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微纪元电影叫什么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微纪元电影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9 19:38:42

Ⅰ 起点中文网大的那三部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

有可能,但是要看是什么样子的书了
现在很多电影都会取用一些网络上的东西啦
比如 《鬼吹灯》 就是呀~人物都是网络红人
现在好多这样了
而且一些小公司拍的电影
没有题材或者别的
不就只好美言的说 我借用某部小说 改变的电影
一是加知名度与看点 二就是偷懒

Ⅱ 除《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之外,刘慈欣还有哪些小说还能拍成电影

其实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一提到刘慈欣,大家讨论得最多的还是《三体》。毕竟刘慈欣是靠着这本书进入我们的视野的。

Ⅲ 中国科幻电影史里程碑式的作品,《流浪地球》能创造票房神话吗

从目前电影《流浪地球》所获得的成绩来看,它已经创造了票房神话。虽然44亿的票房收入和吴京的《战狼2》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是依然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无论是整体的效果呈现还是在票房的收入上都很让观众们惊喜。

除特效做得比较完美之外,《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讲述的故事也是相当精彩且颇具新意,影片主人公们所展现出的民族大义和奉献精神也十分动人。总之在小编看来《流浪地球》可以说是2019年不可错过的佳作!

Ⅳ 刘慈欣的作品之间有哪些情节上的联系

刘慈欣的小说中有不少还是有关联的
——————————————————————
作者自己在论坛发布过写作计划
《地球纪事》系列:
1。《地火》;——就是后来的短篇小说《地火》
2。《大遂道》,描写台湾海峡海底遂道;——后来作者宣布放弃
3。《带上她的眼睛》——就是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4。《飞天时代》,描写利用地磁和超导体进行飞行。——目前好像还没有
5。《地球电梯》,描写建造一条贯穿地球的洞;——应该就是后来的小说《地球大炮》
6。《分割大陆》,描写用分割大陆的方法改善气候;——目前好像还没有
7。《非欧几何》,最后一篇,有些疯狂,描写把地球改造成一个大空心球。——好像《诗云》中用了这个大空心球的想法
【所以《地火》《带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可以看做地心三部曲】
————————
《末日》系列:原本都是作者构思的长篇小说系列
第一部《补天》——作者宣布放弃
第二部《微纪元》——最后成了短篇《微纪元》
第三部《流浪地球》——最后成了短篇《流浪地球》(还有电影)
第四部《星船纪元》——作者宣布放弃
第五部《游魂》——目前好像还没有
——————————————————————
以前看到过有类似的网友整理
比如说恐龙系列:

网友整理出了“恐龙系列”《白垩纪往事》《人类与吞食者》《诗云》《命运》
【《白垩纪往事》《人类与吞噬者》《诗云》可以看做是龙蚁文明三部曲吧,是连续的——《命运》虽然也有恐龙,但是不是这个系列,与《白垩纪往事》是矛盾的,相当于就是《白垩纪往事》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
《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是连续的
《天使时代》和《魔鬼积木》有关,据说《魔鬼积木》就是《天使时代》扩写而成的【我没看过《天使时代》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两部有没有关联】

《超新星纪元》中的人物和《鲸歌》中的角色有关联(应该是养父子关系)

————————
最后说说“六分仪”系列
刘慈欣作品中的丁仪被网友戏称为六分仪,因为他出现在六个小说中
【我个人觉得,作者想创作一个“中国的霍金”,所以在不同的小说中,霍金有不同的命运,那么霍金还是同一个霍金,只是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同一个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球状闪电》《三体1》《三体2》这三部中的丁仪可以看做同一时空下,连续的故事
《微观尽头》中的丁仪,其实就是《三体1》的时间轴上的(“撞击试验”没有受到三体的干扰)平行宇宙A
《朝闻道》中的丁仪,也许就是《球状闪电》的时间轴上的另一个平行宇宙B(丁仪死于真理祭坛)
《宇宙坍缩》中的丁仪,应该是《三体1》的时间轴上,没有三体入侵,没有真理祭坛的另一种结局方式,平行宇宙C
————————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就当是我个人的读后感吧,也许以后的作品还会有更多的关联

