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板砖用什么地好
1、玻化砖。玻化砖是一种比较好的地面砖材料,这种砖表面是通过打磨而成的光亮砖,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硬度强、耐磨性好、吸水率低等优点,用这种瓷砖铺贴装饰效果非常好,能将古典和现代兼容并蓄。
2、抛光砖。抛光砖坚硬耐磨,比较适合除洗手间、厨房以外的室内空间使用,而且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但抛光砖抛光时会留凹凸气孔,这些气孔会藏污纳垢,甚至一些茶水倒在抛光砖上都回天无力。
3、马赛克。马赛克地面砖给人一种怀旧感,对于房间曲面或转角处,马赛克能发挥小身材特长,可以将弧面包盖得平滑完整。而马赛克一般分陶瓷马赛克、玻璃马赛克、熔融玻璃马赛克等。
4、釉面砖。釉面砖表面是经过烧釉处理的砖,这种砖可以做成各种图案和花纹,色彩图案丰富、规格多、方便清洁,适用于厨房和卫生间等地方。虽然釉面砖耐磨性比玻化砖稍差,但合格的产品其耐磨度绝对能满足家庭使用的需要。
㈡ 地面水泥漆制作方法
1、墙面水泥漆施工工艺流程:清扫基层→填补腻子,局部刮腻子,磨平→第1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平→涂刷封固底漆→涂刷第1遍涂料→复补腻子,磨平→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交活。
2、基层处理:新的水泥砂浆墙面不宜刷涂墙面水泥漆,一般需待半年后再刷油。如果必须油漆,可每隔2~3、天用水洗刷一次墙面,反复多次。刷油前,还应用10~20%的稀盐酸水满涂一次,以中和水泥砂浆层中的残存碱分,待片刻后再用清水把酸水刷洗干净,晾干。这样新水泥砂浆面层就不会出现油漆后咬色、失光、起卷的现象。
3、旧水泥砂浆墙面好先用猪血料加水调成米汤状,墙面水泥漆涂刷用排笔醮着在水泥砂浆墙面上满刷一次,干后再满刮猪血腻子。一般水泥砂浆墙面刷漆前要将表面灰尘清除干净,用石膏腻子将裂缝、凹陷等损伤处填平。保证墙体完全干透是基本条件,一般应放置10天以上。墙面必须平整,少应满刮两遍腻子,至满足标准要求。
㈢ 两片大理石用水泥粘得住不
1、两片大理石用水泥粘不牢的,建议材料市场买云石胶就可以了。
2、大理(英文:Marble)岩原指产于云南省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古代常选取具有成型的花纹的大理石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后来大理石这个名称逐渐发展成称呼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白色大理石一般称为汉白玉,但对翻译西方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石也称为大理石。关于大理石的名称,有一种说法—以前我国大理的大理石质量最好。故得名。
3、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㈣ 郭德纲相声
链接: https://pan..com/s/1Gaj3jJ7wyVPkQgNgBea7PA
㈤ 什么是自流平地面 水泥自流平施工工艺介绍
一、厚层自流平简介
1.产品简介:丝买厚层自流平砂浆是由石膏、高品质水泥、特种骨料及各种进口建筑添加剂精心配制,混合均匀而制得的一种专门用于地面找平的干粉砂浆。适用于地面找平及地暖回填等,可在其表面薄贴各类瓷砖、铺设各类竹、木地板以及各类地毯。
2.适用场所:家庭、办公、酒店、学校、医院、小型展厅、轻载工业地坪等地面工程的基层找平,非常适合在地暖基层上进行精找平处理。
二、厚层自流平施工前的基本特性
1.施工基层应平整、粗糙,清除浮尘、旧涂层等,达到C25以上强度,并作断水处理,不得有积水,干净、密实。不能是疏松土、松散颗粒、石膏板,涂料、塑料、乙烯树脂、环氧树脂,及有粘接剂残余物、油污、石蜡、养护剂及油腻等污染物附着。新浇混凝土不得少于4周,起壳处需修补平整,密实基面需机械方法打磨,并用水洗及吸尘器吸净表面疏松颗粒,待其干燥。有坑洞或凹槽处应与1天前以砂浆或腻子先行刮涂整平,超高或凸出点应予铲除或磨平,以节省用料,并提升施工质量。
2.地面含水率测定混凝土含水率应小于9%,否则应排除水分后方可进行施工装。排除水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风:加强空气循环,加速空气流动,带走水分,促进混凝土中水分进一步挥发。
2)加热:提高混凝土及空气的温度,加快混凝土中水分迁移到表层的速率,使其迅速蒸发,宜采用强制空气加热或辐射加热。直接用火源加热时生成的燃烧产物(包括水),会提高空气的雾点温度,导致水在混凝土上凝结,故不宜采用。
3)降低空气中的露点温度:用脱水减湿剂、除湿器或引进室外空气(引进室外空气露点低于混凝土表面及上方的温度)等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水汽。
3.基层表面处理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常用下列方法处理:
1)酸洗法(适用于油污较多的地面):用质量分数为10~15%的盐酸清洗混凝土表面,待反应完全后(不再产生气泡),再用清水冲洗,并配合毛刷刷洗,此法可清除泥浆层并得到较细的粗糙度。
2)机械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场地):用喷砂或电磨机清除表面突出物,松动颗粒,破坏毛细孔,增加附着面积,以吸尘器吸除砂粒、杂质、灰尘。对于有较多凹陷、坑洞地面,应用环氧树脂树脂砂浆或环氧树脂腻子填平修补后再进行下步操作。
经处理后的基层性能应符合以下指标:
湿度:≤9% 强度:>21.0MPa 平整度:≤2mm/M PH值:<10 表面状况:无砂无裂无油无坑。
三、厚层自流平砂浆与传统水泥砂浆对比优势:
1. 不开裂:微膨胀、不收缩、不开裂、不空鼓,无需洒水养护;
2. 厚度可控:一次性可实现3~50mm,基面条件好的前提下,最高可实现厚度100mm,满足不同施工要求;
3. 强度可控:强度15~30Mpa,不起灰,不起沙,满足不同地面强度要求;
4. 安全防火:A级防火,人体亲和性佳,脚感温暖舒适,改善居住环境;
5. 避免扬尘:湿法泵送,避免扬尘,有效规避环保约束;
6. 找平精度高:找平地面平整度≤2mm,找平后直接可进行瓷砖薄贴、地板铺贴等;
7. 施工效率高:机械化泵送,自动化浇筑,提高施工效率10倍以上,大幅缩短工期;
8. 施工间隔短:4-6h可上人,是赶工期的最佳地面材料。
四、厚层自流平完整的施工流程及施工控制要点
1.基层处理:基层必须清洁、干燥、结实。施工前用丝买水性界面剂涂刷,密封基层空隙、增加粘结力。
2.制备浆料:按照自流平水泥:水为kg的比例准确称量好拌合用水,倒入干净的搅拌桶中,开动电动搅拌机,徐徐倒入称量的自流平水泥,边到边充分搅拌,直至形成均匀浆料。
3.摊铺:把浆料倒入施工区,用锯齿形耙子布展均匀至所要求的厚度。
4.消泡:使用消泡滚筒滚排除摊铺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避免针眼和麻面,操作人员需穿钉鞋操作。
5.养护:避免强风气流,温度不能过高,当温度或其他条件不同于正常施工环境条件需要视情况调整养护时间。一般施工后约8小时可以上人轻步行走,2天后可以进行面层材料的施工。
五、施工说明:
1. 施工区域内不可以有任何的杂物,要铲除地面上的凸起,填补凹陷,总体要求就是平整、坚硬、干燥、洁净、无裂缝、无油脂和脱模剂。原始基层清理干净后,应选用合适的界面剂涂刷基层,当界面剂已被原始基层吸收并干固后,开始本款自流平施工。
2. 在搅拌容器中倒入粉料重量的30%左右的清水,然后缓缓加入本款自流平,用搅拌机搅拌2-3分钟至均匀无团的浆状,将混合料倒出,均匀地铺开,用抹刀或专用的齿口刮板布展均匀至所需的厚度,或采用输送能力20-40KL/min的泵输送浆体之所需的厚度。
