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秦腔三滴回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秦腔三滴回

发布时间: 2023-02-04 02:52:46

❶ 陕西秦腔三滴血故事梗概

1918年,易俗社剧作家范紫东编剧创排的秦腔《三滴血》首演。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三滴血》经久不衰,已成为秦腔最经典的曲目。10月24日,该剧走进了最高人民法院。演出现场,秦腔的艺术魅力,经由场内曲折妙极的剧情、流畅委婉的音乐、细腻生动的演唱、精致凝炼的舞美,深深浸润着每位观众,让人深陷其中,回味无穷。特别是该剧以古代三个司法案件审判过程为核心,鲜活地塑造了一个尽信书本、迂腐断案官僚的典型形象,弘扬了坚守正义、激浊扬清的价值追求,对当代法官办案也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为此,特约请观剧者撰写两篇观后感。

剧情简介

秦腔名剧《三滴血》讲述了三个“滴血认亲”的案件。山西五台县人周仁瑞在陕西韩城县经商时,妻子生下一对孪生儿子后去世。周仁瑞无力抚养,便请邻居王妈将次子卖与李三娘为嗣,取名李遇春。长子周天佑由周仁瑞独自抚养。

第一起案件,周仁瑞经商失败后回乡,其弟周仁祥担心周仁瑞回来争夺家产,不认周天佑为周仁瑞儿子,最终诉至公堂。县令晋信书偏是一个死啃书本的腐儒,见汝南先贤传有“陈业滴血认亲”的记载,便用此法断案。见周仁瑞父子滴血入水不融,断定周天佑不是周仁瑞亲生子,并将其驱逐。

第二起案件,李遇春由李三娘抚养长大,与李三娘亲生女儿李晚春姐弟相称,互生爱慕。李三娘与王妈有意促成这段婚事,于是故意调转姐弟二人真实身份,称遇春为亲生儿子、晚春为抱养。但二人尚未成亲,李三娘去世,垂涎晚春已久的恶少阮自用捏造庚帖前来“诈婚”,挑起讼端。县令晋信书再用“滴血认亲”方式,判决晚春、遇春为亲生,不得成亲,同时判决庚帖有效。

第三起案件,周仁瑞与王妈重逢后,欲相互作证,前往县衙找县令晋信书,推翻此前判决。晋信书为证明“滴血认亲”的准确性,传唤周仁祥和其子牛娃来到公堂前试验,谁知二人血滴不融。此时,晋信书竟固执己见,认定二人非亲生父子,甚至质问周仁祥妻子是否与他人私通。

一片混乱之际,公差接大帅之令将晋信书带回。原来,周天佑和李遇春两兄弟投军立功升官,于是平反冤案,两家人身世真相大白,全家团聚。

为何我们要看《三滴血》?

冼小堤 韩璋

秦腔名剧《三滴血》第十场,当山西五台县县令晋信书第三次用“滴血认亲”的手法断案时,现场音乐鼓点越来越急促,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次,“滴血认亲”究竟会失败还是成功?

要知道,这个迂腐的县令已经两次用“滴血认亲”的方式作出严重误判!而他明明有机会避免误判,却偏偏迷信古书记载,从不采信人证物证。

且看第一起案子:周仁瑞被弟弟和弟媳无端指责后十分气恼,但口说无凭,他向晋信书提议,到陕西查询就可知道儿子是不是自己亲生。可晋信书竟回,不用劳费功夫千里迢迢去查找,只需按照《汝南先贤传》记载,“滴血认亲”即可。

此时,无论周仁瑞还是周仁祥,都感到这种落后的做法不靠谱,唯独晋信书坚信“书上记载可会有错”。结果,本欲到公堂“辩委屈”的周仁瑞,蒙受更大冤情,连儿子都被逐出。心胸险恶的弟弟胜诉了,周仁瑞气得浑身发抖,大骂“狗官太武断”。

第二起案子在审判过程中出现类似的剧情,当王妈控诉阮自用的“庚帖”是伪造时,曾建议晋信书走访一下百姓,便能知晓阮自用早已向李晚春提亲多次却遭到拒绝。然而,身为一县之令,晋信书竟认为不需要访查,“何必絮絮叨叨把他问?判断疑案靠古人!”他再用“滴血认亲”这等无凭无据的方法,一口断定晚春、遇春为亲兄妹,“岂能乱伦”。一对鸳鸯被拆散,令人扼腕叹息!

