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经典老电影红日剧本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经典老电影红日剧本

发布时间: 2022-05-23 21:44:19

①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还有什么

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历史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② 我父亲想看老电影(红日)

http://two.host520.com/ltxxlr.asp?ID=3912原 着:吴 强
编 剧:瞿白音
导 演:汤晓丹
主 演:张 伐 高 博 中叔皇
李 农 里 坡 杨在葆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37EU10HM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NM4QRIQ6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JL80VXNR

【影片简介】

《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1947年5月13日到16日三天的时间里,72万人在孟良崮决一死战。战胜的一方多年后树起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物,以铭记在战役中为了胜利不惜牺牲的人。战败的一方两年后败退台湾,之后建立军人祠,将战死的主将张灵甫敬为“烈士”第一人,以铭记杀身成仁的阵亡将士。

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却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

【战争背景】

时 间:1947年5月
地 点:山东战场
对 手:党国五大主力之首74师 vs 华东野战军
结 局:“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红日》的背景是六纵,司令王必成(江南王老虎),政委江渭清,副司令是赫赫有名的皮定均。

粟裕说,只有经过败仗考验的部队,才会成为真正的英雄部队。六纵就是这样的英雄部队。

在47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被胡宗南追得满山跑,林彪刚刚安定住松花江防线正在三下江南,华东被逼到山东腹地,刘邓要等到6月30日才开始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血战孟良崮在军史和军事史上的地位都是无以比拟的。 该战斗,六纵也是最出色的部队,终于报了“二战链水”惨败于74师的一箭之仇。

图:2003年7月,长影,崔永元和程前,
背景的院子就是正在被拆除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残垣断壁正好拍摄了轰炸后的场景。
《电影传奇红日之昔日燃烧的战场》:http://www.megaupload.com/?d=3LIPEIXR

【红日之红—曾经燃烧的战场】

曾亲历孟良崮战役的军旅作家吴强在战争结束10年后,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笔触写成宏篇巨着《红日》;以战争片闻名的大导演汤晓丹在饿肚子的1963年,拍成经典影片《红日》。

关于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成败却瞬间逆转;

关于一支王牌部队,74师拥有精良装备、倍数于我方的力量和传奇师长,却不可思议的溃败,更留下“张灵甫之死”的不解之谜;

关于一部经典影片的产生,编剧、导演、创作人员始终倍受煎熬;投资堪称天价,却饿晕了主要演员;

关于一部电影的命运,前后不过一年,赞誉和批判,翻云覆雨;它的主创人员们也经历了太多东西……《电影传奇》解密不为人知的历史传奇和电影故事

③ 老电影战争片红日

着名表演艺术家舒适;张伐;程之;高博;杨在葆;里坡;中叔皇;康泰等主演,【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插曲至今流传,电影原声由着名歌唱家王音旋主唱,她也是电影【苦菜花】插曲的演唱者。

