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采访的问题有哪些问题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采访的问题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9-04 10:48:22

㈠ 采访的问题有哪些

采访的问题:

1、生活中或者什么时候你最开心,什么时候你最沮丧?

2、什么样的事情、境况等等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3、什么让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还记得童年发生的大事吗?

5、你最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6、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能否列个单子出来?

7、你所拥有的物质财产都有哪些?这些财产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家着了火,你会尽力挽救什么?

8、你经常阅读什么?你书架上经常摆的是书还是杂志?

采访前的准备

(一)了解和采访有关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资料,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新闻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

(二)了解采访对象,通过第二手材料,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并善于分析掌握其心理,对一些即兴式的采访,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对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设计采访提纲,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

(四)精心设计采访的第一句话,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的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采访的第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么感想”之类的“开放式”问题。

㈡ 采访问题有哪些呢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讨论中)什么时候你最开心,什么时候你最沮丧?

2、什么样的事情、境况等等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3、什么让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还记得童年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ー一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你的信仰、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特点?

5、你最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6、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能否列个单子出来?

采访前的准备 :

(一)了解和采访有关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资料。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新闻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

(二)了解采访对象。通过第二手材料,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并善于分析掌握其心理。对一些即兴式的采访,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对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设计采访提纲。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

(四)精心设计采访的第一句话。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的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采访的第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么感想”之类的“开放式”问题。要抓住采访对象和受众感兴趣的“焦点”做突破口,引发开去,使采访不断深入、展开。

㈢ 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采访是记者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在采访过程中不只是信息的传递,也是一个思想交锋和心灵碰撞的过程。高水平的采访不仅能体现记者的水准,也能展现记者的个性魅力。采访是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提问是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因此提问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记者的问题准确、鲜明、具体,才能把被采访者的谈话纳入轨道,引入正题,既节省时间,又使采访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首先,记者的提问应是受众关心的问题、想了解的情况。这样才能使采访吸引受众、引起共鸣。从既定目标出发、从受众出发,是记者提问的基本要求和依据。记者的提问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即使是为了避免冷场,或联络感情而交谈的语言也应该为完成报道任务服务。我们中的一些年轻记者,往往在报道的提问中偏离主题,或环左右而言他,就是离开了“受众”这一主体。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记者在采访和提问,以及后期编辑制作中一定要心里装着观众,时时想着观众,“想观众所想,问观众所需”。

其次,记者的提问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采访对象灵活多变。为了完成报道主题,无论采访前的准备、还是采访中的提问都要围绕主题做文章,但要根据采访情况和对象的不同,既要有目的,也要随机应变。这就要求记者调整自己的语言技巧,避重就轻、迂回作战,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夺取胜利。特别是面对不愿吐露真实想法的采访对象,记者可以先顺着他说,在交谈的过程中,乘其不备,突然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让对方顾不得防备而说出真实情况或想法。例如,采访矿难,被采访者是主管部门或矿主,当事者肯定要强调自己是如何在事发后,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营救遇难者的,但是观众最想知道这次矿难死伤情况和经济损失等,而这些问题恰好是当事者不愿透露和极力回避的问题。你可以在采访中,先顺着他问事发后采取了哪些积极的补救措施和救助办法,等他思想放松了,滔滔不绝时,突然提问这次事故有多少人没有救出来?采取补救措施和营救办法大约花了多少钱?估计经济损失多少等问题。

第三、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表面到本质,层层递进。从采访的目的性出发及事物的逻辑性出发,记者提问的问题也要有逻辑性。既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的零打碎敲,也不能大问题铺天盖地,不着边际。记者应该根据所作题材的主题,事先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即使在采访交流过程中问题被打断,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提出下一个要问的问题,这样才能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受众条理清晰地了解新闻事实本身。而有许多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主持人,往往在采访提问中不知道该问什么?或问完了一个问题就不知道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或在采访交谈中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丧失了主动权,甚至完不成采访任务。