Ⅳ 新上的电影《流浪地球》好看吗说什么的。

刘慈欣先生的作品,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无论是获得雨果奖的《三体》,还是出现在高考卷上的《微纪元》,都是中国科幻逐步从小众走向大舞台的体现。而这部《流浪地球》电影的上映,比小说更加直观地体现了中国科幻已经走入了世界的大舞台。今天,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去影院观看了这部《流浪地球》。在电影没有上映之前,我想每一个科幻迷跟我一样有更多的忐忑与担忧,《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拍好?这一次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我们都热情赞颂张若虚的《春江华月夜》“孤篇盖全唐”,不是说张前无唐诗,而是从张诗开始,唐诗才有灵魂。同样地,当我们热情赞颂《流浪地球》是“中国首部影科幻电影”的时候,当我们称2019年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时候,不是说《流浪地球》和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有多么不可超越和优秀,我只称作《流浪地球》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开山之作,正是有了这部科幻电影的开拓者,或许才能让更多的电影人给我们带来更多好作品。我期待着。

Ⅵ 刘慈欣的简介

刘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山西,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9-10]。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

2019年2月5日,刘慈欣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13-14]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8月,获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荣誉 。2019年9月23日,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6)微纪元电影叫什么扩展阅读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将未来发展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感。

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Ⅶ 刘慈欣还有哪些小说可以怕成《流浪地球》这种电影

刘慈欣可以拍成《流浪地球》这种电影的原着小说,目前来看除了和官方宣传政策有冲突的科幻小说,其它刘慈欣的小说基本都能拍成《流浪地球》这种场面宏大的类型大片。

毕竟据伯光拜读大刘的小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除了像《乡村教师》场面较小之外。大多数科幻小说都是宏观主题下,小人物观察的故事。

但是真心要说一句,一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一个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当时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中国作家又没有意识,把手头重要作品随便卖给“不良”影视公司的情况很常见。

现在《流浪地球》的大获成功,刘慈欣也有了经验和巨大名气,今后再卖手头的小说版权,千万别再所托非人。

更多关于刘慈欣小说改编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Ⅷ 中国有什么科幻电影吗

有人说这几年因为刘慈欣和《三体》,中国科幻电影可能迎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起点可以算是2014年。照此推断,2015年应该是科幻电影有所收获的一年?
然而,有一个小例子很好地反映了现实:在14年年底有消息说,2015年中国要拍三部科幻电影——大刘的《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到了2015年,推介会上则宣布2016年要拍两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超新星纪元》。不要问我《微纪元》去哪了,反正不在今年的电影点评之中。
那么2015年,中国的科幻文化和科幻电影究竟发展得如何?
大IP《三体》
从IP改编的角度而言,勉强可以说2014年是科幻IP热潮的起点。2015年则有了更多的资本注入。
而今年最热的是一部刚刚拍完,还没上映的电影,大家肯定有所耳闻:
《三体》。
《三体》原书就有大量粉丝,今年它改编成了电影,预计2016年上映。图片来源:三体电影
围绕IP和《三体》带起科幻热潮,稍有名气的科幻作者纷纷将自己推销出去,基本上现有的作者IP均被分配完毕。
但如果不好好拍,即便至今立项了八十多部科幻电影,又有多少真的会拍,拍的又有多少能上映,上映的又有多少能看呢?今年的华语科幻和前两年相比数量与质量也远不能及,虽然去年的质量已经让人不忍睹视了。
IP热,火了谁?
当IP的概念从游戏特别是手游衍生到电影时,今年的华语银幕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IP大电影了。在当前中文语境下,IP并不单纯是版权的转让,其自身更是带有“品牌”的含义。这就意味着IP本身必然占有着一定的分众市场,在资本热的操纵下,科幻IP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但是IP的改编其实是在消耗已有的品牌,虽然可以重复消耗,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再次改编带来不好的影响。更关键之处在于,IP热并不会直接对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洗牌。重新塑造品牌再改编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市场不会鼓励这种行为。后果就是原有生态的竞争加剧,以便让更多的作品或作者成为IP。
但IP再火, 中国科幻文学目前仍是个小圈子
虽然IP被炒的这么热,中国科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科幻文学圈和IP最热的网络文学圈是交际不太大的两个圈子。比如《科幻世界》正刊的征稿标准并没有太大变,借着《三体》热这股东风,销量得到了回升,明年将改版并重新恢复少年版。
然而,科幻文学圈可能也就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