④ 红日的幕后花絮

战争影片对于场景的真实性要求很高,为了再现孟良崮战役激烈壮观的场面,电影《红日》剧组来到孟良崮进行实地拍摄。
当时拍摄条件非常艰苦,剧组住在一所破旧的小学校里,床是用课桌拼起来的,高低不平,又有缝,稍微胖一点的人翻身时倘不小心皮肉便被夹在缝里,早上醒来一身血印子。瘦子也睡得不踏实,骨头碰木头,第二天浑身都疼。其实,这只是磨难的开始。
看过《红日》的人对影片中人山人海、气吞山河的场景无不印象深刻。但谁能想到,那些气势恢弘的场面都是演员们饿着肚子拍出来的呢。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红日》外景地周围的树皮、草根全被老百姓当作粮食剥尽、刨光了。一碗棒子面粥、一碗地瓜干和一个不大的馒头便是一天的伙食。由于缺少粮食,大家常常工作到半夜还饿着肚子。由于饥饿,许多演职员肠胃都不适,难受得很。有时,演员演着演着就饿昏过去了。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导演汤晓丹等人很着急。
在剧中饰演我军团长刘胜的里坡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作物种植十分熟悉。他发现外景地附近的土质很好,而且剧组要在这儿拍好几个月,能不能在这里翻块地来种些吃的呢?他与杨在葆一合计,便从集市上推回了一车萝卜秧、茄子秧。大伙儿听说要种蔬菜,顿时来了精神,全都来帮忙,翻土、浇水的、挑粪施肥的,好不热闹。里坡这个法子还真顶用,在大家精心呵护下,地里茄子、萝卜长得很快,不久就可以食用了。拍了一天戏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地里拔萝卜,摘茄子,享受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但萝卜、茄子毕竟都是没有油水的东西,无论生、熟,吃到肚子里终有不顶事的时候。于是,大家又买了些农民刚刚摘下的还没成熟的梨,权当补充。
饥饿问题的解决好歹有了些着落,天气却越来越恼人了。尤其到了盛夏,拍摄时气温高达40度,由于拍的是冬天戏,演员还得穿着大棉衣,打着绑腿布,其感受是可想而知的。拍完戏,演员们的内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而且《红日》拍的是宽窄两个银幕,每个镜头都要拍两次,演职员为此都得受“二茬罪”。
在烈日下,许多人都虚脱了,就连大个子中叔皇都没能顶住,当场晕倒了,在场的护士赶忙把他转移到阴凉处,他这才苏醒过来。演员拍戏苦,摄影师更不用说了,沉重的摄影器材在肩上一扛就是半天,别看拍摄时很精神,一停机,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似的。
尽管拍摄过程那么苦那么累,但同志们没有丝毫埋怨,想到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们,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拍好这部影片,要对得起这些革命先烈们。遇到难拍的镜头,许多人都抢着上。剧中有一个敌军过小木桥遭炮击落水的镜头,按要求,落水的人有的要在水面上挣扎,有的则不能再露出水面。
由于参加拍摄的战士们都是旱鸭子,在水面上挣扎还好,但不冒头就难了。拍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急得汤晓丹直跳脚。就在这时,一位战士自告奋勇地对汤晓丹说:“我来试试看吧!”汤晓丹看着这位一米八几身材魁梧的战士,便点了点头。果然,只听得“扑通”一声,这位战士跳进水里就不见了踪影,正当大家为他担心时,他却从远处冒出头来,还朝大家招手呢。这位战士就是后来着名性学专家陈恺。
外景地的戏拍完后,剧组回到上海开始拍内景。由于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过多久,大家原来的那副塌架子脸便开始变圆了。可导演汤晓丹对此却犯了愁,并不停地嘀咕:“坏了,拍外景的时候都是尖脸,现在不少人成圆脸了,这前后的模样怎么衔接呀?”好在化妆师那双巧手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经过全剧组的努力,1962年8月,《红日》终于杀青了。影片以恢弘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准确地把握住了战役过程和人物的命运,精心刻画了敌我双方20多个富有个性的正反面人物,对双方高级指挥员形象的塑造很成功,特别是我军军长沈振新的坚毅果断与敌师长张灵甫的刚愎骄横形成了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片中还有一场我军连长石东根醉酒纵马的场景,很有生活的情趣。当时不少人担心这样会有损解放军形象,主张删去,但汤晓丹坚决不同意,好在陈毅后来看了片子后对此也没有说什么,于是保留了下来。 影片拍完后,汤晓丹按规定,先将片子送到文化部和中央电影局送审。由于文化部领导此前并不看好剧本,汤晓丹等人心里也是忐忑不安。
