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摇滚乐队的电影有哪些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摇滚乐队的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9-02 18:06:24

㈠ 盘点摇滚乐队电影有哪些,【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iLBfz5PlHTv3bVdVhCbgcQ

?pwd=pyfc 提取码: pyfc

㈡ 有关摇滚乐队的电影

我只知道电影。国外的《摇滚之王》《摇滚之神》《摇滚校园》《金属精神》国内的剧情片,纪录片有好多,《北京浪花》《北京杂种》《头发乱了》《爱噪音》《北京乐与路》《自由的边缘》《后革命时代》等等我电脑里面都有,找不到的话追问,我给你找下载链接。

㈢ 推荐一些摇滚,乐队题材的电影

《后革命时代》国产,2005年,记录中国地下摇滚人的真实生活;
《摇滚吉他梦》美剧,2008年,虚构的美国女白领学琴的故事;
《最后的日子》美国,2005年,根据涅盘主唱柯本生前最后的一段经历改编;
《迷墙》英国,1982年,平克·佛洛依德乐队自编自演,
《工厂女孩》,2006年,美国,设计概论老师给推荐的,我还没看过~
披头士好像也演过电影,想看~

㈣ 求几部有关摇滚乐的电影!

《几近成名》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UvJa2iquOirvhHk1BSkGeA

提取码:16sf

该片讲述了一名15岁的摇滚乐爱好者威廉跟随乐队巡回演出并终于感悟了家庭与生活真谛的故事。2001年,该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和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奖

㈤ 求关于摇滚的电影……

先个人推荐一部:《九首歌》
摇滚与情色的结合,慎入。但是画面十分唯美,看着人心里暖暖的。

以下是拉的。。。。
1、《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摇滚电影,也是摇滚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到电影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实和一部纪录片差不多,因为片中的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台词也只是对音乐的铺垫,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汇集了摇滚乐最早一批乐手歌手的现场演出,并用这些疯狂在现实世界里引出更多疯狂,由于比尔·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实在疯狂,而引起的骚乱又太多,所以在英国众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车》(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贾木许电影作品,这部电影比猫王自己的一大堆电影更能反映其精神实质。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乐评人认定这是摇滚乐坛在十九世纪的最重要损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将个人灵气与音乐结合得叫听者动容,能够将吉他弦变成如人类的舌头,会讲话,会令人开心,落泪。今之这张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制成一张Jimi Hendrix自传式的影像纪录,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乐制作时的认真态度,完全是冲破时空活现眼前。而且也访问了不少乐坛中人,例如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录音师),亦有Hendrix的经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从他们的说话中,皆对这位天才给予极高赞赏,更可看出他们是言出于心。VCD中,当然也少不了收入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着了魔的投入,这里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见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飞在吉他弦线上勾划出灵魂,当今之世,已没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这张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个音乐图监;就算你是初接触这名字,也可从这VCD中对他了解更多。这就是一个音乐必修课,课题是:Jimi Hendrix。

4、《脂粉猫王》(Jaihouse Rock)1957

“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最典型的摇滚电影之一,描叙一个不安分的小子在监狱里迷上摇滚,出狱后成为摇滚红星,后来又蜕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云云。在“猫王”无数连歌带演的烂片中,好歹这还算一部真正描述摇滚乐本身的电影,他的神采也还真的算得上叫人兴奋。

5、《别回头》(Dont Lookback)1967年

这部纪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地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披头四”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现了英国华丽摇滚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时的景象。艺名为Maxwell Demon的华丽摇滚明星Brian Slade预言了自己将死于舞台上,当他的遇刺骗局被揭露后,他的星途就走到了尽头。10年后,原来是Slade歌迷的英国记者Arthur Stuart要发表一篇名为《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文章。影片马上转为多线索模式,从多个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业,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疯狂的美国歌手Curt Wild之间的双性恋经历。很有趣的是,英国出身的伊万·麦格雷戈在这部电影中竟然饰演一个美国本土摇滚歌手,他爆发力十足的演唱,启发了片中的英国华丽摇滚歌手,两人产生了一段同志情谊,而另一个主要演员,纽约时报记者年轻时对自身欲望的探索,也是经由他的改变。剧中伊万·麦格雷戈不仅跟每个主角都有一段缠绵,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三点全露的火辣情节,我想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于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这部几乎可以称之为乐史上最着名的摇滚纪录片,记录了嬉皮年代的音乐神话。如果你听摇滚而不知道这个,那你……

