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我们九十年代初期比如香港拍的电影画质怎么那么差而同期欧美的电影画质那么细腻漂亮你呢
从技术方面来讲,那个时期我们的电影后期制作还比较落后,画面制作也是比较落后的。现在是有了很大提高。
② 为什么中国的老电影画质感不如外国的清晰。
拍摄装备跟不上
③ 为什么中国90年代的电视剧现在看来画面质量非常旧了,而90年代的电影现在看来画面任然非常好,例如陈
他们用心在做电影
④ 为什么以前的电视剧画质没有现在的好 还有人说以前的电视剧好看
以前的画质古装剧很有古代感 现在的画质看上去很现代 以前的演员衣服都是朴素的布 现在演员穿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 以前的武打戏一个镜头连打到低 比如成龙 洪金宝这些 就连张卫健也能一打打到低 你看现在小新肉拍的武打戏剧镜头不停切换 假的要死 现在的导演编剧也比以前的差 除非你不看以前的剧 9几年到2005年左右的剧 要不然看现在的剧很尴尬 会觉得很假 还有以前的剧最多也是30 40集 你看看现在的剧最起码都拍出50 60集来 还有的70 80 90集 请问你还有看现在电视的欲望么 看到集数估计就已经觉得饱了不用看了 最后推荐几部经典的古装剧你看看就会觉得跟现在的剧不一样了 黄日华的天龙八部 吴启华的倚天屠龙记 古天乐的神雕侠侣 张卫健的西游记 陈小春的鹿鼎记 欧阳震华的洗冤录1 2 现代穿古代剧古天乐的寻秦记 古代穿现代的江华的九五至尊 背景配乐超级好 还有现代剧刘青云郑少秋的大时代 说起大时代这部剧是已经是92年的了 那时本人还没出生 可是为什么还要去看这么久的剧呢 因为人人都称经典 看了一下真的很经典 周慧敏出来已经觉得很漂亮了 可是当龙纪文出来的时候觉得比周慧敏还要漂亮 你要知道当时92年还不流行整容 电视也没有美颜这些 真要说一句羡慕刘青云有这样漂亮的老婆 部部都堪称经典 就连张卫健的小鱼儿与花无缺 少年张三丰我也很看过很多次觉得非常好看 就连主题曲和片尾曲都唱得很好听 歌词也很有意义 至于看武打动作戏看成龙 洪金宝这些会比较爽 尤其是成龙的高难度动作 比如成龙的A计划 飞鹰计划 警察故事 洪金宝的林世荣 鬼打鬼这些等等电影 还有喜剧电影还有周星驰这些就不说了 因为周星驰太多电影了 还有以前电视的电影频道经常播的许冠杰麦嘉电影的最佳拍档 大家可以网络一下最佳拍档1是。。居然是82年出来的 比上面说的大时代还要早10年 真是可怕 那时的许冠杰还年轻 但是这部电影是非常搞笑非常有趣也是经典 当你看过我以上说的电视电影后你就觉得现在的跟以前的差很远 中国影视界全盛时期感觉只有曾经的香港 以前TVB的演员都必需要从龙套走起来 然后再到配角 比如刘德华刘青云周星驰这些都是从龙套走起来的 很严格 就算是现在的TVB花旦小生马国明 杨怡 陈键锋这些在以前2000年的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也仅是闪过镜头的龙套 陈键锋只有几句台词 虽然现在香港影视是没落 但是也没感觉到现在大陆剧是崛起 因为小新肉越出越多 单纯看简介演员名字10个有8个名字都不认识 又搞那么多特效 剧情又动不动就几十集
⑤ 为什么九十年代的港片画质令人觉得很喜爱,像李连杰,周星驰的电影。
剧本好、演员素养好,构思巧妙,符合国人审美观,都是让人记住的原因,现在的韩国电影发展也有这样的趋势
⑥ 为什么九几年甚至是零几年拍的香港电影的清晰度还没有人家国外七几年拍得电影高呢
这应该和你弄到的片源有关,事实上电影原片的清晰程度是很高的,完全可以制作成非常高清的视频。不过你说的国外那种估计都是指的比较经典的片子,这些片子目前下载到的基本上都是后来厂商发行BD光盘转制的,清晰程度(分辨率)当然比较高。而港片限于成本,一般是DVD,甚至有些还是VCD,这样清晰度当然就低了。
⑦ 你是怎样看待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的
我认为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真的是非常经典的。非常的不错。
⑧ 为什么8090年代的电视剧电影画面模糊怎样才能看到超清的
《汉刘邦》这个电视剧是1998年才首播,拍摄于那个年代的电视剧,也就是vcd格式,受条件限制,和现在的DVD以及高清格式相比,vcd格式的尺寸和分辨率都很小,所以你现在再看以前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感觉都会很模糊。如果以前的拍摄是胶片格式,而且还完整保存到现在,胶片是可以转高清的,比如以前拍摄的 唐伯虎点秋香 等都可以转成高清
⑨ 为何数十年前的电影特效几乎不输现在的电影
最近重看黑客帝国三部曲,看到第三部锡安城防卫战的桥段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可是2003年的片子,距今十多年了其特效水平比之当今电影也并不落伍,感觉这十年电影特效水准的确也是有很多突破但是主观感觉上,并没有感到质的飞跃的程度,是因为画质的精致度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极限了么?就像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真实越不好有新的突破了么?