3. 搅拌后的混合料须在20分钟内完成施工,刚施工好的浆料要避免强风和阳光直射。
4. 在产品初凝前,需排除混合时带入的空气,建议用消泡滚筒进行消泡,保证表面平整。
六、注意事项:
一、施工环境
1、由于室内通风和地面震动会造成自流平地面开裂,因此必须要封闭施工现场,关闭门窗,严禁交叉作业。
2、地面应干燥,地面温度不低于5℃,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下(无明水)。不要有过强的穿堂风,避免造成局部过早干燥。
3、自流平对基面要求较高,基层不得有松散的混凝土、油脂、杂物。大面积空鼓应暂停施工先联系项目负责人人处理好空鼓再施工。原垫层所留分隔缝需用修补砂浆或丁基胶带进行封闭再施工。
4、自流平施工时不允许间断或停顿,应连续浇筑,两次浇注间隔应在10分钟以内,以免接茬难于消除。
二、地暖基层
当基层铺设地暖盘管时,如隔热层为泡沫板或发泡水泥,应使隔热保温层与基层地面、地暖管与隔热保温层结合牢固。确保填充入厚层自流平水泥后,隔热保温层与地暖管不致发生漂浮。具体措施可采用如下办法:
1、采用粘结砂浆前期固定隔热层与其基层、地暖管与隔热层;
2、正式施工前一天,使用厚自流平水泥薄涂的方式,固定隔热层与其基层、地暖管与隔热层;
3、对于没有防水要求的基层表面使用嵌套式钢钉固定地暖管;
4、采用预制角铁,于施工前紧固门口结合处等部位。
三、界面剂涂刷
在刷第二遍界面剂之前和自流平施工之前,要求界面剂表面干燥,界面剂施工时应保持良好通风。
对于特别干燥、吸水能力超强的基底要多涂刷一遍(达到三遍)。当地暖隔热层为保温板时,不须涂刷界面剂。
四、养护
施工完成后的厚自流平地面,应在施工环境下养护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养护期仍需关闭门窗,封闭施工现场。避免强风气流(如穿堂风)和其他工种施工震动等不利因素影响施工效果。当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厚层自流平找平施工
㈥ 无土栽培成为新趋势,给农民到来哪些影响呢
发展无土栽培有何现实意义?
1)、生产安全、优质园艺产品需要
由于人类的扩张活动与奢侈的物质生活消费,给大气环境和耕地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农业本身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严重伤害土壤微生态平衡,土壤质量下降,生活在土地上的动植物、昆虫正面临生存挑战!植物生长不健康、病虫害加重、防控成本增高、食物不健康、质量安全隐患日益显现。
5)可获得优质、高产、安全产品
无土栽培温室设施环境可控,栽培设施系统及根部营养、水分、PH、含氧量等理化指标可控,可以根据高产、高品质或特殊保健功能的需求进行调控栽培。同时可以避免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侵扰,使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控制,获得稳定、优质、高产、安全的园艺产品。
㈦ 请问水泥漆怎么施工
一:打底
仿水泥漆一般是做在面积比较大的墙面上,所以基层还是需要处理,但是由于防水泥漆其本身的特性,对于基层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只要批好腻子,做好抗碱底漆就可以了,腻子直接平批,而抗碱底漆直接满墙喷涂。
在基层处理好以后,用批刀直接在墙面批刮仿水泥漆主材,批刮方法基本和批刮腻子差不多,但是如果有纹理要求则要根据纹理不同,批刮力度则不尽相同。
三:做好保护剂
在仿水泥漆主材干透以后,在表面喷涂一层保护漆,能够起到增加手感,保护水泥漆本身以及增加观感亮度等作用!
㈧ 大量西瓜怎么存放
(1)沙藏保鲜
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西瓜保鲜40~50天。具体方法:选择通风透光的房屋,打扫干净,用细河沙垫70厘米厚,抢晴天的傍晚或阴天采收七成熟的西瓜,要求瓜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每个西瓜留3个蔓节,在蔓节两端离节33厘米处切断,切口立即蘸上干草木灰。每个蔓节留1片绿叶,将西瓜排放于沙床上,再加盖细河沙,盖过西瓜5厘米厚,让3片瓜叶露于沙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搬运西瓜时要轻拿、轻装、轻放;二是沙床只能贮藏1层西瓜,防止压伤;三是每10天用磷酸二氢钾5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追肥;四是表面的沙子干燥时应适当喷水;五是当天做沙床,当天采收、运输、贮藏。
(2)臭氧保鲜
选择瓜秧健壮、瓜形端正、无病斑、六七成熟的西瓜,剪掉秧蔓,避免震动或磕碰,运到贮窖内。窖内先进行消毒,西瓜要分级存放。西瓜要用柔软的草垫垫起,不要直接接触地面或塑料薄膜,西瓜上面覆盖松软的草袋,防止灰尘及水珠落到瓜上。贮藏期间温度保持在4℃为好。随着昼夜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保暖层。150千克西瓜1昼夜需要20克臭氧,每隔12小时施放1次,每次15分钟,每次施放10克。隔5天戴干净手套轻轻将瓜翻动1次,发现病瓜及时挑出。
(3)空房贮藏
选择阴凉通风的空闲房屋,用40%的福尔马林150~200倍液消毒。同时,入贮西瓜的果柄、果皮也要进行涂抹消毒,然后喷洒1次6%的硫酸铜溶液。存放时在地面上先铺1层消过毒的芦苇,然后将西瓜单层摆放,房间门窗白天关上、夜晚打开,保持室温15~16℃、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地面干燥时可适当喷水。
(4)地窖贮藏
选择地势干燥、土层结构较坚实的地方,挖1个上口小、下面大、形似葫芦的地窖,深约3米,底部整平垫上1厘米厚的细沙,用200倍的氧化乐果和150~2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然后趁凉将瓜入贮。沿窖四周按西瓜生长的原来姿态分层摆放、中间留出空间以便检查和装卸。窖口规格为1米见方并略高出地面,用支架撑起遮阳物用于遮阳、防雨。窖温保持在15℃左右,窖内二氧化碳浓度为2%~4%。用此法贮存,保鲜可达3个月。
(5)硅橡胶薄膜集装袋贮藏
集装袋是由0.15~0.18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做成的封闭袋,上有一定面积的硅橡胶气体交换窗,对二氧化碳、氧气等有较高的选择通透能力,使集装袋内保持一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并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对不同品种和熟性的西瓜,只要调节硅窗,即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用这种方法保存西瓜,既简化管理又可提高贮藏效果,而且成本低。用这种方法保存西瓜,简化管理又可提高贮藏效果,而且成本低。
(6)盐水保鲜
选取成熟的中等大的西瓜,放入浓度为15%的盐水中浸泡,然后捞起晾干,再密封在聚乙烯袋里,藏入地窖。也可在窖里设置木板做成集装箱,将西瓜放入箱内。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西瓜的保鲜期达1年。
㈨ 短篇暖心小故事_温暖的小故事精选
不单单小朋友喜欢听 故事 ,很多大朋友都喜欢听故事。那些暖心的小故事有什么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短篇暖心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短篇暖心小故事篇1:载不动的父爱
冬夜,山高月小。我摸进采石场,跟父亲直说:爸,我不想读书了,这事,我想了好久了。
父亲听后只问了一声:肯定了吗?是担心没钱供你上大学吧?爸这条命还在!
