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一个考上中专的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一个考上中专的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1-29 20:41:16

A. 找一部很老的中国电影:一家人带着一个女孩子从陕西搬到北京上学,最后患肝癌去世了。

您应该说的是电影《少女穆然》,2004年上映,由白羽执导,章艳敏、刘佩琦等联合出演。

这部电影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张穆然是一名积极乐观的普通中学生,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来到北京生活,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她,对家乡有着无限的热爱,希望能像大山里的小鸟一样自由翱翔,最喜欢的书是《荆棘鸟》,经过不断的努力,从带有口音的农村姑娘,渐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拥有众多朋友的人。

就在她满怀希望考完中考,准备迎接新的阶段时,却突然查出身患癌症,从此开始了一次次面对病痛,和死亡对抗的生活。

然而她坚强的面对着一切,在忍受病痛的同时,写下了一本书--《闯关》,她也一直满怀希望,乐观的到录取学校去申请保留学位,所有的一切都不断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当时还是《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崔永元,都特意为她策划了一期名为《感受坚强》的专题节目,只可惜,在节目播出的时候,穆然却还是离开了人世。

B. 找一部老电影,故事是在黄土高原上,说的是一个小女孩为了上学而做的很多努力

是《上学路上》,以前CCTV6播过的。

剧情概述:
盛夏正午的太阳,毫无遮挡地照在西北高原的黄土坡上。虽然已是快放暑假的时候,但学校的孩子们都还穿着长袖的衣服,看上去不那么热。站在山坡向学校的方向望去,除了学校正中央的一根旗杆上飘扬着一簇鲜红,方圆几十里的黄土坡上再没有别的生命的颜色。讲完关于“森林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后,校长宣布放暑假了。临出学校前,校长再三叮嘱同学们,下学期报名的学杂费每人二十四元八角,九月一日开学时一次性交齐。 按照学杂费每人二十四块八,王燕算了算账。加上两个弟弟,三个人加起来一共是七十四块四毛。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农民来说,任何一个父母也拿不出来,王燕家也不例外。但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样过早地辍学、嫁人,王燕从放暑假那天开始,为下学期自己和两个弟弟那七十四块四毛钱的学费忙碌起来。

C.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3月30日晚,我在图文400报告厅观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颇深。我觉得,不论是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我们看了此片都会被深深震撼,任何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过的人看了都会为之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考上大学而共同奋斗、相互激励的故事。尽管过去了30年,世事变迁,不过,作为和他们一样奋斗过的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他们为了高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举: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爸爸为了女儿,不惜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黑龙江送去复习资料和“证明”;反抗农场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报名资格考试”甚至集体绝食;为了赶到县城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车站的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跑到火车站,一路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相互支持——这也算是他们为了打高考这一硬仗而艰辛准备、复习的一个缩影吧。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上大学,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己命运、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没有年代差异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很有可能会很自然地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说吧,早晨为了贪睡不肯早起,上课迟到还带着刚从食堂买来的早餐;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着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觉得昨夜睡得还不过瘾趴在桌子上“补觉”,或是压根儿忘了还有上课这回事儿,在床上继续和枕头“亲热”;下课了作业相互拷贝解决,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脚踩上去感觉犹如太空漫步,一进门异味扑鼻;煲电话粥,每月比谁的通话清单更长;晚上业余时间与电脑为伴,或“魔兽世界”,或“梦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灯时间还要靠着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再撑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科技的进步啊;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进了考场还夹带着小纸条,或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真实的大学生活。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这样颓废,那就是在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老师的精力,浪费国家的资源,更是浪费自己的未来,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我也想奉劝这些人能够浪子回头,别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哪怕是上帝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吧。

这就是我看《高考1977》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波折、人物形象鲜明、线索主次分明、表现手法新颖,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着手,反映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不错的弘扬主旋律的励志影片,我觉得若它能走进中学校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D. 一个电影是一个人考上了天上的学校

超人高校

2005年上映|95分钟|美国|英语

导演:迈克·米歇尔

主演:迈克尔·安格拉诺玛丽·伊丽莎白·文...库尔特·拉塞尔

类型:搞笑|家庭|冒险


剧情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大男孩威尔,他出身于一个三代都是超级英雄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世界上着名的超级英雄。威尔为了继承家中的优良传统,来到着名的超级英雄培养学校——“超人高校”就读。但没想到却面临了一大堆麻烦事,在学校里,他被许多具有超能力的同学欺负,而超能力根本还没被开发的他根本无法还手,当威尔慢慢掌握了超能力,更大的麻烦来了,邪恶势力的魔爪伸进了校园,在与恶魔的斗争中,在超人高校的磨练中,威尔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超级英雄。