果然,文化部电影局有关领导看了片子后很是不满,说:“人物性格不连贯,陈坚、刘胜、石东根都是时隐时现。团长与政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够。总之,人物情绪没有展现。”好在军委方面对这部片子还是比较赞赏的,陈毅在审看了片子后激动地说:“我看《红日》影片拍得不错。这么长的小说,能提炼成一部影片,很不容易,是部好片子,可以让全国的解放军都看看。告诉他们(指摄制组),片子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可以公开发行。”陈毅发了话,电影局只得签发了审查通过令。汤晓丹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他感激地说:“要不是陈毅副总理发话,《红日》还升不起来。”
《红日》公映后,广大观众反响非常强烈,许多评论家撰文称赞说:“《红日》写了战争,也写了战争中的人物命运,确实是部好影片。”然而,江青看了影片后却大为不满,说了好些指责的话。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又将《红日》打成“大毒草”,小说作者吴强及导演汤晓丹等参与该片制作的许多人都遭到迫害。后来大家才知道,江青指责这部片子的理由就是由于陈毅肯定了这部影片,她这是成心要和陈毅唱对台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山东举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回顾展,《红日》终于再见天日。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呀儿哟……”无论看没看过电影的人对《红日》中的这首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几乎都是可以哼上几句的。说来这首歌的诞生还得益于导演汤晓丹的“举荐与保护”。汤晓丹拍电影很讲究插曲的运用。
《红日》摄制组刚成立,汤晓丹就找到了曾创作《红旗颂》等许多优秀歌曲的作者吕其明,要他为电影《红日》创作一首歌。
他对吕其明说:“孟良崮战役围攻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场面很大,战斗也是异常的激烈。在这场战役到来之前应该有一首歌来宣扬解放军战士爱家乡、爱部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情感……”吕其明领命后与词曲作家杨庶正、肖培衍一起立即投入了歌曲的创作。为了使歌曲与影片融为一体,吕其明先看了《红日》电影文学剧本,然后深入军队体验生活,并和汤晓丹等反复研究,定下了歌曲的基调:这首歌既要反映出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又要反映出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音调与节奏上要与后面表现孟良崮战斗场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至深的艺术感受。
音乐基调确定后,吕其明便进入了艰苦的创作中,不久,便拿出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三段歌词,汤晓丹还根据这首歌配合剧中情节拍了300多个场面。然而,当这首歌在胶东拍摄地给摄制组主创人员试唱时,尽管大家对这首歌很是喜欢,但许多人又觉得它太长了,应当缩短一些才好。然而,这三段歌词已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与所拍场面相互映衬,裁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适。当吕其明听说要裁歌曲的消息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平时不发脾气的他立即跑到摄制组大发一通火气。对于吕其明的“发火”,汤晓丹却一点也没有动气。其实,他早已决定要完整地保留下这首歌。吕其明得知汤晓丹的想法后,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并专门就“发火”一事向汤晓丹道了歉。
歌曲完成了,找谁来唱呢?吕其明和汤晓丹等人对当时的民歌手一一排队比照,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上海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任桂珍身上。
任桂珍是个极善于博采众长的歌唱演员,她的演唱在吐字、声音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在行腔处理、表现人物等方面则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方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发声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她来唱这首新创作的民歌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于是,剧组立即将任桂珍接到剧组试唱,她那清纯、甜美的歌声如春风扑面般,立刻征服了整个剧组。片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演唱任务自然也非她莫属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最终唱遍全国,经久不衰。

