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欧阳海怎么死
1963年11月18日,部队野营拉练经过衡阳途中,在进入一个峡谷后,一辆载着五百多名旅客的282次列车突然迎面急驶而来,列车的鸣笛声,使得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铁道,横卧双轨上,眼看一场车翻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就在火车与惊马即将相撞的危急四秒钟,欧阳海毫不犹豫地冲上,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铁轨,列车和旅客转危为安,他却被火车卷倒在铁轨边上碎石,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3岁。
❷ 欧阳海周正方演员这是什么电影
中文片名:欧阳海
国家/地区:中国
类型:现代军旅
集数:20
❸ 欧阳海的英雄事迹 给我介绍下
欧阳海的英雄事迹:
1963年11月18日早晨,白雾茫茫,细雨蒙蒙。
湘江东岸的群山之间,尽染红艳艳的枫叶,一辆满载旅客的列车由衡阳北上,风驰电掣地向前飞奔。伴随着刺耳的汽笛声,列车驶入了峡谷中的一个急转弯。
此时,驻耒阳某部从野外拉练归来。一队炮兵战士拉着驮炮的战马,正沿着铁路东侧迎面走来。一匹高大的驮着炮架的战马,被突如其来的火车惊吓住了。
突然跨上了轨道,站在路轨中间,任凭战士使尽全力猛拖缰绳,仍是纹丝不动。列车正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向这匹战马冲去。
100米、50米、40米火车司机拉下了紧急制动阀,车轮与铁轨疯狂地嘶叫着,尖锐地摩擦声响彻山谷,如雷霆万钧的惯性力把千吨重的列车继续推向前。
车厢猛烈地晃荡震动,一场灾难眼看就要发生了,千钧一发之际,从部队的行列中猛然冲出一个战士。
他奋不顾身地跃上铁路,抢在机车的前面,用尽全身的力气把战马推出轨道之外,一切再次重归平静,欧阳海却倒在了无情的车轮下。
(3)老电影欧阳海扩展阅读:
欧阳海乐于助人,干起活来毫不惜力。在国防施工中,别人一次扛一根木头,他扛两根;别人一天跑四趟,他却跑五六趟。鞋破了,他光着脚干。
脚板磨破了,他撕块旧布包着继续干。别人休息,他还在工作。有一次,领导分配三个战士下午把几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欧阳海刚放下饭碗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等午休起床后,三个战士怎么也找不到那堆木头。原来欧阳海一个人利用午休时间都已经扛完了,部队在修建铁路时,欧阳海虽然患腹泻病,但他再三要求参加。
在全连动员会上,他把竞赛红旗抢在手里,宣称将用最出色的工作来保持它。果然,他带领的挑土小组,个个都挑着双担,来回都是小跑。连续一个半月,他的小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❹ 欧阳海的外界评价
总体评价
欧阳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着名英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是继雷锋之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的又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他连年立功受奖,被立为各种标兵,誉满全团。但是他牢牢记住党的教导:荣誉是对你的鼓励和鞭策,它不是自我欣赏和夸耀的装饰品。
欧阳海用自己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他信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大公无私
欧阳海怀着对党对政府无限感激之情,积极地参加村里的工作。他担任了农会的义务通信员,打水、扫地、送信、砍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社,他当上了记工员,转入高级社,群众又选他当会计。他关心群众,热心地帮助没有劳力的人家干活,还把自己劳动所得的粮食送给他们。他大公无私,有些人认为是“吃亏”的事,他干;别人感到是困难的事,他干。
某探矿队需要临时工,社里派欧阳海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支援,月终领到了一笔工资,他说服同伴全部交给社里发展集体生产,而按农业劳动记了工分。
一来到连队,他就贪婪地读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形象经常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他恨自己出生太晚,没有赶上那英雄辈出的战争年代!他渴望着为人民立功当英雄,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
