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双枪老太婆抗日战斗片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双枪老太婆抗日战斗片

发布时间: 2022-05-14 06:14:27

① 双枪老太婆观后感300字

双枪老太婆观后感

“天上风雨多,林中鸟归窝,只有那赶路人,不怕路坎坷.”十一黄金周里扎扎实实看完了何晴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传奇》,深深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是的,革命征程的赶路人,不怕风雨多,不怕路坎坷.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以后,黄埔军校女兵队排长白坤洁,回到华蓥山游击队重整队伍.白坤洁昼伏夜行,不断打击骚扰敌人,一个威震敌胆的传奇式人物——双枪老太婆,在华蓥山及川东地区出现了.
第一次记住何晴是她主演的电影《女子别动队》,一群满含爱国抗日热情的东北流亡女青年,经过严格、残酷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训练,担当起了铲除汉奸的重任,姑娘们的勇敢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观看的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何晴把白坤洁---华蓥山游击队领导人---“双枪老太婆”美丽、坚贞、勇敢、机智的形象饰演得恰到好处.白坤洁,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黄埔军校女兵队排长,广州起义的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她是母亲聪明伶俐的孝顺女儿,她是山村娃娃授业解惑的好教师,她是同窗、同志情同手足的好姐妹,她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
我的曾祖父也如白坤洁一样在同一个年代为革命战斗为革命流血牺牲,一样是在大学期间---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敌杀害,头颅挂在村头大树三天三夜,房屋也被焚……大革命时期斗争是多么的残酷,敌人为抓“双枪老太婆”活活吊死白坤洁无辜的母亲!

②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面对日寇宁死不屈,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像这样描写男子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诗句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这是长久的观念。

中国历史上的男子英雄是层出不穷,我们仰慕打马过河成为战士的荆轲,我们试图描画孙武的巧妙兵法,我们崇拜负荆请罪的大将军廉颇,我们听说着直捣黄龙府的岳飞传说,尽管四面楚歌之后便是十面埋伏,但我们清楚项羽依旧是盖世的霸王……

这些人的英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课本上展现,他们的故事一直在被后人传唱,所以我们才会如此印象深刻,而中国历史上的女子英雄相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地家喻户晓,但是历史长河里依旧存在着很多巾帼英雄。

我们此刻不谈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不提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元帅,不说锄奸报仇、神通广大的樊梨花,我们就说说在抗战中声誉响彻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她曾经杀敌无数,但为何解放后却被解放军直接枪决?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曲折?

老当益壮,组织抗日军队

赵洪文国,满族女子,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本名洪文国,后才随了夫姓改为姓赵,赵洪文国一生没有党派,但是国家也许就是她的信仰。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过,当时已经五十岁的赵洪文国没有选择成为四处逃亡的普通老妇,而是走上了抗战的道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抗日这件事上丝毫不输年轻人。

“九一八”事变后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也是后来一位着名的抗战英雄,从北平回到了家乡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此事不仅没有遭到赵洪文国的反对,她反而用变买家产得来的钱财全部交给了儿子作为抗战组织的经费。

并且她还带头鼓舞全家的人为义勇军服务,还主动将自己的家作为军队的指挥所和交通站,自己跟随儿子踏上了抗日武装的道路。

但是后来蒋介石又是一纸任状将赵洪文国派往川西,于是赵洪文国竟然一直执迷不悟竟然集结了一众川西匪众,企图攻击县城,但是此次行动还没完全开展就再次遭到了解放军的打击。

而屡次受挫依旧不能打醒赵洪文国,她依旧手持双枪带领队伍围攻县城,再次途中她还当众枪毙了队中被她怀疑是共党的队员。但是解放军的胜利已经势不可挡,必然是历史的胜利者,所以最终赵洪文国在逃窜中被捕,于1950年7月16日,被执行枪决。

小结:

谁都没有想到赵洪文国到头来是这么一个结局,就如同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绞杀日寇的英雄有一天把她的枪口对向了同胞,组织解放军解放全国,所以可以说是踏错了最后一步,选错了阵营,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是即便如此,赵洪文国生前那些抗战的正义事迹依旧不能磨灭她是一位民族英雄,就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

③ 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是着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

