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推拿中哪些人正常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推拿中哪些人正常

发布时间: 2022-07-02 15:21:50

⑴ 求电影 《推拿》影评,主题和人物形象

眼虽盲 爱无盲
文/梦里诗书

盲人世界是怎样的?那并不是常人闭眼三秒的感触,他们之间的爱情生活也不会如同眼盲般的无所适从,电影《推拿》没有站在一个常人怜悯的高度,而是真正走入了那无光世界,透过一段盲人按摩中心技师间爱的群像,呈以了那情感的真挚。

电影伊始,以有声形式的开场字幕《推拿》便真正立足于了盲人,同时也第一时间拉近了观众对盲人世界看似的生疏,开篇小马幼年失明绝望的自残,则让人感同身受那陷于黑暗的失明之痛,在这绝望后电影所聚焦的是盲人的希望,他们依靠盲校学习盲文和敏锐的感官逐渐搭建起了与这个普世的桥梁,而盲人按摩中心的技师工作就是一个他们接触世界的窗口,他们同样有着七情六欲,热爱跳舞喜弄诗歌的沙老板,善打快板留恋发廊妹的张一光,为人老道出事精明的王大夫,只是这种情愫有别于常人美丑的断别,仅有心的沟通使他们更渴望爱和被爱,无明的盲爱在电影里中将爱回归了最纯粹的形态。

作为群像电影,其并没有着绝对的主线与主角,每个角色都有着属于自已的故事,如何塑造剧情张力,使支线多而不乱让观众能得以那个陌生世界的共鸣和感悟,对于导演娄烨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而他将爱为点契合的巧用,王大夫对小孔的忍爱,小马对王大夫女友小孔因女人气味被唤醒渴望的歧爱,最美技师都红对小马的单爱,按摩中心沙老板因听人皆说都红美貌对其的痴爱,每条支线并不独立存在而是被爱所互联,电影如同一张拼图,被其严丝合缝的拼为一体,所拼起的就是那让人陌生不同寻常盲人间的爱无盲。

《推拿》中小马这个人物无疑如投入湖中的石子,继而涟漪层层,他年轻,电影以他绝望后的新生为引展开,也是他串起了电影诸多的繁琐,他对长相平庸小孔的渴求,对出水芙蓉般都红爱的决绝,电影因盲将常人眼中所谓最重要的眼缘排除在外,而他被同事张一光强带入发廊里的扭捏,到与发廊女小蛮间真爱的萌发,都并非源于样貌,电影更没有因这是与发廊女的爱情刻意抹黑什么,而就是一种爱的质朴,小马模棱两可的复明态亦也是电影最具看点的一段,阴暗模糊的镜头给人的却是一种对爱绝然的顿悟,电影始于小马也终于小马,那大隐于市的小马推拿便是情感宣泄的归处。

结尾处推拿中心因城市发展关闭了,成为了时代的记忆,大家各奔东西,但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仍还在继续着,这就是生活的本态,即使对于大多数常人来说面对生活也都会有着自已的苦楚,更何况盲人这个弱势的特殊群体,但《推拿》所一展的就是那有风有雨有阳光的日子,是那风雨不起日照当空时盲人世界眼虽盲,爱无盲的暖流。

⑵ 如何理解电影《推拿》中小马这一角色

理解电影《推拿》中小马这一角色如下:

推拿这部电影最亮眼的角色就是黄轩的小马。这里的小马,象征的大概是人之本心,对光明的向往,对异性的懵懂,对快乐的追寻。而小马由于对生命灰暗的绝望,选择自杀,用碎碗片割破动脉的一系列镜头令人窒息,也象征了追寻过程中的另一面,令人深思。

简介:

该片于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并获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2014年至2015年,《推拿》获得电影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奖项。

⑶ 最近看电视剧《推拿》盲人分等级B1B2B3是怎么回事

这是根据盲人视力残疾的程度来的,B1属于全盲,没有视力和光感;B2属于弱视,B3属于盲人里最好的,能看清楚汉字之类。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视障人士主要分为两类,分为全盲和半盲。全盲即,对光失去反应。二为弱视,盲人的活动会因视觉障碍受到限制。

