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动漫制作详细过程以及过程中所需要的软件工具
动画可就多了 软件一堆~~PHOTOSHOPS~FLASH~~PAINTER~~3D MAX啊~~太多了
软件是绝对要的 而且汗~~有的很难
PHOTOSHOPS PAINTER 比较多处理图片~~
3D MAX 是用来做3维动画的~~很复杂~
FLASH 比较简单 可以逐帧的画 也可以用Cutout的形式做动画 逐帧的画就是一张一张的画 再导入到每一帧 连起来会动~~
如
要做一部动画出来是很难的 也是要很多人合作的 动画更适合多人合作完成吧 当然 一个人也没问题 人家星海诚就有这么强 ~~做的出星之声~~佩服 不过现在中国原创也有很多超强啊~` 废话多了点 在了解动画基础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动画发展的历史:
早在1831年,法国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1906年,美国人J Steward制作出一部接近现代动画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不断修改画稿,终于完成这部接近动画的短片。
1908年法国人Emile Cohl首创用负片制作动画影片,所谓负片,是影象与实际色彩恰好相反的胶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胶卷底片。采用负片制作动画,从概念上解决了影片载体的问题,为今后动画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9年,美国人Winsor Mccay用一万张图片表现一段动画故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象样的动画短片。从此以后,动画片的创作和 制作水平日趋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制作表现各种内容的动画片
1915年,美国人Eerl Hurd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他先在塑料胶片上画动画片,然后再把画在塑料胶片上的一幅幅图片拍摄成动画电影。多少年来,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着。 从1928年开始,世人皆知的Walt Disney逐渐把动画影片推向了颠峰。(参考《迪斯尼传》)他在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的同时,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直到如今,他创办的迪斯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
“迪斯尼”----20世纪最伟大的动画公司。
如今的动画,计算机的加入使动画的制作变简单了,所以网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动画。为了大家也了解一下正统的动画制作,这里我稍稍讲一下动画的基础。
一、动画基础 1、对于动画 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肯定已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动画,可以说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什么是动画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制)或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从制作技术和手段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按动作的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最终幻想》)。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幅)(迪斯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幅)(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3、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 对于不同的人,动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总体规划、设计制作、具体创作和拍摄制作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有若干个步骤:
1、总体设计阶段 1)剧本。任何影片生产的第一步都是创作剧本,但动画片的剧本与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剧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对话,对演员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动画影片中则应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对话。在这里最重的是用画面表现视觉动作,最好的动画是通过滑稽的动作取得的,其中没有对话,而是由视觉创作激发人们的想象。
