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戴锦华50部经典电影解读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戴锦华50部经典电影解读

发布时间: 2022-05-23 19:45:35

‘壹’ 求韩国影片<错爱双鱼座>的详细内容介绍

故事于一个video shop有关。郑爱莲是这家录影带出租店的主人,事实上,故事开始的时候, 她才刚刚接手这家店不到三天。她是热爱这份工作的,除却电影之外,大概也是因为热爱上看到顾客 找到自己心爱电影的表情。整家店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对于电影她有自己的理论:电影就像食物, 好的食物让人保持身体健康,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保持思想健康。正因如此,人们会为了想看一部好电 影而来找她。一家濒死的录影带店在她的手中,自动获取了起死回生的免疫力。 一个稍带洁癖的女人,在这个城市也许是司空见惯的,她对清洁的喜爱连自己邋遢的弟弟也受到 莫名感染。然而她对事物的有些偏执的认真,却是无人可以模仿的,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才安心, 一个补好的笔记本,一只修复过的鱼缸,都让每一天过的绝不重复。惟独对自己的感情似乎是不经心 的,没有男友的日子反而可以有滋有味,每天听闺中好友哭诉感情问题也是足够的热闹,自己一个人 的生活实在是应该加上十分。 直到遇到俞东锡。 这样的男子似乎生来是为了打乱别人的生活而出现的。一头干净的长发本来就很容易引起女人的 好感,荡在嘴角的微笑总是让我想起早期的古天乐。 人们总是会因为共同点而走在一起,不知道喜欢养同一种热带鱼这个理由是不是过于单薄。他从 不表明自己的生活。和她对话也都是简单的,简单的有些客气,却有口无心的说出暧昧不清的词句, 这些都给了郑爱莲不该有的错觉和幻想。她甚至开始相信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接近于爱情的关系。 她对他是盲目而固执的,而他却有更多的选择。在他家里发现了他和女朋友的合影,他也并不否 认,只是说还不能确定和对方的关系。这一天,郑爱莲强装镇定,可是由此而来的严重失落感已经在 提醒她这一切最好是到此为止。 爱情不同于一场小提琴的演奏,可以在高潮时刻嘎然而止。有的时候更像一场车祸,中断之后便 是车毁人亡。在他失意而醉酒的这天,她终于选择了表白。他们没有像寻常男女一样做错事,其实双 方都是很小心的人,只是她已经无法控制的感情使自己丧失了一贯的理智。在这场与爱有关的较量中 ,俞东锡占尽优势。他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她。 接下来的一切都在情理中发生。她亲手创造出越来越多接近他的机会,甚至还和他的女友有了正 面的交锋。她对自己和俞东锡说要等待,她似乎有这个把握。那个扎着辫子,24小时都精力十足脸 上常挂微笑的郑爱莲在一夜之间消失掉了。其实当一个女人确定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万般痴傻也应 该得到原谅。惟独俞东锡不懂,他其实是更加固执的,视这份多余的爱为头等大敌,他对她的冰冷和 伤害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极限。 她拿了他的demo带找到唱片公司,却遭到了拒绝。纵使他在她的心目中有多高尚,他也确实不 过只是一个潦倒的,才庸平平的音乐人,是注定的无法成功。她越来越像一列无法停下来的快车:找 来开锁匠进入他的房间,就像重庆森林里的王菲,都选择这个自欺欺人的方式,伪装可以进驻他的生 活;更费尽心思的破译了他电话信箱的密码;她还穿上他的衬衫,对着镜子重复他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一切不过为了一个爱字。 她最终还是疯掉了。正如她自己说过的“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人都是会渐渐疯掉的”。 其实她比谁都明白,这场从没发生过的爱恋,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 谁说爱情没有对与错?