在香港而言,一般在书面上都会使用较为尊重的说法,称之为视障人士或失明人士。相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视觉无碍的人则叫做明眼人、开眼人、健视人。盲人就是视神经或眼睛患有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而导致双目失明或单目失明的人,有先天盲人与后天盲人之分;盲人也有“看”的功能。

盲人的梦

先天失明的人,本来就不存在对视觉的认识,平时他们就没有视觉的概念。所以在梦境中,也是没有视觉信息的,只有别的感知信息。 另外,后天失明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觉认知事物能力的下降,梦境中视觉信息会越来越少,直至和先天失明者一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盲人

⑷ 推拿 电影影评,小马是真的看见了吗

汪金卫 2014-11-21 10:38:45
毕飞宇小说《推拿》讲述的是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推拿技师的故事。由于叙事对象的特殊性,被读者普遍认为难以改编成电影作品。娄烨在读过这部小说后很喜欢,于是有了电影《推拿》。

编剧马英力女士对原着进行了删减与改编,成果让毕飞宇和娄烨都觉得她“把那么厚的书变成这么薄,却没有丢失什么”。《推拿》是一出盲人按摩院的群戏,小说的叙事主角是王大夫。但在电影里,另一名年轻推拿师小马成为游走于按摩院内外和故事之中的线索人物。成为无形中的“隐形男一号”。此外电影也对一些人物的往事片段做了删减。这样的改动基本保留了所有的人物形象,又使得成片不过于冗长。

在电影片头,演职人员信息的出现方式非常独特。让观众先是惊愕,紧接着就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这前所未见的出片头方式是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以盲人为主要角色的电影。
在其他以盲人为主角的电影作品里,往往充满积极向上的励志色彩:盲人努力融入社会,盲人和健全人之间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充满着美好温暖而虚幻的和谐。然而,这种和谐在电影《推拿》里不复存在。不仅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尴尬,连盲人之间的关系,都充满欲望与利益的味道。盲人虽然看不见,却能闻到鲜血与情欲的气味。在小小的盲人按摩院里,各盲人推拿师的关系错综复杂,情欲纵横。
电影里说,盲人对健全人的态度就像健全人对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在片中的配角里,“健全人”的形象有三种:盲人按摩院的服务员、王大夫的父母弟弟及债主、街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
盲人推拿师与接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都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他们的工作都要“上钟”,都要服务比自己高很多层次的人士。电影中,这两个群体之间通过某位角色,有着密切的交集,展现出片中难得的温情。盲人按摩院服务员虽然是小角色,但却也是按摩院接待客人的重要职位。她们不仅有心计,还能看见东西,对于蝇头小利也要斤斤计较。她们之间的矛盾,给按摩院带来了尴尬的气氛。王大夫的父母和弟弟虽是他的家人,但他们胆小怕事的懦弱给王大夫增添了很多负担。而面对咄咄逼人的债主,王大夫更是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可以看到,电影对盲人和健全人关系的处理上深刻独到,不落窠臼,颇为难得。

有的导演一生拍很多种电影,有的导演一生却只拍一部电影。娄烨即属于后者。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甚至让人难以想象娄烨如果不拍爱情片会是什么样子。一直以来,娄烨也都在电影拍摄中贯彻着自己独特的手法:手持摄影,不设计固定走位。摄像,录音和灯光都跟着演员走。给演员最大的发挥空间。演员的行为都非常自然,毫无拘束做作感。电影主要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去盲校和盲人体验盲人生活,贴上让视力模糊的隐形眼镜。让自己习惯看不见东西。尤其是已和娄烨合作了三部电影的秦昊,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而梅婷的表演也给人相当大的惊喜。另外,有很多角色由非职业演员,真正的盲人扮演。为此主创人员克服了拍摄困难。使得片中盲人的形象真实可信。在国产电影市场追名逐利毫无节操的今天,以娄烨,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的这种坚持自我风格的创作理念颇为难得,也让人欣慰。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除一贯的手持摄影外,导演娄烨和摄影曾剑抛弃了人物视线拍摄与剪辑的经典电影手法,探索出一种独特的摄影方法,来展现和剧情紧密相关的盲人主观体验。在声音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细节非常丰富。作为盲人主题电影,给观众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强有力的视觉听觉感受。