2)故事板。根据剧本,导演要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故事草图(分镜头绘图剧本),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有若干片段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场景组成,一个场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点和一组人物内,而场景又可以分为一系列被视为图片单位的镜头,由此构造出一部动画片的整体结构。故事板在绘制各个分镜头的同时,作为其内容的动作、道白的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一般30分钟的动画剧本,若设置400个左右的分镜头,将要绘制约800幅图画的图画剧本--故事板。
3)摄制表。摄制表是导演编制的整个影片制作的进度规划表,以指导动画创作集体各方人员统一协调地工作。
2、设计制作阶段
1)设计。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制作。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页,以供其他动画人员参考。
2)音响。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或称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人员参考。
3、具体创作阶段
1)原画创作。原画创作是由动画设计师绘制出动画的一些关键画面。通常是一个设计师只负责一个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间插画制作。中间插画是指两个重要位置或框架图之见的图画,一般就是两张原画之间的一幅画。助理动画师制作一幅中间画,其余美术人员再内插绘制角色动作的连接画。在各原画之间追加的内插的连续动作的画,要符合指定的动作时间,使之能表现得接近自然动作。 再有一点
1、动画画好了可以形成比较绚丽的效果,而且真实程度比较高,小小的动画大家都看过吧,特别是小小三,绝对是经典逐帧动画,那就是一帧一帧画的,需要耐心和功夫,其实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就在这里,高手有绝对的耐心来完成一部经典动画,而且在细节处理上很到位,再回到逐帧动画,我也试图去做逐帧动画,确实挺累,并不是你做的帧多就好看,还需要通过洋葱皮效果做前后两帧的配合,比如人物的活动方向,人物在跳起时高度的变化,人物上升和下落时考虑的重力加速度,人物出腿的一霎那幅度的问题以及附带的手和脚的运动都要考虑在内,我所反复强调的是一定要有耐心,小小3做了有好几个月,肯定有烦的时候,如果烦的话,休息一下,等心情调整好了再画,好作品的推出与作者好的心情与对动画的强烈的热情分不开。当然在某些时候为了减小工作量,我们往往通过场景的变化来表达视觉上的冲击力(我的小人中没有,只是练习一下鼠绘)拉伸,托拽,移动等,又说多了。
回来继续,走路动画大家不少见吧?一些mv中只是简单的通过tweening 来表达,人物从左到右简单的运动,非常的生硬,其实这完全不够,一个走路动画至少4帧才行,多了6帧就比较理想了。拾荒老师第一个动画庸人自忧中人物走路就用了4帧。除了人物的动画之外,就是4条腿的动物运动的动画了,那更麻烦,需要虑动物运动的规律,以马为例,马运动规律是:后左,后右,前左,前右,暂停,后左,后右,前左,前右,循环往复。两条大腿用力一蹬后,马即腾空。这方面,我也不是很懂,回去查一下,再教给大家。
其实做动画和编程是分不开的,据说影儿以前事也搞编程的,小小的编程就很厉害,所以当你决定向哪一方面发展时千万别忘了另一方向的照顾。做了个逐帧练习。 和小小3中一些动作差不多,花了将近10个工作时,画简单,难得是小的地方的调整节奏上我控制得很慢,以求在小的动作上的描绘,
例如,开始时人被打的抱肚子动作,以及落下时身体的遇地反弹,还有人跳起时弯腰的动作等等,还是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努力学习中。其实做动画需要的就是用心去做,提起兴趣来,我最开始做也是比较烦,现在也是,心想还不如努力学学编程,小动一下脑子,也不需要什么小的地方的调整。不过动画就是动画,她有自己的魅力,无可抗拒。
2.再有就是我说的cutout的形式了。 其实就是把要做运动的物体分好几个部分,让各个部分分开动。例如人物走动可以把人物的身体分为脚,小腿,大腿,身子,头,等等,让后各部分做tweening运动,注意人物运动是身体的上下运动,在一只脚着地时的停顿,其他的就只有大家自己体会了
B. 制作一部动画片的具体过程
动画制作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
前期制作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中期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中间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试映等。
主要制作流程如下:
