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电影或者电视剧没有拍续集让人觉得很遗憾
电视剧《楚乔传》、《庆余年》、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都给观众留下很多悬念,但是续集却一直没有拍摄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一、《楚乔传》
这部剧应该是近年来网友要求拍摄续集呼声最高的一部作品,第一部播出的时候宇文玥和楚乔这对CP就很深入人心,结局最后宇文玥为了救楚乔跌入冰湖中的场面更是让很多观众泪目,以至于电视剧结束后不少网友联名留言给导演,要求尽快拍摄续集将宇文玥捞出来,然而拍摄续集的计划遇到很大的难题,首先是续集的故事如何发展才能延续第一部的热度?其次是两位主角的档期都很满要重新聚在一起拍摄很难,因此拍摄续集的计划一直没有启动让很多粉丝感到遗憾。
② 电影史上有哪些第一部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而续集却惨输的电影
一部电影在获得巨大成功后,通常续集就会随之而来。但顶着前作之名,拍摄续集的导演们往往承受着巨大压力,背负着口碑与天价制作费,难免就有人把一手好牌打烂。
李安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奥斯卡奖上可谓是大丰收,共获得了四项大奖、六项提名。同时作为一部华语电影,该片甚至代表了中国武侠片的阶段巅峰。
而在2016年,这部经典作品推出续作——[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导演由李安换成了袁和平,可能也正因如此,这部续作的重点放到了动作层面,而前作里的意境、内容,包括东方特有的人文气质则不见踪影,网友在豆瓣上的评价褒贬不一,综合评分也只有4.7分。在票房上,这部[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同样与前作相差很大距离。
③ 在电影史和电视剧历史上有哪些很失败的续集
比如捉妖记,第二部就相比于第一部画质就不是很好,剧情也不如第一部的吸引人,口碑也没有第一部那么高。宫锁心玉,这一部电视剧相比较于宫的拍摄,里面对人物的刻画也不是十分的明显,拍摄的很失败。
④ 成功的影视作品但续集很失败的有哪些成功的又有哪些
失败:《西游记》
《少年包青天》
《闯关东》
《沉默的羔羊》
《古墓丽影》
成功:《烈火雄心》
《洗冤录》
《刑事侦缉档案》
《教父》
《魔戒》
《终结者》
《无间道》
⑤ 续集影片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来讲,如果一部电影要拍续集的话,那就说明了它本身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至少票房应该极佳,因为借前部之东风,拍续集以谋钱财,根本是片商最擅长的伎俩!而作为续集的一个变种,拍摄电影“前传”同样也是目前蛮受片商青睐的重要敛财手段。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电影人之所以想到拍前传,往往是因为续集实在拍不下去,但又不想放弃跟风赚钱的大好机会,才出此“下策”。要知道,多数影片在拍摄时并没想到还要弄续集,因此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内涵张力的延伸都十分完整丰满,剧情已没有回旋余地,于是便把目光由展望转到回溯一般续集会有以下类型:
1、 故事延续型。好似《教父》(《教父2》系一部比较出色既续集,系迄今为止奥斯卡评奖史上唯一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既续集电影)、魔介三步曲(导演直程发话,如果你不看第一二集,你将不能看懂第三集)、哈里波特系列,无间道系列,呢D电影容易因为越来越拖沓既情节而逐渐被观众抛弃,好似星战系列,越来越前既前传,破坏晒整个系列既紧凑。
2、 连锁型。同一人物在续集里面面对唔同既其他任务,呢种类型大把续集:《蝙蝠侠》、《虎胆龙威》、《蜘蛛侠》、《X战警》、夺宝奇兵三步曲等等,最经典既就系《007》了,从1962年至今已拍左将近20部,演员都换左几次,甚至到以噶已经定晒型,演员造型,故事结构(次次最后都同个女人咩咩),风格基调都已经定左,好难再创新或者改变。而呢类型既续集最经典的失败之作应该系《生死时速2》了。
3、 节外生枝型。同一班人物主角,利用第一集既创意或者角色本身既特点制作出更新奇好玩既剧情。好似《勇敢人的游戏》、《玩具总动员》、《小鬼当家》。呢类型既续集比较容易创新,容易拍出比第一集更出色既续集。
在千呼万唤声中,2001年的魔幻巨片《指环王之护戒使者》的续篇《指环王之双塔奇谋》于2002年12月18日与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影迷们见面了。这也是最近一段时期世界影坛的一大亮点。在我的记忆中,还很少看到一部续集会受到如此众多的期待。而它又在无形中让我想起这一段时间续集电影热潮。