⑤ 能提供一个红色经典电影的剧本么

金色的鱼钩
时间:1935年秋。
地点:长征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两鬓斑白,皱纹满脸)。
红军战士小梁(十七八岁,瘦弱有病)。
小战士甲和乙(十二三岁,病弱交加,疲惫不堪)。

第一幕 草地夜话
画外音:1935年秋,红军进入草地。炊事班长奉命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了,战士们只好吃野菜、草根。一天,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来了小鱼。
(幕启,小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喝着鱼汤。老班长坐在一旁慈祥地望着他们。)
小梁: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
班长:(摸摸嘴,回味似的)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收拾好碗筷,下,从另一边上,小梁悄悄地跟上,老班长坐在草地上艰难地嚼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你怎么……
班长:(支吾着)我,早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班长:小点声,小梁。(搂过小梁,又指了指两个小战士睡觉的地方)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班长:不要紧,我身子骨还结实。(抬头望了望星空,良久)指导员把你们三人交给我时说,一路上,我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我估摸着还要20天的路程,这20天,难熬呀!眼看你们一天天衰弱下去,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呀!
班长:唉,太少了。(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我看得见!
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分好了工了吗?再说,你病得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小梁:不……
班长:(严厉地)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小梁张口无语,扑在老班长怀里哭了,幕落。)

第二幕 凝重的眼神(略)
第三幕 最后的嘱咐
(幕启,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依稀可见。近处,四个衣衫褴褛(lán lǚ)的红军战士围在一起。身后,是茫茫的草地和一行踩得稀烂的路)
老班长:(快活地)同志们,咱们快走出这草地了(指指远山)。我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拿针钩找水塘去了;小红军们快活地找野菜、拾干柴。)
小梁:怎么老班长还没回来?
战士甲乙:啊?(有些慌乱)去找找!
(老班长在水塘里昏迷不醒,鱼竿还握在手中。)
小梁:我来钓鱼,你俩一个照顾老班长,一人赶紧生火。
(终于钓到一条小鱼,赶忙熬鱼汤。)
小梁:(伏下身)老班长,你醒醒!喝点儿鱼汤就会好的……
(小红军甲乙跪在一旁哭泣。)
老班长:(微微睁眼,盯着鱼汤)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吃了还要赶路,这二十多里路,一定要走出去!
小梁:老班长,你吃呀!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哭泣)!
老班长:(抚摸小梁的头)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手突然滑下去)
三个战士:(齐哭喊)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呀,醒醒呀!
(小梁小心翼翼地包扎好鱼钩,放在贴身衣袋里,动作缓慢。)

画外音又起:(小梁的声音)老班长,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把
这珍贵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瞻仰它,永远记住这金色的鱼钩,记住这峥嵘的岁月。(幕落)

第一幕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间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指挥部

人物:聂荣臻、八路军战士、警卫员、美穗子姐妹、炊事员

(刚工作过之后,略带倦意的聂荣臻将军正在指挥部院中散步,两名满身征尘的八路军战士抱着两个日本小姑娘来到院子)

战士甲:报告聂司令,我部昨晚在攻克敌一据点时发现了两名日本小女孩。

聂荣臻(略感意外):哦,就是这两个小女孩吗?

战士乙:是!

聂荣臻(对警卫员):快把那小女孩抱过来。

(警卫员从战士甲手中抱过小女孩,递给聂荣臻)

聂荣臻(看了看小姑娘,见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手上包着洁白的纱布,此刻睡得正香。问战士甲):怎么,她受伤了?

战士甲:发现她们时房子已经着火,估计时抢救时划伤的,卫生员已经处理过了。

聂荣臻(点了点头,对警卫员):快把她抱到老乡家给她找点奶喝。

(警卫员接过小女孩下)

聂荣臻(对另一名约两岁的日本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到伯伯这儿来。

(战士乙把满脸惊恐的小女孩领到聂荣臻跟前)

聂荣臻(抚摸着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别害怕,告诉伯伯,你叫什么?

小姑娘(满脸惊恐,不停地哭泣,用日本话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

战士乙:报告司令员,她听不懂中国话,听日本俘虏说她叫美穗子。

聂荣臻:(从桌子上拿起一只梨,和蔼地对小姑娘说):小妹妹,这梨洗干净了,吃吧。

小姑娘(哭泣着,慢慢地接过梨,吃了起来。)

聂荣臻(对两战士):这事你们处理得很好,小女孩放我这里,你们回去吧。

(八路军战士下,警卫员上)

炊事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司令员,开饭啦。

聂荣臻(抱起美穗子):吃饭喽。

(聂荣臻将美穗子抱到饭桌前,慈祥地拿起小勺给美穗子喂饭,美穗子已稍稍平静,乖乖地吃起饭来。)

警卫员(不解地):司令员,日本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你干吗对这日本女孩这么好?

