的时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为重要的时候,没有谁说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这是底线,是原则,是社会井然有序的保证。
“没有原则地提倡善良,就是对恶的纵容,是孕育恶的温床。本身就是一种恶。 ”
04
看完后,默默点了赞,其实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回复,善良本身不是错,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越长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对像狼一样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愚善 。只是我们的教育中过于强调应该做一个善良人,强调隐忍,而忽视了该如何善良,忽视了善良不是普遍适用的,忽视了在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这种善良。
电影里,正真让人感到难过的是陈峰这个人物,陈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护的,如果社会中没有这种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会得到好报,有时候也也会被误解。
陈峰在大家眼里一直是个“活雷锋”,在那个年代,当他成为众人眼中的“活雷锋”时,那么也许他犯一点点的错误都可能是不被原谅的。
影片中陈峰因为听邓丽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对林丁丁吐露心声后,抱了她,而这个场景刚好被同事撞见,林丁丁怕影响自己声誉,于是落井下石,污蔑陈峰,结局是陈峰被处分了,这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后来,越战开始,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再后来镜头切换到他讨要车时被打的场景,昔日的战友郝淑雯看到,对打他的人喊着:“我草泥马,你敢打伤退军人,战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觉心酸,陈峰那么好,可是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过的不算好,是不是命运太不公,是不是不该这么善良?电影末尾,陈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园相遇,小萍问:“你过得怎么样”,陈峰说:“看要和谁比,比起他们(牺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实他的话就回答了问题。
他的善良未曾想过回报,当善良要用回报来衡量时,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就一定会沮丧甚至恼怒,而陈峰的善良是内心的平和,这也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运搏斗,他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放弃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这也是电影本身想要告诉我们的, 真正的善良有时候或许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东西依然值得我们坚守。
05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青春里所经历的,无论好的坏的都成了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不论过的怎样,散场时,大家都得离开,然后各奔前途。
有人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迟迟不愿离开;那些错过了的爱情,那封没给你的情书,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话;随着时间慢慢走远,有时候,你以为已经忘记了,忽然发现,原来青春里的记忆,能存一辈子那么长久。
也是后来才发现,当时以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当时以为不能原谅的居然释然了,只是当时没有珍惜的东西后来没有机会了。
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华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