有一天,他看了电影《百万农奴站起来》,想到自己的童年真和黄莲一样苦,没想到,过去西藏的农奴比黄莲还要苦十分。看完电影,欧阳海全身热血沸腾,怒火填膺,他含着泪花跑到连部激动地说:“指导员,我要到西藏去,为西藏人民报仇!”指导员拉着他爬上山顶,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指着远方:“你看,美蒋匪帮就在祖国的大门口磨刀,人民要我们把守住祖国的南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战斗岗位!”欧阳海明白了当前工作的意义后,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施工任务中去。
吃苦耐劳
欧阳海乐于助人,干起活来毫不惜力。在国防施工中,别人一次扛一根木头,他扛两根;别人一天跑四趟,他却跑五六趟。鞋破了,他光着脚干;脚板磨破了,他撕块旧布包着继续干;别人休息,他还在工作。有一次,领导分配三个战士下午把几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欧阳海刚放下饭碗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等午休起床后,三个战士怎么也找不到那堆木头。原来欧阳海一个人利用午休时间都已经扛完了。
部队在修建铁路时,欧阳海虽然患腹泻病,但他再三要求参加。在全连动员会上,他把竞赛红旗抢在手里,宣称将用最出色的工作来保持它。果然,他带领的挑土小组,个个都挑着双担,来回都是小跑。连续一个半月,他的小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❺ 60年代舍身拦惊马的英雄
60年代舍身拦惊马的英雄:刘英俊。
1966年3月15日早晨,佳木斯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某部炮连三班战士刘英俊和几个战友,赶着三辆炮车,沿着市郊公路出去训练。在公共汽车站附近,刘英俊驾驭的那辆炮车的辕马,被汽车喇叭震惊,突然调头猛跑。
当时正是学生上学、职工上班的时候,公路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车马向人群冲去,情况十分危急。刘英俊见此情景,急中生智,用肩膀猛扛狂奔惊马的脖子,迫使惊马拐上公路左侧的小道,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
但是,危险依然没有消失,辕马在人们的喊叫声中,越跑越快。刘英俊紧拉着缰绳,身子被车马拖带着,处境非常危险。在场目睹的群众纷纷大喊:“快撒手!快撒手!”但是处于强烈责任心的刘英俊,他没有听从人们的劝告,仍是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想制服惊马保护群众。
忽然,刘英俊发现前面路中央不远的地方,有六个儿童被车马吓呆了,聚在一起。孩子们的生命,危在眉睫。刘英俊在这一发千钧的时刻,他立即把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道,猛力一拉,战马头一扭,前蹄腾空而起。
趁此时机,刘英俊不颐危险,手撑辕杆,把双脚从辕杆下面伸向惊马的后腿,用尽平生力气踢去。马被踢倒了,车在六名儿童的不远处翻倒了,六名儿童安然脱险。刘英俊却被压在了沉重的炮车底下,昏了过去。
目睹这场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的群众,急将他救起,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大家都纷纷表示:“要什么,给什么,只要把这位英雄救活就行!”医院外科的手术室里,也聚集着各医院闻讯赶来的30多位负责人和医生。奋力抢救三小时之后,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刘英俊光荣牺牲了,时年仅21岁。
(5)老电影欧阳海扩展阅读:
刘英俊(1945-1966),祖籍现寿光市古城乡桥子村,1938年其父刘天禄因家庭贫困,带领全家迁往东北长春谋生,在市郊落户。刘英俊于1945年就出生在这个贫农家庭里。1962年夏天,18岁的刘英俊满怀保卫祖国的志愿,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英俊入伍以后,正是提倡学雷锋、学习毛主席着作的时候,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为连队、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甘当无名英雄。刘英俊的一生,实践了他的诺言。
刘英俊牺牲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合江地区、佳木斯市各界人民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佳木斯全市人民要求把刘英俊的遗体安葬在佳木斯。
为了纪念英雄,群众在刘英俊牺牲的地方,栽上了一棵青松,周围建造了五星形花坛。过路的人们都以敬仰的目光望着青松,怀念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1966年7月14日,《人民日报》以“刘英俊为保卫人民安全而英勇献身”为题向全国报导,号召大家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❻ 拦马的英雄