8、《迷墙》(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着名的摇滚电影。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着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电影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地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电影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隆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9、《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虽然“性手枪”不是最出色的朋克乐队,但他们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希德与南茜》是关于这支传奇乐队的吉他手希德·维舍斯与其美国女友南茜·斯庞根那反复无常的情爱关系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悲剧结局,导演对这两个社会食物链最底端的边缘人进行了客观的刻画:他们的粗暴和痛苦,他们的敏感和自伤,他们走向自我毁灭却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现了电影的愤怒、激动和真诚。经过那次危机四伏的美国巡演,“性手枪”终告解体,希德仍在viper毒瘾的控制之下,他试图开始个人发展,但人们在一个早上发现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为谋杀罪被捕,他们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朋克乐队“玩闹大会”(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爱会杀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关系,经常被用来与南茜和希德的关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加里·欧德曼和克洛·韦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将希德与南茜关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伤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现在观众眼前,而他们那决意摆脱任何束缚的爱情又是那么令人感伤,乃至啜泣。2000年的《肮脏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而又颇具观赏性。

10、《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能拍出这样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BillHaley(比尔·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卢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11、《猜火车》(Train Spotting)1996年

这部电影改编自艾文·威尔士1993年同名畅销小说;成本仅二百五十万美元,拍摄时间49天。从一出炉,它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仅因为在这部低成本影片中对viper吸食作极为细致的描写,更由于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伦敦的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试毒”。当然影片的导演并不承认,他认为影片后部对毒瘾来临时的痛苦描写是很客观的。

事实上,整部影片的态度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叙述中展开情节,隐藏影片的立场;而在本来已十分松散的结构中随意终止叙述加入评论、分析甚至跨时空的追忆;这种纯主观的手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贴切影片的基调,从而以后的同类型影片屡屡采用,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顿的一段自序作为开场白:“……大电视、健身器、富特轿车、朝九晚五……选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广角镜头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乐。

影片的展开部分则完全是以瑞顿为首的一小撮颓废青年的生活实景:他们终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铁道边打赌猜测下一列火车的经过时间以打发时日,还共同养着一个不知谁是父亲的婴儿。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即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并且全部是无go-vern-ment主义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畅快淋漓的集体吸毒后小婴儿意外死亡,这强烈刺激了可能是父亲的每一个人;促使瑞顿在无数次失败后下定决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开始普通人生活时,暴力爱好者巴比带着瑞顿的旧日伙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参与一次巨额贩毒。最终瑞顿偷走了贩毒所得的钱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顿过量吸食viper后精神恍惚,昏倒在街头的段落以浪漫主义的高速摄影处理,背景配以LoudReed宁静的《OnePerfectDay》,极写吸毒后的快感;随之而来的戒毒过程则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以嘈杂的电子乐配合色彩极不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官刺激;与上一段落形成强烈对比。这些描写怪诞而又真实,堪称经典之笔。

瑞顿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声说:“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车》以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现代感的声画处理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更因其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论。以后一系列的另类影片中几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无怪乎有人说:“整部《NOWHERE》(美国另类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车》的五分钟。”

12、《大门》(THE DOORS)1991年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时,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第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电影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毋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13、《歌声泪痕》(THEROSE)1979年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摇滚梦》(Starstruck)1982年

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导演,也能够随之摇摆狂舞的摇滚电影!俗套的剧情:女孩怀着摘星梦,女孩的母亲失业,家庭陷入危机,女孩参加歌唱比赛,女孩遇见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赢回女孩芳心。导演展现驾驭类型电影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摇滚气息宛如歌舞剧版《舞国英雄》,喜爱摇滚乐的你不可错过!

15、《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电影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party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最后还有一个网址,有海报。http://www.mtime.com/group/liyingping/discussion/81197

㈥ 和摇滚乐有关的电影

2楼说的很全面。最顶猜火车
国产也有《北京乐与路》主演:耿乐 舒淇。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应该算。
还有美国70年代门乐队主演的《门》。
〈still crazy>讲述一支老乐队的兴衰。
<rock star>讲述一个金属迷如何成为一个摇滚巨星,迷失自我,最后回到平凡生活。
这些都在VERYCD上下载得到。

㈦ 求几部关于摇滚乐手或者是摇滚乐队的电影。

2010年的《逃亡乐队》是部人物传记类影片,主演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达科塔·范宁,逃亡乐队是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第一支全女子硬摇滚乐队,电影讲述了这支乐队从建立到兴盛再到解散的全过程,里面的歌很不错。
《NANA》,同名漫画改编,还是去看漫画吧...故事是很不错滴

㈧ 关于摇滚乐队的电视剧或电影...

