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老电影关于上学的好像
《背起爸爸上学》
很早之前看的,最近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老师是张嘉译饰演的
剧情简介: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转眼间,石娃七岁,姐姐十二岁,石娃该上小学,而成绩优异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贫,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学,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决定背起爸爸上学。清晨,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石娃背起父亲,带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乡,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迎着朝阳,向前走去。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下面就是那个铜勺
B. 找一部电影,说西部的学校一些孩子要吊着绳索渡过江河去上学的,叫什么名字急!谢谢
《走路上学》
在电影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学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走路上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马吉乡的小学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接着就是瓦娃的镜头,家里没有玩伴,他独自在屋顶上玩耍,也不喜欢和家人多说话。瓦娃唯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学,然后听姐姐讲述学校里的见闻,直到后来,他独自爬上溜索过江上学。
在这种线性的叙述结构下, 电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全片的基调阳光而又温暖,就像电影《走路上学》的名字一样,朴实无华,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够自然流露。电影中几乎没有刻意制造冲突的设计,这样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谊所感动。
(2)靠双脚跪着上学的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这部剧有着宏大的主题,它关乎到贫穷、教育、希望和梦想,导演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让娜香和瓦娃姐弟俩的故事缓缓铺陈,并不动声色。
比如说瓦娃在房顶上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本领,就是为了能够独自溜索去上学,后来随着姐姐的去世,他备受打击,幸好最后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终于可以走路上学,实现了他们共同的梦想。
普通的演员,实实在在的叙事方式,简单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忍不住引发思考。这部电影不管是和孩子还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进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着故事中人物的变化跌宕起伏。对于同龄的孩子来说,线性叙述方式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够轻松理解。
C. 3个月大时失去双臂,靠双脚写字考上大学的内蒙古女孩,现状如何
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会越挫越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
青年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人物原型、第三届感动内蒙古女孩李智华,就是一个强者。她在3个月大时失去双臂,17年前靠双脚写字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她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四、结语
李智华很感恩生活的给予,即便它曾那么残酷地夺走许多珍贵的东西,但她用努力活出了自己,也得到了许多。
她用行动回答了当年亲戚们问父亲的一个问题——“烧成这样的孩子,即使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
人生从不是能简单定义的,只要努力,生命就拥有非凡的意义。
其实,天无绝人之路,生命丢给我们一个问题,同时也给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看我们是否善加运用。
李智华虽然失去双臂,但是她依然拥有智慧的思想,用脚代替双手,努力出精彩人生。
对于李智华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D. 无腿男孩爬着上学最后光宗耀祖那个是啥电影
洋洋中的一条船?
E. 台湾有部电影林青霞秦汉演的一个没有双脚的励志故事
汪洋里的一条船
台湾云林县口湖乡后厝村的一个农家,生下一个小腿萎缩,脚板上翘,双足畸形的男孩郑丰喜。他六岁时,跟走江湖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他乡,乞食糊口,八岁时跟哥哥在离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一次遇到风雨和大水,几乎被淹死。他刻苦努力读完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兴大学法律系。在中学戴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鼓励下装上假肢后,更不怕摔破手脚,学会骑自行车上学。他的坚强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学吴继钊。他们相爱了。
F. 有部电视剧男主角家很可怜'他双脚不能走路''是跪着走路的'读书很厉害'还考上大学的
《汪洋中的一条船》吧,有电视和电影两个版本,男主叫郑丰喜,生下来就双脚畸形,后来凭自己的努力做了老师
G. 以前看过一部很感人的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站不起来,只能靠跪着路
《汪洋中的一条船》
李泉溪、谢一德、吴桓执导,兵承融、小彬彬、翁家明、陈昭荣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2000年在中国台湾首播。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台湾。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家住台湾口湖的郑老伯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他第十一个孩子的出生。然而,取名为丰喜的孩子出生后却是先天性小腿萎缩双足畸形。由于家境贫寒,丰喜几近遭到抛弃的厄运,幸而有爷爷的阻止和呵护,丰喜才得以新生。肌体的残缺没有影响丰喜正常的思维发育。在爷爷的呵护下,丰喜从小聪明懂事,博得邻居和游走江湖的赵伯伯的喜欢。丰喜六岁那年爷爷去世。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丰喜成了赵伯伯的徒弟,跟着他游走江湖,耍猴卖艺相依为命。和赵伯伯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里,丰喜不仅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在艰难困苦的人生境遇中磨练了坚韧的意志。
赵伯伯被突发的心脏病夺去生命后,独自流浪的丰喜被偶遇的口湖老乡带回了家。回到家,丰喜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跟着五哥在郊外养起鸭子。靠着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劳作,丰喜和五哥凭借一百多只鸭子养活了自己。就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一场特大暴雨不仅冲走了所有的鸭子,还差点夺去丰喜的生命。有了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父母再也不让丰喜独自离家生活了。九岁那年,丰喜走进了学校。凭着此前磨练的顽强品质,丰喜用自强不息的毅力和求存图强的进取精神,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高中毕业时,丰喜的事迹经当地报纸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校长和医院院长特意为丰喜装上假肢,实现了丰喜终于能够站着走进大学校门的愿望。
大学期间,丰喜一边打工挣钱,一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丰喜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破船》深深地感动着同校法律系女生吴继钊。尽管有来自的父母的反对,吴继钊毅然决然地将纯真的爱情献给丰喜。大学毕业后,结为夫妻的丰喜和吴继钊双双回到丰喜的家乡任教。正当崭新的生活向丰喜和吴继钊走来时,病魔夺去了丰喜三十二岁的生命,留给人们无尽的缅怀和爱戴。
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