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 李安导演的电影 《推手》百度云或者下载地址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10EQNLLEcWg1ZRWYo2lxSg
提取码:u2rb
《推手》是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2. 电影推手中体现着哪些中美哪些不同
安的这部电影说的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国人讲的是孝道,而美国人崇尚独立和自我,于是乎一个中国儿子和美国媳妇组成的家庭必定会产生一些摩擦,这个摩擦在代表传统的老人面前显得尤为尖锐。
印象中本片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整个故事的结构并不如后来两部来得精致,感觉有很多细枝末节和做作的地方。比如老人走失,儿子发那么大的脾气,还有整个过程养媳妇都是无动于衷,记忆中美国女人也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吧,所以说太刻意地想去表达一些什么了。
他要表达的无非是,在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中,中国老人的生活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如果没有相当的独立能力要想在美国生活下去,非自闭不可。幸好本片中的老人会“太极”,他知道以柔克刚的道理,因此本片会有那样的结局。那样的结局虽然无奈,但也不失为一种阴阳的调和,也就是说中西文化的调和,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妥协。
李安的电影如果在大陆那肯定是禁片,第一,他让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投降了;第二,还在片中描述了在美国的中国人是如何痛斥大陆制度的;第三,揭示“文革”的罪责。
安凭借《推手》这部电影已经展示出他对中西文化比较拿捏准确的端倪了。电影主人公是一位中华老人,一个“武林高手”,喜欢太极拳,并以推手这种拳法自娱自乐。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老人仍然没有忘记这种他赖以生活的技能。在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制约下,“孝顺”“人老儿养”在美国这个国度里渐渐与“生活独立”思想发生着冲突,一点点的,老人自我感觉被排除了家人之外,他开始尝试新的生活,直到遇到自己的贴心人。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这种思想冲突的束缚,展开新的生活,没想到,老人和老人之间的中国传统思想再次的束缚了他们。他们都没有打破自己的思想,使善使“推手”的老人再次被“推手”。虽然,自己的孩子最后和他再次融合,但这种思想关系还能保持多久,我想,根深蒂固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
太极拳里的“推手”是一种双人模拟对练的运动。拳经里提示的要决:如“圆化直发”、“舍己从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不丢不顶”等等,这些是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太极中着重是要练“气”,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讲究是“平衡”“中庸”。而西方是以冲突来解决问题的,西方人处理问题“丁是丁,卯是卯”,不乱套的,按部就班。而中国人是讲“通”的,讲“变”的。这也是李安在《推手》中想反映的一部分想法。
在电影中,作为老人的主人公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更是难以改变和融合。电影借助美国家庭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儿女与父亲之间的冲突来表现这些问题。推手中那种蓄势待发,然后一蹴而就的态势,也许还在暗示着李安沉寂六年的后的一次爆发也说不定。
3. 如何评价李安导演电影《推手》
推手非常不错,剧情环环相扣,精彩绝伦
4. 电影《推手》得写作背景以及情节介绍
《推手》(英文:Pushing Hands)是一部于1991年上映的台湾电影,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由郎雄、王莱等主演。电影上映前,因剧本获得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颁赠40万新台币奖金,配合中央电影公司的支持下,让李安首度获得执导的机会。台湾导演李安运用近代家庭变迁搭配细腻描述亲情互动,因而享誉国际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剧情简介
朱老自小练就一身太极拳,是北京市太极拳的总教头,膝下育有一位定居美国的儿子朱晓生。某天,从小孝顺的儿子晓生为尽孝道,游说留在故乡的老父移民到美国,一起与儿子和洋儿媳同住。
但是,朱老由于语言不通及生活习惯不同,导致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甚至于令他与洋媳妇玛莎渐生磨擦,彼此都认为无法与对方相处,完全要透过晓生间接表达,更由于玛莎内心的排斥,对朱老的一举一动均不能接受,致无法专心从事写作工作,最后导致胃出血而入院。
玛莎经过疗养出院后,依然无法接纳朱老,一天,朱老因为小家庭气氛太沉闷,往外头遛达,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迷了路回不了家。晓生得知父亲走失的消息,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驾车四处寻找,却几度寻找不着,晓生回到家中后,对妻子玛莎发了一顿脾气,把家当摔了满地,终于摔醒了玛莎的心。
朱老后来被警方寻回,但为了顾及儿子与儿媳妇一家生活的圆满,离家自寻生活,独自一人跑到唐人街一家餐馆帮人洗碗盘打工维持生活,由于洗碗盘手生不俐落而备受老板奚落,第二天就要将他解雇,并且出言相辱,朱老受辱不愿离开,老板令其手下欲强行将朱老拖出,惟朱老练过太极拳,深谙推手功夫,只见他原步未动,马步一扎,身形微沉,利用听劲走化技巧,七、八个壮汉无法将他移动半步,老板大怒,找来华青帮小混混,在厨房与朱老大战,朱老以几个太极拳散手工夫便将小混混撂倒,后来美国警察出来收拾残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朱老带回警局看守所中。
朱老被警方带走,晓生驱车前去探望,玛莎内心甚为感慨,后来晓生将朱老保出,并买了一间较大的房子,也为朱老备了一间练功房,欲接朱老回家,但朱老不想破坏儿子一家温馨的生活,宁愿独自在外赁屋而居,并在华人活动中心教授太极拳,也不愿返回儿子身边。
5. 谁看过推手这部电影 李安写的那个 能把电影内容要表达的思想介绍一下吗
内容简介:
朱晓生在美定居,娶洋女子玛莎为妻并育有一子。为尽中国孝道,他将老父亲从大陆接到美国共享天伦。朱老先生是北京太极拳总教头,因与玛莎不和而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老先生不凡的太极功底一进成为美国的新闻。当朱晓生从警察局领回父亲时,玛莎也有愧疚之情,可朱老先生没有回独生子家,而是回到他自己的简陋住所度过寂寞晚年。
关注中西文化冲突的《推手》
