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戛纳电影节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
戛纳电影节又叫做戛纳国际电影节,在1939年就成立了,一直以来都是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电影节。简单来说,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就是在电影界内给予的最高肯定。
所以,如此高级别的电影节,即便不能获得,只是受邀也是一件很荣誉的事情。
电影节最初的目的当然是给优秀的作品颁奖,同时激发大家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同时,也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的机会,毕竟都是同道中人。
还可以在记者面前扬眉吐气,要么吹嘘自己也能走红毯,要么让大家看到没有受邀又如何,一样也能参加戛纳电影节。
在这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是戛纳最热闹的时期。周边的小镇、酒店和酒吧,随处可见有人拿着剧本推销,有人在介绍自己,想办法销售自己的作品。
② 戛纳电影节对于全球产业和中国电影有什么重要性
戛纳电影节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家参展商和片商前来电影市场。无论是放映规模还是放映数量都与其他电影节不同。粗略估算,全球每年70%的电影交易是在戛纳完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戛纳电影节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电影产业的脉搏,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在戛纳呈现两种面孔。一方面,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商业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较高的热门,另一方面,是以贾樟柯、娄烨、王小帅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在竞赛单元上也颇有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年中国大陆电影的两极特点。
两种电影均向世界展示了两种中国特色电影,一种是较为奢华的中国古代猎奇图像,另一种是当代中国的当下持续时态。两种电影都在戛纳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售卖到了全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电影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服务产业、服务影人,一直是戛纳电影节的宗旨,未来也不会改变。
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举行颁奖仪式
当地时间7月17日晚,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举行了颁奖仪式。首先颁发的是荣誉金棕榈大奖,电影节组委会专门邀请了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迪诺作为特别颁奖嘉宾,将这个意义重大的奖项颁给了意大利影坛泰斗马可·贝洛基奥,并且播放了贝洛基奥从影以来经典作品的混剪短片。
随后揭晓的是最佳男演员奖,由最后一个竞赛日上映的澳大利亚影片《内特拉姆》的男主角卡赖伯·兰德里·琼斯获得。初次获得表演大奖的卡赖伯·兰德里·琼斯情绪十分激动,一上台就连说“fuckfuck”,对评审团表达了感激,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在《内特拉姆》中饰演了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大屠杀事件的兇手,29岁的马丁·布莱恩特。他在影片中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这个饱受精神疾病之苦的年轻人脆弱、浪漫又暴戾的形象。
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挪威影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女主角雷娜特·赖因斯夫。这位女演员主要活跃在剧场,被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发掘,推荐给导演约阿希姆·提尔,从而主演了这部影片。
③ 电影节对于电影产业有什么影响
相对各国电影行业对于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关注,国内电影节的评奖却暗淡了很多。国际一流电影节都具有非常悠久和专业的评奖传统,每年都会聚集世界顶级的电影人,按照严格又符合各个电影节特色和精神的标准,在众多参展电影中选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的奖项是具有极高公信力,无疑会对获奖影片的宣发和交易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电影人来说也是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而中国国内的电影节通常没有这样严肃的评奖环节。当评奖仅仅变成了走过场,所颁发的奖项也就没法为参评影片增值,故吸引力也就不强了,最后只能矬子里拔将军,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不光奖项公信力不高,部分以影片交易为亮点的电影节,交易数额都存在虚高)
无市场化运作:基本国内的电影节都需经广电总局批准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申请。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个体单位不能申请电影节,但大部分批文都会发放给挂靠在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组织。这种背景下,也就谈不上什么市场化运作了。没有市场竞争也就很难有特色和生命力,就成为了一种指标性的文化活动。中国的电影节能否具备对中国电影产业更积极和有实际意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④ 小孩参加明星电影节有什么好处。
多参加演出可以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咱们说的不怯场
⑤ 电影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近几年有这么多电影节
其实一般就是举行一个红毯,然后还有一个典礼吧,他们也是为了宣传更多的好电影,像我们比较喜爱的上海电影节,还有大学生电影节,都是非常不错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原话的电影文化吧。
⑥ 电影节有什么活动吗﹖是看电影吗﹖
电影节是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准的一项活动。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⑦ 国际电影节是什么
国际电影节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通常都设立一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辑、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它的举行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共有700个左右的电影节,由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批准认可、并有着较高质量的国际性电影节大约有50个左右。上述300多个国际电影节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
综合性
综合性国际电影节有120多个,特点是规模大,各种类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均可参加比赛或映出。举行的时间长,一般两个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迦太基国际电影节。
专业性
专业性国际电影节有150多个,特点是规模小,举行的时间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专业题材的影片,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教、卫生、工农业等30多种专业。历史最久的专业性电影节是1945年意大利创办的国际体育片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先后在意大利的科蒂纳丹佩佐、圣万桑、都灵等城镇举行,每年一次,为期一周。
70年代以来,中国多次参加并获得了一些奖。其他重要的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还有:国际科学电影协会轮流举办的国际科学普及电影节、法国创办的昂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西班牙的希洪国际儿童片电影节、法国巴黎的国际军事电影节、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和卫生电影节、芬兰的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联邦德国的弗里德堡宗教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发国际生态学电影节、丹麦的欧登塞童话片电影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幻想片电影节、美国的纽约国际手工艺品电影节、瑞士的日内瓦国际自然影片电影节等。
地区性
地区性国际电影节,现有30多个,特点是规模大小不等,放映时间一般是一周,有的两周,只放映某一个地区、几个地区某些国家生产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新加坡、 泰国以及香港、 台湾等地共同创办的亚洲电影节(亚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区性国际电影节还有:苏联创办的专门放映亚、非、拉国家影片的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布基纳法索(原名上沃尔特)举办的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在古巴举办的拉丁美洲新电影国际电影节、法国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以及东盟国家电影节、巴尔干国际电影节、法语区国际电影节、北欧电影节、地中海电影节、英联邦电影和电视节、撒哈拉地区国家电影节等。
以上3种不同性质的国际电影节在国际文化交流、政治活动、经济贸易、科技合作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电影节。通过各国影片的放映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了解,为发展各国电影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⑧ 明星电影节是什么
电影节,是一项旨在推动电影艺术发展,提高电影艺术水准,奖励有价值、有创造性的优秀电影作品,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平台的重要艺术活动。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8月6日。
电影节通常设立各类奖项,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者给予奖励。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最权威、最着名、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和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欧洲四大国际电影节。-网络
⑨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意义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的电影传播,实现电影人和电影资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空间、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办背景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诞生。从此,电影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市拥有全国80%的制片机构,拥有全国80%的导演、演员、摄影等创作人才和制片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电影创作硕果累累。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中有13条院线在京有所属影院。
2010年,北京的电影业快速发展,电影佳作精彩纷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电影产业生机勃勃,北京地区故事片产量约占全国的50%,年观影人数超过2700万人次,电影票房收入接近12亿元。
北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不仅需要文化的支撑,也需要文化资源的逐步积累。举办电影节,在促进电影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中实现“双赢”。
“在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是我作为一个老电影人多年的愿望。”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在此背景下,2011年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创办,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2013年开始评奖,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国际电影节
⑩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电影节举办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国家级电影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鹿奖,每两年举办一次。看到了希望,但希望可以纯粹一点,少一点主旋律的电影(拍得很好的除外),主旋律的电影有华表奖。海报高级一点、评选标准严格一点但种类可以丰富一点、各种论坛和创投大会都可以专业一点。电影是强有力的文化输出的形式,但我们需加强的还有很多,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