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为什么经典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为什么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11 01:16:20

㈠ 为什么老电影经久不衰

收藏老电影史料正当其时老电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开始,以电影为题材的各种相关艺术品就陆续问世,与之相关的电影资料也异彩纷呈。像电影史料书刊、报纸剪贴、演员照片与书信、名角的剧照、海报及有关电影史料的剧本等都是热捧的门类。收藏这些含有电影故事的艺术品,不仅可以了解电影剧情,欣赏电影演技,还能挖掘出电影主创人员趣闻趣事,寻找名角的演艺生涯。

纵观老电影史料,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让人重温旧梦,再饱眼福。同时,电影发展史源流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电影史料收藏爱好者不但喜欢看电影,而且留心老电影中的礼仪习俗、交际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早期影片中包含着的特定时代文化风貌,我们不是可以通过老电影史料感受到那个时期的人群生活状态吗?一种久远的气息,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从老电影的表演形式、情节内容、演员阵容、名角行踪、流派沿革、影班人事关系、片场社会背景、舞台装置、化妆技术、摄影技法等透露出来,老电影史料为研究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较注重它的文艺位置,而且一开始就由文艺界人才来掌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电影人物的性格装扮和银幕艺术化的心灵显示,尽管人物不同,角色有别,与之相适应的人文、语境、音乐、演技也就多姿多彩。而约定俗成的经典化的审美样式,正是我国百年电影艺术家按照美的法则和规律而共同精心创造的艺术结果,鲜活而深刻,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收藏、投资老电影史料目前时机正好。这首先是因为随着国际市场投资取向继续往电影娱乐业倾斜,影迷群体具有国际氛围。二是世界电影百年庆典为市场提供了示范效应,唤起了人们对老影片的追忆,也为明年中国电影百年掀开了序曲。当然最重要的是新的收藏群体急需一组文化含量高、观赏性强、概念丰富、价位低,同时又品种多的载体,寄以“四两拨千斤”的想象空间。在投资品种上,虽首选为国际惯例的电影海报类,但由于我国在印刷海报、招贴方面盗版猖獗,“文革”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海报仿品充斥市场,此类藏品应着重精选上世纪50年代的为主。我个人特别看重民国电影老期刊,从1921年2月上海诞生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丛报》之后,同年上海的《影戏杂志》到以后的《电影月报》、《明星半月刊》、《新华画报》、《联华画报》、《青青电影》等,1949年前出版的仅有四十几个品种。目前它们的价格除创刊号外,百元以内的机会还有。

自1927年有声电影在美国问世后,在不足4年时间内,我国也制作出精良的有声片———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片中主角扮演者胡蝶的技艺曾获得一致好评,她后来成为着名电影艺术家。这之后,中国电影相继诞生《渔光曲》、《马路天使》、《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作品,上海电影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这一部部泛黄的老影片是一本真实、直观的无字历史书。它清晰地记录着东方都市的一个个真实的历史镜头:无一不蕴藏着岁月的痕迹。老电影是人类追唤记忆瞬间的依据空间,承载着历史真实的一瞬。老影片以岁月涤荡的面孔、历史的沉思,记录、搜集、涵盖了时空精髓。每一部老影片都会让人惊异与震动,拂去岁月的尘埃,爱好者正是在这些斑驳浓郁的老电影中,对当时社会人文、生存方式、思维理念与环境中寻找更为形象还原的直觉认识。一介平凡的身影,一幕悲壮的画面,老电影上一闪而过,复又在茫茫人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复又在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
收藏电影插曲老唱片当然机会也多,而收藏早期电影文学剧本就需要相应的专业背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电影中的经典作品,像《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早春二月》、《英雄儿女》等至今还会唤起人们童年的回忆。当然,研究“鲁迅与电影”、“毛泽东与电影”、“周恩来与电影”更是经久不衰的学术话题。戏曲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特色,王文鹃、新凤霞、赵丽蓉、严凤英等正是通过电影把传统戏剧普及到千家万户。外国电影喜爱的人群就更多了,那些海外明星的风采依然历历在目。珍藏它们,保有它们,将回忆记录在“历史永恒”的银幕里。