‘贰’ 戴锦华的介绍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曾获北京市社科研究优秀奖,国家级精品课程。曾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着10余部。专着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出版。1专业特长: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研究。曾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设专题课程,进行中国电影系列专题讲座。

‘叁’ 学编导要看哪些书

影视编导艺术考试参考书目
一、 基础理论
1. 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重点推荐)
作者:(法)马尔丹 着,何振淦 译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
作者:(匈)巴拉兹着,何力译
丛书名:世界电影理论名着译丛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2. 影片分析
《通向电影圣殿:影片分析课教材》
作者:王迪 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批评》
作者:戴锦华 着
丛书名: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荣誉(修订版)》 (重点推荐)
作者:苏牧着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重要辞书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世界电影网络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二.电影史
1. 外国电影史
《电光幻影100年》
作者:[法]茹斯,[法]罗莱 编,蔡秀女,王玲琇 译
丛书名:贝贝特艺术广场·电影馆系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 (重点推荐)
作者:〔美〕克莉丝汀·汤普森 等着,陈旭光 等译
丛书名:未名译库·影视艺术译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电影史》
作者:郑亚玲,胡滨 着
丛书名: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百年(1905-1976)上编》
作者:李多钰主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下编》
作者:李多钰主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电影艺术史》
作者:周星 着
丛书名:北京大学影视艺术丛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1905-1949早期中国电影的叙述与记忆》
作者:陆弘石 编着
丛书名:电影丛书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
作者:李道新 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流派和类型史
《法国电影新浪潮》
作者:焦雄屏着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作者:郑树森 着
丛书名:电影馆丛书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好莱坞启示录》
作者:周黎明 着
丛书名:影·响丛书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 西方电影理论
《电影的本性》
作者:(德)克拉考尔着
丛书名:电影馆丛书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电影作为艺术》
作者:(德)爱因汉姆 着,邵牧君 译
丛书名:世界电影理论名着译丛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
作者:(英)布兰斯顿(Branston,G.) 着
丛书名:媒介与文化书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 (修订本)
作者:李恒基,杨远婴 主编
丛书名: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四、 中国电影理论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
作者:王志敏 着
丛书名:北京大学影视艺术丛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影视艺术新论》
作者:张凤铸等着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以上的书可以参考

‘肆’ 戴锦华的主要着作

戴锦华的主要着作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与孟悦合着),1989年。

《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1993年。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1995年。

《镜城突围》,1995年。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

《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1999年。

《拼图游戏》,1999年。

《镜城地形图--当代文化书写与研究》,1999年。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2000。

《涉渡之舟》,2002年。

《电影批评》,2004年。

《蒙面骑士-墨西哥副司令马科斯文集》,2006。

人物简介

戴锦华,女,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至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87年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1992年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任为副教授。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人类学系的邀请前往进行学术访问,并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十余所美国大学开设关于中国电影和大众文化的课程、专题讲座和座谈。

‘伍’ 戴锦华的评价影响

她游弋书海,有着清醒的立场,做电影批评,被人们公认将批评表达得深入而优美,使影评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意实践;做文化研究,执着地透过世纪末的华丽,探究大众文化背后的隐形政治学,被人们誉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义研究,在电影与文学的“镜城”中解读着一个个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形象。
她恐怕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每次上课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她恐怕是北大最有个性的女老师之一,从不用讲稿和PPT,在课间回答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提问,穿起西装比男士都有风度。她坚定地主张反省和检讨中国的现代性及现代性话语的扩张过程。据学生的评价:听她的课,你得专心致志,,一串串的术语、一堆堆独到的知识点滔滔不绝的涌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节奏,刚开始搞的你会很紧张,慢慢的适应了你会被感染的思维活跃神采奕奕起来。
她说自己处在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她说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就不要惧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继续前进——她,就是独一无二的戴锦华。
2005年,戴锦华教授与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合作,讲解冯小刚电影,主题是“与我们一起探寻失去的冯小刚”、“冯小刚归来”。

