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缨枪》观后感作文300字
四年级下学期,我看了一本书《红缨枪》。书中写道:红缨枪,红缨飘飘一杆枪。红缨枪,红缨枪,我的英雄枪。不玩变形金刚,不玩网络游戏,我要学习当年小八路,站岗放哨红缨枪。别看我年纪小,我练得本领强。从小我就学武术,踢脚打掌耍木枪。出枪一声吼啊!枪刺一道光,红缨枪出一朵花,人人都说是好枪!别说是小玩意儿,我可有大志向--做一名爱党的好孩子,长大扛枪保祖国!
是呀,书中的小朋友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变形金刚和网络游戏都给戒了,为的是学武保卫祖国。虽然我不用扛枪保卫祖国,但是我可以努力学知识,长大后成为作家报效祖国。于是,我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还多读课外书籍。把家里和班上的书都读完了。为了省钱和读书方便,一有空我就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去借书看。等将来,我写好多好多的书给已以后的小朋友看,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这位儿童作家!
这就是我的感想,虽然我不用扛枪,但是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八路,用知识报效祖国,回报祖国母亲!
B. 红崖村的孩子们观后感怎么写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红岩村的孩子们》的电影,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是一部宣传爱国教育的电影,看了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描写的故事是这样的:抗日时期,铁蛋的妈被日本人害死,让铁蛋及他的朋友立下“精忠报国”的信念,为了让抗日前线的战士得到武器的补给,铁蛋制作了三百个红缨枪头,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将武器送到战士们手中,让反围剿获得胜利。
电影中,铁蛋与他的朋友有着精忠报国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报效祖国,使得反围剿胜利,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可以说他们非常热爱祖国。
现如今,香港频频暴乱,是因为什么呢?就是有许多人不爱国。而据统计,暴乱者一般都是年青人,为什么年轻人要施暴呢?是因为他们缺少爱国理念,缺少爱国教育,心中没有国。作为学校、父母应当将他们引入正道。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在澳门濠江中学有一位校长杜岚,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在学校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日后每年的10月1日坚持升国旗,当时澳门尚未回到祖国怀抱,杜岚扛着别人的冷嘲热讽,给学生贯彻爱国理念,一位身在异地,却仍记得祖国的人,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应该在教育学生这一方面必须进行加强教育,教育他们从小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祖国不仅要把香港夺回来,更要把香港人民的心夺回来。
我相信,只要爱国人士齐心协力,香港一定能将暴乱平复,让香港人民过上安稳生活,让祖国能一直向前迈进,让一国两制这门艘战舰能劈波折浪,勇往直前。
观后感写作技巧:
1、简述原文内容。
可以先交代所读书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尽量不要大段地叙述所读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观点,它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开门见山,也可在篇末深化主题。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并注重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重点部分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比较有说服力。
4、把握好“读”与“感”的关系。
首先,先“读”而后“感”。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C. 中国军事电影,要写读后感的,最好看好后感悟较深的
《战争目光》观后感
一共二十三集的《战争目光》从时代陡峭的岩壁上奔腾而下,这惊天动地的震天轰鸣,是从新一代军人胸中喷涌而出的雷霆呐喊;这弥漫天地的茫茫水汽,就是新一代军事变革即将喷薄欲出的前奏。看一看观众热评电视剧战争目光
一直很少看有关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多少年的老一套人物和剧情模式看的人眼睛长老茧,脑子结蛛网。尽管演员常用常新,可是脸蛋的新鲜反而更加重了这新瓶中旧酒的冲鼻之气。但是这一回,我算是酣畅淋漓地在这20来个钟头中大撒把了一回,管他细皮嫩肉,摸爬滚一番打又何妨,千金也难买如此纵情快意!现在静下来想想,这般的血液沸腾,也许是太久没见过英雄的缘故吧。
眼前的时代,似乎英雄的器甲早已卸尽,理想振臂高呼的声响,早被大厦剪彩时的礼炮声一口咽进肚子里了,人们各自为阵,热火朝天地组织生产发财,他们的亢奋似乎已不需要英雄的激情再来煽风点火。可倘若真的不需要,为什么当我与江永良狭路相逢之时,竟然感到他在我的血液中擂响了霹雳呢?不可否认,他霸气,也霸道;他豪迈,也傲慢;他自信,也自负;他理性,也血性。的确,他并不是一个道德完满、性格讨好的人,可若是一块上等璞玉没有了瑕疵,那谁还会大言不惭地为它担保这不是一块大玻璃弹子呢?