《红岩》版

小说《红岩》中有个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后来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这个“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叛徒甫志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中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疯老头”华子良,为渣滓洞越狱作出了贡献。还有个快板书《劫刑车》说的也是这个双枪老太婆的故事。

《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写了一封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信,信上明确的指出了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陈联诗。

④ 双枪老太婆是历史真实人物,还是艺术塑造的人物形象

以共产党华蓥山女游击队员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等人为原型塑造。 双枪老太婆是一个被《红岩》小说所塑造出传奇人物,被艺术化加工。使人们觉得更加神奇,我收集到的共有如下几个版本: 1、《红岩》版:小说《红岩》中有个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后来电影《烈火中永生》中这个“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叛徒蒲志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中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疯老头”华子良,为渣滓洞越狱作出了贡献。还有个快板书《劫囚车》说的也是这个双枪老太婆的故事。 2、刘兰芳评书版《双枪老太婆》:这个故事主人公名叫陈梅溪,由于军阀害的她家破人亡使她走上革命的道路,她和她丈夫廖云涛在华蓥山成立游击队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后来革命失败,丈夫廖云涛牺牲,陈梅溪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后来又多次被捕历经重重磨难终于迎来解放。这个双枪老太婆与《红岩》版不同,没有劫狱救同志,处决蒲志高等情节。 3、电视剧版《双枪老太婆传奇》: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小说《双枪老太婆的故事》改编,由何晴、王志飞主演。众所周知,网上都能找到我不再细述。 以上三个版本是以共产党华蓥山女游击队员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等人为原型塑造。 刘隆华,又名刘冰,当年华蓥山游击队第五支队的政委。1935年,当时只有14岁的刘隆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市巴县女中。1938年,刘隆华加入了新华日报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安排到延安接受党中央的系统培养,当时延安紧张的革命局势曾让她产生了回重庆的想法。在革命思想产生动摇的时候,周总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找她谈了一次话。周总理当时语重心长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以及党的困难,鼓励刘隆华要放下思想包袱。抗战胜利后回到重庆,1948年春被派到广安,任广安禄市特支书记。1948年,刘隆华在华蓥山工作期间,是她革命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她参与支援了多次起义。在华蓥山的革命局势“白热化”时,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刘隆华也勇敢地为支援华蓥山山区。华蓥山游击队的威名打响了,当时的敌人对这支游击队恨之入骨却又闻风丧胆,随着之后《红岩》作品的传播,因而刘隆华老人也博得了作为“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尊重。解放后曾担任重庆市副市长。2004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23日在重庆江南殡仪馆火化,享年83岁。 陈联诗(1900~1960),又名陈玉屏,四川岳池人,岳池县女师毕业,华莹山武装起义参与者(经多方查实当时起义游击队中没有女性,故推测并为直接参加战斗)。一九二六年,我党正是幼年时期,对于武装斗争还处于摸索阶段,接受了马列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廖玉壁毅然接受了党组织的派遣;带着妻子陈联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川北华蓥山下的岳池县。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一揽当地的民团武装大权,和同志们一起抓住群众和中小地主痛恨反动军阀的心理,参与了以抗丁抗粮、地方自治为旗帜的“川北民军”起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极其险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二十多年游击战争,这在四川和全国都是罕见的。 解放以后,她任重庆市妇联生产部副部长期间,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批老党员一起被强行“劝退出党”。从妇联出来之后,被派到小南海金戒山劳动教养院工作。一年以后,她当选为人大代表。以后,由当时的西南文联副主席邵子南同志奔走呼吁,被调到了重庆市文联。她又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画笔,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她以画花鸟和仕女见长,尤其擅长画蝴蝶。她画的“百蝶图”等曾参加全国美展,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她身前曾自称是刘兰芳评书《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生后而在其子女的大力宣传下如今已成为《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邓惠中(1904~1949),原名张惠中,又名张若兰、张君丽,1904年生于四川岳池县南门外花滩寺湾墩子。16岁时与本地青年邓福谦结婚,随夫姓更名为邓惠中。抗战爆发后,邓福谦于1938年秘密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邓惠中典当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田地为丈夫作路费。丈夫走后,她一面积极教书抚养年幼的两儿一女,一面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内战。时任中共川东临时工委第八工作委员会直属妇女特别支部书记的邓惠中,活跃在岳池、岳西、武胜一带,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积极为武装斗争作准备工作。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她的衣着打扮时常变换。有时着一身旗袍,坐上滑竿,像个阔太太;有时头戴草帽,手提竹篮,装成赶场的村姑。她利用当地群众结义的办法团结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由于她来去无定,巧与敌人周璇,成了当地人民群众中的传奇人物。 1948年9月,邓惠中不幸被捕;敌人用吊鸭儿凫水、竹签钉手指等酷刑折磨她,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她回答说是,你把我咋办,随你的便。敌人又问她的组织里有多少党员,她说多得很,全世界都有。 在此之前,邓惠中的儿子邓诚也因为地下党传情报,被特务跟踪逮捕。不久,母子俩一同被押往渣滓洞监狱关押,并于1949年11月27日同时在渣滓洞遇难。邓惠中被捕前后,有一个与她相识的地下党员被捕牺牲,邓惠中一夜之间成了出卖同志的叛徒。解放后,邓诚很快被审定为革命烈士,邓惠中却因此蒙受了30多年的屈辱。 早在邓惠中被审讯的前10天,另一个人供出了那个地下党员的情况和住处,导致那个同志被捕牺牲,解放初仅凭怀疑就将邓惠中定为叛徒,是毫无根据的。至于邓惠中被俘后的表现,档案中有国民党西南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1964年10月受审笔录,徐远举说:“张八妹(即邓惠中)是华蓥山的农村妇女,绰号双枪老太婆,于1948年起义中被俘,由华蓥山押到中美合作所,我见过一面,以后牺牲在渣滓洞。据华蓥清剿指挥官彭斌向我汇报,张八妹被俘后彭与她谈过话,彭问她为什么不参加国民党?为什么要跟共产党搞?她回答说,你们国民党这样腐败,谁跟你们搞呀!我要跟共产党革命到底。使彭斌感到狼狈不堪。”