1、故事板:导演根据文字剧本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草图,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在绘制镜头的同时,动作、台词、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
(2)怎么画动画大电影扩展阅读:
动画制作主要工具:
动画桌:又称“透光桌”、“拷贝桌”。它与一般写字桌不同之处是,以磨砂玻璃为桌面,下面装有灯管,使桌面能够透光,看清多张叠加在一起的画稿,用于动画线稿的绘制与拷贝。桌面部分常设计成倾斜状,以免光线直射眼睛并利于工作。
拷贝台:又称为”透写台“,是拿来将原稿复写时的使用工具。内有日光灯、白色压克力板、玻璃与箱体组成的平台。
定位尺:动画人员在绘制设计稿和原动画时用来固定动画画纸使用的工具,在传统动画摄影时,为确保背景画稿与赛璐珞片的准确定位也使用定位尺。定位尺一次可固定打有标准孔位的数十张画纸,也可用于翻阅画稿。
动画纸:动画纸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原画纸、修形纸和中间画用纸三种。一般动画纸可选用70~100g/m2的白纸。在制作影视动画时,纸的规格大小主要分为两种,其尺寸为24cm*27cm(9F)或27cm*33cm(12F),是根据画面取景和银幕大小不同需要而设定的。动画纸要有较好的透明度,纸质需均匀、洁白、光滑,纸边较硬,较薄而韧性佳。原画纸对纸质的要求不高。修形纸大多采用一种淡黄色的薄纸。
打孔机:打孔机的作用与定位尺是相对应的。主要作用是给原画纸、修形纸、动画纸等所需要在定位尺上固定的纸,打出与定位尺三个固定柱相同大小、相等距离的孔,使这些纸能准确的被套在定位尺上。
动画笔:动画笔泛指动画片前期、后期制作中所使用的各类笔。主要有铅笔、自动铅笔、彩铅、签字笔、勾线笔、毛笔、水彩笔等。
赛璐珞片:又称“明片”,是一种由聚酯材料制成的透明胶片,表面光滑,全透明如薄纸状。这种材料,既能使不同动作角色分别画在不同的胶片上进行多层拍摄,同时还能与背景重叠在一起摄制,画面彼此间不受影响,可增强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效果。
摄影台:拍摄动画使用的平台,可以架起多个拍摄层,有立柱用于摄影机的放置。
逐格摄影机:是可以一幅幅地拍摄动画画稿的逐格摄影机。它被垂直安置在专门用于拍摄动画片的摄影台的立柱上,能够根据需要,通过摇柄上下移动。
摄影表:摄影表是用来记录动画角色表演动作的时间、速度、对白和背景摄影要求的表格,是每个动画镜头绘制、拍摄的主要依据。表中标有片名、镜号、规格、秒数、内容、口型、摄影要求等项目,是导演、原画、动画、描线、上色、校对和拍摄等各道工序相互沟通的桥梁。
C. 这样的画能画成动画电影么
不论画风水平,有技术就能制作动画,就算画的是火柴人也能吸引看官
你画的很好,接下来学习技术就行,了解到动画的制作过程,认真学,然后你就能做自己的动画电影了
D. 现在的!二维动画片是怎么做的
二维动画片制作和一般电影制作一样都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动画的工作主要在前两个阶段。
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制作
1、策划阶段:
确定影片制作负责人、导演、编剧等。导演选择制作公司、和主要创作人员(编剧、造型与美术设计、)共同讨论并编写故事大纲,考证故事的现实背景、内容,确定影片风格,设计有特色、有个性,能够打动观众的角色造型,确定作品的制作和放映时间,并评估制作费用等。选题报告影片内容可以根据一个题材、故事、改编,也可以是原创(剧本写作要适合动画语言及技术的表达),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未来影片的概貌、特点、目的以及影片将会带来的影响和商业效应,并交给投资方和管理机构审批。
2、剧本创作:
包括文学剧本和文字分镜头剧本的创作文学剧本也可称为“脚本”或“台本”,是按照电影文学的写作模式创作的文字剧本,是制作动画片的基础。它是把出场人物的台词、动作、剧情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包括人物性格、服饰道具以及背景等细节描述。要求故事结构严谨、情节具体详细。创作时要召集制作影片的所有有关人员开会(制片人、导演、编剧)决定剧本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分别由编剧负责制定样片设想与构思方案。文字分镜头剧本是将动画片文学剧本分切为一系列可供拍摄的镜头的一种剧本。
3、造型设计:
a.忠于故事题材,贴近现实生活。
b.造型简练,形象生动、具个性化特点。
c.符合影片整体风格、特征具有说服力,吸引观者并留下深刻印象。
角色造型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市场观念,对动画的特性能够完全掌握,同时还要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这样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有个性(内在思维)、有特性(外在形态)的造型。如果是原创造型,就要求把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以具体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造型表现出来,不但要符合动画片的动作要求,而且要符合动画片整体美术风格,有强烈的个性特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造型设计的任务包括有:角色的标准造型、转面图(通常都有正面、侧面、背景)、结构图、比例图(角色与角色、角色与景物、角色与道具之间的比例)、服饰道具分解图、形体特征说明图(角色所特有的表情和习惯动作)及口型图等。造型设计关系到影片制作过程中保持角色形象的一致性,对于性格塑造的准确性,动作描绘的合理性都具有指导性作用。一部动画片的人物造型一经确定,角色在任何场合下的活动与表演都要保持其特征与形象的统一。
