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国内经典老电影小街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国内经典老电影小街

发布时间: 2022-05-04 08:15:42

① 哪位大佬有小街(1981)杨延晋导演的在线免费播放百度网盘资源链接分享一下

《小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o5pl

双眼近乎失明的男子夏(郭凯敏 饰)来到钟导演(杨延晋 饰)家中拜访,向他讲述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剧本:十年前的夏,是一名春风得意的汽车修理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夏用好奇的双眼捕捉周围不可思议的变化。一天,夏偶然冲撞了一位少年——瑜(张瑜 饰),心思单纯的夏自感和瑜十分投缘,从此和瑜一起上山为其罹患癌症的母亲采草药,两人的友谊日渐亲密,夏、瑜二人决定以兄弟相称。然而,不久夏发现瑜其实是女儿身。

十年动乱中,瑜因为教师母亲而遭受到造反派的围攻和折磨,一头秀发被剃掉,不得不隐藏了自己的性别,在恐惧中度日,为了帮助瑜,夏偷窃剧团的假发,结果双眼被重伤失明。夏出院后,发现瑜一家已经不知所踪。剧本至此停顿,于是钟导演和夏一起,假设了故事之后的种种可能……

② 电影《小街》主要内容是什么谁主演

电影片名
小街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摄制
上海电影制片厂
年份
1981年
演职员表
导演
杨延晋 Yanjin Yang
编剧
徐银华 Yinhua Xu
演员
张瑜 Yu Zhang .....俞
郭凯敏 Kaimin Guo .....夏
杨延晋 Yanjin Yang .....钟导演
邱世穗 Shihui Qiu .....医生
摄影
应福康 Fukang Ying
郑宏
美术
刘藩
作曲
徐景新
剧情介绍
僻静的小街上,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 ——夏缓步走来。在一幢旧楼房里,夏应邀向钟导演追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在十年动乱时期,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汽车修理工,偶然在这条小街上结识了容貌清秀,但时时流露 恐惧神色的少年——俞。他俩一见如故,以哥弟相称。为了给俞病危的母 亲采集草药,夏和俞深入山林。俞失足落水,揭开了俞竟然是个姑娘的秘密。原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俞的母亲突然成了“黑帮”分子,遭 批斗,被毒打,以致生命垂危。俞则被剪了阴阳头,受尽凌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女扮男装。夏决心要使俞恢复做姑娘的权利。一次,他从公园 里一个演出样板戏的临时后台,弄到一根假发辫,被造反派发现,遭到毒打以至双目失明。夏出院后,急奔那条寂静的小街,小楼仍在,但已没有俞的踪影了。
以后怎样呢?夏无法推知俞的命运。钟导演和夏讨论了几种设想,也许心灵受到创伤的俞堕落了,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俞已成 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俩在小 街上重逢……但这些设想似乎都不能 成立。事实上俞当了普通的挡车工, 也曾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终于有一 天,他俩在火车上偶然重逢了。夏在生活中找到了俞,也给这部影片找到了真实的结尾。

③ 电影《小街》何时开演的

电影《小街》1981年出品上映
《小街》剧情简介:
本影片描写两个青年人在“文革”中的一段难忘而又苦涩的经历,体现了普通人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从“文革”对人性毁灭的角度去反映和批判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早春,双目失明的夏穿过寂静的小街,走进一座小院,他仿佛又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呼喊:“我是个姑娘啊……”夏找到钟导演,向他追述了一直萦绕于脑海的一段往事……影片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人性的毁灭去描写“文化大革命”;影片的编导者设计了数个结尾,让观众自己去思索,去补充。影片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曾经广为流传。