⑤ 会使双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女英雄叫什么

会使用双抢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女英雄叫做双枪老太婆,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女孩子,他现在已经去世了。

⑥ 红岩中双枪老太婆事迹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

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

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

(6)老电影双枪老太婆抗日战斗片扩展阅读:

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1、刘隆华

1921年出生,1938年,刘隆华加入了新华日报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在广西省委统战部任干事。1944年被安排到延安接受党中央的系统培养。

抗战胜利后回到重庆,担任川北游击队五支队总支书记。 1948年春被派到广安,任广安禄市特支书记。她参与支援了多次起义。

在华蓥山的革命局势“白热化”时,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刘隆华也勇敢地为支援华蓥山山区。华蓥山游击队的威名打响了,当时的敌人对这支游击队恨之入骨却又闻风丧胆。

《红岩》作者在创作小说时,把刘隆华当做““双枪老太婆””人物原型之一,但是并没有史料证明刘隆华在战斗过程中曾使用过双枪。

2、陈联诗

陈联诗,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的一个书香世家,陈联诗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被母亲送到岳池县城舅舅家,和几个表姐妹一起读书。

虽然一直受到正统教育,但在童年时代,陈联诗叛逆、独立的个性就已经显现出来。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3次武装斗争,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世人称为““双枪老太婆””。

其传奇的经历在华蓥山区和重庆地下党中广为传扬。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先生曾讲诉,陈联诗确实是《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3、邓惠中

1904年7月生于四川岳池县, 1939年8 月在南充教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妇女特支书记、县委妇女委员。爱人邓福谦1938年去延安后,她孤身一人带领着三个孩子白天教书。

晚上办农村夜校。她经常利用教师和校长的身份,走家串户地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秘密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她参加了中共川东地下党第八工委的领导工作。

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华蓥山地区的岳池、武胜起义,并为起义筹备资金、购买武器弹药。起义爆发后,她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县城和邻近农村,继续发动群众。

1948年的岳武起义失败后,她带领全家居于乡下。因邻居告密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解放前夕,被害于重庆。此后创作的小说《红岩》为了纪念邓惠中,把邓惠中的真实事迹融入到了”双枪老太婆”的事迹中。