欧阳海(1940-1963),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他的家庭十分贫困,而且深受压迫。按照当时两丁抽一的规定,哥哥欧阳增龙要被抓壮丁。为了保住大哥不被抓走,父母让欧阳海男扮女装,并取了个女孩名字——欧阳玉蓉。但几个月后,哥哥还是被抓走了。
1949年,欧阳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为了感谢人民政府的恩情,逐渐长大成人的欧阳海积极报名参军。1958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到部队后,他以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作为学习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欧阳海乐于助人,干起活来毫不惜力。在国防施工中,别人一次扛一根木头,他扛两根;别人一天跑四趟,他却跑五六趟。有一次,领导分配三个战士下午把几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欧阳海刚放下饭碗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等午休起床后,三个战士怎么也找不到那堆木头。原来欧阳海一个人利用午休时间都已经扛完了。部队在修建铁路时,欧阳海虽然患腹泻病,但他再三要求参加。在全连动员会上,他把竞赛红旗抢在手里,宣称将用最出色的工作来保持它。果然,他带领的挑土小组,个个都挑着双担,来回都是小跑。连续一个半月,他的小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1963年,欧阳海探亲时,他跳进冰冷的水中救起了一位小姑娘。村民欧阳增玉家不幸失火,当时大家都在地里劳动,是欧阳海第一个赶到,先背出老人,又把燃烧的柴草扔出屋外。当回部队后首长问他手是怎么伤的,他说是不小心烫的。他在家休假15天,劳动了11天。社里干部要给他记180个工分,他说:“我吃国家的,穿公家的,为人民做点事是完全应该的!”
1963年11月18日清晨,欧阳海和七班战士随大队行进在京广铁路的两山峡谷间。此时,前面传来火车鸣叫声。炮连最后一匹黑骡驮着沉重的炮具冲上铁道,惊惶地横在那里怎么也不动了。风驰电掣的282次列车离黑骡只有40米远了,眼看一场骡死车翻的惨剧就要发生。欧阳海在这惊心动魄的刹那间,猛然冲上去。他用尽全身力气拼死把吓呆的牲口往轨道外推去……
火车安全地通过了,在冲滑了300多米后停了下来,而欧阳海却倒在血泊里。司机下车后向英雄倒下之处奔来,激动地说:“快救这个伟大的战士,是他救出了几百旅客的生命啊!”虽然当地的衡山县各有关部门尽力组织抢救,但欧阳海因伤势太重光荣牺牲。
为表彰他的事迹,广州部队追认他为“五好战士标兵”和“爱民模范”。1964年2月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某部一营三连七班以“欧阳海班”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欧阳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❼ 有没有什么关于欧阳海的电影
欧阳海----舍生忘死的英雄战士
一九四0年严冬,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欧阳海诞生在湖南桂阳县莲塘区老鸦窝村一个贫农家里。欧阳恒文夫妇望着这个初生的儿子,满面愁容:愁吃、愁穿、愁“两丁抽一”。有了小海,老大欧阳增龙将被抓去当壮丁。为了保住全家唯一的劳动力,父母给小海取了个女孩的名字----欧阳玉蓉,瞒着伪保甲长和左右邻居。谁知两个月以后,狠心的保长还是把小海的大哥抓去当兵了。体弱多病的母亲抱着小海哭肿了眼睛,日夜盼着大儿子归来。有钱人家生儿育儿是喜事,欧阳海却是伴随着苦难来到了人间。
七岁的欧阳海拿着打狗棍带着弟弟挨门乞讨。八岁的欧阳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寒冬腊月,他光着脚板担着木炭沿街叫卖。悲痛的生活,在欧阳海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他盼望着天亮,盼望着太阳。
一声惊雷平地起。一九四九年,共产党解放了欧阳海的家乡。“老鸦”飞走了,“凤凰”降临在山区,老鸦窝改名凤凰村。九岁的欧阳海第一次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紧握着红缨枪带领儿童团的小朋友站岗放哨,监视坏人。在斗争地主的群众大会上,他高举着木棍,愤怒地控诉,向地主讨还血债。
一个寒冬的深夜,突然来了一队进山剿匪的解放军,要找人带路。欧阳海抢着说:“我去,我去!”他冒着风雪把部队送到目的地,恋恋不舍地说:“叔叔,我跟你们去当兵!”战士们拍着他的肩膀亲切的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吧!”