‘陆’ 如何评价戴锦华

这是最好的影评,这篇影评才是真的让我看懂这个电影,让我觉得这个电影这个导演真的了不起。

‘柒’ 戴锦华的主要论文

风声谍起:间谍片流行的初衷 戴锦华 【期刊】文艺争鸣 2010-09-15
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 戴锦华 【报纸】人民日报 2010-07-01
揭开冷战历史的暮霭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10-06-04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戴锦华; 高秀芹 【期刊】文艺争鸣 2010-05-15
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1-05
中国电影:文化现代化的特定实践 戴锦华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9-10-22
“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 戴锦华; 钟大丰; 王志敏; 周星 【期刊】电影艺术 2009-05-05
断裂处的幻影和幽灵 戴锦华 【期刊】中国图书评论 2009-01-10
时尚·焦点·身份——《色·戒》的文本内外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2-15
帐篷剧:流动中的呼唤——戴锦华对樱井大造的访谈 戴锦华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0-15
岁月留痕——西蒙娜·波伏瓦在中国戴锦华 【期刊】书屋 2007-10-06
幽灵之镜 戴锦华 【期刊】世界知识 2007-05-01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戴锦华 【期刊】学术月刊 2006-11-20
文化的位置——戴锦华教授访谈 戴锦华; 斯人 【期刊】学术月刊 2006-11-20
我的批评观 戴锦华 【期刊】南方文坛 2000-10-15
残雪:梦魇萦绕的小屋 戴锦华 【期刊】南方文坛 2000-10-15
在“苦涩柔情”的背后 戴锦华 【期刊】读书 2000-09-10
面对当代史──读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2000-07-25
关于韩国影片《低吟》 戴锦华 【期刊】世界电影 1999-08-20
文化研究面对后现代噩梦 戴锦华; 王昶 【期刊】当代电影 1999-03-15
见证与见证人 戴锦华 【期刊】读书 1999-03-10
中国电影:在快乐中沉没…… 戴锦华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02-15
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9-01-25
世纪之门 戴锦华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8-15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戴锦华 【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1998-05-15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8-03-25
清醒的立场——戴锦华访谈录 戴锦华; 陈岸英; 周濂 【期刊】艺术广角 1998-01-15
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谈片 刘恒;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7-05-25
文化地形图及其它 戴锦华 【期刊】读书 1997-02-10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6-09-15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戴锦华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6-05-25
个人写作与青春故事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6-05-05
世纪之门·对话与中国电影戴锦华 【期刊】外国文学 1996-03-28
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5-11-15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11-15
乐观主义与电影困境 戴锦华 【期刊】电影创作 1994-11-10
梅雨时节──90年代中国电影笔记之三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9-15
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 戴锦华 【期刊】文学评论 1994-09-15
《二嫫》现代寓言空间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4-09-05
“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 戴锦华 【期刊】文艺争鸣 1994-07-15
思索与见证:黄建新作品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
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4-01-05
《十诫》:现代人的两难处境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3-10-28
十诫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3-10-28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个心灵个例病案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3-04-01
谁要站直啰,别趴下!——一部影片 一次评析 一通感慨 戴锦华; 郑洞天; 倪震; 黄建新 【期刊】电影艺术 1993-03-02
《心香》:意义、舞台和叙事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8-28
逃脱中的落网:凌子风导演艺术笔记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2-05-30
《放大》:自反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3-01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重述的爱情故事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2-01-31
新中国电影:第三世界批评的笔记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1-01-31
《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90-06-30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5-01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4-01
历史与叙事 谢晋电影艺术管见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90-03-02
由社会象征到政治神话——崔嵬艺术世界一隅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9-08-29
斜塔:重读第四代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9-05-01
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 查尔斯·F.阿尔特曼;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9-03-02
电影:雅努斯时代 戴锦华; 李奕明; 钟大丰 【期刊】电影艺术 1988-09-27
《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 布里恩·汉德森;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8-29
时代之子 水华导演艺术散论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7-07-30
读夏衍同志《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戴锦华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3-02
电影创新之我见 戴锦华 【期刊】电影艺术 1986-12-27
文化研究的可能 戴锦华 【报纸】文汇报 2003-07-06
《色,戒》:身体·政治·国族 戴锦华 【报纸】文学报 2007-12-20

