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票房到底是怎么分账的
电影票房大约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剩下的就是制作发行方。
给制作发行方的钱,还要除去宣传费和制作成本
也就是如果电影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营业税0.33亿;院线5-6亿;制作发行3.17----4.17亿
⑵ 电影院线票房分成比例是多少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相关如下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⑶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分账的
在电影市场中,制片方和影院方在分账比例上的争夺不仅体现在“偷票房”这种暗箱操作的手段上,双方前不久还出现了正面交锋。号称“营销一哥”的张伟平,单方面将《金陵十三钗》的最低票价由原来的35元提高到40元,同时将与院线分账由原来的43%提高到45%,交锋的结果以影院的完败告终。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我国的电影市场中,院线作为强势方具有一定垄断力量。就算有个别片方开始与影院“叫板”,强势提高票房分账比例,还是因为背后得到了几大院线的支持。
北京市玄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郭哲对此也表示赞同,“目前所有影片的上映环节基本上都把持在五大院线手中,除了新画面、华谊、保利博纳这种巨无霸类型的片方,一般片方是无法和院线相抗衡的”。
而对于“巨无霸”制片公司,院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院线需要依靠这些制片方提供的"大片"帮其赚钱,如果片方不点头答应给拷贝,院线就会受到很大损失。”郭哲向记者解释,如果万达院线拥有的1000块荧幕都上不了某一部大片,意味着这些荧幕在一定程度上被空置,损失肯定会很大。
票房怎么分?
院线成本也应考虑
一张票到底应该如何分账的确是电影业界最为敏感的话题,这牵涉到各方的现实利益。制片和影院也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各界似乎都难以判断利益应向哪方更为倾斜。不过,目前双方都指着票房而活的尴尬处境的确也反映出了该市场仍处于建设不完善状态的本质。
“片方收回投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影院放映影片,资金回笼渠道相当单一。电影频道CCTV6官方网站电影网副总经理梁龙飞向记者表示,虽然近年来很多影片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能收回的利润只有1/3左右。”梁龙飞透露,就连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十月围城》,也仍令出品方处于亏钱的状态。
对此,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副总裁方卫分析,目前演员的片酬、编剧的稿酬,还有摄制组运行的综合费用等成本都在持续上升,这给制片方造成很大压力。“片方对于成名的影星争抢激烈,有些电影大腕的片酬被不断推高,但就算这样,片方也仍不敢轻易全部起用名气不大的"潜力演员",担心他们缺乏票房号召力,而这也是目前片方相当犯难的地方。此外,制片方也越来越体会到剧本的重要性,往往不惜掷下重金,花钱请高水平作家写剧本、修改剧本。”
实际上,以院线方的角度来看,成本压力并不小。梁龙飞认为,有的电影上线之后,虽然表面上看似能够获得很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影院在年终结算时就能发现,“高票房”也会出现收入难以维持成本开销的局面。
对此方卫表示,影院成本主要来自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影院硬件改造费用,包括旧影院改造成新影城、单厅改造成多厅、建筑装修、声学装修等等;第二部分是电影放映系统的不断增加和更新;第三部分是影院的日常运营经费,包括职工工资、日常开销、促销活动经费等等;最后则是租金,一般的影院都建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繁华区内,在这类地区,多数院线在很多城市往往没有房产,不得不租用业主的空间。
方卫说,目前我国院线在租用场地方面竞争激烈。每当一个城市建成一座购物中心后,不同院线就会迅速接踵而至,纷纷以提高租金的方式争取该购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间,产生“拍卖效应”。“不断上涨的房产佣金压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账上舍不得让步。”方卫表示。
可以看的出到现在为止还电影票房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账,谁都不愿意吃亏!
⑷ 多部老爆款电影复映,会对新作品的票房造成多大的冲击
我们知道,由于疫情的影响电影院几乎有大半年都没有营业,在疫情得到大大的缓解之后,电影院开始陆续开门了,但是有很多新作品并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上映,更多的是一些老片子重映,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相对于新片子,大家更愿意去看老片子。
一、很多老片子大家都希望能在电影院里面观看。相对于这些并不怎么好看和并不怎么出名的新作品,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去电影院看那些经典的老片子。我们知道很多经典的老片子,在之前我们都是没有机会在电影院里面观看的,趁现在疫情期间很多老电影都会在电影院重映,这无疑是给很多想要弥补遗憾的人,一个重新观看的机会。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经典的老电影在电影院中重映,对这些新作品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⑸ 电影票房如何分账
票房分账:说的是电影的票房对放映方,发行方,制作方的三方分成,一般比例为4:4:2。不过具体的分成数额要看签订合同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出品方、院线和宣发房三方各算各的,因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传费用。再具体的,不同的电影其票房分账比例也会不同。
我们一般所讲的票房收入并不是投资者真正的收入,其中还包含国家税收3.3%,国家影视发展基金5%,院线占比50-60%,剩下的30-40%才是制片方,投资人的票房收入。
那么,票房分账,首先,就要从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0-60%,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30-40%。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由观影人数和票价乘积得到的票房,一般被称作这部电影的总票房,得到总票房之后,先行缴纳总票房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相关税费3.3%,之后的为可分账票房,即“净票房”,那么净票房=91.7%*总票房
然后,在净票房中:一般影院抽成50%、院线7%,剩余43%归制片方和发行方所有。而发行方一般会收净票房的10%作为发行代理费,那么制片方实际票房收入就为净票房的33%。所以,一部电影如果不想亏本的话,那么总票房×91.7%×33%必须要大于等于制作费用,只有这样,最终投资各方才会盈利。
⑹ 一部电影的票房怎么分
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⑺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按实际的售票价统计。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国内电影公司采取阶梯式分账模式的出发点和好莱坞并不一样,其实是为了“以收入换市场”,通过给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来换取排片,争取更高的票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6年1月1日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国产电影保持主导地位。
票房(网络)
⑻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