也许,我早就在期待这么一个人的到来了;也许,这个时代也已恭候他多时。这部电视剧,就是这英雄的后场。
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如今已有几十年,这期间,世界的军事由机械化转为信息化。可是,对于起步晚的我们国家来说,要想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踩上步点又谈何容易?!在故事的一开始,凤凰山第八师——这一支由钟德奎亲手培养出来的英雄之师就将这份“一步赶不上,十步追不上”的尴尬境遇摊到了每一个观众面前。最初,我还沉浸在这灰土铺天的朗朗气势,等到江永良劈头盖脸的一遭实话过后,我才知道我们的战争观念早已同这第八军的老政委一样散发出霉味儿了:
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如今已有几十年,这期间,世界的军事由机械化转为信息化。可是,对于起步晚的我们国家来说,要想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踩上步点又谈何容易?!在故事的一开始,凤凰山第八师——这一支由钟德奎亲手培养出来的英雄之师就将这份“一步赶不上,十步追不上”的尴尬境遇摊到了每一个观众面前。最初,我还沉浸在这灰土铺天的朗朗气势,等到江永良劈头盖脸的一遭实话过后,我才知道我们的战争观念早已同这第八军的老政委一样散发出霉味儿了:
曾几何时,我对军人最崇高的观念就来自于他们的“牺牲”,在那苍茫的血色中,我们感受到对生命无法负荷的沉重之感。过去打仗,胜利基本就取决于双方对于“牺牲”的决心有多坚决,对胜利的渴求有多迫切。可现在,我才知道这从前的一切“真实”,都成为遮蔽现代战争目光的“幻觉”,是我们将战争目光投向世界和未来的巨大屏障,我们就在这自己凭臆想手绘出来的屏风下乘凉自喜。
诚如江永良所言,若说当年钟德奎还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带着8个战士杀出一条血路,但现在呢?看看这号称最高水平的军事演习——俨然已成为一出戏,记者成群来为部队的形象工程做贡献,战士们呢?撒着石灰、编着方队、唱着军歌、喊着口号地走进硬损伤40%多的坟墓,曾经的威武之师就在每个人的眼皮底下被带成了一份阵亡名单!我被震撼了,难道在现代战争中,老前辈的英雄气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么?这时候,只听见江永良在我耳边大吼说:“英雄气概不能丢,但绝不等于雄赳赳气昂昂地赶着趟集体送死!”
我这才如梦初醒,是啊,英雄气概怎会是个僵死的概念?要说绝对的英雄气概,那些扛着红缨枪、包着白头巾,吞下一大口香火随即挺直脖颈叫嚣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战士应该更胜一筹。江永良说的对,传统是重要的,但是如何理解传统更重要。时代已走到了今时今日,时间丧失了曾有的凝滞过,每时每刻都在以过眼万年的速度行进着。人类越过越好,但是战争却始终是艳阳下的一块阴影,这块顽疾,随时都会在时代大机器运转时散发出的高温下发炎,既然是顽疾,必然具有病毒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还要使用过期药或是劣质药来治疗,那么只怕不但起不到防患于未发的作用,还会加强这疾病蠢蠢欲动的念头。
虽然江永良在当全片结束之时得到了一直期待的施展平台,但还是不禁难受起来。这种强大的个人意志同时代眼下阔大精神格局相比,实在过于干瘪和孱弱。还记得剧中刚进部队不久就想脱军装的博士冷冷说出的那句话:“管你是博士还是什么士,和大街上拦人塞小广告的人有什么分别!”,这是他的实话,他是一个扩音器,直白、坦诚地喊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迷狂——摆在这个时代桌面上的信条都以功利为最高主旨,人们像等着排排坐吃果果的小朋友,等着后工业时代从指甲缝里漏下的一点点甜头。此时,军人也是插入洪流的一根木桩,要在物欲之浪的横冲直撞下接受定力的考验,在经济利益的编排下这过程中,必然有人会因为根基不稳而被这浪拔出地基,在诱惑的漩涡中像个陀螺般打转个没完,但是军人的精神旗帜绝不能倒入这淌浑水里,被漂洗成一块擦脚布。