第四、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要使提问具体、切中要害,就必须了解被采访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果对新闻事件不了解,提问往往容易陷入空洞、空泛、不着边际的僵局。如:已列入新闻界最臭的提问行列的:“请你谈谈感想”、“你当时怎么想的”、“你感觉如何”等等。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而这些笼统的大问题会给人造成记者没有思想、肤浅、无知的印象。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也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社出版,第92页。)而具体简洁的提问不仅使人了解新闻事件本身,还能给人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树立了记者的良好形象。如获奖新闻《六年冠军梦圆梦在津门》—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男队在少帅蔡振华的率领下,顽强拼搏,终于夺回了斯韦思林杯。该片中记者不仅拍到了蔡振华喜极而泣的感人场面,提问也非常成功:

记者问蔡振华:“您认为队员们今天发挥得怎么样?”

问王涛:“上次您说经过两年的苦练,你一定会赢瑞典队,今天您的愿望实现了,是这样吗?”

问马文革:“今天的比赛中,肩上的伤痛又没有发作?”

每一个提问都是有的放矢,如果记者不了解世乒赛的情况,不了解队员状况,绝对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再就是提问一定要简洁明了,有些记者为了显示自己已做了前期准备,对情况很了解或知识渊博,在问题前说出长长的铺垫,即使被采访者听了后头忘了前头,抓不住问题要害,又给人造成记者卖弄的感觉。

第五、提问要寻找引发情感的导火索。无论任何作品,靠的都是以情感人,而引发情感的关键就在提问。采访中根据不同的题材、任务、目的,要适当运用能引发被采访者兴趣、使之兴奋起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被采访者的积极思维,使之回忆、思考细节、传播出更多的相关信息,使作品更全面、更具体、更丰富、更感人。如做一篇加强环保意识的报道,其中有对一位植树老人的采访,作者并没有去问他植树的意义和目的何在?而是让他说出,看到自己多年前种植的树木被砍伐后的感受。一提到自己亲自种了十几年的树木被砍伐,老人的情绪一下就被点燃了,动情处甚至掉下了眼泪,观众看后的深思和警醒,绝对是一般对话无法比拟的。采访中的提问,不仅仅是对话交流信息,还让观众从问答中感受、体验得到语言信息之外的情感交流,在交待事实的同时,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此外,被采访对象的情绪一旦被点燃,就会说出你想了解,而他原来并不想告诉你的一些东西,使采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提问要尊重对方,亲切自然,尽量口语化,增强交流感。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而交流得好与坏的前提,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平等。试想谁愿意和一个须仰视才见的人交流?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一个是态度上的谦恭,另外一点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隐私或避免触及被采访者心灵的伤痛。美国《读者文摘》曾刊登过一位终日奔波事业的女记者的文章,她说:“我讨厌看到屏幕上,电视台记者把话筒直戳到那些刚经历了一场大难的伤心人的脸上去提问的镜头,因此我拒绝正面采访悲剧的主角,而是通过别的手段来揭示故事的悲剧性。”而我们的屏幕上,有的记者面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会去问:“你想妈妈(或爸爸)吗?”这类揭伤口疮疤似的问题不仅令人反感,也影响宣传报道的效果。还有一家地方台做了一篇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好少年的深度报道,其中,有一段对少年英雄父母的采访,记者的提问是:“你想孩子吗?”结果,少年英雄年近半百的父母都是未语泪先流,让人看了以后不忍心再看。另外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语气,既不卑不亢,又亲切自然。交流是双向的,因此提问的语气就要有征询的口吻,如果语气生硬,就会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避之千里,哪里还有交流?即便是迫于某种压力或碍于面子,也是应付了事,不会有真心话给你。