4、导演:
确定剧本和人物、道具造型后,按照自己对剧本的研究和构思,将文学剧本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增删取舍,绘制出分镜头脚本,镜头依次编号、标明长度,写出各个镜头画面内容、台词、音响效果、音乐及拍摄要求。画面分镜头脚本相当于未来影片的预览,也是动画片的总设计蓝图,是导演用来与全体创作组成员沟通的桥梁,为后序创作提供依据。
指定美术设计师负责造型、场景以及美术风格的确定者,辅助导演把握动画片整体美术风格。
5、场景设计:
是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构思创作的动画片场景设计稿。包括影片中各个主场景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体鸟瞰图、景物结构分解图。它提供给导演镜头调度、运动主体调度、视点、视距、视角的选择以及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也是镜头画面设计和背景绘制的直接参考,起到控制和约束整体美术风格,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境动作的准确性。动画片的美术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场景设计来体现的。根据文字分镜头脚本,设计出全片每个镜头连续性的小画面,其画面内容包括:角色运动、背景变化、景别大小、镜头调度、光影效果等视觉形象。另外还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时间设定、动作描述、对白、音效、镜头转换方式等。
6、由导演指定色彩设计师和色彩指定师设定人物、道具、及画面所需色指定。配色人员要和导演详细设定出每种(环境)光线下和各时间段人物、刀具的颜色(黄昏、夜晚、特殊光线……等等。)作为动画的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要具有影像处理色彩的知识。如不全盘了解之下作设计及指定的话,在电视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会和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效果大不相同而减少作品的魅力。
第二阶段:中期制作
1、设计稿人员严格按照导演的要求:
a.先找出台本标出的消失点,严格执行台本对每一镜的构图。不能随便改动台本构图。
b.做画顺序:先做景再做人物pose,台本上所有人物的pose都得完成。
c.背景铅笔稿的细节一定要按场景设计稿提供的标准执行。
根据动画片画面分镜头剧本中每个镜头的小画面放大、加工的铅笔画稿。在放大时要求考虑,镜头形态的合理性、画面构成的可能性以及空间关系的表现性。设计稿要有画面规格设定、镜头号码、背景号码和时间规定等标准。设计稿一般有两部分:一是人物(角色)动作设计稿,要画出活动主体的起始动作、运动轨迹线以及动体最主要的动态和表情、动体与背景发生穿插关系时的交切线。二是背景设计稿要按确定的规格画出景物的具体造型、角度、移动或推拉镜头的起止位置。设计稿是一系列制作工艺和拍摄技术的工作蓝图,其中包括了背景绘制和原画设计动作时的依据以及思维线索、画面规格、背景结构关系、空间透视关系、人景交接关系、角色动作起止位置以及运动轨迹方向等因素,成为后面诸多工序的基本依据。
2、动作设计是制作动画片的核心。必须严格按照导演的要求:
a.找出设计稿中的消失点。把握准人景关系,注意人物的透视关系。导演检查每一张原画的透视,从如下几个方面检查:头、视线、肩宽、双脚的位置。
b.理解台本中角色的情绪,根据台本提示的人物pose 的动作,合理设计原画的节奏。
c.台本上的pose都要用。(允许做适当的调整,基于上面两点准确执行的情况下)
d.对造型的要求:抓住造型特征、比例。
在工作之前由设计稿人员向原画提供每个镜头的设计稿。原画设计要按照导演的意图,根据镜头设计稿的要求,设计每个镜头的关键动作,给动画人员画出运动的要点,标出中间加几张动画,同时填写摄影表。原画人员相当于一般电影中的演员。他赋予角色生命,将之塑造成会说话、会思考的生物或非生物。他是动画片制作的灵魂人物,当然也要服从于导演的整体把握。原画人员是表达每个角色的主要设计人,但是他不可能一个人将动作完全自己做出来,通常只绘制一个动作的起头、中间及尾端,再进行编码,并填写摄影表,其它的由助手(包括形及中间动画人员)完成。原画决定动画片中动体的动作幅度、节奏、距离、路线、形态变化等。角色的动作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与原画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3、修形的主要工作是清稿,因为原画的画稿多是草图,动作准确而不重画面精细,所以必须有助手依照造型蓝本,将线条正确清晰的整理出来,但他并不负责其它动作衔接所需要完成的不足张数。(国外称作监-应该是除导演外,造型能力最优秀的,不单单是清稿,除需要准确的修正原画的失误外,还需要保证影片风格及造型表演的统一。)