以前信乐团拍的电视剧《死了都要爱-信乐团故事》死了都要爱结局和分集剧情介绍:

阿信、小树、 Michael是一群喜爱摇滚的青年,初出道时,他们组围在PUB驻唱,遇流氓调戏欺负,个性火爆的阿信为保证小树,与他们大打闹上警局,吉他手、键盘手和贝斯手相离去,乐园被迫解散。为了生计,主唱阿信去夜市叫卖衣服,Michael也往自己的飞行梦迈进,小树(女主唱)则回到温泉旅馆帮忙。

小华和Tomi是香港人,为了追求音乐理想来到台北打拼,现实迫使他们只能窝在酒廊里弹‘那卡西’(电子琴伴奏),吃着酒廊里的残羹为生,赚来的薪水都花在租录音室,制作创作DEMO上,甚至缴不起房租。一场救急的演出,让小华与Tomi认识了阿信三人。

Chris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沈浸于古典音乐的优雅中,然而组园搞摇滚一直是他的梦想,就在他即将赴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前,认识了寄卖贝斯的小华,于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和阿信、Michael、小树、小华、Tomi终于走一起……

阿信虽然喜欢小树,却始终保持发乎情,止乎礼。就在此时,小树的男友立欣学成归国,经过几年的分隔两地,价值观、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都产了了极大的差异,两人虽然努力调适,最终仍敌不过猜疑与忌妒,立欣琵琶别抱,而小树在面临险遭母亲的同居人侵犯、失声的危机与乐园的未来 ……等考验,在阿信的柔情陪下,两人浙生革命情感。

某个午夜, PUB的老板娘琳连车输爆胎,抛锚在半路上,阿信一行人刚好行经帮她解围,信乐围从此有了驻唱的地方“草莓圆”。每日的相遇使得Michael和琳连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Michael的乐天知足感染了琳连,Michael也从琳连对人生、爱情抽丝剥茧的冷静分析中,找到答案和启发。但面对自己的感情问是题时,两人却一样束手无策。

小树虽然失声无法上台演唱,但她心系乐团,成功说服 John辞掉唱片公司的虚职,重新出山挡任信乐团的经纪人。几经波折,结于找到一家唱片公司愿意为信乐团出唱片,他们以哀兵的姿态,全力投入专辑的创作与录音中。这张小成本专辑出版后,获得巨大响影。一生彬彬不得志的John终于扬眉吐气,一向以商业挂帅的林总监,终于认同John对音乐的坚持,他砸大钱包装的那对俗丽少女组合,以惨赔收场,被迫辞去总监一职。

就在专辑即将发行之前,倩倩回来了,她是否会为 Chris在摇滚音乐之路投下变数;随着信乐团的走红,每天有成群女歌迷追着阿信跑,小树日益感到自卑,悄悄离开了阿信……

几番辛苦几番挣扎,信乐团首场个人演唱会,终于开办,他们像出山的猛虎冲上舞台,以他们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他们对音乐、对生命的爱,这是信乐团的坚持,一个开始于希望与爱的故事。
大家顶啊~~~~~~~

㈨ 有些什么好看点的摇滚音乐电影

《猜火车》
《MEETING
PEOPLE
IS
EASY》(
《The
Clash
-
Westway
to
the
World》
《几近成名》
Almost
Famous
(音乐出奇的棒)
《摇滚明星》Rock
Star
(值得争论的一部电影,不过对于摇滚乐来说,争论似乎很没有意思)
《乌鸦》
The
crow
《24
Hour
Party
People》(Joy
Division,new
order的音乐组成了这部电影)
《LIVE
FOREVER
MOVIE》(关于brit-pop的电影,关于Oasis,
Blur,
Pulp,
Massive
Attack......)
《Last
Days》(Gus
Van
Sant导演,素材来自于nirvana主唱kurt
con自杀前的一段日子,音乐明显借用unplugged里的kurt的情绪)
《woodstock
69》(只有这个完整的拍下了音乐盛况里人们的思想,行为,语言活动的具体画面,使之成为完整)

㈩ 关于摇滚乐的电影

上面两位都说的很好,我来个最多的,关于摇滚的100部电影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周围将会发生一次震撼性的文化事件。不对,不是RADIOHEAD的新专辑—那会有枪支,爆炸,铁头功,时间停止和非常酷的皮风衣吗?很可惜不会—但Matrix Reloaded会有。惊悚,离奇,华丽并且超现代的Matrix在凝固的千分之一秒间拥有着比某些乐队所有专辑更多的摇滚元素。

有些时候摇滚乐的精髓可以容易的在电影院后座(爆米花自由选择)而不是在你的音响中找到。正是带着这个想法,NME选出了最摇滚的100部电影。并不需要电影中必须有摇滚明星(他们当然会加分),但其中必须灌输了摇滚精神,就象所有拥有着原始震撼的伟大摇滚专辑或现场表演一样。

所以直到影片“杀戮的服过毒品的摩托学生穿越沙漠前往拉斯维加斯(Homicidal Biker Schoolchildren Go Across The Desert To Las Vegas In Drug)”上映,我们将会在下面的篇幅中一一分类细数(Donnie Darko 正是哥特,不是吗?)这100部摇滚电影。相信你也会喜欢。

Rock ‘n’ Roll 摇滚乐

Goodfellas "好兄弟"(Martin Scorsesse, 1990)

2002年12月:在发行后的第12年,Goodfellas 的精神在慕尼黑的Bayerischer Hof酒店继续上演了。
!”