老电影艺术史料已不再仅是传统学术研究的对象,它同时又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获得了一种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空间的怀旧意义。珍藏、观赏和研究电影史料同时具备了文物文献性、艺术性和鉴赏价值。

㈡ 为什么经典老电影普遍评价特别高

老电影拍摄的使观众真实可信,不容置疑。从选作场景,道具到人物的服装,化妆等等,几乎很少看出造假穿帮的。主要演员和配角演员表演非常到位,符合情理。特别是一些老演员,虽然角色转换了,但看上去他早己熔进角色,不作作,表演自如,观众看上去也特别信服。

㈢ 为什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几乎都那么经典

当时拍摄的电影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以前的编剧,导演,演员都是专业的,用心的,现在你再看看这些演员,能排出一部经典的影视剧,就算我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㈣ 为什么现在评分很高的电影年份都很老

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慢慢积累下来的, 能活到现在,肯定其电影由他重要的意义, 而且老一辈的演员是真的敬业, 酬劳不高但是演技确实在线的 , 总能把观众带入进去。

㈤ 影院重新开启,为何人们更乐意去看老电影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现在观影的人群分两种口味,一种是喜欢看老电影,一种是喜欢看新电影,老电影和新电影其实都占据一定的比率的,看老电影的出于一种向经典致敬,也是一种怀旧,而且老电影一般都是非常经典的,很多老电影现在其实很难翻拍出来的,而看新电影的人则出于一种好奇感,很多院线只要一上映新的电影,其实就会有很多人去影院观看的。

所以,抛开影院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如今人们看老电影会多一些,如果是去影院观影来看的话,去看新电影的人会多一些,总之,老电影新电影其实都有很大一批人群喜爱,一切都是因人而异。

㈥ 豆瓣评分在9以上的电影,为什么很多都是老剧

演员的演技很精湛。尤其是一些老演员,人家的演技真的是炉火纯青啊。例如《阿甘正传》,里面的汤姆·汉克斯演技是不是很了得?在整个事件发生的历程中,他扮演的只是一个亲历者,但是,这个演技是很多人无法模仿的,也是汤姆·汉克斯的厉害之处,当然,这个影片可以达到9.4,不仅仅是他,还有很多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才实现的。

很多优秀的电影,是导演、演员、编剧、主创人员和幕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电影有高评分?

㈦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回味老电影

因为老电影里有太多的情怀,我们看的不是电影,回忆的是青春。

㈧ 经典影片为什么经典,如今的技术和艺术真的无法超越吗

1、先入为主的概念,这是人们的通病,凡事第一眼看到的总比后来接触的要好。
2、返璞归真,表演最真实的境界就是不表演。往往最简单的镜头却能表达出最理想的效果,老一代的电影没有绚烂的特效,宏伟的场景,却能以最逼真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心。
3、艺术造诣,如果一件艺术,脱离了本身的内含,只留下华丽的外表,那他最多算是一件工艺品,不能叫做艺术。如今的影视作品,用华丽的外表取代了作品本身的内含,完全表达不出导演和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可否认,老一代艺术家的演技是现在很多演员不能相比的,那时候的艺术也是最纯粹的。
4、时势造英雄,那是不是说现在的演员都没有实力派了?当然不是,其实中国演员有很多实力派,但他们身不逢时,成长在一个商业化过于浓重的时代。为了票房,制作方可以牺牲有演技没相貌的,为了收视率,投资方甚至可以不要演技,重用外表光鲜却没有一点演绎经历的演员。最典型的莫过于廖凡,但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好歹混了个影帝。
所以,经典永远是经典,不可复制,无法超越。

㈨ 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老片子印象深刻

主要是那个年代的娱乐节目比较少,人们的生活相对单调。出现一部不错的片子,立马就会成为街头巷议的对象。

而如今则不一样,手机电视网络,普及的不能在普及。人们不会再去追某一部片子了。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们的怀旧心理

㈩ 为什么以前拍出来的电影,电视剧~都比现在拍的经典呢

呵呵,我认为以前的电影电视剧如果和历史现实有关的都以追求原着为主,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大的利益,赢得观众的喜爱,都是真实准确的反映历史事实;现在都以追求最大利益为主,都是应和当代的需求,以视觉享受为主,丢失了原有的味道,显得极其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