激烈的阶级斗争养育着这棵无产阶级的幼苗。欧阳海怀着对党对政府无限感激之情,积极地参加村里的工作。他担任了农会的义务通信员,打水、扫地、送信、砍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社,他当上了记工员,转入高级社,群众又选他当会计。他关心群众,热心地帮助没有劳力的人家干活,还把自己劳动所得的粮食送给他们。他大公无私,有些人认为是“吃亏”的事,他干;别人感到是困难的事,他干。
某探矿队需要临时工,社里派欧阳海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支援,月终领到了一笔工资,他说服同伴全部交给社里发展集体生产,而按农业劳动记了工分。
欧阳海向往着保卫祖国的岗位。有电视连续剧《欧阳海》,没查到有电影。
❽ 收集人物资料
王杰:
王杰,1942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他关怀战友,爱护集体财产。他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是“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根据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
欧阳海:
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11月18日,随部队野营训练经过京广铁路时,一匹驮炮的战马因被驶近的一列客车所惊,突然奔上铁道在火车与战马即将相撞的时刻,他冲上铁道将战马推出铁轨,避免了一场重大伤亡事故,他自己却倒在车轮下壮烈牺牲。后被所在部队领导机关追认为“爱民模范”。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着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❾ 革命英雄欧洋海
欧阳海----舍生忘死的英雄战士
一九四0年严冬,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欧阳海诞生在湖南桂阳县莲塘区老鸦窝村一个贫农家里。欧阳恒文夫妇望着这个初生的儿子,满面愁容:愁吃、愁穿、愁“两丁抽一”。有了小海,老大欧阳增龙将被抓去当壮丁。为了保住全家唯一的劳动力,父母给小海取了个女孩的名字----欧阳玉蓉,瞒着伪保甲长和左右邻居。谁知两个月以后,狠心的保长还是把小海的大哥抓去当兵了。体弱多病的母亲抱着小海哭肿了眼睛,日夜盼着大儿子归来。有钱人家生儿育儿是喜事,欧阳海却是伴随着苦难来到了人间。
七岁的欧阳海拿着打狗棍带着弟弟挨门乞讨。八岁的欧阳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寒冬腊月,他光着脚板担着木炭沿街叫卖。悲痛的生活,在欧阳海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他盼望着天亮,盼望着太阳。
一声惊雷平地起。一九四九年,共产党解放了欧阳海的家乡。“老鸦”飞走了,“凤凰”降临在山区,老鸦窝改名凤凰村。九岁的欧阳海第一次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紧握着红缨枪带领儿童团的小朋友站岗放哨,监视坏人。在斗争地主的群众大会上,他高举着木棍,愤怒地控诉,向地主讨还血债。
一个寒冬的深夜,突然来了一队进山剿匪的解放军,要找人带路。欧阳海抢着说:“我去,我去!”他冒着风雪把部队送到目的地,恋恋不舍地说:“叔叔,我跟你们去当兵!”战士们拍着他的肩膀亲切的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吧!”