我捡起扔在地上的行李,执意转身。
砰!父亲狠狠地将羊角镐砸在一堆石头上,火星四溅,他瘦小的身子渐渐地矮了下去。走了好久,山谷里仍可听到父亲如狼一般的号叫。
我的家乡,贫瘠而苍凉,山连山,石挨石。我亲眼看见过父亲的采石作业。随着火药吼过,石雨落尽,父亲戴着安全帽,从岩石下钻出来,硝烟远未散尽,父亲就冲进了战场,抢着搬运石块。一天下来,父亲仿佛是从石灰坑里跳出来的,浑身白霜。多年积劳成疾,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哮喘、风湿、静脉曲张等疾病。每次回到家中,我最不愿面对的就是父亲那双手。那双手,在与石头的对撞中,早已茧痂累累,一到冬天,就绽开一道道血口。
父亲每一次将血汗钱交到我手中时,我的心就会隐痛好几天。高三上学期,我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尽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学校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考出去,父亲怎么办?弟妹们怎么办?最后,这如山的沉重,使我选择了放弃。
一个人到外地打工,离家乡几千公里,梦里,尽是父亲佝偻的背影。想到此,我拼命地挣钱,只要能挣钱的活儿我都干,往往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每一次睡下,我都有一种虚脱的踏实。我想,父亲迟早有一天会理解我的。
哪知,就在我赚钱正欢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严重营养不良,一个雨夜,我天昏地暗地加班到凌晨,最后起身时,眼前一黑,咚地栽倒在水泥地上。工友送我去医院,一检查,我得了急性肝炎,并伴有腹水。那些恐怖的夜晚,我睁着失神的眼睛,望着病房惨白的墙。辛苦赚来的钱,像流水一样漂去。我才知道,贫穷这两个字眼儿,在穷人的眼里是多么地可怕!
多想,在死之前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看一看他苍老的脸庞,然后,怀着一种麻木的刺痛,在父亲怀里安静地死去。可是,我不能。我不想告诉父亲,我不能让他承受这一打击。医院渐渐减少了用药,我只想挨一天是一天。
一天清晨醒来,我看到了父亲。几个月不见,他显得更加瘦小。原来,父亲接到了公司打给他的病危电话,带了几个叔父,扒了一辆货车,几天几夜没合眼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几天过去,父亲带来的钱将尽,我的病情仍得不到好转。父亲哮喘病却复发了,为了不吵醒我,实在忍不住咳嗽时,就捂着嘴,跑到医院黑暗的角落咳嗽。尽管声音掩盖得很小,却更揪起我一种撕心裂肺的疼。
父亲与叔父们商议,租一辆出租车,将我接回去继续治疗。当父亲背着我出院时,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父亲明显突出的肩胛骨,如两只铁蝶,坚硬如刀。可是,这么多人共乘一辆车,坐不下,而父亲也显然不愿再多花钱租车。
他围着车转了好几圈,最后指着车尾厢对司机说:师傅,我就躺这儿吧,留条缝儿就行。
司机呆了,在他眼里,尾厢只能装一些物品,人可从来没有载过。几个叔父都争着要去,父亲对他们说:我矮小,就我吧,你们照顾好孩子就行了。
临行前,父亲趴着出来,走到我跟前,伸出他粗糙的手握住我的手,说:活着回去,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走好啊!
我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我坚定地回答他,爸,咱们要一起回家,好好的!爸,我这就回去复读,你要看着我考大学,你要答应我!保重,爸!
父亲棱角分明的脸上,掠过一丝苍凉的微笑。
车,静默地,剪开如水的月色。北风,蹭着车窗尖厉而过。司机显然拼尽了全力,他也是在为父亲争取时间。
整整两天三夜,冷风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无孔不钻。连坐在车里面,几个人相偎取暖,都觉得寒冷。我不知道病痛的父亲,能不能挺得住?我与他只隔一层钢板,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不能翻身、不能动弹、不能叫痛,强忍着孤寂、病痛与颠簸。他是在用他的生命抢救我的生命,用他的时间换取我的时间啊!
黎明时分,天色如墨。在一个收费站出站口,警灯闪烁一片。一辆辆车被次第拦下,检查、问证、放行。轮到我们时,警察看车上每一个人的证件。最后,让司机打开尾厢。在警察惊讶的注视下,司机颤抖地打开车盖,父亲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仿佛睡着了一般。一个警察用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摸了摸父亲。父亲呻吟了一声,警察吓得跳了起来,旋即大怒,怎么能这样载人呢?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我这才得知,路上不断有司机与乘客,透过那条生死缝看见了一动不动的父亲,记下了车牌号,并报了警:有人偷运尸体!
警察要罚款。这时父亲清醒了过来,想出来却又不能,在叔父们的帮助下,才将他一点一点拖出。患了风湿与静脉曲张的他,双脚不能沾地,只有靠两个叔父的手勉强搀起。显然,父亲不能动弹的原因,是昏过去了,失去了知觉!
父亲凝望着我,嘴唇哆嗦,第一句话就是:求求你们放行吧!只要救活我儿子,我死不死无关紧要,这事与司机没有关系,我给你们跪下啦!求求你们这些好人了!一阵刺痛袭击了我,我大叫一声:爸!许多人背过脸去抹泪,旁边的女人感动得哭泣起来。
闪道!出发!