第七、提问要客观、避免诱导性。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记者在提问时也要用新闻事实说话,避免主观色彩。有的记者出于义愤,或对新闻事件中一方人物或遭遇的同情,提问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不符合新闻规律的。更有甚者,当采访对象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时,记者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想要的答案说出来,然后问对方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对象通常会点头称“是”。这就是最典型的诱导。新闻报道就是要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记者不要提那些让人一听带有明显倾向性或诱导性的问题,谁是谁非,把事实摆出来,观众自有公断。

总之,采访中提问的技巧有很多,只要在具体工作中,慢慢积累,反复揣摩,就一定会不断进步,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我国着名主持人敬一丹,就是在多年新闻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提问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在新闻工作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http://www.topo100.com/shichangdiaoyan/dianhuadiaocha/2007-07-20/234.html

㈣ 采访市民最近看过的电影如何提问

(采访前)您好,打扰一下,我是XXX的XXX,想问您几个问题,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可以吗?
(得到同意后)请问您喜不喜欢看电影?最近看了那些电影?都有些什么感受?
(结束后)谢谢您,再见!

㈤ 要去街采一些路人关于电影的问题,能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越多越好~

你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烂片还是在家用电脑看?
你觉得电影应该以娱乐为主还是以艺术为主,怎样看待文艺片高人气低票房?
请问国产片怎么去和好莱坞大片抗衡?
你觉得今后有没有可能微电影搬上大银幕?

㈥ 采访问题一般有哪些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讨论中)什么时候你最开心,什么时候你最沮丧?

2、什么样的事情、境况等等会令你感到生气、悲伤、高兴或害怕?

3、什么让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还记得童年发生的大事吗?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你ー一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你的信仰、你的观念、你的个性、你的特点?

5、你最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6、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能否列个单子出来?

7、你所拥有的物质财产都有哪些?这些财产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家着了火,你会尽力挽救什么?

8、你经常阅读什么?(你书架上经常摆的是书还是杂志)?

9、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谁?为什么?

10、你工作和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你目前正努力解决的是什么?

11、你经常接触什么样的人?

12、你常去哪里,以及怎样度过你的闲段时间?

13、在事业上以及在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观念、哲学问题对于你最重要?你愿意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为什么?你采取了(或即将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你的信仰?

14、你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

15、你的梦想或匀想是什么?


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

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懂行,值得交谈。

2、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

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㈦ 采访时要问什么问题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采访晚会幕后工作人员为参考

正文:

1、你觉得晚会的节目咋样?

2、你觉得那个节目最有意思?

3、你觉得这次晚会的亮点在哪里?

4、你觉得这场晚会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是否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晚会并上台表演?

6、幕后做了哪些工作?

(7)电影采访的问题有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1、采访的目的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采访的要求

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纵横交错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新闻采访除突发事件的采访外,新闻记者在平时还从事主动的、有目的的采访。这种采访事先有明确的报道思想,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有周密的采访计划。

㈧ 采访即将上映的电影明星,问些什么问题合适呢

问些别人想不到的,与别人不同的

㈨ 采访导演要提的问题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采访晚会导演为参考。

正文:

1、你觉得晚会的节目咋样?

2、你觉得那个节目最有意思?

3、你觉得这次晚会的亮点在哪里?

4、你觉得这场晚会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是否有兴趣参加这样的晚会并上台表演?

6、幕后做了哪些工作?

1、采访的目的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采访的要求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㈩ 采访"演员“需要问一些什么问题比较好急

可以问以下问题:

1、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你希望成名吗?在哪一方面?

3、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5、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唱歌给别人听又是什么时候呢?

6、假如你能够活到90岁,并且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心智或身体在后60年一直停留在30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7、关于未来你可能怎么死,你有自己的秘密预感吗?

8、列举3个你和对方共同拥有的特质。

演员简介:

演员:是中国文艺界的专业技术职称,是国家对为繁荣国家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领域最高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它是演员(包含相声、戏剧、歌剧、舞蹈、电影、电视、歌唱等文艺表演领域)在艺术上做出一定贡献而被给予专业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