对于广义上的CG来说,近20年的革新主要在于纯CG镜头大面积替代实体模型。如果只算10年周期的话,那就是可以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CG镜头的景别也越来越近了。
如果只按照十年为周期的话,的确我们发现十年前的效果其实已经挺不错了,貌似和现在的效果并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以十年为周期,抛开CG技术的进步,单是电脑性能的提升都是极其巨大的,那么为什么给我们的感官却没有很大区别呢?这其实是好莱坞导演们的聪明之处,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导演最欠缺的--做自己有能力把控的效果,合理的规避难度。
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侏罗纪公园1里面的恐龙群集奔跑的镜头,放在现在看也肯定会让人觉得很真实。今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里面的恐龙也很真实,那么这接近二十年的差距在哪?
侏罗纪1的时候的技术水平,理论上来说只能保证两点--光影正确,动画合理。而这其实就是我们对于真实的第一判断要素,做出了多少细节在真实性上只是次要的存在(当然近景和特写镜头除外)。做侏罗纪1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很巧妙地配合使用了CG和实体模型,CG被用来制作奔跑的相对小的恐龙,以及夜景下的部分,近景等CG级别达不到的部分都用实体模型来拍,而且CG镜头严格控制长度,在观众快要感觉到不真实的时候就切掉了。这种方式被好莱坞导演一直沿用至今,实拍和CG交替使用,让观众弱化CG中的恐怖谷效应。
所以好莱坞的特效电影就一直在合理的利用极限能力的情况下不断进化,十年前的《后天》里面大洪水的镜头只是短短几个,而2012里则是各种洪水爆发,到了妇联环太平洋时期,水的问题几乎被好莱坞彻底克服(Flowline功不可没),你会发现水的特效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多。
而以金刚为起点的WETA也将毛发发扬光大,在以前毛发的角色还是很金贵的,不能随便给特写。而我们的凯撒已经可以把脸撑满整个屏幕了。
所以说不是说近10年的技术没有进步,而且十年前的导演规避了技术瓶颈,或利用美术和剪辑来弱化当时的技术瓶颈。
对比起来国内导演因为不懂特效,所以经常有不切实际和异想天开的要求。好莱坞都刻意回避纯CG镜头的长时间展示,他非要变着法加特写,加时间,“钱都花了,那就尽量多展示,看的越多越值”。结果闹出不少笑话。
现在的特效最大的发展在于,他让人觉得这不再是特效做出来的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让特效体现出真实。给大家看两张图感受下特效的强大:
这张萌吧?其实它是这样的:
我不会举太多IMAX时代的电影来做对比,就找了一些近年来不错的特效,跟黑客帝国也就差个几年。
抛开IMAX,七毫米胶片,200FPS,云渲染这些基础的硬件升级不说,
纯粹从CGI(数字特效)角度来讲进步已经很惊人了有一部叫做《百年电影特效发展史》的小短片就对2010年之前的电影进行了技术比较,推荐对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从同一系列的电影来看其实很容易看出,但我无法准确的把技术升级的范围定义在十年内
1993年《侏罗纪公园1》的恐龙,当时皮肤皱褶是无法通过3D模型来实现的,因此暴龙袭击汽车内的孩子的时候恐龙的头实际上是用遥控的恐龙模型来进行拍摄的,虽然机械模型的皮肤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材料拼凑出毫无瑕疵的细节,缺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实际恐龙很难有太多的表情,实际就是个面瘫。
1997《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开篇就出现了剑龙的皮肤特写镜头,实际上那时候的3D技术开始支持“凹凸贴图”,就是在皮肤表面用一层黑色的影子描绘来展现皮肤表面的凹凸感。
十年前的特效相比今天,个人看来更(只能?)着眼于视觉的“看起来”,而今天除了视觉效果外则更兼科学。记得曾看过变形金刚幕后介绍,有一个镜头是大厦折断的效果,当时特效已经基本完成,而在一位建筑学专家看后表示,对于一栋镜头里的大厦来讲,那样的破损过程从工程学来讲是不可能的,因此导演要求重新制作。
如果只求普通观众的“看起来”,又何必这样。
至于以后激动人心的进步,目前来看应该是更加身临其境的3D效果吧。全息倒不怎么看好,不是技术原因,只是摄像机的走位、角度是观影效果很重要的成因,用全息,谁来控制摄像机,还有影院座位谁来分,观众能不能走动.(想一想大家都要站在超人身上...那场面)诸如此类。最后:电影特效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与科学从来没有分开过,你看得到的是艺术,你看不到的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