一名警官高亢地命令。他亲自出动了一辆警车,载上我的父亲,嗖的一声,风驰电掣地将一切抛远。透过反光镜,我看着那些晨风里的警察们,伫立在那里举起了手臂,为父亲行礼。
我与父亲,没有违背从德州出发前的约定,都活了下来。第二年,我考上了一所一类大学。走时,山中开山炮仗一声一声直插云霄。群山,淹没在我的泪水里。从这一天起,我开始了真正的新生活。
短篇暖心小故事篇2:你的背影两场秋雨过后,秋天的意味渐渐浓了。天高了,云淡了,收割后的麦田里谷茬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树叶和花儿凋落了,融进泥土里,回归成树根的养料。
每年的这个季节,风儿吹过,发梢起落着凉湿的味道,我穿过清晨的薄雾,心中怀着某种亘古的思念与秋天的气息一起呼吸吐纳,此时我总会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
父亲这个称谓,已经十二年缄口。
与父亲最后相处的时光,正是深秋。当我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一天天飘落了绿叶,再一次用光秃秃的树枝召示着世间生命无常的轮回时,父亲撒手人寰。但岁月的侵蚀剥落,你从未从我的生命里淡去,你的背影,在我心灵的书签中日益清晰明彻。
三十年前的那个秋天,一定离你很远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人生中,你第一次教我说谎话的情景。
那年我六岁,秋雨绵绵的清晨,刚刚入学几天的我支气管炎又犯了,高烧稍退,你送我去上学。我恹恹地伏在你的背上,你一手搂着我,一手撑着厚实的黑伞,艰难地攀爬在陡滑的泥土坡上。那是我们那个小小的乡村每天清晨最热闹的路段,附近农村生产队的牛群和中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要混合在这里急匆匆攀向新的一天。一遇到下雨天,泥土坡上新鲜的牛屎与糊状的泥巴被牛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踩踏搅拌,异常陡滑,你背着我,努力撑着大伞,一步一滑往上攀。快要到坡顶的时候,路稍微好走些,你为了让我分享胜利的喜悦,总是故意装出一步三滑惊险夸张的样子逗我开心,父女俩亲密的笑声在湿漉漉的清晨把小路两旁的玉米林拨动得刷拉刷拉直响,我忘记了生病的难受,忘记了马上就要面对教室里老师挥舞着粗粗的教鞭,打在同学身上啪啪的响声下我不敢抬头的压抑、恐惧和不安。那一刻,我依赖着你,在我生命的记忆里从此烙下了永恒的温暖的印记。在成长的岁月里,不管遇到怎样的寒冷和恐惧,你总和我在一起。
把我背到课堂门外,你已是气喘吁吁,把挂在脖子上的花布书包斜挎在我的胸前,在我临要进门时,你又嘱咐:三儿,如果老师同学问起你,可莫再说是爸爸背你来的,就说是自己走来的,记得吗?为什么?我不解地瞅着你的眼睛,事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教我说谎?你黑红着脸,鼻尖冒着汗珠:傻妞,不这么说,他们会愈发欺负你的。阿爸不能时时守着你,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懂吗?我不懂,一向要求我们做人以诚实信义为本的父亲,今天居然教我说谎!你这是怎么啦?因为不安,我感觉心更慌了,于是我又哭了,眼泪噗噗地掉下来。我不想说谎,我知道我的谎话一定会轻易就被老师识破,那样,天天打在同桌头上、脸上、身上、手上的教鞭就会落在我身上,那个不会写字、不会算数却壮实骄蛮的女同学,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嘲笑和欺负我。
你笨拙地替我擦去泪水,耐心地说:憨姑娘,这句谎话不是要骗人,更不会伤害到别人,只是要保护好自己,懂吗?我泪眼婆娑地仰起头看着你的眼睛,在心底试着寻找勇气,你温暖的眼神渐渐熨平了我皱巴巴、湿答答缩成一团的心,于是我朝你点了点头。你拍拍我的肩膀,站起身来,高兴地说:快些进去吧,老师要开始讲课了。说完便扭头大步走开了。走到校门口的大椿树下,你转过身来,朝我伸出大拇指,笑着点了点头。我看着你坚定的背影,鼓起勇气转过身,推开了教室的木门……
三十年前的那个秋天,我用你教我的谎话,战胜了胆怯和懦弱,跨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
你大步走向校门口再转身回头朝我伸出大拇指冲我点头微笑的身影,从此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在人生的每一道坎上,都会在黑暗中闪现出来,给我面对和坚持的勇气。
一桩桩旧日往事,如一幕幕黑白电影场景,在欢喜团聚的时候浮现,在忧郁无助的时候想起,时间愈久愈清晰。
我从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天气一变化就感冒发烧。多少回夜深人静之时,刚刚从矿井下夜班回来的你背起高烧不退的我,踩着黎明的狗吠,急促的蛙声,敲开赤脚医生的家门,给我寻医问药,从不知疲惫,从不曾抱怨。每一次,都要几经折腾,等我烧退了,能喝下几口你精心熬制的米粥了,你才松下一口气,倒在地上的凉席上沉沉睡去。
你从不轻易打我。你总是给我百分之百的信任,给我正确的引导,给我永远的支持和依靠。多少次受了委屈,我不想让你看见我红红的泪眼,总是习惯从你的背后走过来,伏在你的背上,掩住泪眼,让眼泪滴落在你宽厚的背上。你的背,承载了我多少的委屈和伤心,多少的爱和依赖。
我渐渐长大了,你慢慢老了。
我渐渐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我以为我完全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站在你的角度的顾虑、建议和关爱,你透视未来的忠告,都成了不合时宜的羁绊。我开始反感你的束缚和干涉,开始厌烦你的絮叨和劝导,我开始用很决绝的方式与你敌对,在激烈的争吵中我口不择言地伤害了你,你手掌落在我的脸上,重重地烙下了你气极的愤怒。惊愕和伤心让我一言不发调转身子摔门而去,长达一年不曾踏进家门,留下你独自一人面对伤心和无奈。
我曾是你最偏爱的孩子,你那一耳光打在我的脸上,让我猝不及防,而我长达一年负气报复的出走,不也正如一记狠狠的耳光打在你的心尖上,那又让你承受了怎样的伤心和沮丧?!
你曾伤心地说再不疼我这个不孝的女儿,权当没生养过我。可是,当我突然走进家门哽咽着叫了你一声:阿爸……你看着我,半晌无法言语,我看见你眼中涌起的泪光,千般言语拥堵了你的咽喉,你只说了一句:我的三儿咋瘦成这样?!
