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星际救援看到了什么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星际救援看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18 11:12:23

‘壹’ 看电影《火星救援》之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火星风暴

故事的起因是火星上突然而来的风暴,风速高达每小时180公里,几乎摧毁了让队员们离开火星的火箭,他们只好提前离开。据果壳网最新一期《科学棒棒棒》主编徐来介绍,火星上形成不了180公里时速的风暴,因为180公里时速的风暴相当15级的强台风。可是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1%,从风的动能来说只相当4级的风。这其实是电影的一个技术bug,虽然原着作者Andy·Weir知道这个问题,不过为了剧情需要他还是利用了这个bug。

▍火星日

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 6 分之一,而火星的重力乃地球 2.5 分之一,火星也有自转与公转,如果我们依据太阳运动来定义时间,那火星一天的时间为:24 小时 39 分钟 35.24409 秒,比地球太阳日长 2.7%。因此使用火星日便是根据火星的生态作息来过生活。

▍火星上种薯仔

在火星上种薯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男主是加州大学的植物学家,但是他并不擅长种薯仔。种薯仔不光需要活的薯仔,还需要阳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目前科学界认为火星的土壤真的可以种蔬菜,不过要成功可不简单,曾经有研究人员利用火星上探测器的数据,在地球上彷造火星的土壤,结果成功地让植物发芽、生长,不过只活50天。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还需要养分,男主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看一眼真空厕所就找到了方法,因为粪便中微生物,可以得到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和矿物质。不过,在火星上种薯仔最重要的是:水!

▍水从哪里来

男主为了种活薯仔,他想到利用留下来的火箭燃料。火箭的燃料是“联氨”(hydrazine,N2H4 )通过燃烧里面的氢原子与周围的氧气结合,就会产生水:N2H4 + O2 → N2 + 2H2O。不过联氨是传统的火箭燃料,是有毒的物质,燃烧的过程一个不小心还会爆炸。所以男主没有直接燃烧燃料,而是先用催化剂,把火箭燃料分离成了氮气和氢气。

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一起燃烧就会生成水,不过氢气经常不能够充分燃烧,会有小部分逃逸出来,聚集多了之后就会可能引发爆炸。不过男主马特·达蒙反其道而行之,让氧气在氢气中燃烧,为此他制作了一个设备,在其中充满了氢气,然后把氧气一点点输入进去,让氧气在氢气中充分燃烧。但是他忘了自己呼出的气体当中,也是包含氧气的,这一点造成了后来的爆炸。最后他发现了这里面的bug,戴上头盔才解决这一bug。事实上,在Andy·Weir写《火星救援》的时候,NASA就宣布了火星表面上有液态水,某些地区每到夏天就会有深色的“水渍”往山谷流下。

▍火星任务

NASA开展一次火星任务从开始到结束需要三年时间,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分成14次无人飞行任务运送物资到火星固定位置上。物资到位后,宇航员以常规方式进入地球轨道,乘飞船登上赫尔墨斯号。在准备期间,会有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宇航员运送燃料和给养。一旦所有工作准备完成,宇航员就启程飞向火星。花上数天时间,消耗大量化学燃料,将飞船送入火星轨道。进入火星轨道后,宇航员乘坐MDV(降落仓)抵达火星地表。他们结束31个火星日的任务后,MAV(返航仓)将他们送回赫尔墨斯号。

▍登陆火星

电影《火星救援》虚构了“Ares3号任务”搭载离子推进器的赫耳墨斯号飞船实现人类首次登陆火星。而离子推进器则是真实存在的科技,NASA位于格伦研究中心的电子推进实验室,其”演进氙离子推进器"(简称NEXT)引擎,该7千瓦推进器旨在推动NASA未来的深空探测器,可达到时速32.1万公里的推进力。"NEXT"的全称为"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NEXT离子推进器是取代燃料火箭(工质),更适合太空飞行的(非工质)动力引擎。

▍火星救援难度

火星救援最困难的是如何离开火星表面。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想出了有去无回的殖民计划,因为返航实在太难了。想想我们用来离开地球的火箭,那往往是非常巨大的;再比较一下月球登陆舱:小小的一只盒子,就能飞离月球表面了。这就是重力和大气造成的区别。当有人说起甲烷氧气燃料,他们说的是从火星大气中制造燃料的做法,这就是MAV(返航仓)起飞的方式,它先是在火星上降落,然后就待在那里制造燃料。如果你能用火星大气造出15000公斤的火箭燃料,那就相当于可以随身少带15000公斤燃料。