对于好莱坞来说,拍摄续集电影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乃至于一部成功电影如果不拍续集就会让那些制片商感觉有什么事情没做一样。实际上,续集电影是电影工业逐步发展后的产儿。由于电影产业文化在商品时代的广泛推广,开始从“艺术”的夹缝里走出来,成为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各大制片公司的老板为了从一部影片中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就想出了拍摄续集电影这一省工省力的“好办法”。他们或组织原班人马,或另请高明,从原来正集电影中挖掘残留下的商业卖点,并利用其原有的影响力,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制作,创造出一顿丰盛可口的快餐食品,来填充观众对第一集未消化完的饥肠。
在九十年代以后,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使得电影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更多的是想从娱乐中寻求解放自己紧张的神经,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追求刺激、震撼就成为新一代电影人(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人)的主打方向,同时这也为续集电影的泛滥打下基础。21世纪的闸门轰隆打开之时,旧原料再加工而成的续集片也蜂拥而起,成批的续集片堆积在观众眼前,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搅乱了人们的视听,可谓喜忧参半。从近期成批上映的续集电影中,我们可窥之端倪。
‘令人倒胃的半成品’
许多制片商急于求成,想凭借正集的金字招牌作幌子,于第一集还未在观众心中立足时便将续集拍峻,以求短期的市场回报。这样做伤人又伤己,不仅自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观众也会看了之后倒胃而对影片丧失兴趣,导致影片在市场上的全线失利。此类电影的“杰作”包括《大白鲨》续集、《洛奇2-5》、《生死时速2:喋血巡洋》等等。最近的《美国精神病2》则将1999年的《美国精神病》彻底“颠覆”。整部影片成了一场嗜血无忌的杀人展览。电影创作的原动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次粗俗不堪的丑陋表演。对观众来讲就是坑蒙拐骗,影片拍摄本身亦是一种毫无职业道德的举动。另一部值得大家“关注”的影片是《万圣节前夕:复活》。之所以要“关注”它,是为了提醒观众,当你在街头巷尾嗅到它的气味时,建议趁早走开,免得饱餐一顿后才发现是有人挂羊头、卖狗肉、肉里掺水、水里滴药,弄得人上吐下泻,最后连骂它一声的力气也没有。而2002年上半年上映的《木乃伊前传之蝎子王》与前面提到的两部比起来要稍好一些。毕竟它的正集有些来头,曾取得过不错的票房成绩,再有就是异域风光做伴,不至于让人觉得太闷。你全可当它是一则孩提时的幼稚笑话,因为影片使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初中时代,沉迷于那卡通式的暴力和毫无回味的笑料中。不过它的原料配方不错,只是多了些胡椒、香精之类的东西,你不想消化不良的话就望食充饥看着它,无须吃下去。
‘失效的成功法则’
有些电影,出土之前并不为人看好,但上映后大受欢迎。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让片商如获至宝,着手策划它的续集。由罗伯特·德尼罗、比利·克里斯托一庄一谐两大巨星出演的《老大靠边闪》(1999)在当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票房与评论的良好口碑,而三年后的续集却不尽人如意,好象所有精华已在第一集里用完,原先那些令人捧腹的化学效果到了续集里并没有发挥和以前一样的作用,给人的感觉不是第一集里的那种信手拈来却又点点到位,而是生硬、刻板,没有浑然天成的效果。2002年下半年公映的《特工小子2:失梦岛》和《圣诞老人2》的票房还不错,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两部影片都缺少一个丰富、独立的剧本,情节发展拖泥带水、一尘不变,人物设置简单、枯燥,以失败告终不足为奇。上述三部续集电影,要么是让几个天才演员在一个白痴剧本里胡蹦乱跳,浪费资源;要么是复制成功的创意,然后转化为糟糕的结局。而《王牌大贱谍3:黄金会员》简直就是失败之集大成者。典型的恶俗厕所笑话肥皂剧,叫人怎么看怎么感觉不舒服。但片中对文化的颠覆和反讽还有些看头,这也仅仅是把上一集里没讲完的话讲完罢了。《精灵鼠小弟2》是部比较难定位的电影,无论是说它好还是不好,都会被人说三道四。如果说得抽象一点就是:这是一部不难看的电影,但与第一集相比,似乎显得是画蛇添足了。
‘希望之作’