4、动画、原画设定动作所需要的中间过程由中间动画人员来完成。动画制作要求:
a.正面口型分层不需要摘下巴,侧面口型分层摘下巴。
b.所有阴影用红色铅心画,高光背面涂黄色,阴影涂红色。
c.人物远景眼睛用黑色画全,中近景用红色铅心画。
d.所有雨不加动画,后期用AE制作
e.地影后期作半透明。
如迪斯尼动画的中间张数加得多,所以片中人物动作柔软且弹性十足。动画的工作不意味着简单劳动,它们需要配合原画设计去完成一个复杂的动作过程,动画工作除了包括中间画的基本技法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要求。它们必须掌握动作过程的形态结构、透视变化及运动规律等各种技巧,用准、挺、匀、活的动画标准线条一张一张地画出每个细小的动作。动画本身是连接原画之间的变化关系的过程画面,并且要将顺序号码填写准确,同时要认真读解摄影表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多层动画互相交换层位的动画镜头,动画人员千万要小心从事。
5、动检主要负责检查动作是否连贯,线条是否符合标准,人物形象是否准确,更重要是否达到导演的制作要求。
6、背景设计人员按照设计稿,根据美术设计提供的场景气氛图,逐个镜头绘制出角色活动的背景画面。背景绘制接近绘画。虽然现在很多步骤采用电脑操作完成,并有相对快捷的优势,但背景绘制仍然是传统手段来得自然、丰富。虽然更接近绘画,但背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绘画作品,只是镜头中人物活动的陪衬与环境交代,所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稿规定的景别、角度以及结构框架绘制背景,绝对不允许在规定范围外任意发挥。
第三阶段:后期制作
E. 3d动画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使用了3D动画制作技术制作完成。
动画是一门艺术,而动画师则是艺术家。他们可不是通常意义上单门学派的艺术家,而是集诸多职业素质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家。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泥塑、雕刻、美术、摄影、表演等技艺,甚至还要了解数理化生等学科,才能成为一流的3D动画师。
与任何3D动画制作工艺的流程一样,3D动画师在一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辛勤且苦命的技工。首先要有原画设计图,动画师才能根据设计图制作出3D人物和场景。艺术总监拿出设计图纸后,动画师就仿佛泥塑艺术家灵魂附体一般,开始对着电脑屏幕蹂躏一个虚拟立方体——行话叫“建模”。这就好比泥塑艺术家在捏泥人,只是人家用的是手和刻刀,而动画师用的是鼠标和键盘。
及至动画师眼圈发紫时,角色形态基本就出来了,这时艺术总监就会让动画师“上材质”。所谓“上材质”,就好比是泥塑艺术家给泥模子上染料。但泥塑艺术家用的是笔,而动画师用的是3D制作软件。这可是个细活,需要不断修改,细致绘画,反复在3D模型上绘制。
材质上好之后,下一步工作则是“绑定骨骼”。“绑定骨骼”又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给做好的3D模型安上骨骼,让3D模型运动起来。因为现在完工的只是一个上了色的“泥塑”,一动就会“折胳膊断腿”。这时动画师暂时变成了一名提线木偶制作者,为3D模型安装能动的关节和骨骼。可角色都已捏好,又怎么安装关节呢?没关系,电脑和3D制作软件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绑定的过程,就好比外科医生给肌肉撕裂患者进行骨骼肌缝合,其复杂程度和“恶心”程度可想而知,此处不再赘述。
骨骼“装”好之后,就该来“调动画”了。直到这时,动画师才开始制作动画片的精髓,让“静态”变成“动态”。
如何让动画角色的运动更为自然更符常理呢?动画师不得不进行职业转换,暂时成为一名“演员”,亲自把动作演练一番,让自己感受角色,并与角色融为一体,用细腻的感觉和精湛的技艺细心调制模型的各种QQ刷钻动作。
当动作基本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最后一步了:把模型放在高配置的机器上“渲染”,说白了也就是让电脑把3D模型和场景变成一帧帧静止图片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动画模型做得越精细,渲染一帧的时间也就越长。《功夫熊猫》一帧耗时4小时,而一秒钟动画片可是24帧啊!待一帧帧的静止图片被渲染出来后,再用软件把它们连在一起,一部3D动画基本上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随着动画作品质量和时长的提升,以上这些制作绝对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动画企业必须进行流水作业,专人专项,各负其责。所以说动画是艺术,但动画制作却是工业,而且属于高端制造业,这可不是做一枝笔或者一块橡皮那么简单。
而国内在游戏和3D动画和网络游戏的双重渲染下,3D动画热潮越来越高,3D动画产业的崛起已成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动漫培训和游戏培训火爆可见一般,国内急需建立完善的游戏动漫教育体系!