⑦ 最早的电影双枪老太婆

[注意事项]任何功过

歌词:赫呸炫
作曲:王原平
演唱:徐千惠
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

(看我从中看,我打它)
暴风雨的天空归多
林鸟筑巢

只是人不怕自己的方式
在深河前路坎坷
那么也赢得了呀
弯多莫害怕
小心可靠舵


面前慢慢
(看我从开始呀呀看我)已经触及陡峭
山深林密不要紧
是怕枪

刺最难隐藏
一个幸福的生活还是
有困难的勇气

(看我从开始看我啊是啊)
不能说太多
不反应任何评论
人居住在脸上
年总共浪费
阶段幕后的人属于
真正班车
都发挥


老女人并没有说非反应性与不是太
评论
人居住在脸上
年总共浪费
舞台落下帷幕
人在幕后是真正的戏剧
班车
双枪老太婆

-------- 2 ----------
(见呀看着我,我从中得到了)
暴风雨的天空归多
林鸟筑巢

只是人不怕他们的方式
在深河前路坎坷
也再次获得
呀弯多莫害怕
谨慎可靠的舵

(看我从开始呀看我呀)
不能说太多
不反应任何评论
人们的生活,这是一个总的消瘦的脸庞

舞台幕布后面的人属于
班车
是真正的电视剧
矛老太婆

舞台落下帷幕
人在幕后是真正的戏剧
班车
双枪老太婆
看看我从开始看我的

⑧ 双枪老太婆叫什么名字

双枪老太婆,是东北人,名字叫赵洪文国,抗日有功,内战的罪人,内战时期,接受老蒋的救国军总司令一职,发誓与我人民解放军势不两立,残害了多少爱国人士,最后被抓到,拒不投降,被我军执行枪决!

⑨ 双枪老太婆历史原型是谁

双枪老太婆历史原型是陈联诗。

陈联诗也被称为陈玉屏,是川崎县营山游击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多次参加华蓥山的武装叛乱,对中国近代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为陈玉屏擅长双枪,所以他被称为双枪老太婆。据着名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先生介绍,陈陈联诗就是《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9)老电影双枪老太婆抗日战斗片扩展阅读:

陈联诗在地下斗争中曾几次被捕,而她的革命斗争意志像愈来愈旺的火焰,没有停熄过一刻。1935年丈夫廖玉璧在岳池英勇就义,头颅被悬挂在岳池县城门洞的高墙上。

她的婆婆也因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几次坐牢,受尽酷刑的折磨。接连不断的不幸,更令她抑制着内心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辗转北碚、绵阳、成都等地积极进行党的地下革命工作。

解放前夕,上川东地下党组织武装起义,陈联诗回岳池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并积极支持儿子廖亚彬在中和乡组建武工队,参加华蓥山武装起义。

⑩ 双枪老太婆观后感

《双枪老太婆传奇》观后感

文/蓝荷花

“天上风雨多,林中鸟归窝,只有那赶路人,不怕路坎坷......”十一黄金周里扎扎实实看完了何晴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传奇》,深深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是的,革命征程的赶路人,不怕风雨多,不怕路坎坷。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以后,黄埔军校女兵队排长白坤洁,回到华蓥山游击队重整队伍。白坤洁昼伏夜行,不断打击骚扰敌人,一个威震敌胆的传奇式人物——双枪老太婆,在华蓥山及川东地区出现了。

第一次记住何晴是她主演的电影《女子别动队》,一群满含爱国抗日热情的东北流亡女青年,经过严格、残酷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训练,担当起了铲除汉奸的重任,姑娘们的勇敢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观看的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何晴把白坤洁---华蓥山游击队领导人---“双枪老太婆”美丽、坚贞、勇敢、机智的形象饰演得恰到好处。白坤洁,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黄埔军校女兵队排长,广州起义的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她是母亲聪明伶俐的孝顺女儿,她是山村娃娃授业解惑的好教师,她是同窗、同志情同手足的好姐妹,她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

我的曾祖父也如白坤洁一样在同一个年代为革命战斗为革命流血牺牲,一样是在大学期间---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敌杀害,头颅挂在村头大树三天三夜,房屋也被焚……大革命时期斗争是多么的残酷,敌人为抓“双枪老太婆”活活吊死白坤洁无辜的母亲!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多少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在今天国泰民安的祥和盛世里,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出现给党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叛徒”、“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