相对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制片商来说,有些片商还是富有经济头脑、精明实惠的。这一部分人拍电影的目的也是赚钱,但他们会很细心地去制作。他们总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才将续集搬上银幕。这些续集的正集往往又是具有一定轰动性的成功之作,如《虎胆龙威》系列(1987、1990、1995)和《回到未来》系列(1985、1988、1990)。虽说走的都是商业路线,但创作者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途径去打造一个新颖的视听空间。1997年公映的《黑衣人》以其紧张、刺激又不乏喜剧感的别致剧情设计征服了广大观众。在五年的精心准备后,它的续集又粉墨登场。两位主角仍是风头正劲的威尔·史密斯和人老心不老的汤米·李·琼斯。在这一集里,集合了更多的明星(我没可以看到迈克尔·杰克逊的外星人造型)和更加劲爆的娱乐元素,并且配置了一名妖艳女郎,进一步扩大了影片的市场号召力,取得了相当好的商业回报。电影《红龙》是经典恐怖片《沉默的羔羊》的前传。但影片更接近于2001年的《汉尼拔》。而在叙事的层次感上,它与《汉尼拔》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事件发生、发展环环相扣,让人产生压抑感,到最后真相大白后又使人有一种莫名的伤感。这得感谢编导们在设计了一个精妙情节的同时,又营造了一个肌理丰富的人性世界,拔高了影片的心灵层次,深化了主题,并将其上升到社会学的高度,给人以震撼。另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2002年初的《刀锋战士2》。这部续集无论是剧情发展、场面布置以及动作设计都全面超越了第一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刺激的中国式动作片,尤其是徐克式的动作场面拍摄调度。电影里夸张的风格,良好的视觉形象都将创作者的激情表露无遗。威利斯·史奈普甚至被塑造成一名西方古典式的英雄。当然电影中过于渲染暴力、血腥和没有多少思想价值也是它难成大气的主要障碍。
‘续集极品’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相信这句谚语都听说过,如果将上面提到的三种续集比喻成“小鱼”或是“虾米”的话,那么接下来要提及的四部电影就是续集电影中的“大鱼”了。
《指环王之双塔奇谋》的第一部《护戒使者》在2001年叫影迷和行家大开眼界,赞美之声不断。片中那出神入化的特技、雄奇瑰丽的场面构成、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和一个深刻的人类主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在奥斯卡评比中只得到四项技术大奖,但这丝毫没有减弱观众对这部续集的期待。
几乎与去年相同的时间,《指环王之双塔奇谋》如约而至。事实上,《指环王》三部曲的缔造者们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视听空间,并为电影世界奉送上一部又一部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本集延续了上一集里惊人的想象力,壮观场面层出不穷,画面质感丰富、绚烂。但它绝不是大场面无休止的堆砌,你会为其中的雄壮之美而陶醉。影片每一个精美场面都能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叙事动因,让人为眼前的事物所信服。与第一部相比较,这一部的戏剧性更为强烈,人物也有点夸张,但绝不会流于卡通化。每个人物与原着描述的大同小异,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相当逼真,叙事背景则更加黑暗,在某些地方由于加入了现代化的人文观念而把托尔金原着中未被包容进的东西也包含其中。惟一令人遗憾之处是:我们还要等上一年才能看到它的结尾。
《哈里·波特与密室》与《指环王》相同,也是由畅销全球的小说改编而成。原着小说在全世界儿童心中已确立了一个完美而高大的形象,电影拍出来自然备受青睐。《小鬼当家》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以善于营造温馨气氛和深入童贞世界而成为当今儿童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哈里·波特与密室》延续了前一集的影象风格,依旧是充满了奇思妙想、荒诞离奇。在视觉效果上更见大气。剧情发展没有太多的突破,还是在一个险趣并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与探索。但这对于天真的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刺激、新奇的童话之旅,制造“奇观”是儿童电影的常胜法宝,《哈里·波特》系列在这一方面下足了工夫,精雕细啄的道具、变化多端的电脑特技、动听悦耳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像是在对全世界成千上万“哈里·波特迷”们招手喊道:“快来吧,在这儿会让你们梦想成真的!”电影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影片上映后票房扶摇直上,入围今年最卖座电影基本已成定局。