在娄烨作品里,一旦开始下雨,便会有重要的(往往是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苏州河》里,大雨见证了马达和牡丹的殉情;在《颐和园》里,大雨见证了学生的落寞;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大雨见证了王平和姜城的同性之爱。在《浮城谜事》里,大雨见证了乔永照的杀人过程;而在《推拿》里,郭晓冬饰演的推拿师王大夫正是在雨中怀揣钞票回到家里,随后发生了让人震惊的、血腥的一幕。可以说,在娄烨的电影里,雨既是情欲的象征,又是悲剧的预兆。
跳舞是娄烨电影角色互相示爱的独特方式。《颐和园》里,余虹和周伟相识不久后,在酒吧跳舞,相拥;《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王平和姜城在公园里伴随音乐挽手起舞;在《推拿》里,秦昊饰演的盲人按摩院老板沙复明第一次出场便是在跳舞,后来又试图和他爱慕的推拿师都红跳舞传情。在舞蹈中,娄烨电影的人物关系更加亲近。
除此之外,血与性亦是娄烨电影里永恒的元素。在《推拿》里,碍于电影审查的尺度,这两点都有适当的妥协和删减。但依旧几乎突破了中国内地银幕的最大尺度。对于街头按摩房的直观展示亦是银幕上所罕见的。这一次,娄烨虽然也有无可奈何的妥协,但没有像上一部电影那样放弃导演署名权,而是骄傲地在片头片尾打上了娄烨作品的烙印。

在娄烨作品中,《推拿》算不上最好的。其缺点也很明显:电影对原着的删减造成叙事碎片化,情节发展推动力不足。一些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动机缺乏细致明确的展示。在秦昊和其他非职业盲人演员的出色表演衬托下,郭晓冬的演技显得生硬凶猛而不够自然。此外,娄烨第一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非独白的画外音旁白。提供了一个游离于人物和故事之外的上帝视角。画外音推动了电影叙事,但突兀的声音也让观众带出戏外。个人认为反不如让观众自行品味。不过总体来说,《推拿》依旧是一部出色的剧情片。保持了娄烨一贯水准。

电影里,梅婷饰演的都红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和人撞上了就是爱情,车和车撞上了那是车祸。可惜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却总是让。”当娄烨迎面撞上《推拿》。收获的不是爱情也不是车祸,而是在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中一部难得的踏实诚恳,坚持风格又突破自我的文艺片。

⑸ 电影【推拿】高清下载观看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改编自毕飞宇所着的同名小说;黄轩、郭晓冬、秦昊、梅婷、黄璐等主演,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刚刚和朋友一起看完,去xxjtv 已经更新了!
因为这是一部讲述盲人故事的影片,所以娄烨在影片声音的运用上花了大力气,冰岛作曲家约翰·祖安逊的音乐非常出彩。在剪辑和镜头语言方面娄烨体现出了深厚功力,可谓精雕细琢。
这部电影在细节以及对节奏的把握上十分到位,堪称娄烨导演生涯中最出色的作品。同时也有声音指出,娄烨在告别黑暗、血腥和暴力的同时,失去了以往作品中的尖锐和艺术个性,选择了更主流的道路。

