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红灯记》的创作背景
《红灯记》,唱遍、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部戏是根据1963年沈默君和罗静两位先生创作的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它的家喻户晓的程度在中国内地无与比肩。
2004年上半年,我的朋友朱昭宾先生在珠海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做电视连续剧版的《红灯记》,我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了半天,既不敢肯定要做,也没有否定不要做。我平常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每临大事也算是有静气,但眼前面对的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实在没有胆量一诺千金,经过电话中四十多分钟的交谈,我终于说出了一个“那就做吧”,这一声承诺耗费了我三年的时间。
这部耳熟能详的《红灯记》,在中国,任何一个上了四十岁的人张口都能唱得出它的主要旋律;很多人对剧中的台词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对它的故事更是了然于心。真可以说每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每人都有权做审判官。改编的难度显而易见。
有胆量触碰、改编《红灯记》,真的需要很大的胆量,光创作剧本就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它经历四任编剧、五易其稿才勉强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剧中的李玉和扮演者吴京安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勇扛红字招牌的人,从《红旗渠》到《红旗谱》又到《红灯记》。这部《红灯记》差点把我压垮了,它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在我接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尽管意识到了,但在分量上还是低估了,我是在斗胆再造一个人们心中的‘神’。”他说得很对。
我深深地知道,无论把《红灯记》拍成什么样都会有人看,都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这是由于人们的怀旧情节在起作用,我们不可以滥用和亵渎观众心目中时代留存给他们的神圣的偶像,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对它作出自己的评判,以往红色经典的改编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绝不可以做一部挨骂的作品。
虽然说改编《红灯记》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一点有利条件,前面那么多红色经典剧作的改编,前赴后继,为我们趟出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们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最后,剧本定稿以后,我们征求了各方意见,尤其是原作沈默君和罗静先生的意见。沈默君先生对剧本的评价是:“电视连续剧《红灯记》的剧本创作。创造性地发展了原作。改编的不错,其剧情是煞费苦心的。基本上是围绕三代人护送密电码故事展开的。在故事情节调度上很见功力。悬念一个套一个,在以往电视连续剧创作上从未有过的悬念迭起。可以称得上是悬念电视剧。这可能也是一种创造、一种推陈出新吧。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❷ 这是几几年的哪个年代的什么戏
照片中的这部作品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197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
《红灯记》取材于1963年上映的电影《自有后来人》。
希望能帮到你。
❸ 我想下载老电影《自有后来人》在百腾人民影院通过迅雷下不了
你可以去别的地方下载。
❹ 观《自有后来人》有感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沈默君。《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内容提要: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❺ 老电影自有后来人演判徒演员表
印质明(剧中扮演王连举王巡长叛徒)
印质明(1928--2008),中国电影、话剧演员。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肄业。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结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64年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2008年10月8日逝世。现安息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
❻ 红灯记老电影故事片名字
《红灯记》是样板戏电影的名字,原来的故事片原名叫《自有后来人》
自有后来人 (1963)
导演: 于彦夫
编剧: 沈默君 / 罗国士
主演: 赵联 / 齐桂荣 / 车毅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63-11
片长: 97分钟
自有后来人的剧情简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驰骋,而华夏儿女不甘沦为亡国奴,他们纷纷起来反抗,为了最终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家住东北的一户人家,李奶奶(车毅 饰)、儿子李玉和(赵联 饰)以及孙女小铁梅(齐桂荣 饰),历史的原因使这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一家。身为共产党的李玉和准备和交通员接头,负责将党的指示转给游击队。但是交通员因伤死去,李玉和承担起这项重任。狡猾凶狠的鸠山展开全城围捕,叛变革命的王巡长供出李玉和。
李家三口人面临着最大的磨难,而他们崇高的灵魂也将在黑夜中闪耀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❼ 老电影自有后来人演员表
日本在很多很多年前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向中国学习使用汉字,并一直沿用至今。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日语是日本后来创造的,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交流。而在正规场合、书面语言中,仍以汉字居多。举个例子来说,这就好象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语是通用语言,而英语则是书面语言一样。
日本人以能在正式场合中熟练使用书面汉语为荣,黑泽明的时代更是如此啦。作为电影字幕这样的媒介文字,当然也要用汉字啦。
❽ 老电影自有后来人演员表想了解下老艺术家们现在情况
为了经典艺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