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电影行业的好坏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电影行业的好坏

发布时间: 2022-08-21 05:53:56

‘壹’ 判断一个电影的好坏,是根据票房的多少来判断的吗

一直以来,电影都没能建立一个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一直以来,票房和奖项就被默认为两种评价系统,野生在电影史的暗处。

电影的解释权,分阶段的不同,被不同的阶级所把持。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甬道内,对电影的评判,都多少带有点儿阶级斗争的意思。最鲜艳的例子就是[银翼杀手]和[变形金刚]。

两部电影都致力于,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寻找某种解脱的方式,区别只在于[银翼杀手]找到的是心灵的出口,而[变形金刚]靠的是身体上的发泄。

但围绕着奖项,常常有“重映”的说法,获奖重映的票房,成为对获奖电影的附加奖赏。[社交网络]获得奥斯卡后,票房增长了2%,DVD销量增长了52%。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推置到奖项这个标准里的电影,大都是前一个体系的不甘心者。海报上某个奖项的标志,是新的筹码,奖项成为它们最后一次撑杆跳的支点。

被称为奥斯卡之父的梅耶曾经坦白说,创立这个奖项的原因是,“控制电影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颁奖,如果我给他们奖杯和奖项,他们会拼死制作出我想要的东西”。梅耶是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好莱坞之王的美誉。被后人供奉进殿堂的[叛舰喋血记]、[乱世佳人]、[绿野仙踪]等作品,都闪烁着他精明的眼神。

票房和奖项是电影的两个执念,往好的方向想,它们都想通过更大范围的观看,实现自身价值的传递。但电影是什么?如果不能通过它,对所处的环境提供更为深刻的洞察,从而更加热爱并去改造这个环境的话,电影就会像[生化危机]里的活死人一样,丧失存在的意义。

目的性太强的电影,如果不是沾染了天才这种特殊成分,很难不庸俗化。当大的环境陷入庸常的污浊里,评论体系的化学效应就尤其重要了。对电影评价的权利就在每个人身上,而不是某个法律认证过的ISO标志里。它们要做的就是对好发出声音,并且不强迫别人认同。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免费的,“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关键是,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成就你,或者毁掉你。

‘贰’ 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有哪些

首先看内核,也就是故事如何,这个题材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你的注意力?故事本身是否深入挖掘了这个题材的内涵?主人公是否让你移情于他?故事的反面压力是否够强烈,以至于将主人公的人生推向了正面或负面的极致?等等这些问题就是故事的内核。

然后看摄影,色调如何?视觉引导如何?同样是特效片,《蜘蛛人》的视觉引导就比《变形金刚》强得多,前者让你手心出汗而后者让人感到头晕。还有清晰度如何?纵深感如何?

再看导演,分镜如何?会不会感觉画面衔接不流畅?节奏感怎么样?等等

再看演员,表演是否虚假(国产片通病),是否得体,演员长相和人物是否符合。

最后看美工,道具、服装,环境,设计的是否真实可信。

这一切的基础是故事,故事好了剩下几个才能让它成为好电影,故事不好,剩下那几项再强也没用。

就是这样,对电影的问题可以写短信问我,我会尽量解答。

‘叁’ 谈谈如何评价电影的优劣,有哪些标准,用什么方法和理论依据

这难说了,一个人一套标准,不过基本上可归为两类。
1、形式主义派。将电影视为工业产物的商业片价值观,重视故事的作用,一切以观众为中心,说白了就是观众说好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众不喜欢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好莱坞电影人大部分属于这类价值观,将电影视为商业而非艺术,商业嘛,观众喜欢,票房高,赚钱多,那就一定是好电影,也可称之为造型主义派。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观众的评价和票房为标准。理论依据的话,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门大众艺术,电影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诉诸于观众,给观众欣赏,因而观众是一切标准,观众即上帝。
2、现实主义派。将电影视为艺术的艺术电影价值观,重视影视创作的实验性和影像价值的探索性,一切以影像表达为中心。欧洲电影人多数属于这类,电影作为艺术是其根本观点,也就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标准就是电影作品是否具备艺术价值,但这里艺术价值的概念绝不是主题,而是影像表达,也就是导演的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声音设计等电影元素是否尊重现实。方法就是电影批评那一套,三言两语说不完。依据就是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木乃伊情结等等。
要我谈如何评价的话,要把以上两者结合。因为电影不能孤立来看,它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艺术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性将电影独立出来的,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商业。但电影不能没有商业,否则电影就失去了其作为大众艺术的魅力,因为电影的最终结果是诉诸观众,一部再优秀的电影,倘若没人看,那么它的价值再高,失去了传播的观众群和作用对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一部再受欢迎的电影,倘若不具备任何价值,终究会在历史中迅速被人遗忘,重要的是倘若这类电影越来越多,电影终究会慢慢走向灭亡,因为停止了影像表达探索的脚步,终究会被其他艺术替代,就像曾经电影替代戏剧一样,事实上历史上就是因为如此,电视一度曾把电影推下历史主流舞台。