⑹ 如何评价电影《推拿》

苏遇,所遇无故物,焉能不速老。
看过毕飞宇推拿,客观评价。电影不完美,人物塑造差,部分衔接弱,却也有巧妙精彩的点。
好的地方:
1.小马和都红的感情处理。
比如都红撞倒小马的喜悦,小马夸他时的羞涩,向小马告白场景的忐忑酝酿以及失望。
2.王大夫拿了钱上出租车到回家自残。
比如上出租车时的那句你下来,简直棒。那场戏,不多说,爆发的很心痛。。场面真的太血腥。
3.沙复明的微表情。
比如他念诗时的表情,自我陶醉的神情是他爱表现,而自顾自的隐藏自己似的是他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比如他倾听别人之间谈话时,听都红表白的绝望,听小孔金嫣打闹的一丝好奇和欣然。比如他吐血,他反复摆弄门等等。。
4.地点,场景布置合理,事件发生的顺序较合理(较合理)
不好的地方:
1.旁白:硬伤,不想多说。
2.金嫣和泰来,来无影去无踪的爱情,莫名其妙也没看出互相的依赖。铺垫过度突兀。
3.张宗琪和沙复明的线完全没有,推拿中心后期走向的痕迹不明显。导致金大姐那场戏出现的毫无必要。而这条线几乎导致后面故事的接连发生。
4.小马的时钟。不如王大夫掰手指这个人物设定来的有根源。原着里小马对时间的掌控写的太精彩,可以拍出来塑造小马人物个性,而忽略之后给人更多感觉的是小马对情欲的依赖。
5.多个人物种找主角没找好,不是小马开头小马结尾就是小马是男主,也不是沙复明是老板他就是男主。任何电影要有一个主线,侧重描述他,然后由他带动情节发展。事实就是,5分钟拍都红和高唯,转头又是王大夫和小孔在kiss,拍的很水,没有主角OK,但是衔接太重要了,否则就是纪录片。

⑺ 电影推拿男演员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文艺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着同名小说,由马英力编剧,郭晓东,黄轩,秦昊,张磊,梅婷,黄璐主演,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于2014年11月2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
郭晓东 饰 王大夫
秦昊 饰 沙复明
黄轩 饰 小马
张磊 饰 小孔

⑻ 《推拿》是怎么反映社会的

故事片《推拿》昨天正式上映,我决定要给盲人讲解这部讲盲人故事的电影,因为新上线电影,网上找不到片子预先看,为了讲好电影,今天我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一开始,一群盲人在按摩院里忙碌着,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都非常非常熟悉,和我周围许多盲人都一个样子,我甚至在电影里发现了身边熟悉的人影。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我的心慢慢地被一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压抑、痛苦、悲伤笼罩着我。原来盲人还有我所不知道的痛苦,不曾深层次了解的喜怒哀乐,没有切身体会的那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正常人离我们盲人很远,是另一类人。”这是电影里主角沙复明说的,我以前却从没想到过。联想到所有的人,我们整个人类其实都带有某些方面的残疾,互相之间都相隔都很远很远,哪怕就在身边。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每人都会遇到各种痛苦,谁都需要坚强,谁都需要帮助,然而结局往往都是很无奈,很悲伤。

太入戏了,人就控制不了情绪,我流泪了,胸前翻江倒海地难过,不是胃不舒服,也不是心闷,反正是说不出的不舒服。当电影结束了,灯亮起来的时候,发现整个电影院,稀稀拉拉就坐着不满十个观众,我立马问自己,我是不是错了?让盲人来看这样压抑痛苦的电影,我是不是太残忍了?真想立马去推掉已经定下的包场。在继续难过中我反复问自己,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盲人其实比我想象的更强大,他们切身经历的痛苦、打击或许比电影里更惨烈,即使没有这样严重,也应该让她们感受下,因为前面的路需要她们更多的坚强。

⑼ 《推拿》:视觉世界的人性盲区,你怎么看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娄烨始终秉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精妙的叙事策略刻画都市人内心的情感纠葛,理解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一直是他电影的主题。

电影《推拿》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

他是整部电影的关键人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割颈自杀。爱情给了他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

小洞里透露出的女性气息唤醒了他的男性意识;杜洪是他生命中的守望者;和小满的相识,相恋结合,让他在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了光明的存在,找到了人生幸福的真谛。

