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部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电影你知道没有啊
《冰川猎奇》是1992年上映的冒险类电影,由雅克·道夫曼执导,卢·戴蒙德·菲利普斯、三船敏郎主演。该片讲述了布朗及大牙将爱斯基摩人打猎得来的白熊皮子强行索走,阿加谷错手杀死布朗的故事。
该片于1993年3月5日在美国上映。获奥斯卡、雨果奖在内的多项提名,还获得了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最佳服装两项大奖。
(1)爱斯基摩人经典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爱斯基摩人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他们生活开始改变。有一日两个白人叫布朗及大牙到来,将他们打猎得来的白熊皮子强行索走,令到族长古马和儿子(阿加谷)不和。阿加谷更错手杀死布朗。其后,阿加谷同他的爱人伊芝玉逃离古马及族人。
阿加谷从商店老板之中,得知警方安德森展开调查布朗被杀事件。警方来到,下令古马及他的族人交出兇手。另一边,阿加谷被一只雪狼袭击,令他遍体鳞伤……警方以没收古马部落的生产工具为要挟,最后通牒古马交出杀死布朗和安德森的兇手,阿加谷赶回部落,父子重逢,古马将酋长之位传予阿加谷,向警方承认自己是杀人兇手。
Ⅱ 寻找一部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电影。
请参考: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6814/
《心中的地图》 Map of the Human Heart
Ⅲ 能介绍几部关于爱斯基摩人和南美印第安人的纪录片(是关于历史的)吗
有一部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电影《北方的南努克》,记录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灭亡.......
2007年咱们国家拍了一部5集的纪录片《澳北探秘》,里面有介绍澳大利亚土着居民的生活
Ⅳ 那部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电影你找到没有啊
《北方的纳努克》
罗伯特·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Ⅳ 1部爱斯基莫人滴片片: 带着新婚老婆出走,其间与1白狼搏斗险丧命
冰川猎奇
更多中文片名: Shadow of the Wolf
更多外文片名: Agaguk
年 代: 1992
地 区: 法国 / 加拿大 (更多...)
片 长: Germany:107 min / Spain:110 min
导 演: Jacques Dorfmann / Pierre Magny
编 剧: David Milhaud / 埃文 琼斯 (Evan Jones (II)) / Jacques Dorfmann
几千年来,生活在世界顶端的爱斯基摩人,与恶劣的环境搏 斗,直到白人出现,他们的生活才开始有所改变,爱斯基摩人虽 然不相信白人,但却渐渐依赖白人带来的枪和酒,以致传统的生 活方式逐渐式微。
某日智者之子阿加古克(路戴蒙菲利浦饰)终于忍无可忍起 身反抗,并且杀了白人布朗(伯纳皮耶多那迪尔饰),智者(三 船敏郎饰)于是诅咒阿加古克,并将他放逐,阿加古克离开时带 着心爱的女子伊姬乌珂(珍妮佛提莉饰),也带走了父亲的诅咒 -永远跟着他的白狼,威胁着他的生命和妻儿,除了白狼,还有 白人警长(唐纳苏泽兰饰)的追捕...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1%F9%B4%A8%C1%D4%C6%E6&fr=ala0
Ⅵ 跪求一些关于爱斯基摩人人方面的电影和记录片
狼影传奇 不错的爱斯基摩人的片子
Ⅶ 求一部有关爱斯基摩人生活的电影名字
北方的纳努克
剧情梗概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编辑本段]影片赏析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着的探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电影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电影。”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电影。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电影,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电影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电影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电影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电影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Ⅷ 爱斯基摩人纪录片谁拍的
是罗伯特·弗拉哈迪拍的。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1884年2月16日-1951年7月23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铁山,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
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像充溢着对日常现实场景的巨大激情。弗拉哈迪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人们证实了电影与现实生活天然的亲近性,让人们看到了电影在捕捉日常生活的质感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详细介绍:
1922年弗莱赫特拍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他作为人类学电影的开创者,以自己固执的方法开拓了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热衷于探索人类灵魂精神生活,他怀着谦卑、审慎的态度关注人类、发现真实,摄影机在他手中柔化成人类心灵的思考,在用影像纪录人类命运的方式中达到了诗性与哲学的高度。
Ⅸ 求《爱斯基摩闯纽约》电影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xEeFk-3NSP7RAthcx9L3og
《爱斯基摩闯纽约》一位爱斯基摩人受了受了族长的委托,来到了繁华的纽约,要告诉大家:如果人类再不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世界将会毁灭。女孩克洛伊被他的真诚善良打动,决定帮助他。城市与质朴的碰撞,就此开始。
Ⅹ 求一部90年代外国电影 一个男子爱斯基摩人雪屋遭受北极熊袭击,刺死北极熊!求电影名字
冰川猎奇 Shadow of the Wolf (1992)
又名: 狼的阴影
那只倒霉的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