威尔的父母乃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超级英雄“The Commander”和“Jetstream”,担负起保卫世界的重责大任。威尔怀抱着家中的优良传统,带着父母的重托进入超人高校就读。但是,超人能力根本就没有被启发的威尔却面临学校中的重重考验,这所学校真可谓是人才济济。威尔不但被具有伸缩超能力的学校恶霸欺负,被有超音速超能力的小子羞辱,还被一位有火焰手超能力的问题学生盯上,就连能复制出一整个拉拉队的、美丽的、担任拉拉队队长的女同学都取笑他,更惨的是,威尔还必须隐瞒这一些在学校的悲惨遭遇,不被对他高度期望的父母发现! 威尔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否成为真正的英雄呢?

E. 问一部老电影的名字,知道者请告诉,急盼!谢谢!

根据你的描述,有点像这部
《豆蔻年华》简介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南京电影制片厂
1989.8.
故事梗概

曹咪咪是个热情、开朗,活泼,自信的城市女孩。她的同学,来自边远农村的女孩子姚小禾小鲤鱼跳龙门一样考上了省城的重点中学——龙城中学,踏进了陌生的大城市,作为好朋友,在姚小禾受到其他同学的冷落或轻视,或因为学习吃力而伤心,孤独的时候,曹咪咪总是给她以温暖与鼓励。
在曹咪咪的帮助下,姚小禾进步很快,同时耳濡目染了新的竞争形势下,大都市的生活,成功的荣耀与失败的危机,更使她感到一种压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了发愤的学习。
年轻的班主任夏雨是个初出茅庐的师院毕业生,极力推行他的具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方法,在作文课上,他以《我为什么没有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为题,试图唤起同学们的思索,不要把自己完全淹没在为上大学而奋斗的狭小的生活面里。然而,他的命题未收到预想的结果。曹咪咪因父母不和,而出走,被小流氓围劫、刺伤,幸遇以给人剪影为生的社会青年盖平解救并送往医院。在她最寂寞最需要温暖与慰藉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姚小禾和同学们却由于忙于应付紧张的学习、考试而暂时忽略了她。夏雨严肃地向同学们道出了他的失望,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还沉浸在进步的喜悦中的桃小禾更是愧悔万分。
浪迹社会的益平又要上路了,和好如初的曹咪咪与姚小禾给他送行。临行之际,盖平终于道出他在人间流浪的原委,他是由于屡次高考落榜,饱受家人白眼愤而出走的。他深信,榜上无名,不等于脚下无路,决心在“我的大学”里攻读“在人间”这一课,做一个驾驭自己命运之舟的强者。
龙城中学100周年校庆来临了,新落成的校史陈列馆中无数名留学者的图片使曹咪咪们目不暇接。从海外特地赶回国参加校庆的着名物理学家尹琼女士更是女孩子们崇拜的对象。入夜,宿舍里,兴奋的女孩子们毫无睡意地谈论着,曹咪咪突发奇想,于是,宿舍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时装表演”忽然,有人敲门,进来的竟是尹琼女士,她的到来使女孩子们喜出望外。在彻夜长谈中,同学们开始更深地思考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万人瞩目的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临近了,同学们全部积极,紧张地准备着。曹咪咪兴奋地收到了来自美国的邮包,里面是尹琼寄来的参考书,正准备与大家分享之际,听到了学校拟保送姚小禾直接参加大赛的消息,其实,姚小禾已经拒绝了学校的推荐,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公平的角逐,但由于她答应了老师暂时保密,所以无法向质问她的同学们作解释,更加深了曹咪咪和同学们的误解。从此,女孩子们在狭隘的竞争心理的支配下,陷入了一种相互敌对,互不关心的冷漠状态,由此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甚至有人在大赛前夕冒名打电报给姚小禾,假称“母病重,速归”。现实使姚小禾伤心失望之极,以至于提出转学,试图远离这充满是非的地方。
夏雨终于认识到,以前过于理想主义了。与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相比较,他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他坦诚地向同学们诉说了一件往事。在他插队时,知青点的24个知青曾为一个回城的名额竞争过,后来,他以不磊落的手段实现了目的。但他是流着泪离开的,至今还不能心安理得,所以这是无价值的胜利,他不希望这一切在同学身上重演。夏雨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同学。
数学大赛开始了,姚小禾抱病参赛,由于赛前的意外干扰而大病一场,她对着考卷久久发呆,无法集中精力做下去。曹咪咪与问学们看在眼里,暗暗着急。曹咪咪终于下决心悄悄传了一张纸条给她,被监考老师发现,认为是作弊,勒令姚小禾退出考场。这时,曹咪咪主动站出承认纸条是自己写的,没想到又有十多个同学站起,都承认纸条是自己写的。老师惊诧地打开纸条,上面写着:“小禾,别紧张,这些题你一定做得出来!”老师也被这种真诚无私的友爱感动了,象任何事也未发生一样宣布继续考试。
浪迹天涯的盖平终于有了归宿,他决定回故乡去做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去培养一批有文化的新农民。他与曹味咪、姚小禾相约在码头告别,然而,轮船起锚的汽笛响了,等曹咪咪她们赶到,轮船已经载着盖平走远了。