④ 国内经典电影100部排名

《劳工之爱情》 中国 1923
《小玩意》 中国 1933
《春蚕》 中国 1933
《神女》 中国 1934
《渔光曲》 中国 1934
《桃李劫》 中国 1934
《大路》 中国 1935
《浪淘沙》 中国 1936
《新旧上海》 中国 1936
《夜半歌声》 中国 1937
《马路天使》 中国 1937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 1947
《小城之春》 中国 1948
《万家灯火》 中国 1948
《清宫秘史》 中国 1948
《哀乐中年》 中国 1949
《乌鸦与麻雀》 中国 1949
《我这一辈子》 中国 1950
《上甘岭》 中国 1956
《英雄虎胆》 中国 1958
《林家铺子》 中国 1959
《林则徐》 中国 1959
《青春之歌》 中国 1959
《野玫瑰之恋》 中国香港 1960
《平原游击队》 中国 1961
《红楼梦》 中国 1962
《锦上添花》 中国 1962
《红日》 中国 1963
《农奴》 中国 1963
《早春二月》 中国 1963
《冰山上的来客》 中国 1963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香港 1963
《小兵张嘎》 中国 1964
《舞台姐妹》 中国 1965
《大醉侠》 中国香港 1966
《独臂刀》 中国香港 1967
《金燕子》 中国香港 1968
《侠女》 中国香港 1969
《爱奴》 中国香港 1972
《精武门》 中国香港 1972
《半斤八两》 中国香港 1976
《少林三十六房》 中国香港 1978
《保密局的枪声》 中国 1979
《归心似箭》 中国 1979
《蝶变》 中国香港 1979
《第一类型危险》 中国香港 1980
《小街》 中国 1981
《喜盈门》 中国 1981
《边缘人》 中国香港 1981
《父子情》 中国香港 1981
《烈火青春》 中国香港 1982
《投奔怒海》 中国香港 1982
《人到中年》 中国 1982
《一个和八个》 中国 1983
《打擂台》 中国香港 1983
《新蜀山剑侠》 中国香港 1983
《芙蓉镇》 中国 1984
《黄土地》 中国 1984
《省港旗兵》 中国香港 1984
《似水流年》 中国香港 1984
《黑炮事件》 中国 1985
《童年往事》 中国台湾 1985
《警察故事》 中国香港 1985
《盗马贼》 中国 1986
《英雄本色》 中国香港 1986
《老井》 中国 1987
《红高粱》 中国 1987
《人·鬼·情》 中国 1987
《倩女幽魂》 中国香港 1987
《悲情城市》 中国台湾 1989
《赌神》 中国香港 1989
《奇迹》 中国香港 1989
《喋血双雄》 中国香港 1989
《阿飞正传》 中国香港 1990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中国台湾 1991
《黄飞鸿》 中国香港 1991
《喜宴》 中国台湾 1992
《血色清晨》 中国 1992
《秋菊打官司》 中国 1992
《阮玲玉》 中国香港 1992
《霸王别姬》 中国 1993
《蓝风筝》 中国 1993年
《活着》 中国 1994
《背靠背,脸对脸》 中国 1994
《重庆森林》 中国香港 1994
《东邪西毒》 中国香港 1994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中国 1994
《爱情万岁》 中国台湾 1994
《西游记101回之月光宝盒/西游记101回之仙履奇缘》 中国香港 1995
《民警故事》 中国 1995
《甜蜜蜜》 中国香港 1996
《一个字头的诞生》 中国香港 1997
《小武》 中国 1997
《香港制造》 中国香港 1997
《鬼子来了》 中国 2000
《卧虎藏龙》 中国香港 2000
《一声叹息》 中国 2000
《我们害怕》 中国 2001
《少林足球》 中国香港 2002
《无间道II》 中国香港 2003

⑤ 电影《小街》的导演杨延晋现在是什么情况

爱上了潘红,他老婆在上影厂闹得潘红离开上海去了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他老婆在离婚后嫁给了同是上影厂的老演员李志愚