《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在《指环王》和《哈里·波特》的光环之下没有了以往的生机。想想从前“星球大战”系列上映时电影院门口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再看看这一集“星战”的票房,不免有种辛酸的滋味。也许卢卡斯在20年后重操旧业、大兴土木,来拍摄星战系列的前传本身就是个错误。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惊奇,没有突兀,没有光泽。全片叙述平铺叙,情景状态的剪切只局限于简单的交代,犹如流水帐,没有妙笔生花的叙事亮点。但不要忘了,电脑特技是卢卡斯的法宝,此回亦不例外。影片最后二十多分钟的战争确是气势磅礴——大漠黄沙、荒野戈壁作为主战场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心海澎湃。其规模上的大还表现在卢卡斯所创造出的空间感上:上有战机、下有金戈铁马,近有高山、远有荒岭烈日遥相互应,使画面不再像是以星空为背景那样的单一、缺少层次。
《007之择日而亡》是007系列的第20集。由于恰逢“007”诞生四十周年,因而本片也被作为是007系列的“献礼片”。007系列是续集电影中雷打不动的极品。称得上是续集电影的典范。世界电影史上还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詹姆斯·邦德那样在银幕上叱咤四十年而长盛不衰。在《择日而亡》中,由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邦德仍然是仪表堂堂、风情万种又身手不凡。情节还是走“世界路线”,扑朔迷离的线索、激烈火爆的场面,俊男美女相得益彰。最难能可贵的是女性角色——“邦德女郎”的形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奥斯卡得主海丽·贝瑞的出色表演让影片不再是詹姆斯·邦德一人的独角戏,她把女主人公精明、勇敢的个性凸显了出来,赋予影片以时代感。除此之外,在这部“献礼片”中,我们找不到什么新的突破,制作者还是追求感官刺激,甚至赋予邦德一些离谱的特异功能(如“龟息大法”),叫人忍俊不禁。
综观近期上映的续集电影,我们可大致了解当今续集电影的一些制作规律,譬如追求激烈、火爆,热衷于拍前传等。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影片的商业性服务,毕竟像《教父》这样的为了艺术而拍续集在现今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好莱坞所信奉的准则是: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市场是最大的政治,艺术要为市场服务。这亦是好莱坞一直兴盛至今的根本法则。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去被动地接受它,因为我们也是享受者,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在期待,《指环王》的终结篇、《黑客帝国2、3》、《007》的第21集……作为好莱坞商业策略的集中代表,续集电影让我们有喜有忧,褒贬不一,从拒绝到钟情,从厌恶到终身为乐,不一而足……
⑥ 为什么很多经典的电影的续集没有第一部好
因为续集,可能很难超越第一部了,一方面是因为不是一个人在写故事。另一方面是,单个比方,你吃过一次非常好吃的凉皮,吃了回家抓心挠肝的,等下次开心的去吃,但是发现没有上次好吃了。
⑦ 经典影视作品拍续集经常翻车,经典作品是否应该拍续集
就我个人而言,经典影视作品拍续集确实经常翻车,不知道是火候没有把握到位,还是导演喝了假酒,翻拍出来之后总是会受到很多人的热议,那么经典作品是否应该拍续集呢?我的答案是:可以去拍续集,但是内心得有底,如果心中没有底,建议别拍续集。
如果心中没有底,并且对经典作品都不了解,只是单纯的喜欢这部经典作品的话,我是建议别怕续集,因为经典作品续集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要么你去创新内容,要么你去延伸内容,对导演,对编剧,对演员等各方面都是有难度的,只要每个环节没有把控到位,火候没有拿捏好,就会毁掉这部经典作品,还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差评,所以,经典作品是可以拍续集的,也应该拍续集,经典是可以延续下去的,但是是否并肩经典,或者超越经典,完全在于导演能力,在于心中是否有底。
⑧ 有哪些经典电影的续集拍得很烂
平心而论《加勒比海盗》1-3质量真心好,而最新这部《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与前作相比差距就比较大了,虽投资巨大,原版演员悉数到位,但本片中故事不再围绕杰克斯派洛船长展开,无关海盗与冒险使得灵魂人物船长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新演员本身表现又不够抢眼,空洞的剧情、无趣的表演都使该片成为系列电影口碑垫底之作。