激烈的阶级斗争养育着这棵无产阶级的幼苗。欧阳海怀着对党对政府无限感激之情,积极地参加村里的工作。他担任了农会的义务通信员,打水、扫地、送信、砍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社,他当上了记工员,转入高级社,群众又选他当会计。他关心群众,热心地帮助没有劳力的人家干活,还把自己劳动所得的粮食送给他们。他大公无私,有些人认为是“吃亏”的事,他干;别人感到是困难的事,他干。
某探矿队需要临时工,社里派欧阳海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支援,月终领到了一笔工资,他说服同伴全部交给社里发展集体生产,而按农业劳动记了工分。
欧阳海向往着保卫祖国的岗位。解放后,他度过了九个寒暑,哪次征兵不使他激动?他曾经几次要求参军。他对好友廖玉碟说:“今年不行等明年,明年不行等后年,我非当上解放军不可!”
一九五八年冬天,欧阳海到了应征的年龄了。他跑了几个地方去报名,可是都扑了空。第二天新兵在沙溪集合时,没报上名的欧阳海缠住兵役局的干部苦苦要求。领队的同志被他的热情感动,额外地批准他入伍。他向母亲告别的时候,说:“妈妈,过去我们穷人没有枪杆子,受尽地主恶霸的压迫剥削。今天我拿起枪,是为了保卫我们幸福的新生活呀!”当时欧阳海正在水泥厂做工,就在他离开家乡的前夕,还在工厂里连续干了一昼夜,第二天才兴高采烈地踏上新的征途。
欧阳海穿上了棕绿色的军装,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满怀激情在日记中写道:“干吧!祖国到处都是春天,到处都是家乡。祖国啊!今天你需要我,这是我无比的光荣!”
一来到连队,他就贪婪地读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形象经常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他恨自己出生太晚,没有赶上那英雄辈出的战争年代!他渴望着为人民立功当英雄,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有一天,他看了电影《百万农奴站起来》,想到自己的童年真和黄莲一样苦,没想到,过去西藏的农奴比黄莲还要苦十分。看完电影,欧阳海全身热血沸腾,怒火填膺,他含着泪花跑到连部激动地说:“指导员,我要到西藏去,为西藏人民报仇!”指导员拉着他爬上山顶,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指着远方:“你看,美蒋匪帮就在祖国的大门口磨刀,人民要我们把守住祖国的南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战斗岗位!”欧阳海明白了当前工作的意义后,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施工任务中去。
在施工中,他积极苦干,扛木头,别人扛一根,他扛两根;别人一天跑四趟,他跑五趟、六趟;鞋破了,他光着脚干;脚板磨破了,他撕块旧布包着继续干;别人休息,他还在工作。提起欧阳海的干劲,连队干部说:我们都不敢表扬他了,真是怕累坏了他啊!有一天,连队转移工地,山上有几十根木料要搬到公路上来。吃午饭的时候,排长分配三个战士下午完成这项任务。欧阳海放下饭碗就跑上山去。午休起床后,三个战士满山遍野寻找那堆木料,一根也没有发现。大伙正在纳闷,欧阳海满身汗水跑了回来。三个人的工作,他一个人就悄悄完成了。
欧阳海入伍才三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并且以出色的劳动为人民第一次立下了三等功。欧阳海入伍一年后,就被提升为班长。为了搞好全班,他处处带头,努力工作。五次射击,他四次优秀;体育科目,上级要求单双杠完成三个练习,他提前完成七个;学战术,他白天摸爬滚打,夜晚深钻教材,熟悉条令。班长的模范行动鼓舞了全班的同志,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领导的四班就成为全师的战术标兵班。欧阳海第二次立下了三等功。
欧阳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深深地感到自己挑的担子更重了。他如饥如渴地学习毛主席着作。他只读过一年半书,初学毛主席着作非常吃力。他手里拿着字典,随时查阅生字生词。他记录了许多毛主席的话。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毛泽东思想照亮了他的心。从毛主席的教导中,他懂得了一个革命战士应该如何改造自己,改造世界。