聂荣臻:那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象鬼子似的?

警卫员:那可不行。

聂荣臻:是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如果滥杀无辜,不也成鬼子了吗?这个小女孩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有责任照顾好她。

警卫员(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第二幕

时间:几天后

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指挥部

人物:聂荣臻、八路军干部、美穗子

(工作之后的聂将军正与美穗子游戏,美穗子已全无刚来时的紧张害怕,此刻正拽着将军的马裤跑前跑后。这时,一八路军干部上。)

八路军干部:报告, XX奉命赶到。

聂荣臻:你来啦,坐。

(八路军干部坐下。)

聂荣臻:叫你来有一个任务,想让你去华北日军司令部去一趟。

八路军干部(疑惑地):日军司令部?什么任务?

聂荣臻(对着小女孩):把她们姐妹俩送还日军。

八路军干部:是!保证完成任务!

聂荣臻:我这还有一封信,你带给他们指挥官,准备一下,明天上路。

八路军干部:是!

第三幕

时间:两天后

地点:石家庄华北日军司令部

人物:日军司令官、日军哨兵、八路军干部

(日军司令官正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一日军哨兵上。)

日军哨兵:报告,抓到一支八路军小分队,他们带着两个日本女孩,八路军指挥官说有封信带给您。

日军司令官(疑惑地)有封信?带上来!

(两名凶恶的日军士兵押着八路军干部上)

日军司令官(高傲地):你就是指挥官?来这里干什么?

八路军干部(从容镇定地):在几天前的一次战斗中,我方战士从火场中救出了两名日本小姑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予以救治,现奉我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聂司令员之命,送还贵方。

日军司令官(惊讶):聂司令员?就是聂荣臻将军?

八路军干部:不错!聂司令员还让我带来一封亲笔信。(拿出信,日军勤务兵接过,交给日军司令官)

日军司令官(展开信纸,看着看着,高傲的神情逐渐消失,满脸庄重,不由自主念了出来)……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意,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司令部内一片寂静,凶神恶煞似的日军士兵也低下了头。全剧终。)

⑥ 电影红日主要内容50字

1946年冬,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74师激战后,主动北撤山东。敌74师师长张灵甫向我山东沂蒙山区进犯,企图与我主力决战。战斗中连长石东根因鲁莽上了敌人假投降的当。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企图将我军主力吸引于孟良崮。沈军长切断74师退路,团长刘胜在战斗中牺牲,石东根连搭人梯攀上悬崖,直捣敌师部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
1946年,我军在苏北涟水城与敌军激战后撤退山东,敌军师长张灵甫向山东进犯,战斗中,团长刘胜英勇牺牲。石东根连搭人人梯攀上悬崖,全歼74师,击毙了张灵甫。(自己删减的,弄的不好不要介意……)

⑦ 《红日》电视剧

只看过《紫日》没听过《红日》

⑧ 致青春-红日 片段是出自那部电影

出自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现在电影院有的看哦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影片改编自着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由香港着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内地着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着名演员赵又廷、韩庚、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等领衔主演,华语歌坛天后王菲演唱主题曲《致青春》,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心怀温暖直面残酷】是的,青春终将散场,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无情,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有着更加浓重的黑色,曾经的爱情、梦想、信仰可能会被击得粉碎。但不妨为心保留一块温柔的地方,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18岁的郑微(杨子姗饰)终于如愿考上青梅竹马邻家大哥哥林静(韩庚饰)所在学校的邻校,等她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却遭遇打击——林静出国留学,杳无音信。郑微倍感失落,患难时刻与室友朱小北(刘雅瑟饰)、阮莞(江疏影饰)、黎维娟(张瑶饰)及师哥老张(包贝尔饰)结下深厚友谊,同时富家公子许开阳(郑恺饰)对郑微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而备受男生欢迎的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赵又廷饰)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地反击中,郑微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疯狂地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地追求,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大四毕业之际郑微的生活再次经受考验: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却迟迟不敢告诉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却遇到搂着新欢的许开阳。