⑨ 有哪些影视拍续集后更成功有哪些拍后更失败例子越多越好。
1、 故事延续型。好似《教父》(《教父2》系一部比较出色既续集,系迄今为止奥斯卡评奖史上唯一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既续集电影)、魔介三步曲(导演直程发话,如果你不看第一二集,你将不能看懂第三集)、哈里波特系列,无间道系列,呢D电影容易因为越来越拖沓既情节而逐渐被观众抛弃,好似星战系列,越来越前既前传,破坏晒整个系列既紧凑。 2、 连锁型。同一人物在续集里面面对唔同既其他任务,呢种类型大把续集:《蝙蝠侠》、《虎胆龙威》、《蜘蛛侠》、《X战警》、夺宝奇兵三步曲等等,最经典既就系《007》了,从1962年至今已拍左将近20部,演员都换左几次,甚至到以噶已经定晒型,演员造型,故事结构(次次最后都同个女人咩咩),风格基调都已经定左,好难再创新或者改变。而呢类型既续集最经典的失败之作应该系《生死时速2》了。 3、 节外生枝型。同一班人物主角,利用第一集既创意或者角色本身既特点制作出更新奇好玩既剧情。好似《勇敢人的游戏》、《玩具总动员》、《小鬼当家》。呢类型既续集比较容易创新,容易拍出比第一集更出色既续集。 在千呼万唤声中,2001年的魔幻巨片《指环王之护戒使者》的续篇《指环王之双塔奇谋》于2002年12月18日与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影迷们见面了。这也是最近一段时期世界影坛的一大亮点。在我的记忆中,还很少看到一部续集会受到如此众多的期待。而它又在无形中让我想起这一段时间续集电影热潮。 对于好莱坞来说,拍摄续集电影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乃至于一部成功电影如果不拍续集就会让那些制片商感觉有什么事情没做一样。实际上,续集电影是电影工业逐步发展后的产儿。由于电影产业文化在商品时代的广泛推广,开始从“艺术”的夹缝里走出来,成为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各大制片公司的老板为了从一部影片中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就想出了拍摄续集电影这一省工省力的“好办法”。他们或组织原班人马,或另请高明,从原来正集电影中挖掘残留下的商业卖点,并利用其原有的影响力,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制作,创造出一顿丰盛可口的快餐食品,来填充观众对第一集未消化完的饥肠。 在九十年代以后,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使得电影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更多的是想从娱乐中寻求解放自己紧张的神经,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追求刺激、震撼就成为新一代电影人(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人)的主打方向,同时这也为续集电影的泛滥打下基础。21世纪的闸门轰隆打开之时,旧原料再加工而成的续集片也蜂拥而起,成批的续集片堆积在观众眼前,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搅乱了人们的视听,可谓喜忧参半。从近期成批上映的续集电影中,我们可窥之端倪。 ‘令人倒胃的半成品’ 许多制片商急于求成,想凭借正集的金字招牌作幌子,于第一集还未在观众心中立足时便将续集拍峻,以求短期的市场回报。这样做伤人又伤己,不仅自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观众也会看了之后倒胃而对影片丧失兴趣,导致影片在市场上的全线失利。此类电影的“杰作”包括《大白鲨》续集、《洛奇2-5》、《生死时速2:喋血巡洋》等等。最近的《美国精神病2》则将1999年的《美国精神病》彻底“颠覆”。整部影片成了一场嗜血无忌的杀人展览。电影创作的原动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次粗俗不堪的丑陋表演。对观众来讲就是坑蒙拐骗,影片拍摄本身亦是一种毫无职业道德的举动。另一部值得大家“关注”的影片是《万圣节前夕:复活》。之所以要“关注”它,是为了提醒观众,当你在街头巷尾嗅到它的气味时,建议趁早走开,免得饱餐一顿后才发现是有人挂羊头、卖狗肉、肉里掺水、水里滴药,弄得人上吐下泻,最后连骂它一声的力气也没有。而2002年上半年上映的《木乃伊前传之蝎子王》与前面提到的两部比起来要稍好一些。毕竟它的正集有些来头,曾取得过不错的票房成绩,再有就是异域风光做伴,不至于让人觉得太闷。你全可当它是一则孩提时的幼稚笑话,因为影片使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初中时代,沉迷于那卡通式的暴力和毫无回味的笑料中。不过它的原料配方不错,只是多了些胡椒、香精之类的东西,你不想消化不良的话就望食充饥看着它,无须吃下去。 ‘失效的成功法则’ 有些电影,出土之前并不为人看好,但上映后大受欢迎。