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塔山阻击战的历史背景
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 塔山阻击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2. 电视剧塔山阻击战主题歌为什么没有字幕
摘要 字幕组的问题
3. 红色电影黑山阻击战读后感200字
《黑山阻击战》读后感
昨夜星辰,遥忆当年勇,看《黑山阻击战》,重温血战。1948年,解放前夕,敌人在东北做垂死挣扎,以期扭转败局。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而我方指战员为了尽早解放全中国,对战略重点--黑山城进行了顽强的保卫。
其中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在顽强抵抗两天后,师长前来司令部请求补给。除了弹药装备外,还要求增加两个营的兵力。司令员为难地向他讲述了实情,弹药补给满足,但兵员却是爱莫能助了。最后,司令员开玩笑地说,要不把他的部队换下来?师长一听,立即说:“那不行!那不行!”任务再重,也绝不退缩推诿!这正是我四十七集团军的精神之一:任务越重士气越旺,突击力特别强。不畏生死,只为完成任务,只为夺取胜利,只为曙光早一日洒满神州大地。困难越多,办法就越多。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重要转型期。面临这些新形势,我们要发扬革命前辈敢打敢拼的猛进精神,啃得下硬“配件”,拿得下硬“任务”。
只为党一声号令,我们说打就打,说干就干。
4. 当董存瑞举着炸药包炸碉堡那一刹那 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样的
1954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
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着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
有人认为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是因“发现董存瑞有功”而不断晋升,但官方记录程子华的升迁来自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胜利地保证了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的作战,以及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他于1978年任民政部部长后,为了照顾烈士的亲属,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也调到了民政部。所以导致有人认为,所谓董存瑞生前战友、部队和相关单位(如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隆化中学等),皆因害怕董存瑞英雄事迹有假降低纪念规格而失去既得利益。
5. 电影塔山阻击战为什么看不到在哪里能看到不要电视剧和新拍的
有过电影,拍的非常好,战斗异常惨烈,真实。只是为什么网上找不到?之前中央六套放过
6. 重温电影《大决战》,剧情唯辽沈,场面看淮海,文戏选平津,还有什么
电视剧版《大决战》已经向我们走来,围绕着电视剧《大决战》的选角网友们也是各抒己见,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电视剧版《大决战》完全没必要拍,因为电影版《大决战》已经足够经典,拍摄电视剧没有太大意义。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电影《大决战》在拍摄时是有所缺憾的,拍摄剧版也有发挥空间。此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网友压根没看过电影版。
该部在战争场面上也有一个经典长镜头,那就是攻占天津金汤桥的航拍,配上《大决战》特有的背景音乐,这段画面至今看来仍让人为之激动。这段镜头据说是在天津实地拍摄,确实难得。
在人物塑造上,《平津战役》将重心放在了傅作义上,演员李定保有两个影视形象比较深入人心,一个是《雍正王朝》里的邬先生,另一个就是《平津战役》里的傅作义。该片将傅作义在整个和平谈判中的挣扎、无奈和忍辱负重刻画得很到位,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刻意黑化。
总结起来就是,看《大决战》一定不能只抱着看战争场面的想法,其实严格说来,《大决战》应该首先归属于历史题材而不是军事题材,该片是融合了历史、军事和人物等各方面的史诗巨作,称之为“国片”当之无愧。
7. 塔山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10月,为保障我军主力攻克锦州,阻止国民党东进兵团援助。我军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长达六天六夜的防御作战。这就是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之塔山阻击战。由此,塔山闻名于世。
8. 塔山阻击战的观后感
林总的话,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