F. 电影题材是主人公名字什么生是从农村第一个考上大学当上县长的是什么电影

《老娘土》 (1992)

导演: 王冀邢
编剧: 王冀邢
主演: 赵尔康 / 耿歌 / 胡亚捷 / 祝延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5-11-09(中国大陆)
又名: Guo's Story

G. 一部80年代老电影是关于高考的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难忘中学时光

H. 一个老电影关于上学的好像

《背起爸爸上学》

很早之前看的,最近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老师是张嘉译饰演的

剧情简介: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转眼间,石娃七岁,姐姐十二岁,石娃该上小学,而成绩优异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贫,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学,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决定背起爸爸上学。清晨,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石娃背起父亲,带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乡,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迎着朝阳,向前走去。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下面就是那个铜勺

I. 《网络妈妈》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网络妈妈》是根据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母亲”、“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人物”——江西省弋阳县网络妈妈刘焕荣的爱心事迹再度创作的一部真情故事片。

故事发生在江西省赣东北地区一个美丽而又纯朴的小山城。有这样一所农垦学校,学校里有一位清纯可爱、聪明活泼的初中学生,名叫刘焕荣,在学校里她是一位勤劳好学、积极向上的班干部,在家里她是一个肯干家务、极其孝顺的孩子。奶奶和父母都非常喜欢她。

这一天,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她和同学们一样,干得挥汗如雨、正起劲的时候,忽然,山火爆发,火势凶猛,同学们慌忙择路而逃。刘焕荣为了照顾落下的同学,不小心掉进了火炕,熊熊火焰迅速吞噬了她……待她醒来时,她才知道自己在医院躺了几天,一直昏迷不醒。此刻,她看到自己的手和脚时,她被惊吓了,她不敢直视自己。天天守护她的奶奶,看见孙女醒来,擦干眼角的泪水,对她百般呵护。并对孙女反复说:“闺女你不能死!活下去!活下去!”医护人员也变着法子给她讲故事,吹口琴,鼓励她。

几个月手术之后,她终于活了下来。但大火给她留下了满身的疤痕,十个手指也只有一个拇指完好,她成了一个重度残废人。

灾难之后,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前看似简单的事,现在残废的她一切在她眼里都变得很艰难。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妈妈带她去散心,当她看见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她笑了,对妈妈说:“妈妈,我会好好活下去,活着真好!”担心了无数个日夜的母亲一下子泪流满面,紧紧地搂住了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开始苦练生活自理,渐渐地她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洗脸、吃饭、穿衣,还帮家里干家务……

长大成人,刘焕荣希望自食其力。她找了一些单位,大家都同情她,但谁也不愿意接收她。她向垦殖场领导提出工作申请,场领导帮她安排找了一个收费员工作,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常常发高烧带病工作,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她刻苦自学,上了函授中专,后来从收费员做出纳、做会计。

姑娘大了,奶奶和妈妈都要为刘焕荣找门亲事。可是,大火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为了不拖累别人,她拒绝了一次又一次提亲。做母亲是女性的天性,不成家的她同样渴望有个孩子。她妈妈后来给她领养了一个孩子,刘焕荣如愿以偿,把一腔母爱倾注在女儿身上。