多年后,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郑微,这个昔日的玉面小飞龙,将怎样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她的迷雾和抉择……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认识了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阮莞。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突然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而这时,家中又遭到重大变故,父母离异,原因竟然是她的妈妈和林静的爸爸互相爱慕。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在一场闹剧后,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经历种种坎坷,郑微终于和陈孝正在一起了。自闭、敏感自尊、家庭贫困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出国留学,放弃了郑微。
三年后,自信郑微还在痴等自己的陈孝正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经过摇摆之后,却重归林静,因为她想通了一件事……
http://ke..com/view/1152550.htm

⑨ 好看的抗日电影老电影

《地道战》和《地雷战》就很不错

⑩ 找一部电影

《锅盖头》描写海湾战争美军狙击手的故事
《第九突击队》俄罗斯最新战争片,一队新兵在阿汗 战场上上演生存与死亡的悲歌
《大偷袭》05年8月推出,描写二战时,美军营救菲律宾日本集中营战俘的故事。喜欢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错过。
《天国王朝》美国电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题材,这次,我们大英帝国的一个铁匠,阴差阳错的来到被基督徒占领的耶路撒冷,没享受几天好生活,就赶上了强大的撒拉丁军队的攻击,漫天的投石车发射的飞弹,疯狂的弯刀骆驼部队,我们的铁匠如何力挽狂澜呢?
《风语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据小说改编的越战影片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的经典越战片,十分精彩
《深入敌后》美飞行员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战争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桂冠
《兵临城下》前苏联头号狙击手与德国狙击手学校的校长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看过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国爱国主义与浪漫激情
《U-571》海战的经典,无论后来专家找出该片的多少错误,可影片的质量与娱乐效应却一点不差
《核艇风暴》因为错误的密码来电,一场核战争几乎要打响
《K—19寡妇制造者》这艘核动力潜水艇没有因为指挥官换成哈里森福特而变的吉祥,寡妇制造者真是名副其实。
《猎杀红色十月》老007萧恩·康纳利摇身一变成为了前苏联最先进潜水艇的指挥官,带领一干将领叛逃苏联,发誓要享受资本主义的繁华……
《太阳泪》美国大兵潜入非洲中部去营救国际红十字会的官员,有点看头。
《哈特的战争》德国集中营里面发生的一件事,见证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在这部电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临死前的一声“自由”,震慑人心
《爱国者》与世无争的美国农场主在儿子被英国远征军杀害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屠夫,背景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战争巨作,茫茫沙漠,英国殖民者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辉旗号,在遥远的非洲与苏丹穆斯林作战浴血撕杀。
老牌经典有:
《桥》
《卡撒布兰卡》
《巴顿将军》
《坦克大决战》
《莫斯科保卫战》
中国的战争片嘛
《大决战》不错
《开国大典》经典
《渡江侦察记》还兼具娱乐效果
《上甘岭》就是今天看也依然振奋人心,爆炸效果一点不逊色外国大片。
先说大陆那些岁月的(如果您很怀旧):
1。上甘岭(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讲述1952年秋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上甘岭战役的整个过程。在电影美学和影片主题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2。英雄虎胆(1958)(COURAGEOUS FIGHTER)
讲解放初期,在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剿匪。
3。林则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绍了。
4。红色娘子军(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5。甲午风云(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来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还爱情呢
7。小兵张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罗京宝叔叔。
8。红日(1963)(Red SUN)
打74师的
9。归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获1982年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语片奖
10。一个和八个(1983)(ONE AND 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