你瞬间做了妥协,所有的要求都变成了只要你好好的就行。记得你说完这话,就要转身走向卧房,我从背后拉住你的衣角,伏在你的背上泪如雨下。
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我习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想你。想你在阴雨连绵的夜晚,在温暖的家里给我们讲的那些诙谐离奇的 民间故事 ,给我们讲你童年、少年时辛酸坎坷的往事,我们围着小小的烛光,时而笑得前仰后合,时而为你辛酸曲折的遭遇而泪光点点;想你在停电的夜晚,搬张小桌子,在院子的月光下给围在身旁的我们拉二胡,吹笛子,你灵巧的手指拨拉点提,一曲曲美妙动人的曲子在月光下回旋起伏,有的俏皮欢快,有的悠扬婉转,我们在银色的月光下尽情地手舞足蹈;想你在和妈妈吵架后带着我避到大山深处,砍柴、找草药、采野菜、摘果子,随手拈来一片树叶,吹响诙谐的曲调逗我和你自己开心;想你偷偷把几粒香甜酥脆的鱼皮花生藏在怀里,回到家一脸神秘地悄悄摸出来给你的三屁虫;想你在那些极其困难的日子里,每逢发了工资必定买了好吃的,一个人忙里忙外为我们烹一桌子的好菜,看着我们姊妹四人吃得像小猪一样香甜,在灶台上忙活着的你,总是开怀地哈哈直笑。
可是,爸爸,为何你从未入我的梦来?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你骤然入我的梦来,反反复复,那么清晰,那么真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我都分不清身在何处,今夕何夕!总以为,你仍在那间侧房里安睡,醒来了,还会拖长了声调地唤我三儿……总以为,你只是去了远方,在某个雨后湿润 清明 的傍晚,你还会拄着拐杖跨进家门来。
最后的日子里,你的病情急剧恶化,家人商议把你移到矿部医院,亲友们把担架上的你抬出家门时,我站在门口万般的不忍不舍,我颤着声音轻唤几声爸爸,你张眼看了看我,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来,两行老泪淌了下来,我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我知道你是放心不下一直体弱多病又正怀着身孕的我,怕我伤心过度伤了身子;我知道你是割舍不下你一生竭尽全力用生命呵护的妻子儿女,怕他们从此在心灵上孤苦无依,失去依托。
我倚在门栏,看你躺在担架上,被众人抬着往漆黑的深夜渐行渐远,那些杂乱沉重的脚步踩过我慌恐的灵魂,那一夜,家对你而言,是一种生死的不舍,对我而言,是从此少了艄公的船,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夜,再不会有完全可依托和信赖的安宁。
爸爸,如果时光可以倒转,就让我穿越一回,回到一生坎坷的你的身边奉孝膝下,再不离开。
爸爸,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生命的一部分,去换取与你在人生路上长一点,再长一点的相依相伴。
家门前,那棵你亲手种下的决明子已是枝叶茂盛,纯白的花瓣衬着嫩黄的花蕊,清新明媚,淡淡的香气在院子里静静牵曳摇荡,我们在院子的阳光下嗅着花香,笑容温暖。
爸爸,你其实,从未远去。
㈩ 杨树菇的栽培方法有哪些
(一)日本瓶栽法 杨树菇在日本主要采用瓶栽法,以下介绍日本杨树菇主要产区爱知县的栽培方法。
日本以瓶口直径62~68毫米、容积850毫升的聚丙烯塑料瓶为栽培容器进行瓶栽;台湾地区采用太空包栽培法;国内主要采用袋栽法。在栽培方式上可进行室内床架栽培,室外畦床栽培,或用二段出菇法,即室内床架培养,当袋内菌丝长满后,移到室外埋土出菇,其软化栽培法与金针菇相似。
1.培养料配方 杨树菇栽培原料一般采用柳杉、扁柏、山毛榉、菩提树、铁杉、鱼鳞松的木屑,以前4种,尤其是前2种的效果最好。木屑中需添加一定数量营养添加剂,常用的是米糠、麦麸或玉米粉,其中以木屑、米糠较为理想,配方组合为柳杉或扁柏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10∶3。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pH6。
2.装瓶、灭菌 栽培容器采用800毫升聚丙烯塑料瓶,装料后,连瓶重530克左右。采用装料1千克的聚丙烯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虽然装料多,可出大型菇,但单位重量培养料的产菇量低于瓶栽。配料后,当天必需装瓶灭菌。培养料采用常规操作方法装瓶后灭菌,灭菌用高压、常压均可。高压灭菌在125℃条件下维持50分钟,取出菌种瓶;常压灭菌则在98℃下维持5小时左右。
3.接种 灭菌后冷却一夜,待料温降至20℃以下再进行接种。接种在消毒过的洁净室进行,每瓶接种木屑菌种20毫升。因杨树菇菌丝生长较慢,故接种量宜稍偏大,并使菌种从接种孔进入培养料的底部。接种后用棉塞封闭瓶口。
4.菌丝培养 在温度23~25℃,相对湿度70%以下条件下培养20~25天(1千克装塑料袋要培养40~45天),菌丝在容器内长满。接种初期因菌丝生长缓慢,要防止杂菌污染,在通风换气时,要防止空气强烈扰动。在接种后的前两周要经常检查菌种瓶,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5.搔菌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为使菇蕾萌发整齐,需要进行搔菌。在培养后30天内进行搔菌者出菇量显着增多,超过30天则易使菇蕾推迟出现,并易枯死,培养料变干。为此,适时搔菌是很必要的工艺环节。
6.出菇 搔菌后,将栽培瓶移入出菇室,在瓶内倒入一杯清水,放置一昼夜后将多余的水倒出,盖上湿报纸使其萌蕾。出菇室应控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90%,光照300勒克斯左右,此后注意通风换气,使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400微升/升(0.04%)。在上述管理条件下,经5~10天,培养料表面形成菇蕾。
菇蕾形成后,控制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300~5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在300微升/升(0.03%)以下。
随着菇蕾长大,要立即将报纸去掉,再经5~7天即可采收。为了得到菇柄长、菇形好的子实体,在子实体生长期可在瓶口套上比口径稍大的纸套或塑料筒,这样有利于保温保湿,增大局部小区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菇柄生长的目的。在气温较高时,瓶口宜套松些,以免瓶中温度过高,而致幼菇腐烂或萎缩。
第一批菇采收时间约在搔菌作业后的15天左右。采菇后要进行再次搔菌,再按前述要求管理,第二批菇约在搔菌后20天采收。
7.采收 菌盖长到3厘米左右,菌膜尚未破裂前为采收适期。菌膜破裂,菌褶变褐,开始释放孢子,失去商品价值。瓶栽只采收二批菇,每瓶可采鲜菇100~120克(袋栽每千克培养料可收鲜菇200克左右)。日本的杨树菇主要鲜销,用装100克鲜菇的浅盘上市。
(二)中国瓶栽法
1.栽培季节 杨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子实体形成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在选择播种时间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播种前期要有利于菌丝生长,后期有利于子实体形成;二是要尽量选择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减少污染杂菌的机率。总之应因地制宜,确定好播种期。