▍火星探测旅居者号

男主如何开着火星探测旅居者号驶过3200公里?主要是直接用太阳能板给蓄电池充电。同时为了保暖,男主做了一件被禁止的事情,就是挖出前几次任务装有2.6千克同位素钚238的发电机,相当于一台大概1500瓦左右的取暖器。男主就是靠太阳能充电和钚238的发电机取暖,驶过3200公里到了救援准备地点。

▍十六进制

16进制是计算机中数据的一种表示方法。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示法不一样。它由0-9,A-F组成,字母不区分大小写。与10进制的对应关系是:0-9对应0-9;A-F对应10-15;N进制的数可以用0到(N-1)的数表示,超过9的用字母A-F。男主和地球图片交流的时候为什么要用16进制呢?不是还有二进制,十进制么?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编成代码会比较短。毕竟火星到地球发张照片就要半个小时,所以如果用二进制0101写不得写死。而如果用26个字母呢?主角也说了,一个圆划分得太细,不容分的清,造成信息误读反而减低效率。

▍星际通讯

电影中常常出现“用卫星来通讯”这个桥段,当然这件事情如果是只限定在地球上的话,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错的。我们行动电话所使用的通讯是透过无线电,基本上无线电只能够直线前进,高山与大楼都会阻隔无线电讯号,所以地面上需要设立很多无线电基地台。就算没有高山或大楼,地球本身也是球型,地球表面上就不可能有一条直线(不是弧线)把台湾与美国直接连起来。

所以就需要把讯号发射到天上的卫星,再从天上的卫星把讯号再传到地球的另一边。这种卫星就是通讯卫星,通常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面上绕一圈24小时,与地球自转时间相同,所以从地面上来看,相对于地球上是静止在同一位置。

只要是同步卫星的讯号范围内,就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做通讯。本片的场景包函了火星与地球,理论上火星与地球可以经由地面上的天线站,经由无线电讯号的传送直接联络、也可以让地面上的天线站透过火星与地球中间的卫星传递无线电讯号来联络。无线电讯号基本上是走直线的,因为火星与地球都会自转,地面天线站随着火星与地球的自转,转到无法让无线电顺利的传送时,火星和地球就无法联络了。

▍中国宇航局在救援中的作用

中国宇航局主要作用是,将中国的太阳神火箭协助美国把爱丽丝号(MAV,男主最后回来的座驾)送到火星,NASA总结出两份计划:一是把爱丽丝号直接用太阳神送到火星,让瓦特尼等到战神四号的组员抵达;二是把爱丽丝号送到正在减速的哈美斯号(Hermes),并让其加速,进行重力助推前往火星,把男主接走。NASA选择了第一个,但有人秘密地把计划二的内容告知战神三号的组员,并在全员赞成的情况下告知控制中心,让他们发射火箭,把爱丽丝号送上来。

▍为什么要尽可能扔掉返航仓的东西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员发现:因哈美斯号进行重力助推后速度较快,只能进入较高轨道,而上升载具要载着一个人到达这个高度,必需减掉五千公斤的质量。因此,他们指示瓦特尼到达后把鼻锥、窗户、控制台、座椅等等拆掉,仅剩下一张椅子和船壳,并从哈美斯号遥控升空。

‘贰’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有哪些桥段不符合现实

其实在观看电影《火星救援》的时候,我发现电影网站对他的定义是灾难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当然在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的确有很多人给他打上科幻的标签,并且认为他是最接近现实的科幻电影。首先要明白,整个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被遗落在火星上。而且在种植的时候要事先将土壤进行湿润才可以。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薯仔在种植下去的时候获得一些水分。如果薯仔在埋进去的时候是干燥的土壤,那么薯仔里边儿的水分就会被快速的吸收,导致薯仔没有办法存活。而且在他使用肥料追肥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发酵,这个时候其实人类的排泄物有很多的致病细菌。直接将他们洒在薯仔的上,很可能会污染这一片的土壤。

‘叁’ 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我个人看来,《火星救援》是由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险片,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杰夫·丹尼尔斯、凯特·玛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联袂主演。