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让片商如获至宝,着手策划它的续集。由罗伯特·德尼罗、比利·克里斯托一庄一谐两大巨星出演的《老大靠边闪》(1999)在当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票房与评论的良好口碑,而三年后的续集却不尽人如意,好象所有精华已在第一集里用完,原先那些令人捧腹的化学效果到了续集里并没有发挥和以前一样的作用,给人的感觉不是第一集里的那种信手拈来却又点点到位,而是生硬、刻板,没有浑然天成的效果。2002年下半年公映的《特工小子2:失梦岛》和《圣诞老人2》的票房还不错,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两部影片都缺少一个丰富、独立的剧本,情节发展拖泥带水、一尘不变,人物设置简单、枯燥,以失败告终不足为奇。上述三部续集电影,要么是让几个天才演员在一个白痴剧本里胡蹦乱跳,浪费资源;要么是复制成功的创意,然后转化为糟糕的结局。而《王牌大贱谍3:黄金会员》简直就是失败之集大成者。典型的恶俗厕所笑话肥皂剧,叫人怎么看怎么感觉不舒服。但片中对文化的颠覆和反讽还有些看头,这也仅仅是把上一集里没讲完的话讲完罢了。《精灵鼠小弟2》是部比较难定位的电影,无论是说它好还是不好,都会被人说三道四。如果说得抽象一点就是:这是一部不难看的电影,但与第一集相比,似乎显得是画蛇添足了。 ‘希望之作’ 相对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制片商来说,有些片商还是富有经济头脑、精明实惠的。这一部分人拍电影的目的也是赚钱,但他们会很细心地去制作。他们总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才将续集搬上银幕。这些续集的正集往往又是具有一定轰动性的成功之作,如《虎胆龙威》系列(1987、1990、1995)和《回到未来》系列(1985、1988、1990)。虽说走的都是商业路线,但创作者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途径去打造一个新颖的视听空间。1997年公映的《黑衣人》以其紧张、刺激又不乏喜剧感的别致剧情设计征服了广大观众。在五年的精心准备后,它的续集又粉墨登场。两位主角仍是风头正劲的威尔·史密斯和人老心不老的汤米·李·琼斯。在这一集里,集合了更多的明星(我没可以看到迈克尔·杰克逊的外星人造型)和更加劲爆的娱乐元素,并且配置了一名妖艳女郎,进一步扩大了影片的市场号召力,取得了相当好的商业回报。电影《红龙》是经典恐怖片《沉默的羔羊》的前传。但影片更接近于2001年的《汉尼拔》。而在叙事的层次感上,它与《汉尼拔》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事件发生、发展环环相扣,让人产生压抑感,到最后真相大白后又使人有一种莫名的伤感。这得感谢编导们在设计了一个精妙情节的同时,又营造了一个肌理丰富的人性世界,拔高了影片的心灵层次,深化了主题,并将其上升到社会学的高度,给人以震撼。另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2002年初的《刀锋战士2》。这部续集无论是剧情发展、场面布置以及动作设计都全面超越了第一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刺激的中国式动作片,尤其是徐克式的动作场面拍摄调度。电影里夸张的风格,良好的视觉形象都将创作者的激情表露无遗。威利斯·史奈普甚至被塑造成一名西方古典式的英雄。当然电影中过于渲染暴力、血腥和没有多少思想价值也是它难成大气的主要障碍。 ‘续集极品’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相信这句谚语都听说过,如果将上面提到的三种续集比喻成“小鱼”或是“虾米”的话,那么接下来要提及的四部电影就是续集电影中的“大鱼”了。 《指环王之双塔奇谋》的第一部《护戒使者》在2001年叫影迷和行家大开眼界,赞美之声不断。片中那出神入化的特技、雄奇瑰丽的场面构成、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和一个深刻的人类主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在奥斯卡评比中只得到四项技术大奖,但这丝毫没有减弱观众对这部续集的期待。 几乎与去年相同的时间,《指环王之双塔奇谋》如约而至。事实上,《指环王》三部曲的缔造者们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视听空间,并为电影世界奉送上一部又一部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本集延续了上一集里惊人的想象力,壮观场面层出不穷,画面质感丰富、绚烂。但它绝不是大场面无休止的堆砌,你会为其中的雄壮之美而陶醉。影片每一个精美场面都能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叙事动因,让人为眼前的事物所信服。与第一部相比较,这一部的戏剧性更为强烈,人物也有点夸张,但绝不会流于卡通化。