氤氲的热气笼罩着洗头的小满,小马面对心爱的小满会意地笑了笑,这成了影片最温柔的部分。

残酷的现实环境并没有让这些边缘人物对社会妥协。相反,他们努力成长,点燃幸福的火花,坚持不懈地追求他们渴望的生活之美,欣赏生活的意义。

爱情这个主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更宏观的话题——人性。

至于人性,娄烨从来没有打算掩盖同情的面纱,因为他写的是一个特殊的边缘人群体。他很客观,没有突出盲人的善良。

他想说的是全人类的盲目。

王大夫带着一个小洞来到沙宗奇的第一天,就偷偷把钱塞到高伟手里,高伟是从前台收到的。

同样讨好前台的人都是红的,下班的时候还会给高伟喂几次饼干;沙富明头脑灵活,遇到陌生号码会问对方哪位领导;张义光喜欢和女人接触的感觉经常在洗手间里混合;面对哥哥的收债人,王大夫也会耍流氓。

沙宗奇的平静被“三轮车事件”和“羊肉事件”彻底打破,都是因为三个有芥蒂的健康人之间的矛盾,因为眼神太清澈而引爆。

王大夫恶意回应出租车司机的不耐烦后,司机反而恭敬地叫他大哥;健康的弟弟赌不起,但他不在乎让全家人卷入这场危险的争端。

在许多揭示人性的桥梁中,娄烨适度地运用了他的戏剧,而没有刻意突出它们,所有这些都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动作。

这部电影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这个世界上有盲人,但没有真正的盲人世界。没有“视觉世界”的盲人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健康人看世界的眼睛,眼睛里总有盲点,人性中也有盲点。

推拿的叙事线条清晰,视听语言具有写实风格。

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娄烨以“个体旅行者”的姿态关注着电影艺术本体,用他诚实的镜头客观而直白地记录着这个特殊而普通的人的生活。

尖锐的现实主义、震撼的镜头、突出的声音和潮湿的影像在现实与现实之间转向,娄烨用他通感的电影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关于爱情和盲目的持久哲学。

⑽ 《推拿》怎么样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即是安全的交际方式,也是自我麻痹的坦途。

《推拿》讲述的是一群盲人的故事,实际上也是每个被边缘化过的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片画地为牢的方寸之地,当我们都无法不在乎旁人的目光,又无法摆脱自身的缺憾。在这样窘境之下,我们渴望的外界的理解并不存在,内在的压力也并无减少,一切的建议都变成了狗屁,人就像一个不断肿大的气球,总是需要一种宣泄的出口或者一触就爆的理由。当不可避免的冲突被推向高潮泄气之后,人们回到内外压强的平衡,才会开始不再期待那份聚集的安全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小马的年轻男子,他失明后郁郁寡欢,曾一度轻生。后来他放弃了治疗眼疾的希望,去了盲校,在盲校学习了推拿之后,去了

“沙宗琪”推拿中心。开始接受自己难以改变的处境。盲或许是一种象征意义。无论说是肢体上的残缺,还是精神上的打击、生活上的变化,往往当事人都面临着一个被边缘化的压力。

他需要一个从被击垮到重新接受现实的过程。在接受现实的过程中,那些不断冒出的星星点点的奢望,总是让人不断地犯险,又更加的绝望。

“沙宗琪推拿中心” 沙老板的朋友——同样是盲人的王大夫带着盲人女友小孔从深圳回到南京,被沙老板收留。长相难看、性格活泼的小孔充满女人魅力的声音和无所禁忌的举止,勾起了小马内心的悸动。情绪总是需要出口,小马一直以来对自己变盲的耿耿于怀、那份不理智的冲动,在小孔有意无意的挑逗中渐渐浮出了水面。工作养活了王大夫和小孔,但是群体生活也压抑了两人的私生活,而王大夫生理上的紧张更是使得小孔内外失衡,她和小马之间似有似无的暧昧让两个身体焦躁不安。