杨树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其子实体在夏季或冬季也有少量发生,但在人工栽培时,应选择出菇温度在20~25℃的季节来安排生产。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每年可安排两季生产,春季栽培在2~3月接种,5~6月出菇;秋季栽培在7~8月接种,9~10月出菇。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生产时间可稍推迟,春季栽培安排在3~4月接种,秋季栽培在8~9月接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北南气象条件有很大差别,因而在选择栽培季节时,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来决定。以四川地区为例,春季播种适宜选择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气温还比较低,日平均气温在13~18℃,空气中的杂菌含量也较少,此时播种不利于杂菌的生长与繁殖。菌丝体发育成熟时,正值6月中下旬,此时的气温已达25℃,是出菇最适温度,并且四川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昼夜温差最大,经常会出现昼夜温差接近或大于10℃的时候,有利于杨树菇子实体的形成。秋播时间宜选择在8月上旬,此时温度较高,菌丝生长迅速,但此时空气中杂菌含量大,高温季节也利于杂菌的生长繁殖,所以秋播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杂菌污染,灭菌时间可适当延长;无菌室、接种箱应彻底消毒,菌丝培养室要采取防治虫害滋生的措施。待到9月上旬菌丝体生长发育成熟时,气温已下降至23~25℃,又是杨树菇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到10月下旬温度降到18℃以下时,三茬菇已采收完毕。据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秋播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到应采收第二茬或第三茬菇时,温度已太低,子实体不能正常形成,影响产量。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一年中除12月至翌年2月的寒冷季节不出菇外,其他季节都会出菇。秋冬季节生产的菌袋,在寒冷的冬天因气温过低未能出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因此,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都可袋栽。
广东地区,一般从9月下旬至翌年6月中旬均可出菇(7~8月栽培时,台风或下雨气温较低时,子实体可顺利形成),在气温较低的1~2月,栽培室要适当保温。在山区高海拔地区,夏季亦可栽培。
2.栽培场地选择和消毒 瓶栽杨树菇通常在室内进行栽培。根据一般菇房的建造原则选址,即选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水源,易排水,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建造简易菇房,结构以砖瓦建筑为最好。菇房要求通风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地面以水泥地为最好,四周墙壁用石灰粉刷。
只要通风条件好、近水源的闲置房屋及人防工事,都可用来栽培杨树菇。也可在大田用木竹或钢管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大棚内再套小弓棚,大棚先覆薄膜再加盖遮阳网,这种菇棚不但有利出菇期保温、保湿,且能满足杨树菇所需的一定散射光照和良好的通气要求。大棚搭建好后,在四周要挖深约20厘米的排水沟,棚内做1米宽、深10厘米的畦作菇床,经消毒后备用。
菇房内应设置床架。床架可用竹、木、金属材料搭成。床架宽45~50厘米,层间距60~65厘米,3~4层,架长2~3米。床架之间留一定的通道,便于管理。
菇房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硫磺熏蒸消毒法 先将菇房密封好,然后点燃硫磺熏蒸过夜,每立方米体积用硫磺15克。
(2)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消毒法 先将菇房密封好,每立方米体积用5克高锰酸钾,加入10毫升甲醛熏蒸过夜。甲醛的杀菌力强,但杀虫效果较差;甲醛刺激性很强,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防护。
(3)石炭酸喷雾消毒 用浓度5%的石炭酸溶液50克,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进行室内喷雾消毒。
(4)波尔多液喷雾消毒 用0.5千克硫酸铜,加1千克石灰,再加48.5千克水混合,进行室内喷雾消毒。波尔多液应随配随用。
3.栽培瓶的选择 瓶栽杨树菇,宜选用广口塑料瓶或浅色玻璃瓶,不宜采用瓶口太小的菌种瓶或容量为500毫升的罐头瓶,瓶的容量以600~700毫升为宜。
4.培养料配方 杨树菇多着生于材质疏松的阔叶树上,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尽可能多地收集诸如杨、柳、榆等阔叶树的木屑,或利用木材加工的角料、树桩、剃枝加工成木屑;此外,苹果、桃、梨、杏、李等果树材质也可使用;其他材质较硬的阔叶树经加工后可掺混使用。上述原料均要求新鲜、无霉,如属鲜材加工,应于加工后即时暴晒处理,干材加工后即可贮存备用。另外,生产中也可使用棉籽壳作栽培原料,或在木屑中按一定比例掺混棉籽壳,实际效果也很好。由于棉籽壳碳氮比十分适于杨树菇菌丝生长,故不必人为过多调整;棉籽壳资源匮乏地区可少掺或不用,但使用纯木屑栽培时,就应较认真地调整其碳氮化,并且需相应提前生产时间,给发菌留足时间,否则易拖延出菇,耽误生产计划。此外还可利用玉米芯、甘蔗渣等作栽培原料。
为给杨树菇菌丝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有机营养,配料时必须添加一些有机碳、氮类速效营养物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择米糠、麦麸、玉米粉、豆饼、蔗糖等辅料。有研究报告指出,米糠对杨树菇子实体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配方中要严格控制含氮量,据黄书文试验培养料中加麦麸30%、玉米粉5%,比加麦麸15%、玉米粉5%的出菇时间要推迟一个月,麦麸适宜用量为20%。此外,为使基料营养全面、均衡,易于菌丝吸收利用和保证其健壮、旺盛的生长,还需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以作为主要原料的补充,一般可选择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等材料。
以下所推荐的为生产实际经验配方:
(1)棉籽壳84%,米糠10%,麦麸5%,石灰1%。
(2)棉籽壳50%,杂木屑34%,米糠10%,玉米粉5%,石灰1%。
(3)棉籽壳40%,玉米芯44%,米糠10%,玉米粉5%,石灰1%。
(4)杂木屑30%,棉籽壳43%,麦麸20%,玉米粉5%,糖1%,碳酸钙1%。
(5)棉籽壳52%,阔叶树木屑26%,麦麸19%,糖1%,石膏粉1%,石灰粉1%。
(6)棉籽壳30%,阔叶树木屑48%,麦麸19%,糖1%,石灰粉1%,石膏粉1%。
(7)棉籽壳48%,阔叶树木屑12%,茶籽壳12%,麦麸20%,玉米粉5%,石膏粉1%,糖1%,磷酸二氢钾1%。
(8)棉籽壳83%,麦麸10%,玉米粉2%,黄豆粉2%,石膏粉1%,糖1%,过磷酸钙1%。
(9)棉籽壳84%,麦麸10%,黄豆粉1%,玉米粉1%,尿素1%,石膏1%,过磷酸钙1%,蔗糖1%。
(10)棉籽壳36%,木屑40%,麦麸15%,玉米粉3%,黄豆粉3%,石膏1%,过磷酸钙1%,蔗糖1%。