⑥ 求六七十年代经典电影

66~76年流行的国产电影及译制片2012-04-04 18:34《艳阳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68
《节振国》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
《年青的一代》大陆1965
《红灯记》(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
《智取威虎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0
《红色娘子军》(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1
《沙家浜》(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
《白毛女》舞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龙江颂》(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奇袭白虎团》(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
《青松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战洪图》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半篮花生》(越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创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杜鹃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渡江侦察记》(重拍)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钢铁巨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火红的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金光大道-下集》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游击队》(重拍)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作战》(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沙家浜》(粤剧)珠江电影制片厂1974
《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无影灯下颂银针》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向阳院的故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一副保险带》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园丁之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4
《侦察兵》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阿勇》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碧海红波》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草原儿女》(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长城新曲》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春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第二个春天》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渡口》(河北梆子)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沸腾的群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烽火少年》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海霞》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红雨》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黄河少年》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激战无名川》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拣煤渣》(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金光大道-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决裂》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雷雨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难忘的战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人老心红》(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沙漠的春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小将》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小螺号》珠江电影制片厂1975
《沂蒙颂》(舞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战船台》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阿夏河的秘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春潮急》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反击》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枫树湾》珠江电影制片厂1976
《海上明珠》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欢腾的小凉河》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寄托》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江水滔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金光大道-中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金锁》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开山的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连心坝》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芒果之歌》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长城》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风云》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疆春早》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牛角石》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青春似火》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村新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山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里红梅》珠海电影制片厂1976
《锁龙湖-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新风歌》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雁鸣湖畔》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征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主课》广西电影制片厂1976
译制片:
1966年
《大地的儿子》(二、三集)(朝鲜)
《一个战士的故事》(朝鲜)
1970年
《森林之火》(越南)
《琛姑娘的松林》(越南)
《达吉亚人》(罗马尼亚)
《血海》(上下集)(朝鲜)
《看不见的战线》(朝鲜)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朝鲜)
《战斗在继续》(越南)
《在铁道线上》(朝鲜)
《前方在召唤》(越南)
《鲜花盛开的村庄》(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爱》
《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罗马尼亚)
《记者》(上下集)(苏联)
《劳动家庭》(上下集)(朝鲜)
《战争与和平》(四集)(苏联)
《卖花姑娘》(宽)(朝鲜)
《回故乡之路》(越南)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空中舞台》(朝鲜)
《卖花姑娘》(普)(朝鲜)
《秃鲁江畔之花》(朝鲜)
《轧钢工人》(宽)(朝鲜)
《原形毕露》(朝鲜)
《气球上的旅行》(法国)
《永生的战士》(朝鲜)
《轧钢工人》(普)(朝鲜)
《一个护士的故事》(朝鲜)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火》(越南)
《延丰湖》(朝鲜)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送信人》(英国)
《为了新的一代》(朝鲜)
《特罗塔》(联邦德国)
《纽约奇谈》(美国)
《巴布什卡历险记》(罗马尼亚)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
《三妯娌》(朝鲜)
《洁白的道路》(阿尔巴尼亚)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罗马尼亚)
《哥白尼》(波兰)
《火车司机的儿子》(朝鲜)
《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
《多瑙河三角洲》(罗马尼亚)
《初春》(阿尔巴尼亚)
《矿山的主人》(朝鲜)
《贝尼自己走》(阿尔巴尼亚)
《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鲜)
《高山之鹰》(朝鲜)
《最后冬天》(阿尔巴尼亚)
《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

⑦ 求电影小街下载地址!!!