‘捌’ 推荐电影评论方面的书籍

电影评论方面的书籍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简评:一个美国人了解李小龙、成龙没啥稀奇,但对张彻、刘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虽然剖析香港电影从艺术商业片入手,但思维不存在太多东西方的隔阂,反倒是学术文章写得十分透彻而好读。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读毛尖的文章是从她的随笔开始,从写她母亲剥毛豆,再写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评也是把感性的东西化进去,但绝不夸张。比如她会把沟口健二的红色伤疤、伯格曼的红裙子、阿巴斯的红色上衣、科波拉的红玫瑰等等放在一鹦矗���说摹?

《雕刻时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评:是台湾“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看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本人的着作绝非是解读他的电影,而是走近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对诗意的世界张开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者:丹努西娅?斯托克(波兰)
出版:文汇出版社
简评:坦承自己不懂音乐,给出不喜欢美国的理由。这位大师一般被认为早期电影有“道德焦虑“,后期电影远离政治,还是听他自己来说自己及自己的电影吧。

《电影+2002》
编者:卫西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刚拿到此书的时候,很多电影还一时看不到。但后来一部部都没少出过DVD,的确是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几十部世界各国电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过时。

《新小说?新电影》
作者:克洛德?托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是相对深奥的一本,一半文学,一半电影。光就卖得快便说明中国读者对这部分艺术史的关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欧洲快车》究竟怎么样?不急,花个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四编)
主编:郑雪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评:这套辞典的前三部在国内有过不小的影响力。四编中有些电影的选择可能不是很严格,但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其精华之一。还有,其中的评介虽然很不华丽,但言之有物,准确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学风气。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编者:郑树森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收入了两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学者的电影论文,其中包括戴锦华、毕可伟等人。是年内最有学术质量的华人电影书籍,尽管对华语电影的批评有些欠妥,但毕竟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条有意义的影评之路。

《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
编者:双城、列狐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评:大多数电影你能看到,一部分电影一时还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经典,是淘片与了解当代世界电影的一个角度。

《电影馆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尔、伯格曼等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今年最具规模与最令人激动的引进类丛书,只需列举几本就说明一切了: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伯格曼论电影》、《法斯宾德的世界》、布努艾尔《我的最后一口气》、《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等等。

‘玖’ 戴锦华的影片精读测试答案

你们自己看 别记abcd 每个人的选项顺序可能不同 要去看具体的选项内容 希望能帮到你们

1_c_是好莱坞富有美国文化精神底色的类型片种。

A.黑帮片

B.科幻片

C.西部片

D.歌舞片

2
【单选题】(4分)
电影艺术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技术变革是__A_

A.数字技术制作

B.银幕比例由4:3到16:9

C.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

D.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3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大扩展了_A___的表现领域,出现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影片。

A.科幻片

B.西部片

C.黑帮片

D.歌舞片

4
不同于传统艺术门类,影视艺术主要通过___C__手法展示艺术美感。

A.视觉手法

B.声音手法

C.视听手法

D.综合手法

5
【单选题】(4分)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是__C__,甚至超过美国的总数量。

A.韩国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6
【单选题】(4分)
_A___是指体现最大限度的开阔视野,同时距离被摄物体最远的景别,如“一览众山小”。

A.远景

B.小全景

C.中景

D.全景

7
【单选题】(4分)
从叙事人的立场来说,电影的叙事视角包括____B_,客观视角。

A.全知视角

B.主观视角

C.主体视角

D.自知视角

8
【单选题】(4分)
苏联导演爱森斯坦综合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理念,提出_A___的艺术概念。

A.杂耍蒙太奇

B.平行蒙太奇

C.理性蒙太奇

D.叙事蒙太奇

9
【单选题】(4分)
根据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功能来划分,蒙太奇分为划分为___D_,修饰,表现