5.拌料、装瓶和灭菌 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适宜培养料配方,按配方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面干态混合均匀,再加水翻拌。如用棉籽壳为栽培原料,需提前2~3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便水分渗透均匀。但在高温季节拌料时,要适当缩短堆料时间,以免发酵变质。配料时,预先将糖溶解于水中,在水泥地面铺上木屑,均匀地加入麦麸、玉米粉、碳酸钙,再撒入调湿好的棉籽壳,混合均匀,洒入糖水,调节含水量。
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左右,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珠形成但不滴落为度。由于培养料的物理性质和干燥程度有很大差别,其含水率和持水率有较大差异,故实际用水量往往变化在1∶1.3~1.5之间,即每100千克干料需用拌料水130~150千克之间。故拌料时其用水应分多次逐渐加入,先用拌料水总量60%~70%拌料,以后逐渐补充用水至适宜。
拌料后将培养料堆积30~60分钟,翻堆2~3次,使之充分拌匀。装瓶之前,应将培养料过筛,除去杂质以及未拌匀的团块,并可使培养料疏松。然后将配好的培养料拌合均匀后装入栽培瓶内,上下松紧一致。生产规模不大时可用人工装瓶,大批量生产应用装瓶机装瓶,可提高工作效率,并可改善装瓶质量。然后洗净瓶口和瓶壁,用木棒在瓶中央打一孔,孔径1~1.5厘米,孔深约为瓶深的2/3,用牛皮纸封住瓶口,如有瓶盖,则盖上瓶盖。将装好的栽培瓶置于高压锅中,在0.15兆帕压力灭菌90分钟,若用土蒸锅常压灭菌,应在水沸后蒸6~8小时。
接种前,应对菌种进行挑选,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螨害。菌龄越短越好,菌丝刚长满瓶的菌种萌发力强,可有效控制污染。菌丝长满10天内使用较好,超过15天开始老化,25天以上不可使用。
杨树菇发菌期长,抗污染能力很弱,因此接种要求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最好采用接种箱接种,若采用无菌室接种,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法取红枣大小一块菌种,接入栽培瓶中,固定在接种穴上,迅速封好瓶口。若在灭菌过程中牛皮纸已破裂,应换用灭过菌的牛皮纸,以免发菌时污染杂菌。
6.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栽培瓶移入事先清扫、消毒过的培养室的床架上进行发菌管理。杨树菇菌丝吃料较慢,所以发菌初期就要注意保持培养室清洁、干燥和定时通风换气,要互换菌袋(瓶)的位置,以利发菌均匀一致,发现有污染杂菌的菌袋(瓶),要及时拣出拿到室外进行处理。
在发菌期间,要针对不同栽培季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春季栽培,由于气温较低,可进行适当加温,温度控制在24℃左右;秋季栽培,由于气温较高,栽培袋的排放应互相间隔1~2厘米,有利于散发菌丝生长过程所释放的热量,降低料温。发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在菌丝生长旺盛期,每天开门窗1~2次通风。应指出的是在杨树菇菌丝生长阶段应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实践证明,发菌期给予适当的散射光能显着缩短生产周期;若发菌期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产周期将会显着延长,甚至还会影响产量。
7.出菇管理 菌丝体在15~25℃室温下,35~40天即可长满瓶。菌丝长满后继续培养10~15天,当料面开始吐少量黄水,菌丝体由纯白色变成微带褐色时,表示菌丝体已发育成熟,很快就要转入生殖阶段即出菇阶段。这时应取下封口的牛皮纸,进行催菇处理。催菇的方法是将冷水直接喷射到栽培瓶表面,使菌丝体尽可能多地受到冷水刺激。用冷水喷射既可使菌丝体受到冷水喷射时的机械刺激,又可因冷水的作用受到温差刺激,起到搔菌的作用。催菇时室温应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90%,光照度25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04%。经8~10天,培养料表面长出原基。然后将室温调至18~20℃,相对湿度85%~90%,光照度250~5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03%条件下培养。菇房地面应每天喷水两次,保持地面湿润。菇蕾刚形成时,喷水量应适当减少,以免菇蕾腐烂。子实体生长期要求大量的氧气,菇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菇房的湿度不能高于32℃和低于15℃,在上述条件下,约5~7天子实体生长成熟。
8.采收 杨树菇子实体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标准是当菌盖刚刚展开,尚未弹射孢子时进行。若采收时间太迟,菌柄会自动脱落,导致整株落在地上,影响商品价值。杨树菇的孢子为铁锈色,孢子数量很大,大量弹射孢子时再采收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产品的外观。
采摘时,用手握住菌柄,旋转栽培瓶将其采下,注意不要拔断菌柄或损伤菌盖。第一潮菇采收后可进行再生菇出菇管理,其管理方法参见袋栽。
杨树菇子实体有明显趋光性,因而可利用这一特性,在瓶口套纸筒遮光进行软化栽培,其操作方法与瓶栽金针菇相同,可以得菌盖较小,菌柄较长且脆嫩,颜色较浅的优质商品菇。
(三)室(棚)袋栽法 室(棚)内袋栽杨树菇是我国目前普遍的栽培方式。根据商品生产目的不同,在栽培袋(菌袋)规格的选择,出菇方式上有一定差别。如产品用于外销或进入超市,多选用规格稍大的栽培袋(如17厘米×33厘米),装料多,营养充足,保水性好,可采收两潮优质商品菇;如用于内销或作为深加工原料,一般选用规格稍小的栽培袋(14厘米×38厘米),可缩短发菌时间,延长采菇期。前者多采用立式出菇,出菇整齐,菇形好,柄直立,商品质量高;后者多采用卧式出菇,由于杨树菇子实体生长时具正向地性、向光性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子实体往往向上弯曲,并且在采收过程中,菌盖极易脱落,商品菇比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卧袋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在同样大小的菇房(棚)内,投料量几乎是立袋出菇的2倍,生产管理也比较方便,很适合一般生产者采用。
室(棚)内袋栽杨树菇的生产季节安排,菇(棚)建造的要求与消毒,均可参考瓶栽的有关部分。
1.培养料配方 袋栽与瓶栽的主要区别是栽增容器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工艺上的某些变化,其生产原理并无区别。因而其栽培基质的选择和培养料配方均与瓶栽相同。
袋栽的培养料配方除参看瓶栽的各种配方之外,被推荐生产上使用的还有以下各种配方。
(1)棉籽壳30%,杂木屑40%,麦麸18%,茶籽饼(或豆饼粉)6%,玉米粉5%,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硫酸镁0.5%。
(2)棉籽壳80%,杂木屑18%,蔗糖1%,碳酸钙1%。
(3)棉籽壳(或杂木屑)77%,麦麸(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硫酸镁0.5%。
(4)棉籽壳55%,废棉30%,麦麸10%,玉米粉5%,或另加蔗糖1%,石膏粉1%。