‘肆’ 如何判断一个电影的好坏

我个人是觉得大家如果是真的想要从电影当中获得,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故事上一些力量和共鸣的话,大家一定要耐心的去对待,那些小众电影。我们可以提到的就是国庆档张艺谋的《影》,这部电影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将商业和艺术达到了很好的一个兼顾。

‘伍’ 怎样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电影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商品,是一种文化属性。 电影的观众是有血有肉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好坏要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部好电影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这个吸引力会促使人们从头到尾观看电影,所以一部有吸引人故事的好电影尤为重要。

你还是得自己看电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度娘会为你解答。 您可以查看个人资料和评论,看看它是否是您喜欢的曲调。

‘陆’ 如何评价现今的电影行业和电影趋势

今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整体发展不算火热,多个月份出现同比下滑,但同时也有《战狼2》这类探明产业潜力的佳作。可以预见,电影产业正逐步过渡至提质升级关键期,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一旦完成升级调整,电影产业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虽然2016年电影票房市场增速放缓,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电影票房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和每百万人口票房金额与北美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未来电影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长远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将会在未来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除了居民收入提升、城市化的推进之外,我国年平均观影人次也较发达国家为低,这意味着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在2019年,中国国内票房收入将超过500亿元,2020年将接近600亿元。

‘柒’ 如何判定一部电影的好坏

一部电影的好坏,我个人的评判标准不是演员的阵容,也不是剧情的烧脑。关键是我们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是否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是不是让我们有所回味,这才是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根本。有很多的电影。制作费高达几亿元,但大部分都给了演员。往往这样大投入的电影口碑都不是很好,虽然票房很高,但大家都很失望。其实一部好的电影,只要有一到两个明星的加盟就可以。而且这种明星必须要那种实力派,而不是偶像派。

‘捌’ 你是如何衡量一个影视作品的好坏的

阿弥陀佛。仅凭票房是不能判断一个影视作品的好坏的,如果一个电影是教杀盗淫妄的,就算是票房不错,那也不值得看,看了就被染污。

现在的火非常旺,电视和网络天天教杀盗淫妄,从三岁小孩儿,一直教到八十岁老头。连票房最高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教邪淫的一部电影。大部分人认为的经典电影,就一定值得看吗?我看那部电影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差点儿被西方思想毒害。做儿女的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逃婚?简直无法无天。先退婚再跟别的男人跑也可以啊!还婚前性行为?现在性病和艾滋病已经在中国普遍的流行了,国家还不立法禁止婚前性行为,印尼现在已经这样立法了。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个充满杀盗淫妄的世界,我们如果能持戒念佛,古佛都佩服我们,因为他们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在这种环境很难保持不退转。水中莲花不稀奇,火中莲花才珍贵。

宣传也会影响票房,大部分人在看那个电影之前不知道那个电影怎么样。虽然评分低,但是票房不错的电影多了去了。评分高低和票房都不能代表一部电影值不值得看。能使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电影才值得看,因为人与人之间唯一值得比的,是道德修养。

‘玖’ 你是如何衡量一个影视作品的好坏的

对于现在的影视作品来说的话,其实质量还都是比较的高的,但是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有好有坏,大家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很多网友就会问了,我是如何衡量一个影视作品的好坏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这个影视作品能给我带来一定的感情上面的波动,我就认为这个影视作品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影视作品。

这其实就是我对于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的一个衡量,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的话其实都是这样的,只要能产生一定的共鸣,这就是一个好的影视作品,哪怕它的评分再低,这其实也是一个号的电影!

‘拾’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