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等太阳系的寿命到了,人类还没有找到下一个宜居星球会怎么样
恒星是通过一系列核聚变反应,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而恒星的寿命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的恒星,燃烧越快,寿命就越短,反之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恒星的结局恒星是通过其核心的氢氦发生一些列核聚变反应而燃烧,当氢氦被消耗尽,恒星也迎来了它的终结。小恒星最终的结局首先是会膨胀,吞并行星,形成红巨星,然后坍塌成为白矮星,最后变成黑矮星,最终消失;大恒星则会是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或黑洞,最终也是消失。
太阳的寿命人类最熟悉的恒星应当要数距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太阳距离地球约1.496亿千米,它为地球提供合适的光和热,人类能在地球诞生与延续少不了太阳的一份功劳。太阳属于小质量恒星,它的寿命大概为100亿年,现在它是46亿岁,处于中年期。
但是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破坏,污染严重,地球能不能作为一个宜居的星球,让人类繁衍到太阳灭亡那天就不得而知了。
2. 科学家发现多颗宜居星球,其环境如何
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上每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资源问题,资源太少但消耗过大,所以很多人都将目标看向了太空,科学家发现很多宜居星球,其环境如何?环境根本不适宜人类生活,水和空气资源都没有,只是比先前发现的星球更加好了,而且我们现在的技术有限,不可能将人类传输那么远的距离。
除了地球,暂时没有发现任何一颗可以让人类居住星球,在太空上我们虽然建立了太空站,但是却没有办法完全克制重力的作用,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宇宙的庞大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3. 科学家认为土卫六位居宜居星球榜首,那土卫六适合人类居住吗
在太阳系中,除了对可宜居星球抱有很高希望的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许多卫星也被认为是未来殖民的理想选择。土卫六是几颗迁徙卫星的代表。顾名思义,土卫六是土星的第六颗卫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知的是“泰坦星”。虽然灭霸在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的家乡是泰坦,但事实证明这个泰坦并不是电影里面的泰坦。灭霸的泰坦实际上是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扩展信息:土卫六(也称为泰坦星)是围绕土星运行的卫星。它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二大卫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于1655年3月25日发现了它,也是继木星的伽利略卫星之后太阳系中发现的第一颗卫星。
4. 如果人类发现了一颗有生命的宜居星球,人类会对那个星球的生命做什么
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还是为时早了那么一点。因为仅凭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直接探知遥远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近500颗类地行星来看,它们都在数十至数百亿光年之外,就算是那里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受光速的限制,也无法到达那里,
大屠杀基本不会发生!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地从事地外宜居行星的探索,积极探索超越光速限制的途径和方法,唯有此,方可引领人类最终摆脱地球的生物大灭绝周期,使人类文明进入到永恒发展的全新境地。所以,不要问人类会怎么样,一切都将超出我们所有的预想!