看穿了这一切的另一个按摩大夫,拖拽着无法宣泄的小马去了“按摩”中心。在那里他终于忘记了“嫂子”小孔,却爱上了按摩女小蛮。小蛮总是平静无言的对待着他的往复光顾,让他在和她的亲密中真正找到了些许平静。同样是被边缘化的两人在亲密中找到了相互依赖的理由。

生活对于盲人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他们看不见,所以也无法感受到完整的世界,他们被边缘,他们抱团生活,他们的情绪被压抑在一片漆黑之中,生活的遭遇不是被他们假装看不见,就是转换为另一种宣泄的方式。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无论觉得自己较之身边的人不够优秀,还是觉得自己更加出众。这样心态都体现出了源自缺陷的强烈压抑感。

然而在那种环境之下,人们做出了难以启齿的忍受行为和不敢示人的勾当。“正常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以为生活中“肮脏部分”来自边缘人,因此排斥他们,谁又知道恰恰是边缘人被排斥才变得“肮脏”呢?

除去像小马那样寻找出口,边缘人的另一种调节方式往往在于趋附。

推拿中心的沙老板一直喜欢长相漂亮的盲人按摩师都红,这种喜欢更像是一种接近正常人世界的仪式。

因为漂亮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有意义吗?在盲人的眼中长相俊美的都红和长相磕碜的小孔真的有区别吗?

都红也显然知道这个原因,才觉得沙老板不会是自己的归属。

有时候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往往能够成为我们接近他的理由,却也是我们为自己欲望所找的借口,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出于欣赏,不如说是出于一种得不到的骚动。

当王大夫的弟弟欠高利贷被锁在家里的时候,他本来已经带着私房钱回家解救弟弟。当他用计策逼迫追债者将弟弟被放出家门后,他却反悔没有交出钱,而是把钱藏进了冰箱。他拿起菜刀在自己身上划弄出一道道口子,鲜血溅了一地,用命来逼迫追债的人离开。

他那句:“你知道钱对于一个瞎子来说有多重要吗?”让我有点懂了他。

年纪更长的他显然是能够理解小孔偷吃的行为,那是一种宣泄,他无法满足的宣泄。他是个放下虚无希望的中年人,只求有一份长久的陪伴,小孔和家人都是他安全感的一种投射,他已经放弃像小马那样寻找希望了,所以当生活中的大多数苟且都能够忍受的时候,只有钱,这个代表着规避风险的储蓄,是不能够失去了。生活的苟且逼着人们去认命,却无法逼着人让自己面对挑战更糟糕的现实。

故事的尾声,沙老板莫名在厕所中呕吐,若不是旁人发觉是血,他还以为自己不胜酒力呕吐了。一众盲人长久的站在路边拦车,却没有回应时,这个镜头持续了很久。这才是生活的无奈,想要车来的时候,它就是不来,而且你都“看不见”希望是否在靠近。想要帮助的时候,直到绝望也未必会出现。

故事的最终,大家各奔东西,“沙宗琪推拿中心”解散。复明的小马和小蛮一起私奔了,在破旧的楼房中,开了一家小马推拿。王大夫和小孔一起回了深圳,沙老板依旧徜徉在舞池之中,寻找着和正常世界的连接。

《推拿》是个很有深度的故事,它用一群缺陷者组成的小群落作为现代社会中边缘人的投影。展示出这个社会中让人漠不关心的阴暗面。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对着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或者在压抑中去试图触犯禁忌而获得释放;或者在趋附中希望获得主流社会的些许认同;要不就是在苟且中不断压低自己的底线,求得生活上的平静。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会是我们个人暂时的选择,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在一个群体中,以寻求大面积的谅解,别人的“是非观”总会让我们无法面对“卑贱肮脏”的自己。向心内看,我们每个人都要离群索居,学会接受内心的孤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做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

朋友,你对自己认可的重要性,远胜过所有人对你的认可。你在意自己的缺陷,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大家都是一样的步履蹒跚、一样的满身伤痕。

痛苦往往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否是暂时的,取决于你何时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