当周仁瑞和王妈欲相互作证时,第三起案子出现了,也是全剧最关键的时刻——晋信书还要依靠“滴血认亲”来断案。音乐响起紧张的节奏,周仁祥与牛娃明明是亲生父子,两人的滴血不融合——证明这招不可靠!可在如此明显的事实面前,自称“熟读五车书,做得七品官”的晋信书,依旧固执己见,欲再度破坏一个家庭,可气、可恨、可悲!

尽管冤案得以平反,但晋信书三次误判,已给个人、社会留下不良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矛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事纠纷,非常考验司法者抽丝剥茧的能力,如办案不贴近群众,不愿下功夫多方求证,用“尽信书”的态度如何审理得了情况千变万化的案件?

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发生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的一起案子。那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称和被告认识一年多,被告打借条借了3万一直不还,但被告在庭审中却辩称从不认识原告。

看似简单,事情却扑朔迷离。此时,法官想到了两个妙招:先是查询双方手机,发现两人在打借条前毫无通话记录,微信好友也是打借条当天才添加,原告第一句话便是“你好”。这哪像哥们?再问自称介绍原被告认识的中间人,被告是否已婚,中间人支支吾吾说结了吧,被告却回答说连女朋友都没有。至此,双方是陌生人的关系基本查清,借条原来牵涉到一件车祸遗物。

设想一下,要是此案由晋信书来审理,也许只一下就结案了。而主审法官充分考虑案情,从生活切入,从细节着手,多番问询,终于识破谎言,审理得明明白白,让双方心服口服。回顾《三滴血》中前两起案子,晋信书只为自己着想,不愿为查明案情而奔波、多问,这样的办案方式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司法为民的理念,是一个深刻的反面教材。

晋信书“不接受反驳”的思维亦不可取。在纠正冤假错案的机会面前,他为了面子和头上的乌纱帽,宁肯一错再错,将官员地位错等于绝对权威,辜负了百姓对他们的信任。

传统秦腔剧《三滴血》讲的是古代案件,却让我们对现代“人民法院”中的“人民”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❷ 秦腔三滴血是由谁演的

《三滴血》是1960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由孙敬、郭阳庭执导,刘毓中、陈妙华等主演。讲述了山西五台陕西韩城县周人瑞与其贪心弟弟周人祥的兄弟之争以及周人瑞的一对孪生子双双成才的故事。
附加:
希望能让你满意哦!

❸ 秦腔三滴血观后感,主要写一下演员的服装和道具

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
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用陕西人讲法秦腔是百戏之祖.说秦腔是百戏之祖并非捕风捉影,实际上很多民族音乐里都有秦腔的影子,包括家喻户晓的中国哀乐,正是通过秦腔哭音的音调慢慢发展起来的.事实上秦腔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它的唱腔板式变化丰富表现力极强,秦腔的舞台样式积累也很丰厚,戏文曲目约有3000多种,保存下来的传统抄本有2700多个.
西安闹市中心的秦腔剧社——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被公认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1912年创办以来培养了众多名家名角和无数的戏迷爱好者.九十多年来西安易俗社涌现了多出精彩的剧目《三滴血》《游西湖》《游龟山》等等,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国家嘉奖和观众喜爱.
秦腔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今天它在西北地区的民间影响力依然令人吃惊,但是对于西北以外的人而言,秦腔已经接近于一个难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
其实,南方的戏曲如黄梅戏、花鼓戏等,给人的感觉像是生活中的摆设或是点缀,就是为了让人更舒服.秦腔则不是,它更有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的色彩,比如郁闷的情感,高亢的情怀等.所以听南方戏曲,有时会觉得它们不解馋、不来劲.而听秦腔就很解馋、很来劲.秦腔要的就是那种在大风底下再带点儿沙子的感觉.陕西人在大风底下大吼秦腔,好像是跟那个风声要比赛一样,然而自有豪壮粗犷的精神在其中.故有“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谚语.
秦人之声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觉是秦腔的灵魂.
秦腔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杯烈酒,让人沉醉.
板胡,形似二胡,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琴杆多用红木、乌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弓杆较粗.一般按四、五度定弦,音域三个八度.因其音色高亢明亮,成为北方梆子腔类的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近年来多用于独奏,流传较广的有郭富团作曲的《秦腔牌子曲》、鲁日融作曲的《秦腔主题随想曲》.这些取材于秦腔曲牌和唱腔的独奏曲,塑造了西北人民豪放热烈的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