5. 科幻电影里的宜居星球有哪些
超级战舰里面的g行星,但是是外星人的家,和人类很接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6. 怎么样改造土星成为宜居人类星球
改造土星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能力,这样大的“工程”只能寄托人类未来后代人去完成了。
7. 当海王星被放到地球的位置,成为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宜居星球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在奋力研究,对于宜居星球我们做过很多的探讨,有人认为火星,水星可以,也有人认为海王星才可以,所以就有人问当海王星被放到地球的位置,成为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的科学家对此也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海王星被放到地球的位置是有机会成为一颗宜居行星的,但是会经历很长时间的变化的。
我们的地球在很久以后是有可能会走到尽头的,所以我们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怎样使得我们人类找到新的居住地,我们很多科幻片也做过大胆的猜想,比如吴京的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就是对以后我们地球的未来做了大胆假设。我们的科学家也发现了海王星要是在我们地球的位置上也是有可能演变为宜居行星。
8. 符合什么条件的星球才可以被成为宜居星球
近年来,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上百颗“宜居星球”。2011年12月5日,美国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颗行星与地球表面环境相似,可能适宜人类生存。科学家认为,这颗名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是寻找地外宜居星球的“里程碑”。它距离地球600光年,直径为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公转周期290天。科学家据此推测,“开普勒-22b”表面平均温度大约22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适宜生命生存。美国天文学家特恩巴尔博士总结出“宜居行星”的四大标准:1、至少存在30亿年,这样才足以形成行星并产生生命;2、中心恒星体积不能超过太阳的1.5倍;3、应有足够多的铁元素,才能形成;4、中心恒星应处于既非红巨星、也非白矮星的发展阶段,这样周围行星上的生命才有足够长的生存时间。宜居星球必须位于“宜居带”内。那么宜居带又是指的什么?对于任何动物、植物、以至于微生物来说,都会有一个最适合其生存的区域。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概念。据NASA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少,这个距离就较近。“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 不得不先泼一盆冷水的事实是,不少人把天文学名词“宜居”理解为适合人类居住,但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宜居”指适合生命存在,哪怕这个生命只是一个单细胞细菌。针对宜居星球,研究人员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指数,一个是与地球相似度指数,一个是行星适居性指数。与地球相似度指数用于评比行星和卫星与地球的相似程度,评比时参考体积、密度、与母星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行星适居性指数关注的则是其他一系列因素,例如是否拥有多岩或者冰冻地表,是否拥有大气层或者磁场。此外,这一指数还关注任何生物体能获取的能量,或者通过母星的光照,或者通过所谓的潮汐扰动过程。最后,行星适居性指数还要考虑是否存在有机化合物,至关重要的化学反应能否获得液态溶剂支持等。将地球的数据定为标准1,在与地球相似度指数的评比中,得分最高的是Gliese 581,得分为0.89,而行星适居性指数的评比结果和与地球相似度指数截然不同,得分最高的是土卫六“泰坦”,适居性指数达到0.64。 让我们来看看土卫六这颗与的资料吧。土卫六是环绕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平均半径2575千米,比冥王星大。它很特殊,因为它是太阳系唯一一个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通过大型无线电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又证明它极有可能存在液体海洋。但是——土卫六的大气98%是氮气,1%是甲烷,人根本无法呼吸,但大气压力是地球的29.5倍。——土卫六的引力比地球小,天气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土卫六的海洋并非水,而是液态碳氢化合物。——土卫六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当它运行到土星的磁气层外时,便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下,强大的辐射会伤害一切有机生命。——最吓人的是,土卫六的常年平均温度是零下180度。看了这些数据,你还想移居土卫六吗?当然,也有人反对宜居星球的提法,反对者认为这是把地球的标准固化为宇宙的标准。有个笑话是这样的:小明的妈妈怀孕了,大着个肚子,小明围着妈妈转了两圈,问:“妈妈,弟弟在里面干什么呢?妈妈回答:“睡觉。”小明惊讶地问:”“妈妈,你怎么把小床塞进肚子里的?”这个笑话的可笑之处在于,小明认为自己睡觉需要小床,所以弟弟睡觉也需要小床。现在,多数人也都是小明,认为地球生命需要什么,外星生命也需要什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可以认为是想象力不够。考虑到生命的顽强,以地球为标准来衡量外星球是否适合居住也确实缺少说服力。摆脱了地球标准的束缚,生命的宜居区域可就要宽广得多。
9. 将火星移到地球轨道上,真的会成宜居星球吗
把火星移动地球轨道上面也无法变成宜居星球,因为火星本来就属于宜居范围内,最大的问题还是改造。每次看到《流浪地球》电影适合,我们都好奇显示中能否跟电影一样推送星球的运行?其实是不能的,按照现在的科技完全是无法实现的,而且把火星移动到地球轨道上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因此火星本来就属于宜居地带,想让火星适合人类居住最重要是改变火星的现状。
因此,把火星移动到地球轨道是没有必要的,毕竟大家都在宜居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