他的精神面貌起了深刻的变化,他关心着国内外大事和全人类解放事业,并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笔记本上,他记下了这样的话:
“……人民革命的胜利,是要千百万人的牺牲去换取的,为了胜利而承担这种牺牲,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骄傲和愉快。”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毛泽东思想打开了他的眼界,他把自己的工作和党的事业、全人类的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 ,那是无尚的光荣!”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欧阳海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但他的目光却注视着全世界。他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应该努力工作,挑重担子。
部队参加修建铁路时,欧阳海正患着严重的腹泻病。领导上决定让他在营房休养。他急忙跑到连部,恳切地要求:“连长,我是党员,全连都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怎么能因为一点小病就呆在家里。”连长关云贵架不住他再三再四的恳求,终于批准他来到了工地。修路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领导上决定各排成立突击组,开展红旗竞赛。动员大会上,欧阳海一把将红旗夺在手中,“谁也别想把这杆红旗夺走!”他带领全组挑土,每人都是双担,来回都是小跑。你追我赶,第一天评比,别的组每人平均一百四十担,欧阳海的红旗组每人平均两百担,大大地超过了规定的指标。接连一个半月,红旗一直保持在欧阳海手中。工程进度天天上升,欧阳海却一天天地消瘦下来,领导上强迫他去住院休养,他硬“赖”在工地上不走。年轻的欧阳海为什么这样坚强?在他日记本上,我们找到了答案:“我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我的一切都要像钢铁一样,我的头脑,我的胸怀,我的意志!”多么惊人的毅力!多么火红的心!多么坚强的战士!
有人说:“在飞翔中识别鸟儿,在奔跑中识别马儿,在疆场上识别勇士。”欧阳海在这些平凡的劳动中,表现出不愧为一个不平凡的英雄。
修筑铁路的任务提前完成了,欧阳海第三次为人民立下了三等功。
欧阳海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他连年立功受奖,被立为各种标兵,誉满全团。但是他牢牢记住党的教导:荣誉是对你的鼓励和鞭策,它不是自我欣赏和夸耀的装饰品。他热爱人民,为人民做了一系列的好事,从不让领导和同志们知道。
一九六二年他探家时,同村的小孩欧阳国威掉进水塘中,欧阳海和衣跳下水塘把孩子救了起来。一九六三年他探家时,家乡的东山大队一个小姑娘廖社英失足掉进水井里,他又跳进冰冷的水中,救出孩子。乡亲们敲锣打鼓来感谢救命之恩,他只说了声:“这是应该的!”。村里欧阳增玉家不小心失了火,火苗直窜上楼板,乡亲们都在地里劳动,欧阳海及时赶到,先背出欧阳增玉的老母亲,又把燃烧着的柴草扔到屋外,双手被烧伤了,回到连队时手上还敷着药。连首长问他,他笑嘻嘻地说:“自己不小心烫坏的。”
有一天,欧阳海外出途中碰着一位老年人吃力地挑着一担柴,欧阳海急忙过去接过担子,一口气送了十来里,老乡赶过来问他的名字,欧阳海答道:“老大爷,我是雷锋的战友。”说完一溜烟不见了。
“须登高望远,不断革命!”这是欧阳海笔记本上响当当的九个大字。“干革命”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全部工作、生活中。
一九六二年他回家探亲,在家十二天,参加了九天的集体生产劳动。一九六三年休假,他与战友廖玉碟同路,路上他们“约法三章”:一、参加集体生产;二、正确对待家庭问题;三、不能超过假期。休假十五天,他又整整劳动了十一天。不仅自己如此,而且还跑下山去检查战友的执行情况。社里要给他记上一百八十个工分,他却说:“我穿革命的,吃国家的,为人民做点事是完全应该的!”