这旗帜,是一条铮铮的英魂,他昼夜不舍的澎湃在国土的上空,呼唤着一个国家的力量和气势;这旗帜,是一尊硬朗的思想,他要逼迫一个国家所有贫血的嘴唇,大声吼出时代最激情的号子,太阳有息有灭,而猎猎的旌旗将永远激扬着血的鲜艳,火的芬芳。
英雄不是像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个时代,确实已经到了需要英雄主义精神的紧要关头了,瓶颈的突破需要强大的力量,战争的目光需要宇宙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每个人都担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国防任务不能单由江永良一人和凤凰山一支部队来承担。大国防的视野已预告着全民都必须具备军人的战争目光,这战争的目光,不是零星的柴火,而是一种要将大气阴霾都刺穿的凌厉和响亮。
D. 红缨枪电影观后感
书中写道:红缨枪,红缨飘飘一杆枪。红缨枪,红缨枪,我的英雄枪。不玩变形金刚,不玩网络游戏,我要学习当年小八路,站岗放哨红缨枪。别看我年纪小,我练得本领强。从小我就学武术,踢脚打掌耍木枪。出枪一声吼啊!枪刺一道光,红缨枪出一朵花,人人都说是好枪!别说是小玩意儿,我可有大志向——做一名爱党的好孩子,长大扛枪保祖国!
是呀,书中的小朋友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变形金刚和网络游戏都给戒了,为的是学武保卫祖国。虽然我不用扛枪保卫祖国,但是我可以努力学知识,长大后成为作家报效祖国。于是,我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还多读课外书籍。把家里和班上的书都读完了。为了省钱和读书方便,一有空我就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去借书看。等将来,我写好多好多的书给已以后的小朋友看,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这位儿童作家!
这就是我的感想,虽然我不用扛枪,但是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
E. 红缨枪,电影观后感350字
四年级下学期,我看了一本书《红缨枪》。书中写道:红缨枪,红缨飘飘一杆枪。红缨枪,红缨枪,我的英雄枪。不玩变形金刚,不玩网络游戏,我要学习当年小八路,站岗放哨红缨枪。别看我年纪小,我练得本领强。从小我就学武术,踢脚打掌耍木枪。出枪一声吼啊!枪刺一道光,红缨枪出一朵花,人人都说是好枪!别说是小玩意儿,我可有大志向——做一名爱党的好孩子,长大扛枪保祖国!
是呀,书中的小朋友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变形金刚和网络游戏都给戒了,为的是学武保卫祖国。虽然我不用扛枪保卫祖国,但是我可以努力学知识,长大后成为作家报效祖国。于是,我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还多读课外书籍。把家里和班上的书都读完了。为了省钱和读书方便,一有空我就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去借书看。等将来,我写好多好多的书给已以后的小朋友看,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这位儿童作家!
这就是我的感想,虽然我不用扛枪,但是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八路,用知识报效祖国,回报祖国母亲!