随着岁月的流逝,刘焕荣的女儿长大了,长得有出息了,考上了警官学校。儿行千里母担忧,刘焕荣很牵挂女儿,可惜生活负担太重了,没有那么多的钱打长途电话,便想通过网络和女儿联系,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她借来一台老式电脑,开始学起了电脑,她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只能用一个拇指夹着一支笔来打字。她曾练得血迹斑斑,不停地练,终于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

后来,她装上了宽带网,学会了聊天,她就靠这部电脑和女儿沟通。她上网从不主动加友,别人加了她,她才加别人。有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刘焕荣在网上真诚与他们沟通,渐渐地使这些迷途的孩子戒掉了网瘾,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深为感激,她的行为得到了广大小网友及家长的爱戴,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网络妈妈”。

J. 求《高考1977》的电影观后感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点名不符实。所谓《高考1977》,主要角色当然应该是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个父亲。一个是孙海影扮演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一个是赵有亮扮演的历史反革命陈甫德。从性格和气质上说,这两个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迟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他讲组织原则,讲党性,讲立场,但有点不通情理,甚至对知青有点粗暴;陈甫德是个知识分子,他充满父爱,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但却毫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

当然,老迟最后转变了。从一个铁石心肠的工农干部,变成了一个“肩起命运的闸门,将年轻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亲。看到老迟亲自开着农场拖拉机送知青赶考的场景,我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前面这句鲁迅曾经讲过的话。影片开始,思想僵化的老迟像是飘浮在历史天空中毫无生命气息的一粒尘埃,而到影片最后,他终于向着人性的光辉敞开了胸怀。相比之下,陈甫德的形象就显得苍白了许多,这个肩负着历史十字架,却极富自我牺牲的父亲形,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结尾不知所终。对此我曾不无遗憾地说,这个人物的结局,不应该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号,而应该是一记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惊叹号。

与这两个父亲息息相关的,是那两枚公章,这是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影像符号。第一枚公章,是永远别在老迟裤腰上的农场革委会的公章。它是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切个人命运都取决于这枚公章,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饭,每一个与活着相关的细节都必须盖上相当于组织认可的公章。离开了公章,一个人就如同被剥夺了生的权利。于是,老迟因为拥有公章而成为一个侧身于权力巅峰的人,对于农场知青来说,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掌握知青生杀大权的上帝。

而陈甫德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历史反革命,竟然毫无顾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组织和权威发起了挑战。在当年,这极可能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向女儿赎罪,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也许这是出于陈甫德的一种道德自信: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种作奸犯科的下三烂,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自我牺牲的伟大的父爱。

与两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农场中那个整天哇啦哇啦叫唤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了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个组织权威的象征,是中国集权时代话语霸权的独特符号。从大喇叭里传出的是组织权威的声音,它可以随时随地昂首阔步地闯入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响,所有个人空间立刻四分五裂,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会在组织强大的声浪中土崩瓦解。

了望塔也以另一种方式喻示着组织的无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种上帝的视线,将每个人的生活一览无余。对知青而言,大喇叭和了望塔是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而对老迟来讲,却是他行使权力、塑造威严的权杖,他可以在麦克风前为所欲为,用自己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农场。影片就是从这样一种角度,揭示出那个年代个人与体制的紧张而又微妙关系。

与两个父亲比较起来。影片对知青群像的刻画又要显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这个知青群像里仍有一个最后死于非命的小根宝,带给人一种深刻的触动。小根宝这个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种最为绝望的生存状态。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抛开书本闹革命,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们的青春完全被政治动荡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们却无力抓住。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让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代一起永远地沉沦下去。

与小根 宝的悲剧相比,主人公潘友志身上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情怀。事实上在当年的知青当中,像潘志友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度都追求完美的人格,为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但是历史却跟这群热血青年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社会现实面对突如其来的历史性转折的时候,他过去许下的诺言立刻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个时候,是继续坚守自己的承诺,还是顺应历史的大潮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个两难问题是他们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留下还是离开?是遵守自己对老迟的承诺,还是以毁约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农场。对于这种选择,也许有人觉得他不太识时务,也许有人觉得他是在逆潮流而动。可是,他毕竟坚守了自己的信仰,饯行了自己的承诺。你尽可以说他是一个荒唐时代的牺牲品,但至少与今天大量擅长见风使舵的聪明人相比,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理要更为健康许多。