A.交代

B.再现

C.造境

D.叙事

10在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手法可以组接画面、镜头和___A_。

A.声音

B.人物运动

C.故事

D.场面调度

11根据电影镜头的拍摄角度,可以分为__A__,仰视镜头,俯视镜头

A.平视镜头

B.水平镜头

C.正视镜头

D.直视镜头

12
【单选题】(3分)
电影语言在单一静态画面中的核心造型元素包括____,___A__,构图等。

A.蒙太奇、光

B.角度、色彩

C.角度、蒙太奇

D.光、色彩

13
【单选题】(3分)
电影镜头通过四个方面来生成影像:___B_,焦距,____,角度。

A.蒙太奇、运动

B.运动、景别

C.景别、色彩

D.色彩、光

14
电影影像在直接、间接塑造对象时,有两个美学特征是___B_和____ 。

A.运动性与静止性

B.再现性与表现性

C.空间性与时间性

D.造型性与表演性

15
《阿凡达》作为数字技术制作的科幻电影代表,它的内在类型则是____B_。

A.英雄片

B.西部片

C.战争片

D.探险片

16
【单选题】(3分)
欧洲艺术电影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相对谨慎,导演们更多地采用____A_手法。

A.长镜头

B.深焦距

C.大景别

D.固定机位

17
电影画面中的焦点,既是__A__,也是______。

A.意义中心 视觉中心

B.叙事中心 意义中心

C.影像中心 叙事中心

D.视觉中心 影像中心

18
【单选题】(3分)
在电影《钢的琴》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一个横跨数十天的故事,这体现了电影在表现拍摄对象或者拍摄事物时的______A_。

A.假定性

B.空间性

C.时间性

D.真实性

19
电影的长镜头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____C__,使得观众能够更为完整的捕捉画面信息。

A.构图统一性

B.色彩统一性

C.时空统一性

D.空间统一性

20
【单选题】(3分)
小说是借用文字来表达语言结构,电影是通过___D__来组织语言序列。

A.视觉

B.台词

C.画面

D.镜头

21在电影《简·爱》里,导演通过传统的点光源手法打磨出一种光感,而在表达情绪、情感等心理感觉时,电影在室内较多的使用了___B___来形成影调。

A.低光

B.暖光

C.冷光

D.高光

22
在电影《罗拉快跑》里,罗拉反复三次经历了同样的人或事情,造成不同的影响与结果,这种叙事方式是___D__。

A.非数码叙事

B.数码叙事

C.线性叙事

D.非线性叙事

23
【单选题】(3分)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导演王家卫体现了他一贯以来的影像风格,这是一种有别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____B_。

A.艺术电影追求

B.作者电影追求

C.商业电影追求

D.诗意电影追求

24
【单选题】(3分)
在电影《盗梦空间》里,男主人公的救赎意义便是他穿越梦境的行动逻辑,这种救赎价值是基督教中的____D___。

A.恶感文化体现

B.罚感文化现

C.感文化体现

D.罪感文化体现

25
【在电影《最后的武士》里,男主人公在日本修炼为武士,并且与当地人一起反抗明治维新,这样的情节模式和叙事结构,和以下哪个电影比较接、近。A

A.阿凡达

B.星球大战

C.窃听风暴

D.盗梦空间

26
电影艺术产生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之后,故又被称为“ D ”。

A.综合艺术

B.数码艺术

C.商品艺术

D.第七艺术

27
以下哪些导演是第五代导演群体?C

A.冯小刚、陈凯歌、谢晋

B.姜文、冯小刚、谢晋

C.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

D.张艺谋、姜文、田壮壮

28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指出,“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变成了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在这段话里,专属于电影独有的“语言”是指?D

A.台词

B.音乐

C.蒙太奇

D.构图
29在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眼里,景深镜头体现出三种层次上的真实概念:D

A.戏剧真实、空间真实、时间真实

B.本体真实、戏剧真实、空间真实

C.空间真实、心理真实、戏剧真实

D.戏剧真实、本体真实、心理真实

30..
90年代以来的数字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了新变,使得电影的影像属性发生了变化,以下哪个电影种类体现了这种新转变:D

A.艺术电影

B.现实主义电影

C.3d电影

D.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