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色经典电影儿童篇
电影:《红孩子》
故事片(黑白)。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剧情: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 根据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卫队 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 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及其小伙 伴虎崽、细妹、水生、金根、冬伢子 等,晚上悄悄离家去找红军,被细妹 的外公李公公找回。不久,靖卫团团 长黄静波带着白军焚烧了李家坳,屠 杀了全村的老百姓。为了讨还血债, 替亲人报仇,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少年 游击队。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 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 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 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 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团长黄静波 。严酷的斗争使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 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 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主创:
编剧: 时佑平、乔羽 导演: 苏里 摄影: 李光惠 美术:童景文 作曲: 张棣昌 主 演:陈克然 宁和 王和永 陆贞冀 关敬熙
电影《红孩子》诞生记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了好友、着名剧作家、作曲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么?”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在此之前,苏里曾拍了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这次他想再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乔羽接受任务后,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将剧本内容定格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北上后中央苏区一群红孩子们身上。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最能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孩子们英勇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江西苏区的李家坳的赤卫队在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细妹、冬伢子等一群小伙伴们恳求大人带他们上山未成后,自行在一个山洞里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与盘踞在李家坳的白军和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并在“李公公”领导下.浞人反动武装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被捕的李主席,还打死了追捕他们的敌团长黄静波。在严酷的斗争面前,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了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苏里看了剧本后很满意,并立即着手小演员的挑选。不久,来自各个学校的小演员们都到剧组来报到了,唯独片中主人公小苏保还没个着落。正当他为此苦恼不已时,多年前在拍摄影片《祖国的花朵》中担任角色的一位小演员陈克然突然闪现在了他眼前。陈克然长得很可爱,十来岁就进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在片中的表演很是出色,何不让他来试试呢?不过,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克然是否能胜任“红孩子”的角色呢?苏里心里没底,他为此专门赶到哈尔滨一探究竟。尽管好多年过去了,小克然也从当年小孩子长成了大孩子,但他身上的那股机灵活泼劲却一点也没变,这使苏里感到很兴奋,并特地请小克然在饭店里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清蒸鳜鱼、红烧猪肉,这在这那个紧缺年代算是颇为奢侈的了。或许是出于谨慎,苏里并没有向小克然说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小克然也以为苏里请客纯粹是出于当年拍片的缘故,直到两个月后,苏里派《红孩子》副导演来接他去剧组,他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小苏保”归队后,为了使小演员们充分领略当年“红孩子们”同白军斗争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苏里带领大家随摄制组一起走访了井冈山和瑞金等革命根据地,还到过毛主席和朱德会师的茅坪。为了让孩子亲身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他还特地让孩子们穿上当地儿童的服装和鞋子,爬上了赣粤交界的岭背山。尽管这一路行军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却也使他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因此对自己在戏中的角色有了很好的把握。事实证明,苏里“这一手”是很有成效的,经过锻炼的孩子们拍起戏来也很是顺手,拍摄过程显得紧张而又快乐。不过,最令孩子们感到难忘的是在拍戏中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1958年2月14日,尽管当时室外是天寒地冻,但摄影棚里却是秋光一派:棚内的一条羊肠小道,两旁绿树成荫,青草满地,珠露欲滴,虫声唧唧……原来苏里正带孩子们拍摄《红孩子》最后一场戏“黑夜夺枪”。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拍片时,厂里突然派人来通知说:一会儿有重要领导来视察,到时你们复拍一场戏给领导看。由于平时来长影视察的领导人比较多,大家对此也是习以为常了,因而显得很平静。中午十一时左右,摄影棚门忽然大开,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灰大衣的人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和厂长亚马陪同下健步走了进来,“这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么”!意外的惊喜使整个摄影棚顿时欢腾起来。毛主席边走边挥手向大家致意,厂长亚马在介绍了导演苏里后,指着小演员们对毛主席说:“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儿童团员,请主席看看像不像当年瑞金的红孩子?”毛主席端详着化了妆的孩子们,笑笑说:“像,很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嘛!”又指着扮演白军的演员说:“白军也蛮像嘛。”大家听了禁不住乐了。毛主席随后又微笑着问小演员们:“你们是长春人吗?”大家回答道:“我们是北京的。”毛主席又问:“你们都是哪个剧团的?”孩子们回答说:“我们都是学生。”看着孩子们依偎在毛主席身边这一问一答的动人情景,在场的人们心里感到暖乎乎的。当毛泽东走到一片树林前停下脚步询问扮演细妹的小演员一些问题时,摄影师们纷纷举起了照相机。毛主席见状笑着说:“你们把我也当电影拍了。”他那亲切幽默的话语又引来一片欢快的笑声。毛泽东沿着羊肠小道走进景区,指着用油纸做成的树叶和用麻做成的青草问道:“真的能不能用?”厂长亚马答道:“能用。”毛泽东又问:“那这场戏怎不到实景中去拍?”苏里接话说:“因为季节关系,我们只能在摄影棚中搭景拍摄。”毛泽东幽默地说:“拍电影是允许弄虚作假的嘛。” 毛主席的到来给摄制组以巨大的鼓舞,决心一定将这出戏拍好,苏里也因势利导地教导孩子们把体验生活时学到的东西在影片中表现出来。孩子们也很争气,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角色中。小克然比其它小演员来得晚,一到剧组就要拍戏,但他虚心好学,下苦功读剧本,仔细揣摩剧中人物心理、设计人物动作。苏里对他也是指导有加,耐心给他说戏。好在他已有了几年舞台表演经验,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总算挺过了这一关。由于他在剧中出色表演《红孩子》刚刚拍摄完毕,小克然就被调到了长影,并先后在《画中人》、《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孔雀胆》、《红旗谱》中饰演了多个角色。 经过摄制组的努力,1958年,电影《红孩子》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影片上映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影片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主题歌资料与介绍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具有奥地利梯罗耳族民歌的风格,词作者佚名。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再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儿童与白匪作斗争的光荣岁月,《共产儿童团歌》作为影片主题歌传遍了中国大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来源于这首歌。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我们向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Ⅱ 红色革命电影有哪些儿童可以看