F. 我们老师要求写一篇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求各位大神解答,谢谢!
因为你没有具体字数格式限制,先给你一个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后感段落:
经过阅读,我从中体会到了日本鬼子的凶残好战的本性,还有和他们狼狈为奸的汉奸卖国贼,把人民逼急了也没有好果子吃。在抗日的战争实践中,人民先后发明了地雷,然后是绊雷、字母雷、连环雷、碎石雷、钉子雷、天雷、蝎子雷……炸的鬼子哭爹喊娘、抱头鼠串。真正尝到了中国人民的厉害。在书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儿童团员们。他们平时不仅参与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平时儿童团员们手里拿着红缨枪,在上坡上一边放羊,一边站岗放哨,一有情况,他们会立刻推倒消息树,通报敌情。他还发明了在地雷上面放大便。制造出让鬼子也恶心的龇牙咧嘴、脸都气歪了的“臭粑粑雷”呢!通过学习我懂得了:祖国强大才能抵御外敌侵略,只要掌握先进技术,团结一致才能保家卫国。我真希望这个世界是和平的。
G. 电影红缨枪的作文
夏日来临,除了游玩水上乐园,洗个凉水澡使自己身上凉爽一下,也应该给精神“冲个澡”爽快一下。
近日,由山东秀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少年抗日题材”电影《红缨枪》正在紧张筹备中。
电影《红缨枪》讲述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渐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日儿童团”,并协助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共同抗击鬼子的精彩好戏。
影片中各个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在演员充分演绎人物的基础上也通过自己的感染力更加让观众代入到相关情境中,进一步达到身临其境的观影感。
影片采用了近期来少有的“少年抗日题材”,一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影片,二是利用“少年”这一元素,除了进一步开拓青少年观影市场,更重要的是采用“少年抗日”的展现方式,更好的把历史以影片展现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欣赏电影的艺术表达效果时,更深入和了解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史实罪证。
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和再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领导的“抗日儿童团”缩影,你我小学时佩戴的红领巾正是对当时“少年抗日”最好的致敬。
《红缨枪》不仅展示了中国少年与日军斗智斗勇,有勇有谋,天真可爱的一面,也像孩子们传达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本文转自秀瑜传媒,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H. 500字红色经典影片的观后感
红色经典影响我
最近社会上燃起了一股“红色经典”热,上至机关单位下至普通老百姓。学校里学生们积极诵读红色经典诗篇,大街小巷的人们也都在传唱红歌。而我,却想到了小萝卜头,他身在监狱里,可是却渴望念书,最后刻苦读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萝卜头原名叫宋振中,8个月时与母亲徐林侠一同被关在了渣滓洞看守所。由于缺乏营养,他头大身小,面黄肌瘦,狱友们都爱怜地称他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但是小萝卜头可想学习了,他不想整天在监狱里度日如年,他想念书,他渴望念书。经过小萝卜头的 父母和狱友们的多次斗争,特务们才同意由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黄显声将军和车耀先等3位老师都很喜欢小萝卜头。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因为行动比较自由,所以他常常为狱中的共产党员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9岁。
小萝卜头的事迹对我影响很大。记得在我4、5岁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学钢琴,学朗诵,上学后,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回到家,妈妈又会给我辅导作业。周末, 提高班在等着我们,劳累之后,外公外婆早早做好了可口美味的饭菜……我们现在有多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这对于小萝卜头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马上我们就要经历一场重要的考试了,可现在心竟然还静不下来。看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真的很感动,一个身处监狱,才几岁的孩子就懂得要刻苦学习,十分的不容易。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比小萝卜头好得多,就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读书,来回报他们当时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美好生活的英雄壮举。小萝卜头的故事已深深地埋藏在我心底,他时时刻刻对我敲响警钟,叫我要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I. 红缨枪观后感
我们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红缨枪》电影中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做铁蛋,是儿童团的一员,那时候正值抗日时期,悄悄的铁蛋,想帮忙打鬼子,但是却帮了倒忙——被红枪寨的人当做人质,把八路军作为交换给了红枪寨两车枪械。
铁蛋认为这些事情在于自己便潜入红抢寨,在偷他们的宝物——银枪头,可是被抓住了,但枪头走到了八路军那里,八路军的队长——燕青拿着一枪头又去换人了。
这时日本人的将军,他的武士刀坏了,于是便要去红崖村找一个铁匠,重新打到一把武士刀,可,又怕那一块有八路军守护,他们便偷偷潜入抓捕了这里的乡亲铁匠们,好在海亮的父亲曾经留学过日本,跟太君讲好话,所以太君才放过了乡亲们和铁匠。
之后日本人想收编了红枪寨,可是红枪寨拒绝了他们的收编,于是他们就把红枪寨烧火了,红枪寨的人奋力抵抗,可越来越支撑不住,这时候八路军过来帮忙,终于打跑了日本人
我感觉电影中的铁蛋很有作为,敢做敢当,要是我,我肯定不敢。燕青大哥的身法,真让人佩服,他顾全大局的性格,真是我学不到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国心。
以后要是又有人来侵略中国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守护全中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受到危害,而我们自己没受到危害,就不管,这就是不对的了。
土匪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也要救助,虽然他们曾经对我们不利的情况,但是只要我们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我们好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J. 找一篇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不要小英雄雨来和狼牙山五壮士的。一定要快!!!!!!!!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