F. 动画电影是怎么制作的
动画片制作是需要一个流程的
关于动画的制作——动画的分工
1. 原作或企画:创作原剧本,故事,小说的人。
2. 脚本:将剧本或小说详细化的工作,具体到人物的对话,场景的切换,时间的分割。
3. 总监督: 导演, 一部片子全靠他了!
4. 作画监督: 负责整个作画的风格。这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5. 美术监督: 负责整个背景绘制的设定。
6. 摄影监督: 将画片拍成底片这个流程的负责人.
7. 音响监督: 配音, 效果音, 配乐剪辑的负责人.
8. 演出: 按导演的风格用极简单的线条画出分镜表.对人物的动作,场景......做出指示
9. 人物设定: 角色设定,设定一部动画片的人物!
10.机械设定: 机械设定,设定动画片中的机械如桌子椅子,机器人等等。
11.设计稿: 将分镜表进一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 告诉原画如何工作,一般上面都有导演的指示。
12.原画: 按设计稿画出动画中人物等主要动作的人,造型能力很强,有良好绘画的基础。(我国有些动画加工公司有此人员,数量比较少)
13.作监:修正原画的错误,将原画画的不好的地方改正(水平极高)
14.背景:画场景的工种,要有很好的水粉和水彩的功底。
14.动画: 把原画间的动作画全.是整个动画片的主要部分,影响整个动画片质量的好坏,人数最多的部门,是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工作最累,时间最长的部门。
15.动检:保证动画片质量好坏的关键,要有极强的动作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良好的绘画基础!比动画更累的工作!
16.色指定: 指定颜色的人。也是比较麻烦的。
17.仕上(描上): 上色的人,将动画搬到赛路路上然后上色的人,同动画一样,是最基础人数最多的部门,用不着多高的绘画基础,只要不是色盲!有电脑上色。
18.总校:察看描上工作好坏的人。
19.拍摄:将画好的赛路路片进行拍摄的部门。
20. 编集: 拍好片子以后的剪辑.在此会删减掉一些镜头,
21.声优(配音):配音。大家比较熟悉的部门
G. 动画片电影是怎么制作的
动画片制作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前期制作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中期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中间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试映等,主要制作流程如下:1、故事板,导演根据文字剧本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草图,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在绘制镜头的同时,动作、台词、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 2、设计,设计工作包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和镜头画面设计等,设计应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以便下一制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参考方便;3、原画分镜,制作动画也有专门的分镜纸,上面有印好的矩形格,在这些格里画出动画每个场景的大致布局(背景、人物)并要在一旁用文字注明这个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台词;4、配音剪辑,动画片和电影一样需要剪辑,但剪辑相对较简单,将逐个镜头按顺序结合在一起,适当删减没用的部分,在各镜头结合处编辑结合方法后即可。
H. 爱画电影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可能是maya,虽然它是3D软件,也可以渲染成2D的
I. 动画片制作流程
一个完整的动画片大致可以归结成五步:文案脚本、美术设定、原画分镜、动画制作、配音剪辑。
一、撰写文案脚本
动画片的剧本与电视、电影的有很大不同。动画片剧本中应尽避免复杂的对话,侧重用画面动作讲故事,最好的动画是通过滑稽的动作取胜。导演根据文字剧本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草图,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