怎么样?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的话欢迎给我留言和点赞吧~

‘肆’ 电影《太空救援》好看吗

贵在真实的英雄气魄
文/梦里诗书

毫不逊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水准,俄罗斯的《太空救援》以一场真实事件为蓝本的展开,将人置身于了浩瀚而又危机四伏的太空宇宙,但同样颇为遗憾的是,电影并没有能借此发力,讲好一个其实本就惊心动魄的故事,俄国电影在叙事上的薄弱,展露无遗。

电影原取材于发生在前苏联冷战时期的“礼炮七号”事件,故事以“礼炮七号”空间站失联后,苏联政府面对各方压力,派出一位工程师一位退役宇航员,两人冒死前往太空修复,克服重重危机顺利返航的故事,而《太空救援》最令人倍感惊喜的便是电影尤为出色的制作,其既将太空的绝美壮丽淋漓尽致的呼之欲出,于此同时电影也不乏太空生活细节的勾勒,太空飞船上的小强,偷带入太空的酒,偶尔为之的俄式幽默,都令电影将原本枯燥的真实事件变的生动了起来。

在这部电影中其实不难看出其对好莱坞式叙事的借鉴,而导演也希望用冷战时期的政治博弈和神学色彩为电影营造更为丰富的内在层次,只是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是借鉴也好,还是其所寄望的内在深度,两者做的其实都并不讨巧,首先是在格局上电影其实并没有用高层矛盾来营造真正的深度,其次导演关于“光”的神学构思也只是浅尝即止,这些元素的填充反成为了电影的累赘。

真实事件的改编对《太空救援》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赋予了电影以真实的感动,令人重温以这段人类追梦宇宙的艰险历程,但同时也限制了剧情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有限的剧情里做出高潮迭起的戏剧张力,从很多的俄国电影来看这一点其实一直都是其说不善的,而导演也自觉完全忽视了本尤为重要的时间紧迫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看似专业,实则尤为无聊的问题探讨上,这这使电影虽然在后段有着一定惊险刺激的镜头,总体却显得太过寡淡。

个人英雄主义主旋律的突显,却匮乏能燃人热血的激情,《太空救援》相较于很多同类型电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可循,但其却贵在了真实,电影对一段已被岁月尘封的奇迹追溯,那股无畏,令人足以致敬的英雄气魄,才是电影真正的光。

‘伍’ 火星救援观后感400字

火星救援!不愧是年度最期待电影!没有期待中像星际穿越那么浩瀚的宇宙,不过每年能看到一部把外太空拍的像模像样的片子,科幻迷已经高兴的像掉进米仓了嘤嘤~~~~跟星际比,火星妥妥的硬科幻,但是居然不!煽!情!我天,从小喜欢硬科幻,被刘慈欣煽惯了,不煽简直不习惯。 最惊讶的是,这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电影,感情刻画的那么细致。

‘陆’ 你如何评价《火星救援》这部电影

《火星救援》是一部科幻类的当马克·沃特尼被孤零零的困在火星上时,我也正在世纪大寒潮困在家里,看着火星救援讲述了宇航员落难火星,搭薯仔大棚造水、捡粪,边听迪斯科边改造漫游车,活脱脱就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手册,现实感很强。电影,由同名电子书改编而得,火星救援燃起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并激励着下一代宇航员的诞生。

‘柒’ 中国在电影《火星救援》中最后提供了什么帮助

在我个人看来,在这部与航天相关的科幻影片中,自然少不了中国航天的戏份,影片首映时甚至组织了中国航天人专场,邀请戚发轫等航天“大咖”来观影,可见对中国航天观众的重视。航天界嘉宾表示:“从《地心引力》对中国神舟飞船的嘲讽,转变为对中国救援队的信任和依赖,后续火星战神任务中出现一名中国航天员,表现了对中国展开国际合作的期待!”

怎么样?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的话欢迎给我留言和点赞吧~

‘捌’ 看过《火星救援》这部电影的,感觉怎么样,给个评价

突破与困境
与《星际穿越》相比,《火星救援》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守本分。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没有刻意煽情,没有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也正是这种踏实让本片在娱乐效果上令人满意。不是所有人在大周五晚上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去影院找深刻的。很多时候观众只想看稍微需要点智商的娱乐片就会很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火星救援》是成功的。有着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自带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还有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