《小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kati

《小街》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杨延晋导演的剧情片,由张瑜、郭凯敏主演,于1981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十年动乱”年代,青年工人小夏认识了因受迫害而女扮男装的少女小俞,二人在短暂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真挚感情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⑧ 小街的幕后制作

1978年,开始淡出第一线的老导演恢复创作,同时,他们非常重视对年轻导演的培养。1979年,杨延晋和我们厂非常老的助理导演邓一民合导了《苦恼人的笑》。杨延晋不是导演科班出身,他非常聪明,但是技术上的问题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导演带一带,邓一民对拍摄现场的控制能力非常强,那时我做这部影片的副导演。
《苦恼人的笑》出来后得到很多夸赞的声音,老厂长对杨延晋比较放心了,所以让他独立执导《小街》。《小街》的编剧徐银华当时还是厂里的一名青工,自学成才,他写出《小街》的本子吴贻弓看过,我也看过,感觉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本子,但是还是个小作品。杨延晋看后,想拍这个戏,于是徐银华、杨延晋和我就商量着一起弄,三个人一起补充剧本。
我们杜撰了一个词,叫做“情绪片”,就是不以内容为主而是强调影片整体氛围,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主,多加入动人的细节。 其实当时选择张瑜、郭凯敏分别饰演俞和夏,最初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庐山恋》中“银幕情侣”的号召力。俞是一个假扮男孩才能生活下去的女孩子,我们觉得张瑜经过多部影片的拍摄应该能够胜任扮男孩的心理戏。
而考虑郭凯敏是因为他身上的喜剧因素,看起来有点“傻”,但是非常敏感和聪明。杨延晋也非常坚持这两个人来演,正是他的坚定最后让观众看到了不同于《庐山恋》那种还比较单纯的爱情,夏和俞两人很有深度和人性光芒。
因为杨延晋本身是学表演出身,他在影片中也出演了很重要的人物———钟导演。这个人物的设置还是很有开拓性的,比如多条叙述线以及最终的开放性、多重性结尾,影片中甚至出现了摄影机。突破封闭的结构使得银幕和观众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方式,这种尝试当时在外国有,但是国内还是不多见的。 从1978年到1984年前后,是电影界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而《小街》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标志性”的,到了80年代“第五代”他们拍出了《黄土地》,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形式本身就是内容”。而我认为,在电影“人性”以及人物命运的开掘深度方面,《小街》、《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这些片子都是非常有贡献的。
当时各个厂都是强调“导演中心制”,厂里对导演绝对信任,可以说导演就是整部影片的“艺术监督”,所以那些风格非常独特的导演才能成长和成功。杨延晋对电影非常敏感,对于镜头语言有特别独特的理解,经常有“灵光乍现”的时候,而且非常坚持自己的感受,他很强硬“我就要这么拍,这就是我杨延晋要的影片风格”。当时片场那些“无理要求”后来被证明是成功的,所以我认为太好说话的导演,其实有可能是以牺牲艺术为代价的;而正是固执己见,非常坚持自己看法的导演,倒是在艺术上有所突破。
《小街》获得成功后,杨延晋还拍了《夜半歌声》、《T省的八四、八五年》等片,但是都没有超过《苦恼人的笑》、《小街》的高度。所以导演很早就拍出一部好作品是“幸也不幸”,因为最初的爆发力往往是出现在并不成熟的时候,所以我见到他仍会对他说:“你那种敏感度,用钝了”。

⑨ 如何评价电影《小街》

《小街》是一部诗一样的电影,他讲述了文革期间一对男女的相遇、相知和离别,影片用很大篇幅展示了男人对那段往事和追思,他把追思写成故事,结尾要写成“相遇”,可是三种相遇的方式又都不妥。
《小街》算得上是一部伤痕电影,它讲述的是文革给人留下的伤痕。

影片的经典之处在于,口述了过去发生的故事后,男主角和一个编剧决定给故事加一个结尾。
他们写了三个结尾,最后,男主角说,不如,让观众自己去写结尾吧。
这样,电影虽然用一半的时间演了三个结尾,实际上,却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正如生活不提供答案,只流淌时间让你寻找答案,且答案不唯一。
《小街》的美不在于它讲述的苦难,而在于它所传达的童真。