《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红孩子》、《地下少先队》等。
《红孩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片,由苏里执导,陈克然、宁和、王和永等出演,于1958年上映。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人物简介
陈克然194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53年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员。11岁成为电影演员,他是那个时代的童星。
1955年调至长影演员剧团,在《红孩子》中扮演男主人公。此后,他出演了《古刹钟声》、《画中人》、《羌笛颂》等多部影片。1977年任制片,兼做场记工作。
1983年调导演室做副导演。电影《十六号病房》、《中国的“小皇帝”》、《黄山来的姑娘》都有参与,他担任副导演的影片前后有十几部。
Ⅲ 红色革命电影有哪些儿童可以看
如下:
一、《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二、《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
三、《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四、《红孩子》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插曲《共产儿童团歌》。
五、《地下少先队》
1949年,上海某中学学生江大成被反动的朱校长借口出售《新少年报》开除。在党的地下工作者杨明老师诱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吕小可、陈玉珍等在江大成影响下,把被查封的《新少年报》改为墙报在学校出版,并秘密散发传单,唤起人们的斗志,终于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壮的少先队队歌中,少年儿童们举行了庄严的入队仪式,江大成为新队员系上了红领巾。
Ⅳ 知党爱党红色电影观后感6年级500字
“咱铁头能行!”
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起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创建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应该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Ⅳ 红色电影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1,《洪湖赤卫队》
《洪湖赤卫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革命战争题材歌剧艺术片,由谢添执导,王玉珍主演,于1961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同名歌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史文炽执导,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主演的剧情片。于1958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写作的。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和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
3,《渡江侦察记》
《渡江侦察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汤晓丹执导的战争片,由孙道临、李玲君主演,于1954年上映。该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
4,《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5,《地雷战》
《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Ⅵ 十大红色经典儿童电影大全
1、《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影片制作,石挥导演,蔡元元、蔡乐乐、舒服等人出演的一部抗日战争喜剧片。电影关键叙述了龙门村的少年儿童团团长海娃领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道路上所出现的小故事。电影是我国创立后第一部体现我国青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抗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性巨奖的儿童影片。
10、《报童》
《报童》是由钱江改写,钱江和赵元协同导演的影片,王铁成及李若君等参与表演,1979年在我国公映。《报童》的故事情节叙述的是周总理副书记问讯率报刊社工作人员和卖报在街上释放报刊,使皖南事变大白于天下。
Ⅶ 国产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儿童电影
《红象》
《应声阿哥》
《泉水叮咚》
《小海》
《下次开船港游记》
《小铃铛续集》1986版
《霹雳贝贝》
《熊猫历险记》
《两个小八路》
《小刺猬奏鸣曲》
《幸运组合》
《大气层消失》
《三毛从军记》
《当代小侠》
《我的九月》
《烛光里的微笑》
Ⅷ 80年代有哪些经典的国产儿童电影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电影陪伴无数中国人度过童年。改革开放之初,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标杆,每年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都要生产至少一部儿童电影。儿童电影制片厂每年要生产5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电影。那个时期涌现出《泉水叮咚》《霹雳贝贝》《红衣少女》等不少经典佳作。
Ⅸ 求一部80年代的儿童电影
我最喜欢的有《姣姣小姐》
活泼可爱的中学生金小龙,因为从小喜欢动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被马戏团留下,当上了熊猫姣姣的驯兽演员。
其中影片高潮,马戏团的老虎狮子被小猩猩放出来的,猛兽大闹马戏团。有个不开窍的训练员想逼娇娇走钢丝,把娇娇吓坏了。后来金小龙耐心地训练娇娇,成功地完成了表演。他总带着娇娇到处跑,还到幼儿园里给小朋友表演。
影片风趣幽默,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我国是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人物形象饱满,个性鲜明,例如马戏团的老团长总喜欢说:“想当年……”,同时片头金小龙的生活也反映了那个年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学习生活状态。
还有《霹雳贝贝》,《动物王国奇遇记》,《熊猫历险记》(抗日的我有所不知~~~)
Ⅹ 2005年拍摄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红色经典电影
其实不一定要明确科学发展观几个字,有关咱们国家的发展的,都是正面的,都可以啊。我个人觉得《生死牛玉儒》不错啊
然后还有:《邓小平》《冲出亚马逊》《我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在1928》《张思德》《云水谣》《太行山上》《我的长征》《集结号》《惊涛骇浪》《东京审判》《天狗》《和你在一起》《鲁迅》《夜·明》《一轮明月》《圆明园》《五颗子弹》《突发事件》《25个孩子一个爹》《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信天游》《小巷总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买买提的2008》《破冰》《小平,你好!》(纪录片)《筑梦2008》(纪录片)《花腰新娘》《诺玛的十七岁》《美丽家园》《风雪狼道》《季风中的马》《长调》《尼妈家的女人们》《静静的嘛呢石》。还有一批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现实题材新片《中国1978》(纪录片)《超强台风》《愚公移山》《十八个手印》《永远是春天》《农民工》《天堂凹》《腊月雪》都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