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十句。
1、这件事我知道。
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2、我没有这么笨。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3、你应该觉得这样做不对。
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
4、你不能这样做。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5、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6、你们不能破坏环境。
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7、你能自己回家的。
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8、这是你的。
这难道不是你的?
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0、朝这个方向走,越走越远。
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
2. 你没有做完功课,怎么能去看电影呢改为陈述句
【改变前】你没有做完功课,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改变后】你没有做完功课,不能去看电影。
【解析】1去掉反问语气词“怎么”;2添加否定词“不”;3去掉句尾语气词“呢”;4改变标点符号。
3. 陈述句怎么写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等。句末用“句号”。
不同语气词表示的含义:
1、“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
2、“了”表示有了变化。
3、“呢”表示肯定,但稍带夸张和强调。
4、“罢了”表示肯定,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注意事项:
1、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2、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3、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
4. 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练习题:
1、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7、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10、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
12、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16、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8、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
19、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
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
22、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
23、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
24、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27、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
28、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29、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31、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3、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34、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35、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36、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37、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
38、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怎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
39、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
40、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怎么不感到心惊肉跳呢?
4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42、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43、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
4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45、登泰山看日出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46、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47、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8、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49、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50、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5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
二、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
5、漓江的水不是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嘛?
6、大家老师怎么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怎能不遵守纪律呢?
8、地球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
9、越过岷山,怎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呢?
10、“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
1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2、多得些知识难道是坏事吗?
13、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难道不是遥远的事情吗?
5.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反问句)
改反问句: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词语知识: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能、不能”,“难道”往往对应着“是、不是、会、不会”;“难道”一般是置于主语之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反问语气词“难道”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吗”,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呢”。
(5)作业没写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改为陈述句扩展阅读: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6. 你怎么能一个人去看电影呢把反问句变陈述句怎样变答案
你怎么能一个人去看电影,想要把反问句变陈述句,你可以这样说,你竟然一个人去看电影。
7. 把“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写成十个不同的句子. 如题
1功课没做完,看电影,不能去
2功课没做完,电影不能去看
3功课没做完,能不去看电影?
4没做完功课,不能去看电影
5没做完功课,电影不能去看
6没做完功课,看电影,不能去
7没做完功课,能不去看电影?
8不能去看电影,功课没做完
9不能去看电影,没做完功课
10不能没做完功课去看电影
8. 将“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应该怎么改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就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8)作业没写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改为陈述句扩展阅读
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为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
它包括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在朗读时用降调。
陈述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 主语+连系动词+表语
(2) 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
(3) 主语+谓语(及物动词)+宾语
(4) 主语+谓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 主语+谓语(及物动词)v.+宾语+宾语补足语
转换方法
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句号+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问号+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