老人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分歧却是很大的。李安的电影《推手》选择这样一个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冲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伦理、感情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交流,也无法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老朱一身太极功夫足以让他自傲,但在美国他却什么也没法干,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也难怪儿子要以头撞墙。所有的儿子和所有的老人都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冲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的长叹了。就连最后的结尾,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李安都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有",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银幕前的观众。
虽然是李安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但很多场面处理手法相当老到,后期作品的诸多元素和关注的问题都有所显露。老人问题、家庭伦理、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幽默地处理手法等等,在李安以后的作品中都会有更多的发挥。
不过,毕竟是处女作,这部《推手》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故事线索比较单一、人物也不够丰满立体,戏剧性发展比较局促,还没有李安后期作品的圆润舒展的作风和气派。
6. 如何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
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电影叙事结构的顺序。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相当于讲故事的“顺叙”。比如《地雷战》《地道战》,就是这种叙事结构。而非线性电影叙事的结构有很多种,有时以回忆的“插叙”形式展现,有时候以“倒叙”的形式展现。比如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就是综合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2、看电影叙事结构的繁简。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情节比较单一,围绕一个中心故事展开。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情节比较复杂,影片往往是多线性叙事,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比如1997年张杨执导,王学兵、高圆圆等主演《爱情麻辣烫》就是如此。
7.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电影推手
该片以中西文化差异和两代人的代沟作为基本矛盾冲突展开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其戏剧性的情节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导演通过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直接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于李安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中西视角,该片中的父子关系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导演借晓生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对“传统父亲”的家庭角色和权利意识时的焦虑与压力。但最终导演为父权选择了一个尊严的下台方式。通过父子关系的镜头语言和行为描写,该片也阐述了在西方语境下,中国式父亲的尴尬。
(7)推手电影叙事顺序如何扩展阅读
《推手》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199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推手》,该片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8. 李安的三部曲是什么
李安三部曲是《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由《推手》(1991)、《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三部作品构成的“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最早的三部作品,创作于进入好莱坞之前。因为三部影片都有一个由郎雄饰演的父亲形象,又称作“父亲三部曲”。
《推手》是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8)推手电影叙事顺序如何扩展阅读:
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为获得优秀剧本奖金,李安动手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推手》。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导片的机会——中影公司采用包拍的方式,让李安拍摄《推手》。
该片于1991年12月7日上映,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提名,李安则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
1993年,执导由赵文瑄、郎雄、归亚蕾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喜宴》,该片是“父亲三部曲”的第二部,获得了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5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奖提名,李安则凭借该片获得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94年,拍摄由郎雄、吴倩莲、杨贵媚共同主演的剧情片《饮食男女》,该片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5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李安本人凭借该片获得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