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电影地雷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A4iVOSF4Fo/
㈡ 小时候看过的国产老电影,现在我都想重温一下,但是我只记得地道战和地雷战。其他的片名我都不记得了。
渔岛之子;喜鹊岭茶歌;出嫁女;杨门女将;塞上风云;南岛风云;胜利重逢;平原枪声;南国之春;苦恋;大地重光。
㈢ 老电影《地雷战》与《地道战》,为什么是教学片
这两部电影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当时上映时并没有冠以“教学片”。
比如《地道战》是在片尾最后有一行小字“民兵传统教育片”。
“教学片”是在1970年重新拿出来放映时,新添加进去的。
据《地道战》的导演任旭东回忆,他刻意强调不是故事片,而是教学片,这样《地道战》得以重新
正式上映。
㈣ 电影《地雷战》《地道战》的拍摄地点分别在哪里
《地道战》在河北保定冉庄取景拍摄,《地雷战》在山东海阳朱吴镇取景拍摄。
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阳县武委会在小纪区南端口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4)地雷战老电影地扩展阅读: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地道战曾在北京也有发现,说明这个战术,对保护广大的战区群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民国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刘丁,书名叫《地雷课本》,全书共分十课,第一课《总说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区的地雷战概况,由此书可知,地雷战最初是在太南地区诞生。
至1941年,已经形成战术,汇编成册后流通至其他地区。
㈤ 求老电影《地道战》和《地雷战》的所有台词。
高实在是高
㈥ 地雷战老电影
http://www.56.com/w27/play_album-aid-5518105_vid-MzQ1OTA4Nzk.html
㈦ 老电影地雷战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三位全国民兵英雄为原型,在海阳实地取景拍摄电影《地雷战》。
㈧ 被称为老三篇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还有一个什么片子
除了地道战、地雷战,另外叫南征北战,此谓老三战。
㈨ 地雷战地道战出自哪家电影制片厂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
电影《地雷战》也是当时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教学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1962年的作品
㈩ 电影 《地雷战》 故事情节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依靠群众,想出了对策。他们一方面把几个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壮大了武装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锁了附近的日伪据点,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对付地雷阵,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攻入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赵家庄的民兵总结了教训,不断改进地雷技术,使敌人的工兵无法起雷。麦收季节,日伪军乘联防民兵抢收麦子的机会,又一次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部分村民。他们让被俘村民在队伍前踩地雷,再次进攻赵家庄。赵虎领导民兵巧摆地雷阵,用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解救了被俘的群众,全歼进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