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八佰为什么是国民党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八佰为什么是国民党

发布时间: 2022-07-15 08:20:32

㈠ 电影《八佰》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

据了解,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接近三个多月,当时的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电影《八佰 》是由管虎执导,他曾在微博里表示过,因为很少有人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所以他决定将四行仓库保卫战拍摄成电影,让大家感受到英雄们的热血战斗的过程。
这部电影原本定于2019年6月15日上映,后来官方宣布因技术原因,不能如期播出,影片定于2019年7月5日中国内地上映。据说,《八佰》开拍之前,为了还原1937年的时代感,进行长达整整两年的筹备工作,可见导演的用心,相信这将是一部良心剧。
除了剧情上之外,《八佰》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不仅请来黄志忠、姜武、张译、王千源等老戏骨加盟,还有张俊一、欧豪、杜淳、魏晨、俞灏明、郑恺等小鲜肉,让人非常期待。

㈡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奉命退守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撰文揭开了“八百壮士”的历史真相。文章披露道:“闻名遐迩的’八百壮士‘其实远没有八百人。所谓的’八百壮士‘仅有不到四百人。

八百人的说法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国家人文历史》亦曾撰文称,“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

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在这期间,谢晋元撰写了《谢晋元日记钞》详细记录下自己的生活。

1938年,随着孤军的事迹被各方媒体报道,英租界也成为了上海爱国市民的精神寄托,有很多人经常前往英租界,为孤军赠送物资,在上海沦陷一周年时,孤军营更是顶住了各方压力,在营地升旗以示纪念。

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之后,汪精卫收买了四个叛兵;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

他们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兇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

㈢ 电影“八佰”引争议,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在歪曲历史呢

近期一部电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近期爆火的的八佰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淞沪会战后期,在全面战败的情况下,派一小股部队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四行仓库后面就是英法租界,前面则是硝烟纷飞,虽然上海已经失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干涉,甚至调停和援助,所以才打了这一场几乎是必输的守卫战,四行仓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打败日军,其更具有战略和政治上的意义。


可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有时候政治意义更加大于现实意义,而作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极小组成部分,如果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的话,那么四行仓库保卫战,则进一步的显示了国军英勇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也让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展示在世界面前,从这一点来看,它无疑来说是很成功的,而从另外一点而言,这却几乎是一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战斗,因为从后续的情况来看,最后谢晋元所率领的大部分守卫官兵最后还是迫于日军的压力,还有上面的命令,选择了退入了租界,最后大部分人在后面的日子里面都是结局悲惨,除了极少数人最后存活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屈辱的死去,甚至做了日军的俘虏,从后续来看,故事的结局却是不太好看!

㈣ 台湾版电影《八百壮士》创作背景

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

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国民党军人与包围的日军的阵地战。

导演根据一些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热烈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

(4)电影八佰为什么是国民党扩展阅读:

七十年代前期,对台湾当局来说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诺和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以这两件事为契机,新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建交高潮。仓皇之下,蒋经国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决定,而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辉。

《八百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蒋经国的大力支持,其要借助“八百壮士”的“英雄史诗”提振民心士气,并强调“正统”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

㈤ 国产战争巨制八佰为何会遭受撤档争议

因为热门抗战题材新片《八佰》宣布撤档,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其中一些可能影响影片正常公映的原因。直到今年三月初,一批影片预告剧照公布,“士兵背对着镜头,飘雪的夜空,冰冷的钢盔,燃烧的城市。国产战争巨制八佰为何会遭受撤档争议呢?

《八佰》改编自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88师第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1937年的松湖战役中被称为“八百英雄”。它坚守在苏州河沿岸的四排仓库,挡住了日军。在此基础上,电影虚构了一个故事,湖南新兵二狗和小长沙意外地遇到了留在苏州的国民党军队。面对残酷的战争和国家的正义,每个人都放弃了过去的怨恨,团结起来抵抗外来侵略。

电影《八佰》根本不是这样一个想法。相反,它用历史的碎片掩盖历史的本质,美化国民党的抗日战争,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国庆节放映《八佰》作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是不合适的。2019年是伟大的历史革命的一年,社会主义红色覆盖了整个国家,所以控制是必要的,和谐是可以期待的。从事相关职业的人都很谨慎,不敢越界。

㈥ 《八佰》中用台词为什么说日本侵扰,而不是日本侵略

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才能进行说明,这是史料上明确的记载,写的是日本侵扰而不是日本侵略。首先应该对侵扰和侵略两个词的意思进行理解,侵扰为侵害干扰之意,骚扰,而侵略的意思为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扰,与此同时会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行为,具有明显的伤害性质。由此可知,侵略比侵扰的强度更高,侵略是战争行为,而侵扰的性质界定并不属于战争。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整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蒋介石政府还是将调停日本的侵略行为的希望寄托于国际上,希望能够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由此自己也不会因为贸然的举措而得罪了强大的西方国家,造成自己的战略不利。总体而言,在当时日本侵扰中国时,蒋介石政府根本没有打仗的想法,更多是把斗争的重点放置于共产党身上。他们不希望因为任何举措而激怒日军,为自己留下了谈判的机会,整体蒋介石政府还是处于畏手畏脚的状态。所以才会在这个时期内对日军的行为成为侵扰而不是侵略,这是史料的真实记载。

㈦ 如何看待《八佰》这部影片

被疫情封闭了近178天的电影院在七月份终于迎来劜复工,但是复工首日全国电影的日票房才仅仅422万元。在四天后复工后首个周末全国的电影票房突破了3000万。而《八佰》的上映可以说是拯救了大不如从前的电影票房。

由管虎导演执导的电影《八佰》在时隔四百多天后再度定档。这部电影在制作之处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被作为2019年最受关注的影片。在定档后取消电影开幕式的消息随之而来。关于撤档原因“技术原因”这一说法让不少行业人士表示惋惜。

《八佰》的成功可以说是电影行业即将复苏的标杆。令人感动的故事内容也可以说是引发全民共鸣。他让更多的电影企业有了更高的标准创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

㈧ 《八佰》这部剧的导演拍这部剧的初衷是什么

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复兴。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因此为了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复兴,导演拍摄了《八佰》这部电影。

㈨ 八佰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那是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在南方的军队都在山里猫着呢,部分还未整编

㈩ 都说电影八佰好看,悲壮,但是后来我知道八佰是国名党以后我就没有任何感觉了,我的想法正常吗

用不着因为他们是其他党派人士,就对他们没什么感觉,他们都是英雄。
抗战时期。国军里面也有很多我们值得尊敬的人。他们也流了很多血。要知道。抗战前期都是国军作为主要战斗力,在和日本打仗。
历史书上,淞沪会战,国军参战人数80多万,最后国军输了,伤亡30万人,还有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如果没有这几百万的国军在抵抗,估计,早就沦陷了。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电影最后,陈树生这位英雄,他只有名字,没有照片,但是他说的话,是中国话。而像陈树生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所以,不用在意他们是什么身份,只要记住他们都是中国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