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映宁夏和甘肃地区生活的电影有哪些
近期的,还算质量很好,很有清怀的,推荐几部李睿珺导演的作品。
李睿珺:1983年出生于甘肃高台,2003年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原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其作品都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和人文关怀。
讲述了讲述一名73岁农村老汉“老驴头”独自治理祖坟旁边沙漠的故事。《老驴头》的故事,其实就是村里爷爷奶奶们晚年生活的缩影。老驴头用一生来完成自己作为儿子、父亲、爷爷的义务和责任,用一生来证明自己是个劳动者,但是巨变的中国即将把这一劳动者的身份清零。如今,老驴头面对即将被沙漠所掩埋的祖坟时,面临再一次失去自己的土地时,他选择了独自治理祖坟边的沙漠,尽自己作为儿子、孙子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一部讲述一个老人再作为父亲和爷爷后又如何做回儿子乃至孙子的故事,也是导演想借此来告诉每一个人不要忘记我们都是自然的子孙,我们还有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贰’ 《有一天》公益电影你会用心看下去吗
《有一天》是华谊兄弟公司新出品的一部公益电影,由9个单元组成,将于9月10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票价5元,由9个弱势儿童追梦的故事组成,华谊兄弟公司的12位明星零片酬参加了演出,以及350位电影工作者参与了拍摄制作,以及历时900天。
虽然是9部微电影,但900多天的拍摄期能证明它的拍摄难度之大。
比如,中间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藏族儿童秋扎的,这是一个过度肥胖并患上失语症的9岁男孩,刚刚上学,孩子过度肥胖的原因应该与两年前母亲突然改嫁到大山的另一边再不回来有关,秋扎和哥哥与年老的爷爷、奶奶一起过活,虽然他只是8岁,却有120斤的体重。
一个叫虎子老师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汉族)已经在秋扎的家乡义教了3年,是虎子老师的来到,令这个因过度肥胖而失语并开始不合群的小胖子渐渐融入同学中,但通过镜头,我们看到其实对秋扎来说,并亚于肥胖的困难是简陋的教育条件和贫困的家庭。
秋扎与他的哥哥脸色是藏地最多见的那种“高原红”,他们上学的小学校破破烂烂,他们空闲时参加的游戏亦是简简单单,看着这些,我想象不到这些孩子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敢想象。
《有一天》的第8个故事,里面的女主演是我喜欢的演员咏梅,她素颜出演一个裕固族老牧民的儿媳,在荒凉的戈壁沙漠里,她带着儿子道尔吉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影片取于道尔吉的视角,详细描述了道尔吉与另一个裕固族毡房的孩子朝勒的友谊--但半个月前道尔吉还与朝勒一起看连环画《哪咤闹海》,这一周,朝勒全家已搬离,只留下空空的木桩,这让道尔吉心底极度失望。
道尔吉的父亲哪里去了,电影没有交待,是出去放牧?还是出去打工?或者……
但这个民族的亲情和文化仍然在这个孤独的3口之家里坚持着、温暖着,这时,你再回头想想咏梅与儿子对长辈的孝顺与照顾,一股温暖便自然而生。
因为本片是9个年轻导演的合作产物,所以,每部微电影的风格亦不尽相同,有故事片,也动画片,还有记录片,但总的说来,作为一部公益电影,真实性是它最深刻的生命力,所以,如秋扎的故事、道尔吉的故事相对更为感动我,当然,若从故事性和艺术性上看,《小小电影院》《疯狂的面包》《回家的路》《看不见的画》《独唱乐团》,以及大咖最多的《太阳会飞》(周迅、斯琴高娃)都是水平相当高的作品,它们表现的都是凡人小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各种身份的弱势儿童--我本人也是看了这些故事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生活中还有如此多样的弱势儿童需要别人的帮助。
‘叁’ 裕固族奇特的婚俗习惯是什么,女子出嫁带的头面是为了纪念谁,裕固族靠什么来传承历史。
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 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致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 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 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 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 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 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 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 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 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 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 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 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 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 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 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 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 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 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 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戴头面由 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 :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 送亲的马 队就要出发/ 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 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 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 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 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 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 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 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 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 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 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之后,两路人马汇 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 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 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 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 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 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 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 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 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 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 他们甜蜜的生活。
‘肆’ 有一天电影完整版迅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