每个人物与原着描述的大同小异,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相当逼真,叙事背景则更加黑暗,在某些地方由于加入了现代化的人文观念而把托尔金原着中未被包容进的东西也包含其中。惟一令人遗憾之处是:我们还要等上一年才能看到它的结尾。 《哈里·波特与密室》与《指环王》相同,也是由畅销全球的小说改编而成。原着小说在全世界儿童心中已确立了一个完美而高大的形象,电影拍出来自然备受青睐。《小鬼当家》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以善于营造温馨气氛和深入童贞世界而成为当今儿童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哈里·波特与密室》延续了前一集的影象风格,依旧是充满了奇思妙想、荒诞离奇。在视觉效果上更见大气。剧情发展没有太多的突破,还是在一个险趣并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与探索。但这对于天真的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刺激、新奇的童话之旅,制造“奇观”是儿童电影的常胜法宝,《哈里·波特》系列在这一方面下足了工夫,精雕细啄的道具、变化多端的电脑特技、动听悦耳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像是在对全世界成千上万“哈里·波特迷”们招手喊道:“快来吧,在这儿会让你们梦想成真的!”电影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影片上映后票房扶摇直上,入围今年最卖座电影基本已成定局。 《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在《指环王》和《哈里·波特》的光环之下没有了以往的生机。想想从前“星球大战”系列上映时电影院门口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再看看这一集“星战”的票房,不免有种辛酸的滋味。也许卢卡斯在20年后重操旧业、大兴土木,来拍摄星战系列的前传本身就是个错误。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惊奇,没有突兀,没有光泽。全片叙述平铺叙,情景状态的剪切只局限于简单的交代,犹如流水帐,没有妙笔生花的叙事亮点。但不要忘了,电脑特技是卢卡斯的法宝,此回亦不例外。影片最后二十多分钟的战争确是气势磅礴——大漠黄沙、荒野戈壁作为主战场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心海澎湃。其规模上的大还表现在卢卡斯所创造出的空间感上:上有战机、下有金戈铁马,近有高山、远有荒岭烈日遥相互应,使画面不再像是以星空为背景那样的单一、缺少层次。 《007之择日而亡》是007系列的第20集。由于恰逢“007”诞生四十周年,因而本片也被作为是007系列的“献礼片”。007系列是续集电影中雷打不动的极品。称得上是续集电影的典范。世界电影史上还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詹姆斯·邦德那样在银幕上叱咤四十年而长盛不衰。在《择日而亡》中,由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邦德仍然是仪表堂堂、风情万种又身手不凡。情节还是走“世界路线”,扑朔迷离的线索、激烈火爆的场面,俊男美女相得益彰。最难能可贵的是女性角色——“邦德女郎”的形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奥斯卡得主海丽·贝瑞的出色表演让影片不再是詹姆斯·邦德一人的独角戏,她把女主人公精明、勇敢的个性凸显了出来,赋予影片以时代感。除此之外,在这部“献礼片”中,我们找不到什么新的突破,制作者还是追求感官刺激,甚至赋予邦德一些离谱的特异功能(如“龟息大法”),叫人忍俊不禁。 综观近期上映的续集电影,我们可大致了解当今续集电影的一些制作规律,譬如追求激烈、火爆,热衷于拍前传等。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影片的商业性服务,毕竟像《教父》这样的为了艺术而拍续集在现今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好莱坞所信奉的准则是: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市场是最大的政治,艺术要为市场服务。这亦是好莱坞一直兴盛至今的根本法则。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去被动地接受它,因为我们也是享受者,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在期待,《指环王》的终结篇、《黑客帝国2、3》、《007》的第21集……作为好莱坞商业策略的集中代表,续集电影让我们有喜有忧,褒贬不一,从拒绝到钟情,从厌恶到终身为乐,不一而足…… 网上找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