很显然的,不是吗?那天晚上在德国Liam想成为Joe Pesci的疯狂好兄弟Tommy DeVito,但当动真格的时候他却更象Spider (Michael Imperioli饰演)—只会说不能做。
回顾那些显而易见的摇滚要素(这是部关于黑社会的电影,它拥有出色的原声音乐,里面所有人都西装革履)你就会明了为什么Martin Scorsesse最精彩的150分钟无须质疑的是最伟大的摇滚电影之一了。一部关于家庭,毒品,性,忠诚—一部狂妄自大兼有Liam,Johnny Rotten,Mick Jagger等人“f**k you”精神的电影。没有它The Sopranos将不复存在。摇滚电影能有它一半就好了。

最摇滚镜头:Tommy令人心寒的咆哮。“我好玩吗…象个小丑?我让你愉悦?我使你发笑?”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The Rolling Stones: ”Let It Bleed”

The Godfather "教父1"(Francis Ford Coppola, 1972)
Mairo Puzo歌剧风格的黑手党史诗被Francis Ford Coppola看中并把它变成了对美国集体伦理观念的注解,而且集合了几代的重量级演员Marlon Brando,James Caan以及Al Pacino。影片里的外形,语言和经典的着装灵感无不影响了之后现实生活中的帮派分子,包括John Gotti和象Fun Loving Criminals这样的冒牌货。
最摇滚镜头:Sonny Corleone(Caan饰演)在公路收费站部下的血腥埋伏。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RaekwonThe Chef: ”Only Built 4 Cuban Linx”

Apocalypse Now "现代启示录"(Francis Ford Coppola, 1979)
一部电影摧枯拉朽般的糟糕旅行。充满了毒品头脑的挣扎者,错乱的Dennis Hopper—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还有一个因拍摄它而近疯狂的导演,Apocalypse Now其实不是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而是摄制于关于影片消遣的纪录片。很难想象没有哪个乐队的巡演汽车没有因混乱而狂欢过。
最摇滚镜头:Colonel Kilgore的经典对白:“我喜爱清晨燃烧弹的味道。”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The Doors: ”The End”; Oasis: “Be Here Now”(无止境的播放)

Pulp Fiction "低俗小说"(Quentin Tarantino, 1994)
西装!手枪!毒品!S&M游戏!不,我们读的是Traivs的附加声明。没有一部电影能比Pulp Fiction更加摇滚了,Tarantino关于行云流水的吉他,黑社会勃起与不着边际的假发的黑色喜剧经典。
最摇滚镜头:简直是太多了,但应该是Uma Thurman吸了一条白粉后以为那是可卡因,急需直接往心脏来一针救命。我们在星期五的晚上也经常在那里,不是吗?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Dick Dale & The Del-Tones: ”King Of The Surf Guitar: The Best Of Dick Dale & The Del-Tones ”

Quadrophenia (Franc Roddam, 1979)
1994年时,如果你不能连续的背出三句Quadrophenia中的对白,你将不能进入Camden Britpop酒吧。这也很正常:关于Jimmy The Mod的身份危机/服装与摩托的着迷故事可能是战后英国青少年部落最佳的银幕演绎。
最摇滚镜头:"WE ARE THE MODS! WE ARE THE MODS! WE ARE WE ARE WE ARE THE MODS!"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任何The Jam的作品

Easy Rider "迷幻骑士"(Dennis Hopper, 1969)
风在耳际,法在脚底,还有半吨重的金属在你的两腿之间…Easy Rider升级了The Wild One的摩托迷恋摇滚梦。越南与LSD意味着更加反权威的语气,当然现在变成陈呛滥调了,Peter Fonda在“Born To Be Wild”的伴奏下炸毁公路的一幕仍然惊心动魄。
最摇滚镜头:当我们的英雄们被放荡的律师Jack Nicholson弄傻时,这也是他第一个主流影片角色。
如果它是一张唱片:Jimi Hendrix: ”Ezy Rider”
转自豆瓣,下面是其他部分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