(5)棉籽壳39%,杂木屑39%,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或另加普钙0.5%。
(6)棉籽壳(或杂木屑)39%,草粉39%,茶籽饼20%,蔗糖1%,石膏粉1%,或另加普钙0.5%。
2.培养料配制 按上述配方称量配料,加水拌合,并上堆闷料。建堆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料充分吸水和软化,尤其使用木屑基质,短时间内其水分难以渗入颗粒内部;稍加堆闷后,其木质膨松,组织内外水分流动均匀后再适量加水,方能使其真正达到适合的含水率,其次,配方中即使采用较松软材质的木屑,在装袋时木屑颗粒的尖端也很容易将塑料袋扎破易导致杂菌污染,因此拌料后稍加堆闷是很有必要的。堆闷时间,气温在25℃左右时以2~3小时以内为宜,过短则难以达到上述目的,过长则易使培养料败酸,堆闷结束后,摊开料堆,使某些有害气体得以散发,酌情喷水并拌匀,一方面使料降温,一方面补充堆闷时散失的水分。补水量应根据拌料时加水数量及材质情况以及堆闷温度、水分流失等具体情况确定。配制合格的培养料,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出即可,因木屑持水力强,不可连续滴水否则很易超过65%含水率,导致菌袋通透性差,发菌不良。
3.装袋、灭菌 装袋可采用人工装料或用装袋机装料。栽培袋通常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0.05厘米(14厘米×38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只适用于常压灭菌)塑料袋。先在袋底装一层培养料,夯实;然后插入一支直径为2厘米的锥形木棒或塑料棒,边装料边压实;装料高度15~18厘米,压平料面,旋转拔出木棒。这样就在料中留下一孔,以利菌丝上下一起生长,缩短发菌时间。
装料后,清洁袋口,套上塑料颈圈,加塞棉塞。圈的直径4~5厘米,高约1.5厘米。卧式栽培两端出菇,封口。或用三角折叠法封闭袋口。
袋装通常采用常压灭菌。除黄伞栽培中所介绍各种灭菌方法外,在大批量生产时,还可采用“灭菌包”的方法进行灭菌。其方法为:在空地上用铁、木材料搭建一放置料袋的架层,其体积长×宽×高约为1.5米×1.5米×2米,架层上排放料袋,整个层用双层塑膜罩严,有条件时再罩一层帆布类并用绳类捆扎,使成一自制的软包装型灭菌室。然后使用普通常压锅炉(常压蒸气发生器),向包内通入蒸汽,大约3个小时后料袋间温度可100℃以上,开始计时,约8~12小时后停止供汽。灭菌结束,继之将蒸汽通往另一灭菌包,使成连续生产模式,其灭菌效果与常压灭菌相同。此法适用于规模型、基地型生产。灭菌结束后,该锅炉还可用于产品盐渍加工、冬季室内或菇棚加温等,这是普通砖石结构的常压灭菌灶所不能相比的。
4.接种 将灭菌后的料袋趁热移到接种室,用金星消毒液或甲醛熏蒸消毒。待料温降到30℃后方可接种。每瓶菌种(750毫升)可接种35~40袋。常规操作菌种可放入一部分于孔穴内,一部分在料面,以利菌丝尽快封闭料面,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接种过程中发现袋口棉塞已湿,要换上消毒过的干棉塞。
5.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菌室。生产性栽培一般利用自然温度发菌,无须加温培养。菌袋堆放在架上,堆放厚度一般为3~4层。菌袋也可直接堆放在地上,厚度不超过5层。培菌时应经常检查菌袋中层的温度,若中层温度超过35℃时应立即翻堆使其降温,否则,堆温超过40℃时菌丝就会死亡,导致栽培失败。培菌过程中还应随时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发现污染了杂菌的菌袋应立即清除,以免杂菌蔓延。另外,杨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应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实践证明,发菌期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产周期显着延长,甚至还会影响产量。菌丝体在15~25℃室温下,经28~35天即可长满菌袋。菌丝长满菌袋后,打开所有的窗加大通风,继续培养10~25天,当料面有黄褐色水珠出现,菌丝体由纯白色变成微带褐色或有褐色斑块时,表明菌丝已进入生理成熟。应取下封口的牛皮纸和颈圈,进行催菇处理。
6.出菇管理 杨树菇袋栽的出菇管理,不论采用立式、卧式(墙式)出菇,其管理原则都包括搔菌催蕾,幼菇期管理,成菇期管理,采收、潮间管理等几个管理阶段。以下为立式出菇的管理方法。
(1)搔菌、催蕾 将菌丝已达生理成熟的菌袋移入菇棚,竖立排放在床架。每平方米约可放80袋。室内袋栽杨树菇一般不进行搔菌处理,搔菌时间掌握不好,会推迟出菇时间,菇蕾也会因培养料失水过多而枯死,且易造成污染。但搔菌可使出菇一致,同步性好,潮次明显,便于管理和提高商品质量。搔菌方法是:打开袋口用自制的小铁耙将原接菌种块扒出,并顺手将袋口基料表层厚约0.2厘米的菌皮及基料扒掉、倒出,并将料面压平。应准确掌握搔菌的时间,这是搔菌处理的关键。搔菌时间过早易使新料面招致污染;过迟则因大批分化原基,达不到刺激的作用。准确时间是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个别菌袋已开始分化原基,菌袋两头及中间部位基料空隙有微黄色水珠分泌。如初次栽培不好掌握,可以用计算时间的方法确定,即自接种后50天左右,料面出现大量黄色水珠时进行即可。
搔菌处理后即行催蕾,或不经搔菌打开袋口直接催蕾。催蕾时,控制室温在20~25℃,提高湿度至85%~90%,并在袋口盖上灭菌报纸或无纺布保湿,光照强度控制在250~300勒克斯,根据室外气温情况,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经约3~5天菌袋全部分化出幼蕾。
催蕾时,为有利保湿也可不先打开,就按上述条件进行催蕾,约5~7天,料面有原基出现,待原基长到1~2厘米大小时,拔去棉塞,脱下塑料套环,将料面以上塑料袋剪开进行幼菇管理。
(2)幼菇期管理 幼蕾出现后,即将菌袋拉直袋,气温过低时,应在袋口覆盖纱布或无纺布,使环境温、湿、气处于基本稳定、平衡状态,每天至少3次将纱布喷湿,以利幼蕾分化及生长,但不能使用密度较大的色布或纤布,以免造成二氧化碳中毒或缺氧。幼菇期管理关键是在覆盖纱布后,必须较常规生产增加喷水和通风时间及次数,如遇气压偏低时,以中午前后通风为好,注意适量通风又不影响室温,使温差保持在5℃范围内,不可过大,否则易导致幼蕾萎缩死亡。要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蕾上,否则会造成菇蕾死亡。经约2~3天,菇蕾成长为幼菇,此时需氧量及需水量较蕾期要多,须根据情况实施管理。再过3天左右,进入成菇阶段。
(3)成菇期管理 袋内若出菇过多,可以进行疏蕾使每袋保留6~8株,有利生产优质菇。待菇蕾长至3~5厘米后,增加通风量,每日通风3次,菇房的通气量要随着子实体的发育而增大。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否则易发生死菇。通风时室内空气流动不能过分剧烈,使床面小区保持一定温度二氧化碳,以达到抑制菌盖开张,加速菌柄生长的目的。由于杨树菇的子实体表层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所以为了满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要经常给予补充水分。每天要喷水3~4次。水可直接喷到料面上,以保持栽培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相对湿度过低,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但相对湿度过高,则子实体极易开伞。是否向菇体喷水,应视菇体的干湿情况而定,适当喷雾状水。出菇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