一九六三年,连队领受修筑公路的任务,欧阳海领着几个同志去敷设一条排水涵洞,任务虽紧,他却时时提醒同志们注意质量。他翻山越岭找来合用的石板,细心地铸造水泥涵管,
任务又提前完成了。他在洞口精心地塑了两颗五角星,正正规规地刻上三个大字:“干革命!”。
“干革命”三个大字表达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崇高思想:下水救人,为了干革命!上楼救火,为了干革命!克服困难,为了干革命!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也是为了干革命!欧阳海全心全意干革命!革命使欧阳海----这个旧社会的苦孩子成长为一个闪闪发光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连队准备出发野营。动员会上,欧阳海跳上台,对大家表示决心说:“野营是对我们每个战士的考验。我和七班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
他是党小组长,动员会后他就召集党员开会,对大家说:“每个党员在行军中要起带头作用,在困难的情况下,要挺身而出!”
十七日傍晚,部队在衡山车站附近宿营。战士们行军一天后,都很疲劳。欧阳海主动烧水给大家烫脚。村里有六七个孩子围着这个和蔼可亲的解放军叔叔,听他讲雷锋的故事。这时七班接到了第二天担任全营收容的任务。他们要离开连的领导,走在全营后面,负责维护群众纪律,扶助病弱的同志。三排长程蒂开对他说:“你们班的任务很重,特别是明天要经过一段铁路,一定要注意人马车辆的安全,不要让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欧阳海斩钉截铁地答道:“只要有七班在,有我欧阳海在,决不让党和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再困难的任务也坚决完成!”
十八日清晨,欧阳海和七班战士随着炮兵连,刚刚走进京广铁路两山峡谷间,远方就传来火车呜呜的汽笛声。前面部队按照行军纪律,都闪到离铁轨四米的地方,鱼贯前进。欧阳海也连忙关照全班:“注意安全,火车来了!”他看了看前边炮兵连的马匹,也正靠到山边前进。可是庞然怪物般的火车头沿着弯弓新月形的铁道突然出现,看去仿佛是正冲着战马奔来。刹那间,山摇地动,空气激荡,炮连最后的一匹黑骡突然被惊怒了!驭手勒不住野性,发惊的牲口,被它扯着直往轨道上奔去。黑骡驮着隆起的炮架,惊惶地横在铁道上死也不动了。
奔驰而来的二八二次列车距离驮着炮架的黑骡只有四十多米,眼看就要闯下大祸!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欧阳海以异乎寻常的敏捷毫不犹豫地冲上了铁轨。他全然不顾冲撞而来的巨大列车,使尽全力把吓呆了的牲口猛地往轨道外面推了出去。
欧阳海身受重伤俯卧在轨道外侧沙石上。副班长曾阶锋和战士李甫生急忙把班长抱在怀中。火车冲滑了三百多米后停下来,司机张世海和王治卫下车马上向英雄倒下的地方奔来。他俩拉住曾阶锋的手激动地说:“快救这个伟大的战士,是他救出了几百旅客的生命啊!”
欧阳海舍身救火车的英雄事迹像急风一样飞快地传遍了衡山县城。为了抢救这位伟大战士的生命,县委挂通了长途电话,请求省里立即派直升飞机来,把欧阳海飞送到上海去抢救。铁路职工、刚下火车的旅客和兄弟部队官兵共一百多人挤满了衡山医院,要求献出宝贵的血液,营救这位伟大的战士。欧阳海静静地躺着,他是那样安详,好像没有一丝痛苦。突然,他睁开了晶亮的眼睛,向人们张望了一下。想不到,这竟是英雄最后的一瞥。他像流星似地在夜空中殒落了,他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一支壮丽的乐曲、一首时代的颂歌,在一个战士英勇献身中谱成!窗外的枫树红似火,湘江的流水碧如玉。英雄用生命保障了它的安全的那列二八二次客车正奔驰在祖国的辽阔原野上。
曾阶锋清理了英雄身旁的遗物,在英雄的口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着作选读》和一本被血渗透的笔记簿。上面写着这样铿锵的语句:“……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更多觉醒了的人为它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