⑩ 谁有电影《小街》的影评啊

上海石库门老房子,就在这里,墨镜男子对钟导演讲述了他的故事……散文诗式的开头,而这,正是在那个动荡年代中优秀影片《小街》的开幕。

《小街》在当代电影史上被划分为伤痕电影,原因是文革后,随着各类文化都步入苏醒时期,电影在文学等伤痕、反思的思潮下,也开始抛弃控诉、斗争等等而转对于文革时期伤痕记忆的剖析,开始探讨美的意义。而我之所以推荐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因其在特殊时期的启蒙以及重要地位,更在于导演蕴于其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纯粹的艺术理想。

故事讲的是文革期间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妹妹在那个动乱年代不得不靠扮男生才能生活下去,而男主人公哥哥为了让妹妹重新做一个女人,冒险去偷样板戏剧团的假发,不料在偷后因为善良又悄悄把假发的钱送回而被造反派发现,痛打至失明。

情节很为简单,但整部影片由男主角低沉而略带悲伤的舒缓声调娓娓道来,故事开头激越的小号声、交响乐以及快乐的口哨声与男主人公忧伤的舒缓回忆独白穿插交换,更将观众的心不断地经历着一张一弛一张一弛的虚实节奏。而这也是张延晋导演对于艺术节奏的高超把握。
其中整部影片控诉的味道很浓,其中也有很多导演故意设置的场景。甚至是一些类似文学式的反思。但导演的高明之处正是将这些粉饰做到了发掘影片自身的魅力。

当救助男主人公医生也惨遭迫害,满地落叶被风吹起的背景中,男主人公的眼睛缠着白色的纱布,拄着一根盲棍。背影中,飞扬的围巾和落叶缠在一起。而再次出现他的正面的时候,他的面前正有一列队伍走过——那队伍有大字报的游行。而忧伤低沉的旁白再次响起:“他们在为千百人的明天斗争,而我只惦记着一个普通人的今天。”

一切让观者认为是有意为之,却又合情合理。
甚至恰到好处的让观众本身开始思索有关人生,有关伤害、善良、人性等等的多种问题。
但更为精彩的还是导演开放式的结尾——

我们其实希望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一起。在剧中导演用一个大的广角记录了他对于女主人公堕落后相遇的那些惆怅,不免让人感觉到一些俗套。但电影却并没有完结——

“可是,可是为什么要把痛苦和灾难老是降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我们经历了10年的悲剧以后,我们应该感到今天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了,如果对未来不抱有希望,如果她真的变成这样的话,我的眼睛宁可瞎掉。”剧外男主人公低沉忧伤也很有反思味道的话直接将我们拉回了现实。

而这时剧中的导演忙着出门接一位女同志——“俄,等着我!”
随着剧中导演的匆匆脚步,门外女同志的说话声音传来,男主人公吃惊,倾听,紧张……系列动作。精彩!真是精彩!!这也许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绝伦的有关剧情的转换。没错,你也许猜到了,导演要接的女同志正是男主人公苦苦寻找的妹妹!
这时你也许位男主人公鸣不平——多么戏剧性的相逢,多么充满偶然性的生活!而失明的男主人公因为爱只有选择逃离。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也不是结尾。
只是导演对于偶然性生活而设计的一个开放式的叙事结构,这里我要穿插一句,那些热爱欧美片狂热推崇《快跑罗拉》的朋友们,不妨看看这部80年代的老片,我们的老艺术家早就在叙事结构上做了文章,当然日本黑泽明也有更早的记录。

整个不同结尾的设定过程中,观众从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参与影片创作的重要一员,也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空间。毕竟十年动乱带来的命运变得那么不可预知。然而《小街》还是以浪漫主义情怀给了我们一个期待的结局——男女相逢,普通温馨的场景。

“我的眼睛不仅仅是为了你,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们自己,你妈妈说过,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算了,妈妈的意思要我们看到明天。”哥哥对妹妹这样说,而这声音随着火车滚滚向前的画面结束。
这样的结尾也许遗憾,但因为前面假设的三个结尾而焕发异彩。

所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能做的就只是推荐!绝对区别于现在所谓商业大片的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